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夢想,從體育課向外生長

2022-01-31 鳳凰WEEKLY

很多雙眼睛望向她,桌子圍成一個圈,她繫著紅領巾站在中間,聲音有點慌張,但還是大聲說出了夢想。「我的夢想是當老師,把我的學生教成愛學習的人」,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拉達鄉中心校的一間教室裡,一名小女孩捏著方格紙,一字一句,「實現夢想會很困難,但我不怕困難」。

背後的黑板上,貼著更多個夢想:做醫生、科學家、去太空的太空人。有個小男孩考慮好一會兒,把「夢想就想北京」寫在紙條上,他希望去大山外面看看。

山裡的孩子看重夢想。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學校位置偏遠,師資也相對薄弱,有的孩子一年到頭只有一雙鞋,光著腳板上體育課,膠帶纏著紙團當足球,有些學校裡生源流失嚴重,一年級的40名學生,次年就轉走了一半。留下的學生,體育課由校長代上,除了做體育老師,他同時還得教語文和政治。

從上好一節體育課開始,改變正在大山和鄉村裡的學校發生。安踏集團及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為「青基會」)、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真愛夢想」)自2017年實行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針對欠發達地區學校的設施師資等具體情況,提供運動裝備、培訓一線體育教師,建起提供反校園欺凌、思維拓展等四十多門課程的夢想中心。目前,其共為欠發達地區的青少年體育及素養教育中投入超過2.4億元,惠及3359所學校和近100萬名青少年。

沒人忘得掉那些露著腳趾的孩子穿上新運動鞋的樣子,「這個事值得幹下去」。未來三年,安踏集團將再捐贈6億元,並繼續升級豐富公益內容和品質,如增加包括運動場、跑道等設施的「安踏運動場」,為有運動天賦的青少年提供專業運動指導等幫扶項目。「每一個小朋友都要有夢想,夢想擁有改變命運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小朋友們要努力讀書,學好知識才有機會走出山村,改變山村。」聽完學生的夢想,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想起年少讀書時的遺憾和經歷。山裡的孩子上學不易,如今他希望能幫他們從體育課出發,朝著夢想跑得更快些。

〓 更多欠發達地區青少年通過「茁壯成長」愛上了體育運動,提振了精神 

穿著涼鞋跑步的孩子們

涼鞋底甩在水泥地上,啪嗒啪嗒地響成一片。張曉明習慣了穿著涼鞋在學校操場上飛奔,從春天跑進冬天,哪怕已是12月份。

沒人覺得他奇怪。在這所云南瀾滄偏遠山區的希望小學,很長時間裡,沒有孩子穿著運動鞋上體育課。塑料涼鞋冷了發硬,有男孩就索性光著腳板。

學校長在大山裡,從最近機場到學校,蜿蜒的盤山公路開車要走上三個多小時,離鎮上有30多公裡,村民們大多靠種茶採茶營生,開銷節省。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負責人、集團副總裁李玲2017年第一次來到這所小學時,孩子們在操場上跑來跑去,塑料涼鞋裡甚至沒穿襪子。校長告訴她,許多孩子一年到頭幾件衣服來回倒換,只有一雙鞋。上體育課算不上多特殊的事,不值得央求家長專門買雙鞋,何況他們大多並沒聽說過運動鞋。

「做農活的,哪有那個經濟條件。」對運動鞋和運動服,家長們也沒啥概念,小孩長得快,兩件衣服夠穿就行,至於鞋,拿到集會上十幾塊錢的球鞋,孩子已經很高興,「大山裡的孩子,光腳板跑也不稀奇」。安踏集團及青基會、真愛夢想在2017年調研發現,超過4000萬名青少年處於貧困中,穿運動鞋上體育課的學生不足12%。

裝備不足,擋不住對體育課的熱情。學校裡一塊籃球場也是唯一的操場,三臺桌球桌用了六年多,全部的運動設施就擺在這了。張曉明和同學發揮自己的智慧,幾張報紙揉皺了團起,用膠帶纏上幾圈,就能當足球踢,手縫的毽子也玩得興起。

