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應對氣候變化引起多哈氣候大會關注

2020-12-16 中國天氣

中國科技網訊 11月27日,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和國際竹藤組織聯合主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多哈大會重要邊會:「中非合作——竹林應對氣候變化」在卡達首都多哈國家會議中心順利舉行。來自加拿大、德國、法國、巴拿馬、中國、莫三比克、國際林業研究中心等國家的1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秘書長李怒雲、國際竹藤組織氣候變化專家雅尼克和國際林業研究中心森林與環境項目主任路易斯就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創新的運行模式、竹林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和南南合作中的作用等方面發表了精彩演講。

專家指出,竹子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大片退化的土地適宜種植竹子,既能給農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還有顯著的生態效益。作為地球上生長最快的植物之一,竹子每天最多能長高一米,而且採伐後能夠快速更新,也就能夠快速吸收二氧化碳,同時竹材製作的各種耐用竹製品還能儲碳和固碳,起到了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作用。因此,竹子的巨大碳匯功能使其與碳市場結合,在促進發展中國家農村發展與環境改善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新的途徑。

中國是「竹子王國」。全球有1200多種竹子,中國就有500多種。為了充分發揮竹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國國家林業局的領導下,由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國際竹藤組織、浙江農林大學組成的專家團隊,參照有關國際規則,依託浙江農林大學多年的研究成果和2008年實施的首個毛竹碳匯造林試點項目的實踐經驗,開發了中國首個竹子碳匯造林方法學,並在國內竹產區試行。為了驗證該方法學在國外竹產區的適應性,應國際竹藤組織成員國的邀請,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國際竹藤組織和浙江農林大學聯合啟動了竹子碳匯造林方法學非洲肯亞和衣索比亞示範項目。由於發展竹林碳匯項目將有利於增強全球最貧困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能力,該試點項目受到了兩國氣候變化主管部門的歡迎。

