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外事女翻譯:利用語言優勢參與疫情防控

2020-12-06 安徽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她曾在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初期,給80 多位國際友人發過信息,為採購醫療物資尋求幫助;為助力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她曾連續一周進駐安徽省入境人員轉運中心(廣德),錄製英文版入境提示;她還在業餘時間參與「張文宏談新冠肺炎-流感與普通感冒的根本區別」英文版的翻譯製作,並被廣泛推送……她叫趙華,1 月底以來,她已經很久沒有早睡過了。作為宣城市外事辦工作人員、外語翻譯志願隊隊長,她的主要任務就是與境外人士打交道。新冠肺炎疫情,對「地球村」的每個國家(地區)都是一次大考,能利用自己的語言優勢參與疫情防控,趙華覺得這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也很有意義。

求助國際友人 收穫暖心回應

面對電子郵箱不時蹦出的郵件信息,趙華需要在英語和漢語之間不斷切換。信息中,有的是求助將醫療物資的說明書翻譯成中文,有的則是境外人士來信希望採購國內的試劑、藥品。收到信息後,趙華都會作出及時回應。在宣城外辦工作多年,她第一次感到需要頻繁使用各類醫療詞彙,而這都與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有關。

趙華在翻譯疫情防控相關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宣城當地的醫療防護用品緊缺,「當時國外疫情還不是很嚴重,我們就想著能不能走國際採購的方式(進行補充)。」1 月29 號,趙華給宣城市多個國外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國際友好組織和80 多位國際友好人士發送了求助郵件,請他們協助宣城開展疫情防控醫用物資的國際採購工作。

很快,趙華收到了回音:保加利亞穆蒂公司董事長庫茲曼先生幫助尋找了1000 套醫用防護服資源;曾於2019 年來宣城訪問的德國尼特瑙市市長卡爾先生通過多日尋找,也落實了1100 套醫用防護服資源;宣城國際友城和友好組織、友好人士等紛紛通過郵件等方式,向宣城表示關切與慰問……這些回復,都讓趙華非常感動。

趙華說,阿富汗客商穆罕默德·艾沙邁爾是宣城友誼紡織公司董事長,在收到趙華發送的郵件時,他正在杜拜出差。隨後他到處尋找N95 口罩,為了找到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還多次從杜拜通過國際長途電話和微信聯繫趙華,更新進展。「2 月6 日,他告訴我終於找到了1000 只N95 口罩,但是由於物流停運,運到中國有點困難。」趙華說,隨後他決定給宣城市捐款,並在2 月28 日下午安排企業捐款6萬元人民幣,用於宣城的防疫工作。

做好外語播報 助力疫情防控

除了協助開展疫情防控醫用物資國際採購工作、幫助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翻譯各種醫療物資說明書外,自3 月份境外疫情輸入防控工作開展以來,趙華的工作又有了新內容——宣城外辦組建了一支10 人參與的英語、日語、韓語等多語種翻譯志願者隊伍,她是隊長。由她牽頭製作的中、英、日、韓4 種語言的「宣城市每日疫情播報」,也刊登在當地政府網站的「外事之窗」專欄上。

趙華為援外物資設計的中英文標籤。

3 月24 日至31 日,趙華進駐「安徽省入境人員轉運中心(廣德)」,製作英文版入境提示廣播,協助轉運組做好接轉人員信息登記等工作,保障入境人員順利轉運。趙華說,這裡負責蕪湖、馬鞍山、池州、銅陵、黃山和宣城等地的上海入境赴皖(回皖)人員接轉工作,組內設置了安全保衛組、衛生防疫組、轉運協調組、醫療救治組、後勤保障組等。雖然作為外事翻譯人員,她並不直接接觸疫情一線回來的人員,但工作組的人員吃住都在一起,還是有一定風險的,可她並沒有退縮,「需要我的時候,我肯定上。」

趙華說,由這裡中轉的入境人員中,華人和留學生較多,但翻譯人員還是做好準備並錄製了英文版入境提示廣播,「我們會在廣播中提到中轉站裡有哪些服務,比如可以為他們提供消毒液、方便麵等;萬一我們不當班,也能做到溫馨提示和關心問候。」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趙華的工作也根據要求發生了變化,但無論下一步怎麼做,她都時刻準備著。

翻譯防控短片 力求地道表達

疫情防控期間,趙華還在業餘時間利用語言優勢做了其他有利於抗擊疫情的事。比如,作為中國防疫翻譯志願者,她牽頭翻譯的「新冠肺炎防疫宣傳動畫(英語)」和「張文宏談新冠肺炎-流感與普通感冒的根本區別(英語)」,被「安徽外事」微信及騰訊網等多個媒體轉載。把短片裡的內容翻譯出來並傳播出去,以助力世界其他國家(地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幫助在中國的境外人士了解防控知識,她覺得挺有意義的。