但遺憾還是有的。問到有什麼夢想,小學生們的眼睛亮了又暗,「我長大了,要當一名打籃球的冠軍」,另外一雙胳膊舉起,「我想要有一副屬於自己的桌球,拿到全國冠軍」, 不過學校的球桌總是圍滿一圈腦袋,他輪不到幾次。

改變正在發生。「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落地後,學校翻新了教學樓和操場,添了塊羽毛球場,新建的升旗臺附近,多了幾張桌球桌,張曉明們也等到了真正的足球。

體育課的場地解決了,讓孩子們穿上合適的運動鞋卻沒想像中簡單。欠發達地區的學校經青基會初步條件篩選後,校長需要在線上申請、填寫表格。表格通常很長,記錄了每名受捐學生的具體尺碼和家長電話,還需預估並備註物品到達當地的物流時間和溫度。

「要確保衣服、鞋子真的能派上用場。」「茁壯成長公益計劃」團隊一共四人,都是女性,審核時常注意到哭笑不得的問題。小學的孩子鞋碼多是34、35,有人卻填報了38碼的運動鞋,「肯定是給大人穿的」。遇上這種情況,她們就要求重新填寫,物資送達學校後,受助方還需拍攝並上傳照片。「見過孩子光著腳、衣服髒髒破破的樣子,送過去的東西不見到孩子穿上身,心裡總是不安定。」李玲還記得新衣服鞋子送到學校的那天,換上新衣服的孩子偷偷對鏡頭比出「耶」。

〓 「茁壯成長」為欠發達地區青少年提供專業運動裝備

一對一匹配尺碼的方法起了效果。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實施三年後,成果調研發現,受益學生穿著專業運動鞋的頻率從11.9%增至75%,運動服的穿著率提升了約12%。未來三年,其將繼續以「裝備包」的形式向欠發達地區的青少年捐贈運動裝備,力度增加到3年5億元。

不過,望著站在嶄新運動場上的學生,體育教師楊黎坤的煩惱還沒完全解決。

一堂不一樣的體育課

在這所120多名學生的希望小學裡,近50歲的楊黎坤身兼多職:他是校長,也要教政治、語文學科,還是體育教師。四個年級,八位教師,學校騰不出人手,老師們人人需要教兩門以上的課,比起語文、數學等科目,體育課得往後排。

他不太擅長上體育課。鈴聲響起,學生湧向操場,通常先列隊跑步,做兩遍操後自由活動。有學生想學籃球,楊黎坤壓力有點大,他不知道怎麼教籃球,只能讓孩子們自己拍拍。

只靠新運動鞋和籃球場,欠發達地區的體育教育可能還是老樣子。「在農村,經常會見到『體育老師教數學』或『語文老師教體育』的情況,師資差異可能是城鄉地區體育課最大、也最難解決的問題。」重慶奉節縣香山小學校長楊澤俊感慨。

改變體育課的熱情,得服從現實條件。缺乏專業體育教師是這類學校的客觀問題,關鍵是要讓現有教師們也能上好體育課。根據偏遠小學體育教學力量薄弱的情況,「茁壯成長公益計劃」設計了一套趣味運動會「樂動匯」的標準化操作手冊,並提供裝備包,體育老師經簡單培訓後便可上手實踐。

「樂動匯」給楊黎坤提供了解決思路,擺上幾個錐形桶、障礙杆,學生們拿著網球和「袋鼠袋」,兩兩合作也相互比賽,第一次參加這類活動的孩子,輸掉後沒忍住哭了鼻子。李玲看在眼裡,但楊校長問她能否也給輸掉的學生發獎勵時,她還是拒絕了,轉向正哭泣的小學生,「既然是比賽,我們要有體育精神,遵守競賽規則,輸了就下次贏回來。」

〓 「樂動匯」趣味運動會

簡單、易操作的遊戲項目降低了對體育老師們的要求。目前,該項目已進入215所欠發達地區的小學校園,覆蓋校園中,89%的學生覺得自己越來越喜歡參加體育運動,還有74%的學生覺得身體協調性得到了提升。這也是青少年體育公益向「邊角」地區下沉的重要手段。

