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強功能、優場景,加快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優化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設施,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公園城市建設中重點項目之一的龍泉山,如何強功能、優場景?
成都市政協委員、龍泉驛區山泉鎮鎮長周蘭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周蘭在成都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上提交了一份名為《關於推動民宿產業發展營造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消費新場景的建議》的提案,推動民宿產業發展,加速消費新場景、景觀新場景、生活新場景的形成,讓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成為市民近郊旅遊的首選之地、商務休閒接待的「成都國際打盹中心」。
周蘭
對於「成都國際打盹中心」,周蘭解釋說,這個起名首先是源於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地理位置,「它離成都市區近,打一個盹的時間就能從市區到山上。」其次,這是形容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慢生活」方式,「打盹,就是休憩,龍泉山上大力發展民宿產業,市民和遊客來城市森林公園內喝下午茶、打個盹,下午看晚霞,晚上俯瞰城市夜景。在體驗了『慢生活』之後,再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
而對於「國際」二字,周蘭表示,成都修建了天府國際機場,還將舉辦大運會這類國際賽事,「成都是個國際化的城市,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也將迎來更多國際友人。」
關於民宿產業的發展,周蘭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她提議,以田園綠道串起四條特色民宿脈絡。聯合村、美滿村區域可以欣賞夜景,該區域的民宿產業便以打造「網紅打卡點」為核心;花果村片區有廢棄廠房、閒置農房,可以以「民宿+文創」模式打造共享民宿組團;桃源村風景優美,以「民宿+小遊園、微綠地」等休閒場景為特色打造田園式民宿組團;大興場片區以「高端化」、「集約化」為特色發展高端民宿。「不同區域的民宿產業滿足遊客不同的需求。」
周蘭表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是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的重要區域,發展特色民宿新經濟,塑造城市新場景、業態新產品、消費新體驗,推動傳統農家樂向特色民宿轉變、生態本底向發展優勢轉變、生活美學向生活方式轉變,能夠促進生態價值的轉化,初步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彭驚
編輯 陳怡西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