醫療科普信息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有時候短短兩分鐘的視頻,趙華要翻譯很長時間,力求地道準確又容易被接受。「有時候要去翻閱疾控中心的防控手冊,還要去看外媒的報導和國內英文媒體的報導。」趙華說,比如有一條正確佩戴口罩的提醒信息,她在翻譯的時候就反覆斟酌了半天。

最近,境外疫情成了焦點。趙華說,為此她與國際友好城市取得了聯繫,在了解他們需求的同時,還表示關心和慰問。其中,針對菲律賓友好交流城市帕拉納克市的抗疫需要,宣城市政府準備捐贈一批檢測試劑盒,目前正在辦理相關手續。在這批捐贈物資的包裝上,趙華用心設計了一個有著中菲兩國國旗的標籤,上面寫著「情同手足,共擔風雨」,並翻譯成了英文。「我想我們本來就是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的,需要互相幫助。」趙華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浙師大學生翻譯八國《疫情防控外語通》泰語版已上線
    3月10日,由浙江師範大學翻譯、配音的《疫情防控外語通》泰語版正式上線。《疫情防控外語通》由教育部、國家語委指導,「戰疫語言服務團」骨幹單位北京語言大學研發,主要用於在華來華留學生和外籍人士疫情防控、治療方面的知識普及。
  • 真心誠「譯」,這群南開青年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當翻譯
    志願者在協助海關工作近日,一群南開青年身著防護服出現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他們用自己的外語專長,參與到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們,有一個閃亮的名字——南開大學抗擊疫情翻譯志願者突擊隊(以下簡稱「突擊隊」)。當前,國際疫情快速蔓延帶來的輸入性風險增加。
  • 疫情防控發布會 | 滬外籍人士24小時疫情防控諮詢求助電話涵蓋7語種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下午2時,上海市政府舉行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市外辦主任張小松,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處長尹欣介紹上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情況
  • 全省外事系統首期翻譯培訓在線舉辦
    本報訊(記者 伍平  通訊員 趙凌菲) 近日,雲南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通過網絡平臺舉辦了2020年度第1期全省外事系統翻譯培訓。    此次培訓特邀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院長任文和副院長李長栓、姚斌等3位全國知名專家就「翻譯中的信達切」「用簡明英語指導漢譯英」「新時期外事譯員的角色解讀」和「外事譯員的口譯策略」等專題進行授課。
  • 疫情防控中走街串巷的社區翻譯
    據介紹,目前社區內常住外籍人員共173人,春節以來,嚴峻的疫情形勢考驗著這個國際化社區的工作能力。疫情暴發之初,為了幫助外籍人員理解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並配合有關舉措,社區工作者需要與他們進行溝通,語言不通成了阻礙不少工作人員交流的屏障。「讓我試試吧!」
  •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英語怎麼翻譯?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是黨中央發出的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號召。目前,這三句話在新聞報導中成為高頻詞彙。然而,在對外傳播報導的英語新聞中,這三句話似乎並沒有比較明確的一致的英語翻譯,尤其是沒有反映出漢語的語言內涵和韻味及其文化意義。作為英語學習者和愛好者我們應該予以特別關注。下面將就如何翻譯「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 廣東5900名外語志願者助力疫情防控
    3月初,境外輸入防控形勢嚴峻,出入境關口業務大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組織28名外語志願者,在白雲國際機場海關為外籍旅客提供多語種翻譯服務和排查工作,並將海關檢疫表格翻譯成多個語種,有效緩解機場口岸翻譯人員緊缺的壓力。
  • 眾師生參與多語種翻譯 搭建抗疫語言溝通之橋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黨委書記黎冬告訴新快報記者,這次戰疫中,學校除了做好自身防疫工作,作為廣東省外語專業最多的獨立學院,學校不少師生「譯心」戰疫,用多語種宣傳防疫知識,助力抗疫翻譯工作,搭建起一座座戰疫語言溝通的橋梁。
  • 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海已開通外籍人士24小時諮詢電話
    2020年2月22日下午2:00,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市外辦主任張小松、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介紹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市外辦主任張小松介紹:目前我市常駐外籍人士約20萬,為了讓在滬外籍人士安心、放心、有信心,理解配合我市各項防疫措施,市外辦從2月1日起,在官方網站上開通了疫情防控信息多語種發布專欄,用中、英、法、日、韓5種語言,每天發布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內容,並通報最新疫情防控動態及防護提示。截至目前,共發布多語種信息及提示近450篇。
  • 雲南省外事系統開展寮語翻譯培訓