年輕的專職體育教師周雪峰也有自己的苦惱。他就讀於體育專業,在鎮中心小學任教,學校的運動場地及設施都較為完善,相較欠缺運動設施的偏遠學校,條件已好了不少。但能否當好小學生的體育老師,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周雪峰心裡沒數:體育課是「豆芽學科」,相對不受重視,低年級的學生也沒想像中配合,對做操、跑步興趣不大。

忐忑很快被衝淡了。同校的一名體育教師是安踏運動夢想課的培訓教師,第一次在直播中見到運動夢想課堂時,周雪峰所在的區縣體育教師群「炸」了,「體育課還可以這樣上?」根據不同地區和學校的具體條件,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設置了不同難度係數的體育課程。相較趣味性強的「樂動匯」,安踏運動夢想課更看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提升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

不同於傳統體育課上的跑步、做操,運動夢想課上,老師按照不同年級學生的身體特點及需求,利用彈力帶、泡沫軸等器材,開發出豐富的運動形式:學跳繩,跳兩分鐘後沿著繩子折返跑,或者短距離跑後把跳繩擺成愛心;也強調配合,孩子圍成圈,相互拋接網球。「要讓孩子們有興趣。」周雪峰印象深刻,課上少見老師呼喝學生「站好」「別亂動」,隊伍沒那麼整齊,但學生的注意力被牢牢牽引著,滿頭大汗卻笑容燦爛。

〓 安踏運動夢想課

他還收穫了意料之外的驚喜。班上有名小女孩,智力發育跟不上同齡人,也漸漸封閉了自己,數學、英語課總是默默趴在桌上,平時連教室門也很少出去,不願和同學一起跑跑跳跳。

周雪峰想讓她在操場上跑一跑,交上幾個朋友。運動夢想課是個契機,相互合作的項目提供了加入集體的可能,他和學生帶著小女孩一起慢慢做遊戲,接住對方的球再擊個掌,講話時他也常拍拍小女孩的肩膀,「讓她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心」,有時,他特意拜託小女孩幫些忙,如拿下桌球。孩子的自信漸漸多了,課堂上,周雪峰問,「誰能給大家做個示範?」小女孩高高舉起了手。

「我現在是學生最喜歡的教師,教師節那天學生一大早就趕來『堵』我。」教了兩年的安踏運動夢想課,周雪峰不再像初來時失落,能夠讓學生擁有一節快樂且科學的體育課,他覺得自己很有幹勁。說這話時,他從辦公室向外望,三個小女孩正在操場上玩著運動夢想課上的遊戲,「挺有成就感的。」

在運動夢想課上,一多半的學生覺得自己身體越來越協調,也更懂得團隊合作的精神,越來越喜歡上體育課了。不過他們還有更多的好奇:如何在跑步中正確擺臂、長跑如何控制呼吸……。基於三年實踐成果和反饋,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未來將與專業運動員合作,開發包括運動習慣及體能訓練在內的體育綜合素質培養課。

〓 「茁壯成長」實施成果調研數據表明,學生運動積極性提高,體會到更多的體育精神內涵

走出去,山外面有更廣闊的世界

帶著四個學生坐上了飛機,校長楊黎坤還是有些緊張。茶山和旅遊業讓大山裡的生活逐漸變好,但孩子們出遠門的機會並不多。受益於「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他們大多第一次離開雲南大山,去見見廈門的海。

出發前,楊黎坤謹慎地定下人選:四個名額,選誰去呢?考慮到低年級的孩子太小,擔心行程中照顧不好,他想著四年級的學生年紀大些,也能更有收穫。班裡三四十個孩子,最後選了四名平日學習成績優異、表現好的學生,「當成個獎勵」。

他希望孩子們都能走出這所大山裡的學校,到更廣闊的地方。芒景小學位置偏遠,離鎮上30多公裡,到縣城超過100公裡。山路難走,住處最遠的孩子從學校到家隔著10多公裡,大多數學生都選擇住校,學校從一年級辦到四年級,再想往上只能出去讀。經濟條件好些的家長紛紛把孩子送到鄉鎮或者縣城的學校,一年級40名學生的班級,升上二年級,就離開了一半。

