高校「翻譯」志願者:用語言傳播「中國經驗」助力世界防疫

2020-12-11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 題:高校「翻譯」志願者:用語言傳播「中國經驗」助力世界防疫

  新華社記者魏夢佳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快速擴散蔓延,在北京,有這樣一群年輕的志願者,勇敢無畏、不畏辛勞地向外籍人士提供語言翻譯服務,以期通過「譯者」力量,傳遞疫情防控和衛生防護的「中國經驗」,助力世界防疫抗疫。

  「幫助外國旅客做好安全防護」

  在距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不遠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北京科技大學青年教師於林民正帶領該校近30名大學生志願者,忙碌地為抵京的外籍旅客提供翻譯志願服務。他們從頭到腳「全副武裝」,被白色防護服包裹得嚴嚴實實。

  這裡是經機場檢疫後未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的旅客的轉運集散地。於林民等志願者的任務,就是幫助外籍旅客填寫個人信息、解答各種問題並安撫其情緒。

  雖然長時間「憋」在防護服裡有些缺氧,他們仍不厭其煩地向每位外籍旅客解釋防疫要求。於林民說,防疫安全知識在中國已深入人心,「希望通過我們的語言服務,幫助更多外國旅客做好安全防護。」

  在首都機場和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30名大學生志願者也在為外籍旅客提供英語、日語等多語種翻譯服務,並配合完成物資發放、數據統計等工作。他們都是「95後」,平均年齡21歲。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顧曉園介紹,志願者們平均日工作時長10小時,起初幾天人手不足,有的接連上了3天夜班,有的直到凌晨一點半才下班。截至3月23日,共為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438名外籍旅客提供了翻譯服務。

  「譯者要站在世界防疫一線」

  連日來,北京語言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教師韓林濤異常忙碌。除了每天要在網上為學生們講授課程,他還要協調校內外6個語種的40多位師生及專家,開展一項緊急的翻譯任務——《新發呼吸道傳染病防控技術問答——場所衛生與個人防護》(簡稱《問答手冊》)。

  這本由相關專家編寫的中文書籍有2萬餘字,以100個問答的方式集納了中國關於社區和居家、辦公場所、交通工具、商場、學校等多種場所及個人防護方面的疫情防控經驗,計劃翻譯成英語、韓語、日語、阿拉伯語、義大利語和法語並出版發行。其翻譯工作由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協調校內師生完成。

  「現在疫情席捲世界各國,防控任務艱巨,中國譯者應該站在世界防疫一線。」韓林濤說,翻譯此書的目的是幫助各國民眾快速了解和掌握疫情防控的相關知識和方法。

  為在兩周內高質量完成翻譯工作,北京語言大學迅速集結一支精銳翻譯隊伍,由6個語種專業的資深教授、外籍專家領銜,集合中外師生一起參與翻譯和審校。「大家每天課程很滿,都是利用課餘時間來做翻譯,經過初翻、審校、討論、修改等程序,每晚都要熬到夜裡十一二點,非常辛苦。」韓林濤說。

  仍在四川家中的北京語言大學法語專業研究生郝婧含,是法語組8個譯者中的一員。「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翻譯,還要達到出版級別,對我們學生來說是很大的挑戰。」這位23歲的姑娘說,但大家都自願參加,儘可能高效完成。

  在她看來,中國在抗擊疫情方面採取了嚴密和科學的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而現在很多國家正經歷中國所經歷過的困難。「作為語言專業的大學生,我們希望能通過翻譯傳播中國防疫經驗,為抗擊疫情做出我們的貢獻。」

  「藉助融媒體普及防疫知識」

  為了使在華留學生、外籍人士及時了解疫情防控和治療的信息,北京語言大學還開發了語言服務類產品「疫情防控外語通」。截至26日,已推送25個語種、75個句子的微視頻和多媒體文本,內容涉及日常注意事項、入境注意事項、個人防護措施、就診常用句等多領域。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副主任田列朋介紹,僅在「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公眾號上,這一產品的視頻播放量、轉發次數就超過3.2萬,電腦及手機端訪問近1.2萬人次。

  「我們還將根據國內外疫情最新形勢和實際需要,不斷豐富『外語通』的內容和語種。《問答手冊》出版後,也計劃進行二次加工開發,藉助融媒體技術推出視頻、圖文等,更方便使用和推向世界。」田列朋說。

  「抗擊病魔、戰勝疫情是人類共同的命運和使命。」韓林濤說,很多外國人可能並不知道中國為抗擊疫情付出了多少努力、形成了多少防護經驗。「希望通過我們的翻譯服務,讓外國民眾更及時了解防疫知識,做好防護,也讓他們更懂中國人和中國精神。」