在邊會上,關於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的創新運行模式以及竹子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議題引起了與會代表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會場氣氛活躍。邊會取得了圓滿成功。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盤點】歷屆氣候變化大會成果(組圖)
    應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奧朗德和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主席法比尤斯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30日在巴黎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的重要講話,強調各方要展現誠意、堅定信心、齊心協力,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實現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續發展,構建合作共贏的國際關係。
  • 第22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摩洛哥馬拉喀什開幕
    這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時隔五年後重返非洲。  本次氣候大會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裡程碑式文件《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也將是一次落實行動的大會。  與會各方將力爭在未來十餘天裡,談判落實《巴黎協定》規定的各項任務,提出規劃安排;督促各國落實202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承諾,特別是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每年1000億美元資金的落實情況,以及各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的行動情況。  會議第二周將舉行《巴黎協定》生效的慶祝活動,也將召開《巴黎協定》締約方的第一次大會。
  •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波蘭召開
    作為為世界提供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唯一可行性選擇,《巴黎協定》未來如何落實,正是本次會議的焦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締約方大會是公約的主要決策機構,也是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領域中最為重要的國際合作工具。此次卡託維茲大會的任務之一,是要制定和採取一整套決定,確保《巴黎協定》的全面實施。
  •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波蘭舉行 中國將堅定不移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林偉大):聯合國新一輪氣候變化大會3日在波蘭卡託維茨開幕。參加大會的中國代表團當天舉行媒體吹風會,介紹了中方參加氣候大會的原則和立場。中國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副司長陸新明介紹,本次氣候大會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巴黎協定》實施細則不僅事關《巴黎協定》的全面、有效的實施,而且事關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各種機制的安排。
  • 多哈氣候大會通過《京都議定書》修正案-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新華網多哈12月8日電(記者徐曉蕾 楊元勇 陳瑩)經歷了一天的「加時賽」之後,在多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通過一攬子決議,於當地時間8日深夜落下帷幕。  大會主席、卡達廉潔和行政監督機構主席阿卜杜拉·阿提亞當晚宣布,大會通過的決議中包括《京都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修正案,從法律上確保了《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在2013年實施。  此外,大會還通過了有關長期氣候資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長期合作工作組成果、德班平臺以及損失損害補償機制等方面的多項決議。
  • 在波蘭氣候大會上講述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地方行動」
    「應對氣候變化的地方行動」邊會在「中國角」舉辦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卡託維茲12月8日電 (記者 陳溯)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安全威脅,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近年來,中國各地採取多項措施,推動節能減排,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努力和貢獻。在卡託維茲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4)期間,「應對氣候變化的地方行動」邊會成功舉辦,在世界舞臺上展示中國各地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與成就。該邊會由中國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能源基金會和美國可持續發展社區協會共同舉辦。
  • 俄或將拒絕《京都議定書》二期 承諾應對氣候變化
    俄或將拒絕《京都議定書》二期 承諾應對氣候變化   正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又一次將各國人民的目光聚焦在了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的問題上。
  • 專訪: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貢獻令人尊敬——訪衣索比亞環保...
    新華網多哈12月4日電(記者李志暉 楊元勇 陳瑩)相比發達國家的空頭承諾,中國切實履行自身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貢獻令人尊敬」,正參加多哈氣候大會的衣索比亞環保署長特沃德·伯翰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如此評價中國所做的努力。
  • 利馬氣候大會十大關鍵詞
    主辦者希望藉此活動呼籲更多人行動起來,關注並應對氣候變化。新華社記者 徐子鑑 攝12月1日至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0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10次締約方會議將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此次大會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為預計明年年底達成的新協議確定若干要素,這些要素涉及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資金支持、技術轉讓、能力建設等方面。
  • 南非發布應對氣候變化白皮書
    10月18日,南非環境部長莫萊瓦女士在普利托利亞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向外界公布了《南非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這是南非政府就氣候變化問題第一次出臺一個全面的國家行動方案。莫萊瓦說,白皮書為南非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全球挑戰描繪了清晰的路線圖。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首,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普遍關注,紛紛制定對策。本文概述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從戰略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因其地理、氣候等因素,氣候變化給日本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從戰略高度應對氣候變化。
  •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峇里島路線圖」
    12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高級別會議開幕,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環境部門負責人及有關代表開始就2012年後如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等問題展開磋商新華社記者劉宇攝    新華網印度尼西亞峇里島12月15日電(記者齊紫劍 張小軍)在全球目光的關注下,在「今夜無眠」式的談判與等待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5日產生了「峇里島路線圖」,決定在2009年前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新安排舉行談判。   這張「路線圖」為2009年前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的關鍵議題確立了明確議程。
  • 風雲變幻20年:氣候變化談判歷程和氣候大會展望
    氣候變化談判,走過風雲變幻20年——氣候變化談判歷程和南非德班氣候大會展望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必須各國共同應對。自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誕生以來,各國圍繞應對氣候變化進行了一系列談判,這些談判表面上是為了應對氣候變暖,本質上還是各國經濟利益和發展空間的角逐。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結果表明:全球氣候正在變暖,而導致變暖的原因主要是人類燃燒化石能源和毀林開荒等行為向大氣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升高,加劇溫室效應的結果。
  • 華沙氣候大會新博弈:各國如何提高減排允諾
    人類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開始於1992年6月舉辦的第一次地球峰會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籤署,該公約於1994年3月生效,是目前國際氣候變化談判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架構。1995年起,締約方大會每年召開一次,就公約的具體實施等問題進行談判。
  • 中國紀錄片如何登上巴黎氣候變化大會
    北京近期的霧霾天氣使人們意識到藍天的寶貴與環境保護的迫在眉睫,而正在巴黎召開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也因此引發各界關注。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此次共有六部中國影視作品作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民間表達」被選送至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國角」進行展映。
  • 為生存而戰 斐濟繪製應對氣候變化藍圖
    為生存而戰 斐濟繪製應對氣候變化藍圖海洋斐濟總檢察長兼經濟與氣候變化部長艾亞茲·賽義德-海尤姆7日向議會介紹政府打算提出的應對氣候變化法案,說應對全球變暖是「為我們的生存和生活而戰」。賽義德-海尤姆說,斐濟是世界唯一一個合併經濟和氣候變化政府部門的國家,「我們理解強大經濟與穩定氣候之間的關係」。他希望議員屆時能「一致支持」法案,以便向外界傳遞斐濟致力於應對氣候變化的清晰信息,進而帶動其他國家效仿。賽義德-海尤姆說,氣候變化的後果包括北極冰川融化、高溫屢創紀錄以及乾旱、洪水和野火。
  • 應對氣候變化 洞爺湖峰會能否"搭橋"
    中廣網北京7月7日消息  與去年德國海利根達姆八國峰會一樣,今年在日本洞爺湖舉行的八國峰會再次把世界氣候變化定為最重要的議題。這一議題也是一段時間以來多次國際磋商關注的焦點。這反映了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事實證明,人類應對氣候變化並非一路坦途,而是充滿了崎嶇和坎坷。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有哪些新氣象
    在這輪機構改革中,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肩負著建設美麗中國的重任,一些相關職能從其他部委轉至這個年輕的部委,備受關注的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責。在今天生態環境部的例行發布會上,氣候司司長李高首次在發布會上亮相,媒體都在關注轉隸之後的氣候司有哪些新氣象。
  • 應對氣候變化 林草行業展現大國擔當
    溼地被譽為重要的「儲碳庫」和「吸碳器」,是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緩衝器」,其中,全球泥炭地儲存了陸地上1/3的碳……由此可見,加強森林、草原、溼地等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林草行業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賦予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特殊地位。相關目標、任務已列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規劃和方案之中。
  • 陳新光:中國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世界典範
    2017年,在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因美國氣候政策出現變化而面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中方在多個重要國際場合表明堅定支持《巴黎協定》的態度和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2018年卡託維茲氣候大會前夕,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上,中國與法國、聯合國在峰會期間聯合舉行氣候變化會議,發表新聞公報,共同表態支持卡託維茲大會如期達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