見到了大海,參觀過科技館和博物館,一路上,楊黎坤看著學生們新奇又興奮。走在廈門大學的校園裡,一個孩子偷偷對他說,「長大了我也要到這裡上大學」。他趕緊又囑咐幾句,「那可要好好學習啊。」期末批改試卷時,同事抽出一張試卷,叫住他,「這篇作文寫得真好」。接過一看,楊黎坤認出是參加廈門之旅的一名學生,她在作文裡講述見聞,也寫了感恩。

遠來的孩子也曾感動過「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團隊。2019年10月,從甘肅積石山縣、青海稱多縣、雲南蘭坪縣、四川越西縣等較邊遠地區,18名學生來到北京,看升旗、參觀北京冬奧會展示中心及北京冬奧組委,還見到了奧運冠軍武大靖。

看升旗那天,孩子們一早便來到天安門廣場,「這就是電視裡的天安門」。人群漸漸密了,帶隊老師著急組織孩子往前走,卻發現一名小男孩遠遠就站定了,抬起胳膊,對著旗臺行了個少先隊禮。升旗結束後,不少孩子彎腰撿起了地上散落的小國旗。活動結束時,李玲發現,幾個初來羞澀的學生像換了個人,「眼睛亮著光」。

「我們希望能幫到更多的孩子,也許一節體育課、一次活動就可能改變他們的一生。」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相信,通過體育公益項目為欠發達地區的青少年成長貢獻力量,是團隊堅持努力的方向。

在四川大涼山,一個趴在水桶上寫作業的學生曾讓安踏團隊成員心酸:木門狹窄,牆壁灰暗,糊在窗戶上的塑料布攔住了大部分陽光,小床旁的雜物堆到門口。他蹲在門前,捏著鉛筆,倒扣著的藍色水桶就是書桌。為幫助這些家庭條件欠佳的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團隊為部分學生提供了獎學金。此外,未來三年,對在體育課中表現出運動天賦的「苗子生」們,「茁壯成長公益計劃」將選拔他們組成「安踏運動營」,由專業運動員提供進一步指導,「別讓大山埋沒了孩子的天賦」。

參加廈門之旅的四個小學生,今年剛剛升入初中。讓楊黎坤高興的是,幾個孩子的成績都很不錯,其中一個女孩考出了全縣前50名的好成績。

要有夢想啊,在最愛做夢的年紀

展開二年級學生李佳佳的小紙條,安踏夢想中心教師鄭佳楠努力辨認了好久,筆畫混亂,她猜不出眼前這個小姑娘想告訴她什麼。在夢想中心的第一節課上,她提出讓孩子們寫下各自的夢想,寄存在夢想中心,「實現了再回來取」。

李佳佳是全班最後一個交的。她讀二年級,老師們都注意到這個孩子有些特殊:她記不住拼音,也很難分清簡單的漢字。鄭佳楠曾試著用一節課教她辨別「你、我、他」,但沒能成功。有些同學不愛和她玩,她也不願和老師、同學講話,很少參與課堂活動。

只有夢想中心不一樣。「這是房子,房子裡有人,給他們住。」李佳佳指著紙條,結結巴巴地說出幾個名字和願望。

在這間教室裡,她不害怕自己會犯錯。夢想中心由安踏聯合真愛夢想捐建,提供豐富的圖書,配備教學一體機,設有財經意識、國際關係、思維訓練、家鄉特產等四十多門課程。

〓 安踏夢想中心

「夢想中心是個沒有對錯、自由平等的地方,我希望每個孩子都敢說出自己的想法,能見到更廣闊的世界。」在成為夢想中心的教師前,鄭佳楠負責學校的夢想教室,初衷幾乎一致,但夢想教室年久失修,桌椅不夠用,投影機也早就壞了。她想給學生看個紀錄片,只好把筆記本電腦擺在講桌上,一個班的孩子蹲下圍成圈,後面的學生使勁向前湊。