相關焦點

  • 助力千人防疫翻譯志願者!百度2天內搭建醫療翻譯定製產品免費開放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世界人民的心,各國信息資料準確、及時共享將為贏得這場戰爭爭取寶貴的時間。我們需要和國際共享阻擊疫情的最新進展、也需要及時了解其他國家在診療上的最新技術,海外救援物資、醫療文獻、技術資料等都需要爭分奪秒的翻譯。
  • 打破語言障礙,助力全球抗疫,百度翻譯在行動
    從頭到腳全副武裝的白衣天使們選擇逆"疫"而行,毅然奔赴抗疫前線;翻譯志願者們自發行動,不分晝夜為這場戰"疫"貢獻力量。翻譯服務為全球各國通力合作、共同抗疫,搭建溝通橋梁,成為打贏防疫戰爭的重要法寶。百度翻譯基於領先的翻譯技術,接連推出多項抗疫翻譯服務,支持中國多個抗疫志願者組織和全球抗疫人員防疫工作。
  • 溫州肯恩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孟駿:成立防疫翻譯志願者小組翻譯...
    溫州肯恩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秘書長,中國防疫翻譯志願小組發起人孟駿上臺做了分享。孟駿介紹,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溫州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市經信局、商務局、貿促會、民政局等單位的大力推動下,在高溫青年志願者、溫州肯恩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浙江至愛公益基金會等公益人士和機構積極的協助之下,溫州的企業紛紛參與抗擊疫情的工作。
  • 杭師大15名學生當起防疫翻譯志願者,助力全球醫療物資採購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陳鑫 林禎昊 陳嘉穎同學正在翻譯運輸至武漢物資的英文性能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在全球醫療物資採購過程中,語言障礙成了一頭不小的看到這個情況,杭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的15名學生站了出來,他們報名「中國防疫翻譯志願者」在線志願活動,為外國醫藥公司發來的有關醫療器械的產品說明提供翻譯服務,並參與補充醫療專用語的外語詞彙庫,讓相關材料的翻譯更加精準、統一。
  • 高校志願者以「譯」抗疫 天津高校組建翻譯突擊隊為機場入境及來津...
    來自本市多所高校師生組成的突擊隊陸續出徵,涵蓋英、韓、日、俄、意、法、德7個語種,為入境及來津外籍人員提供翻譯、引導等志願服務。「生吾炎黃,育我華夏。能力所及,必報國家。國家有需要,南開有擔當!」南開大學抗擊疫情翻譯志願者突擊隊隊員們熱情滿滿。
  • 疫情之下,信息化手段助力高校打好防疫「阻擊戰」
    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期,首都高校師生藉助信息化手段,不但保證了線上教學、論文答辯等常規工作的如期順利開展,更積極以「雲講座」「雲課堂」等方式展現高校師生的正能量風採,普及傳播科學知識,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抗疫故事,為全球抗疫貢獻力量。
  • 中國「翻譯力量」助力全球抗疫
    圖片由北科大志願者團隊提供新華社北京3月26日電(記者魏夢佳 程露 路一凡)在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不遠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北京科技大學青年教師於林民正帶領該校近30名大學生志願者,為外籍旅客提供翻譯類志願服務。他們從頭到腳「全副武裝」,被白色防護服包裹得嚴嚴實實。
  • 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語言類高校,中國八大傳統外語高校
    四川外國語大學是中國中西部綜合實力最強的語言類高校,是新中國最早創建的4所外語院校之一,中國八大傳統外語高等學府之一,擁有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 四川外國語大學現在發展成一所外國語語種齊全、辦學層次多樣、培養高端國際型外語人才的多科性、國際化、高水平外國語大學;是西南地區外語和涉外人才培養以及外國語言文化、對外經濟貿易、國際問題研究的重要基地。
  • 北京二外組建志願者服務隊 為438名外籍旅客提供多語種翻譯
    多語種翻譯服務顧曉園稱,二外組成了包括英語、日語、韓國語3個語種,來自學校英語學院、日語學院、亞洲學院、歐洲學院、高級翻譯學院等9個學院的30名學生志願者隊伍,同時選派3名帶隊教師,成為首都第一批前往防疫一線的志願者服務隊,到首都機場T3航站樓D區和新國展集散點進行現場服務。
  • 三百位志願者將中國童書翻譯成十餘種語言
    國家圖書館少兒圖書館館長王志庚擔任圖書遴選組組長,他說:「中國孩子能讀的,外國孩子不一定能讀。再比如兒歌、海報、掛圖等不好翻譯,因此我們進行綜合考慮,選出適合在國外傳播的童書作品。」在他看來,這些被選中的童書在故事講述、繪畫藝術、裝幀設計等方面有可圈可點之處。據他介紹,其他38種童書將以中文版形式陸續向全球推出。
  • 日、韓語翻譯志願者