    全省外事系統寮語翻譯培訓。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伍平 通訊員 趙凌菲)8月6日至7日,雲南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下稱:雲南外辦)以「線上+線下」模式舉辦本年度全省外事系統寮語翻譯培訓。來自雲南省級機關、州市外辦、高校、企業等31家單位160名寮語譯員參訓,系國內最大規模的寮語翻譯培訓。培訓以「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服務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為主題,特邀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雲南大學、雲南民族大學等單位的4名專家授課,並安排雲南外辦寮語青年骨幹分享了翻譯學習訓練經驗。
  • 高校「翻譯」志願者:用語言傳播「中國經驗」助力世界防疫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 題:高校「翻譯」志願者:用語言傳播「中國經驗」助力世界防疫  新華社記者魏夢佳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快速擴散蔓延,在北京,有這樣一群年輕的志願者,勇敢無畏、不畏辛勞地向外籍人士提供語言翻譯服務,以期通過「譯者」力量,傳遞疫情防控和衛生防護的「中國經驗」,助力世界防疫抗疫。
  • 大學生應如何參與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nbsp&nbsp&nbsp&nbsp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教育和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做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能僅僅局限於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保護自己,做一名防疫戰的被保護者;還應考慮如何利用防疫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擔當,促進大學生快速成長,重點是要思考如何引導在校大學生在疫情防控的考驗中快速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並能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家人、家鄉、祖國做貢獻的人。
  • 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南澳精準防控守好大門,打好海島疫情防控阻擊戰
    防控工作要仔細,齊心協力滅瘟疫!出門戴口罩,為了他人自己好……」走在南澳縣深澳鎮海濱村的村道上,村委的大喇叭、進村交通卡口的高音喇叭循環播放《海濱村疫情防控歌謠》,聲音響亮,話語樸實。 從年初二開始,海濱村在主要進村卡口就設立了「非本村人員,暫不往來」的牌子。村裡還利用宣傳欄、微信工作群、傳單、橫幅等各種形式進行疫情形勢、防控常識等宣傳。
  • 西安翻譯學院開展「外事接待人員禮賓禮儀」專題講座
    西安翻譯學院開展「外事接待人員禮賓禮儀」專題講座    西安翻譯學院    2015-12-04  大 中 小
  • 業餘翻譯家虞爭鳴:自學語言 參與翻譯拉丁文原著
    奧盧斯·革利烏斯 (Aulus Gellius) 著 周維明 虞爭鳴 吳挺 歸伶昌 譯 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從過商,現在熱衷於公益事業,還利用閒暇時間翻譯著作,虞爭鳴的人生堪稱豐富2009年,他開始學習拉丁語、古希臘語等西方古語言,是溫州罕見的一位學習冷門語言的「民間學者」。  虞爭鳴介紹,《阿提卡之夜》的作者是奧盧斯·革利烏斯(Aulus Gellius)。遺憾的是,由於資料佚失,研究者對他的生平知之甚少。從現有資料中,可以知道他出生於公元125年,是古羅馬帝國的文學家和語法學家。
  • 廣州多語種公共服務平臺消除語言壁壘
    廣州多語種公共服務平臺第一時間積極響應國家和省市政府疫情防控部署,緊急開通英、日、韓24小時熱線服務,為市衛健、公安、外事、口岸等部門,以及基層一線抗疫工作人員提供全天候的語言支持,成為在穗外國人以及入境人員了解疫情政策措施、溝通政府部門、尋求幫助慰藉的重要渠道。
  • 應急語言服務百家爭鳴
    三、應急語言服務呼喚語言資源建設和語言智能規劃饒高琦(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應急語言服務不僅需要廣大語言志願者的參與,還需要充分利用前沿語言智能技術,調動語言資源儲備。學:在此次為應對疫情危機提供應急語言支持的行動中,天外筆譯團隊的骨幹力量為幾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在校生,他們的出色表現是對「專業型」MTI人才培養成效的一個檢驗;他們表現出的優勢和短板,也引發了我們對翻譯人才培養走向、教學定位乃至學科發展的思考。
  • 山東省翻譯協會助力全省入境人員疫情防控工作
    齊魯網·閃電新聞訊近日,為助力全省入境人員疫情防控工作,應濟南市、青島市等地需求,山東省翻譯協會迅速召集800餘名英、日、韓語志願者,目前正陸續為防疫一線提供志願者服務。面對部分國家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高發的新情況和入境人員疫情防控工作新要求,翻譯協會受濟南市、青島市委託,面向全社會召集英、日、韓語類青年志願者,負責在機場引導不能使用漢語交流的日、韓乘客,溝通傳達疫情防控要求,配合現場工作人員及醫務志願者進行體溫監測、人員出入登記、信息排查等工作。
  • 「我們打贏了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怎麼翻譯
    在英文翻譯時,不要去逐字逐句翻譯,而是先把這句話看明白,把內容準確地表達出來就可以了。翻譯的技巧是1)先抓住這個句子的主幹。即,主語,謂語,賓語。其實無論多麼複雜的句子,只要把主幹,主語,謂語,賓語先抓住,這句話的主體意思都出來了,其他無非是更多的修飾,讓這個句子變得更複雜,更漂亮。例如標題這個句子。看上去有點複雜,其實先抓住主幹。
  • 川外南方翻譯學院轉設為獨立本科高校「重慶外語外事學院」
    川外南方翻譯學院轉設為獨立本科高校「重慶外語外事學院」 2021-01-14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