她為此跑了幾遍領導辦公室,但對這所城鄉結合部的小學來說,一部投影儀2000多元的費用著實算不上便宜。2018年,安踏集團及真愛夢想幫她解決了這個大麻煩。

許多改變悄悄在這裡發生。給學生講「反校園欺凌」的課程時,鄭佳楠有些慶幸:提到「如何面對衝突」,有學生立刻就說,「有矛盾直接打一架」,也有學生吐露心聲,會默默承受委屈,回家再「自殘」。她嚇了一跳,意識到孩子心裡也許積壓了大人沒覺察到的苦惱,要幫助他們學會處理情緒。

夢想中心像是學校裡的一座島嶼,她漸漸收穫了許多沒想到的信任。有次下課,一個平時沉默的小男孩留到最後,告訴她,「老師,我心情特別不好,我的爸媽離婚了」。這個消息他誰也沒說,鄭佳楠比班主任知道得還要早。鄭佳楠覺得難過,自己能做的事情有限,便常和他聊聊天,「今天在學校怎麼樣?發生了什麼事?」下課後,小男孩也經常跑到夢想中心,探出腦袋,「老師,有什麼我能幫忙的嗎?」

在許多間夢想中心,「為了自信、從容、有尊嚴的未來」的標語貼在牆壁上。截至2020年7月,安踏夢想中心已進入19個省的100所學校,「普通話變得更流利了」或是「不害怕上課舉手發言了」, 12萬名青少年因此獲益。未來三年,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還將繼續投入1000萬元捐建50家夢想中心,預計2023年底將達到178家。

當地教育部門也加入進來,影響正在加速擴散。「目前,我們縣約有30所學校建有夢想中心,而其他100多所學校還沒能引入這些有趣的課程,我們計劃通過示範課、教師培訓等方式,讓這30所學校帶動更多的學生。」重慶市奉節縣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科何俊飛表示。

在夢想中心做教師,鄭佳楠覺得自己也有了變化,面對學生像「突然打開了一扇窗」:老師不是課堂中高高在上的控制者,也不是傳遞知識的工具人,而是帶領、陪伴學生一起探索。調研顯示,91%的夢想課教師通過培訓收穫了新的教育理念,還有86%的夢想課教師通過培訓加深了對學生的了解,與學生變得更加親近。

〓 一線教育工作者通過「茁壯成長」提供的培訓提高了職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鄭佳楠會在夢想中心和小學生聊起社會熱點,討論與父母、家庭的關係,也談談帶些哲學意味的話題,比如生命或是時間。她發現,孩子有自己的思考,他們的深沉和天真都超過想像。

她收到的小紙條有著學生五花八門的夢想,要做醫生、電競選手、NBA冠軍或者當一名獸醫。鄭佳楠覺得,夢想中心的這些課程像是把一座冰山放進孩子心裡,時間過去,他們長大,冰山慢慢融化,改變就會顯現。

改變他們的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也升級到2.0階段,通過調研成果和師生們的反饋優化迭代,繼續強化「青少年體育公益」的公益初心。未來三年,其將捐贈6億元,與青基會和真愛夢想一起,通過安踏裝備包、安踏體育課、安踏夢想中心、安踏運動場和安踏運動營等公益項目實施,推動欠發達地區青少年體育素質 素養教育的均衡提升,幫助更多欠發達地區的青少年離夢想更進一步。