    今年3月5日是第57個全國學雷鋒紀念日,也是第21個中國青年志願服務日。結合當前日本、韓國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趨勢和甘井子區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甘井子區商務局(甘井子區外事辦公室)、共青團大連市甘井子區委員會決定面向駐連(區)高校師生和返鄉連籍學子招募日、韓語翻譯志願者,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響應伊朗抗「疫」需求 | 上外師生翻譯製作漢波詞彙表和科普視頻
    伊朗當地時間29日凌晨,中國紅十字會志願專家團隊一行5人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他們同時攜帶了部分中方援助的醫療物資。隨後,包括5萬個新冠病毒檢測盒在內的中國第二批支援伊朗物資也將抵達德黑蘭。而隨著專家志願者團隊和援助物資的抵達, 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波斯語專業師生連夜翻譯製作的一份《抗疫醫療漢波詞彙表》也已發送至相關工作群中。
  • 宣城外事女翻譯:利用語言優勢參與疫情防控
    作為宣城市外事辦工作人員、外語翻譯志願隊隊長,她的主要任務就是與境外人士打交道。新冠肺炎疫情,對「地球村」的每個國家(地區)都是一次大考,能利用自己的語言優勢參與疫情防控,趙華覺得這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也很有意義。
  • 廣東5900名外語志願者助力疫情防控
    「翻譯官」上線多語種志願者支援翻譯服務和排查工作「國家有需要,我覺得自己出力的時候到了,我就報名了。」 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朝鮮語專業的敖嘉欣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第一批支援白雲機場海關工作的志願者,在接到志願者招募通知後,她主動請纓,獨自從東莞趕往廣州馳援一線。
  • 語言不通怎麼辦?別怕,朝陽外語志願者已上崗
    望京街道大西洋新城社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大西洋新城是望京地區韓國人最集中的地方,有900多名韓國人居住於此,社區在開展疫情防控時,同部分返京的韓籍人員存在一定的語言交流困難。同樣的問題,在不少外籍人員相對集中的街鄉都普遍存在。為此,朝陽區外事辦特意面向社會招募外語志願者。
  • 首批北二外防疫多語種翻譯志願者集結上崗:「00後」的極速16小時
    3月12日凌晨1時10分,防疫翻譯志願者張爽發來一段影像。半個小時前,張爽結束了一整晚的工作,經消毒清洗後回到酒店休息。張爽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高級翻譯學院2018級本科生,承擔過多次國際會議的英語志願翻譯工作。
  • 「00後」女孩爭當機場翻譯志願者,為外籍人士送上溫暖防疫服務!
    「爸爸,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去首都機場防疫翻譯志願者的工作。老師也為我們進行了防疫培訓,現在國家有難,我是個年輕人,就應該衝上前。這兩年,我也多次參加過國際會議的英語翻譯工作,我相信我可以的!爸爸媽媽,請為我加油!放心,我會平安歸來!」
  • 全球大咖雲聚第三屆傳神者大會 孿生鏈動跨語言文化傳播產業
    跨語言文化傳播產業必將助力通州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國際新名片。 大會當日,北京市通州區副區長蘇國斌,通州區政協副主席、通州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吳濤,以及來自語言服務、文化傳播、傳媒、技術、高校等跨語言文化傳播各行業各領域的國內外知名嘉賓在大會上暢談觀點,共同探索產業發展。
  • 2018年中國翻譯協會年會:著眼未來 做好翻譯人才資源管理和發展...
    中國翻譯協會秘書處處長助理賀瀟瀟在論壇上介紹中國翻譯協會專家人才庫建設情況。中國網訊   「改革開放40年與語言服務創新發展論壇暨2018中國翻譯協會年會」11月19至20日在京舉行。會上召開的「翻譯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專題論壇吸引了翻譯社會組織、翻譯企業單位和高校翻譯專業教師等參與研討。中國翻譯協會秘書處處長助理賀瀟瀟在論壇上詳細介紹了中國翻譯協會專家人才庫的建設情況,資料庫中翻譯人才覆蓋53個語種,今年年底總數將達到1萬人,資料庫具有覆蓋語種廣泛、結構架設合理、高端人才集聚、專業分類細化、來源地區廣泛等特點。
  • 眾師生參與多語種翻譯 搭建抗疫語言溝通之橋
    ;大二學生朱穎成為線上翻譯志願者,每天進行西班牙語翻譯及防疫知識宣傳;想為家鄉防疫出一份力,2018級商務英語專業的付鈺兒,走進隔離酒店,與外籍人員面對面做好翻譯溝通指引工作。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黨委書記黎冬告訴新快報記者,這次戰疫中,學校除了做好自身防疫工作,作為廣東省外語專業最多的獨立學院,學校不少師生「譯心」戰疫,用多語種宣傳防疫知識,助力抗疫翻譯工作,搭建起一座座戰疫語言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