〓 未來三年安踏將再捐贈6億元,繼續攜手青基會和真愛夢想共同推動茁壯成長公益計劃升級到2.0實施階段。

(文中張曉明、李佳佳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大山裡託起「奧運」夢
    15年前,他的夢想是當一名體育老師,那時候的他還在讀高一,是一名學校的專業田徑運動員;15年後,他積極響應國家移民管理局的號召,主動申請報名支教廣西三江縣同樂中心小學,實現了當一名體育老師的夢想。當兵12年,畢業於烏魯木齊指揮學校的夏開嶽坦言,雖然平時在單位經常組織大家訓練,也參加過大大小小的訓練骨幹培訓班,無論是參加比武競賽,還是帶人訓練,都毫無壓力。
  • 廣黔同心既「造血」又「築夢」大山裡的人們眼裡有了光(1)
    ■畢節市納雍天河實驗學校開設體育、藝術、閱讀、英語口語等課外課程,挖掘並培養學生興趣。■來自廣州的「校長媽媽」詹雯給了孩子敢說敢笑的勇氣,而投建逾4000萬元的畢節市納雍天河實驗學校及相關課程設置,亦給了孩子們放飛夢想的底氣。「愛你哦!」「麼麼噠,我也愛你!」
  • 大山裡,生長著「1種瓜」,以往稱它為「八月瓜」,見到是幸運!
    在大山裡總會有很多野生的植物,像黃楊樹、雀梅、金彈子、羅漢松等盆景就會在生長生長,植株的枝條一般是比較獨特的,可以說形態各異,所以這些盆景樹有觀賞價值。在大山上還有很多野果,小時候我就經常看到山莓、山李子、山杏、刺梨、餘甘果等,這些果子也是比較奇特的,可能有不少的花友都見過。
  • 「走出大山看世界」為鄉村孩子種下夢想的種子
    「走出大山看世界」為鄉村孩子種下夢想的種子 2020-11-27 14: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山裡的孩子來信了
    這是一封來自大山的信,是太平洋保險南山傈僳族鄉希望小學六年級學生蔡佳欣寫給志願者老師的。在新年到來之際,蔡佳欣和她的28名同學,一起給中國太保和志願者老師寫來了信,講述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對中國太保的感謝和對志願者老師的思念,送上新年的祝福。
  • 《摔跤少年》大山裡挖出體育苗(圖)
    《摔跤少年》劇照  劇情簡介:抗戰是一名退休摔跤教練,他過不慣退休後的清閒日子,來到大山的林場,和老朋友一起做起了義務護林員。此時,高教練慕名而來,領著墩子告別大山,踏上職業摔跤的人生徵程……  小編輯點評:本片講述了一個退休體育人與一個山裡窮孩子的師生情。退休教練偶然發現山裡娃墩子的天賦後,雄心重新被點燃,不顧自己年邁和傷病,力圖再創輝煌,表現體育人永不放棄的執著與信念。墩子從無知的學習到有知的感悟,從活著到為了人生的目標而去打拼。該片平實可信,達到了人物、環境、影像和主題的統一。
  • 這種野生魚美味難尋,只在大山裡生長,現在價格飆升
    現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農村大山裡的野味了,這一點也許讓你很吃驚,農村野味真的有這麼美味嗎?
  • 在大山深處,生長著1種植物,人稱「山蕨菜」,見到了,是幸運
    生活在大山裡的農村人,不像城市裡那麼方便,而在日常飲食上,自然也有很大的區別。就拿筆者來說吧,筆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小時候家裡不富裕,所以經常會吃一些野菜。畢竟野外的一些植物,具備很高的營養價值,口味也不比超市裡差多少。在野外的一些植物野菜裡面,有一種至今筆者還是記憶猶新。它往往生長在大山深處,尤其是東北一帶,這種植物只記得小時候大人們叫它「龍頭菜」。
  • 一株百年古法雲參,照亮大山裡的質樸夢想
    ——明·樓璉雲南的景與物,就收在樓璉的這十四個字裡了。初次來竹山,就被它的秀美所打動,綠水青山,藍天白雲,美不勝收,青瓦白牆的屋舍掩隱其中,頗有桃源秘境之感,讓人流連忘返。人在鋼筋水泥裡再生龍活虎,還是想在大自然裡被溫柔對待呀。
  • 雲南大山裡生長著一種「雪蓮果」,長得像紅薯,很多人可能沒見過
    雲南大山裡生長著一種「雪蓮果」,長得像紅薯,很多人可能沒見過我們經常在武俠劇裡面看到,天山雪蓮是一種稀珍的寶貝,不但可以起死回生,還能增強功力。但「雪蓮果」你也許見都沒見過。在雲南的大山裡就生長著一種「雪蓮果」,它外表看起來長得很像紅薯,也同紅薯一樣果實是結在地裡。雪蓮果原產自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是印第安人的傳統食物。2008年開始引入我國雲南地區開始栽種,隨後廣泛引種,現在我國多個地區也有種植。
  • 大山裡的蘆葦
    我們一路向上攀登,當走到一處較平坦的山窪,忽然眼前一亮,這裡生長著許多的蘆葦。一株株,一叢叢,蘆花輕柔、潔白,隨風起舞,搖曳生姿。放眼望去,像是白雲飄在大山之中。在這裡遇見大片的蘆葦,讓我們喜出望外,沒想到這深山裡竟然有這樣的美景!
  • 大山裡的摔跤少年(多圖)
    他的夢想是走出大山與外面的摔跤高手過招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摔跤少年》,講述的是一名退休摔跤教練偶然發現一個山裡窮孩子的摔跤天賦後,不顧自己年邁和傷病,幫助窮孩子通過摔跤走出大山的故事。影片中,體育人永不放棄的執著與信念深深打動了記者。時隔多年,真實的故事竟在身邊上演。    6月7日,沿著蜿蜒的山路,記者來到萍鄉市武功山腳下的武功山風景區麻田辦事處麻田中心學校。
  • 大山裡的孩子來信了
    這是一封來自大山的信,是太平洋保險南山傈僳族鄉希望小學六年級學生蔡佳欣寫給志願者老師的。在新年到來之際,蔡佳欣和她的28名同學,一起給中國太保和志願者老師寫來了信,講述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對中國太保的感謝和對志願者老師的思念,送上新年的祝福。
  • 大山裡的「最美爺爺」
    當年8月底,剛退休的王魯帶上行李,風塵僕僕地前往大山小學,成為一名義工。他慷慨拿出20萬元積蓄捐助給學校,為250名學生每人準備一套羽絨服、兩套校服、一雙旅遊鞋和十雙襪子。還動員自己的朋友、同事結對優秀貧困學生24人,贈送課外讀物5000餘冊。
  • 福建暖冬邀你當大山夢想合伙人 給山區孩子更多平等的機會
    福建暖冬公益行動從 2013 年開始至今已延續五年,把大山裡的故事告訴大山外的你,把大山外的關懷帶給大山裡的他們。近400 條公益微博的發送,數10萬次的轉發,1.7 億的閱讀量,百位明星大 V 群起號召,獲得了官方媒體、政府、大眾網友的廣泛支持。
  • 大山裡石頭上生長的野草,你若是見到請別破壞,如今它很罕見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種長在大山石頭上的野草,如果你見過請別破壞,如今它很罕見。目前,我們已經踏入秋天,天氣也漸漸轉涼,這個時候也正是野生植物生長的繁盛期。石吊蘭在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到,它經常在石頭上,在農村很常見,他的足跡幾乎遍布我國的各個省份,不過這種東西喜歡生長在一些海拔較高的地區,你會發現在山地林中或者石頭上經常能夠看到它的出沒,不過在其他的一些地方卻很少見到這一物種,其實這種東西現在很罕見。
  • 在大山深處,生長著1種植物,人稱「山蕨菜」,見到了,是幸運
    生活在大山裡的農村人,不像城市裡那麼方便,而在日常飲食上,自然也有很大的區別。就拿筆者來說吧,筆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小時候家裡不富裕,所以經常會吃一些野菜。畢竟野外的一些植物,具備很高的營養價值,口味也不比超市裡差多少。在野外的一些植物野菜裡面,有一種至今筆者還是記憶猶新。它往往生長在大山深處,尤其是東北一帶,這種植物只記得小時候大人們叫它「龍頭菜」。
  • 用教育讓夢想飛躍大山|教育|夢想-原創觀點-川北在線
    用教育讓夢想飛躍大山時間:2020-12-21 15:32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很難想像這樣一段激情澎湃的口號出自一所地處偏遠的女子高中。
  • 愛讓夢想飛越大山
    為大山裡的女孩點亮夢想,張桂梅老師感動了無數素昧平生的人。究竟是什麼,賦予一位山區人民教師如此厚重的力量?「源源不斷的愛奔向我、鼓勵我」陳法羽一輩子也忘不了在華坪女子高中入學時那張貼在床邊、寫著自己名字的小紙條。她是女高的第二屆畢業生,如今是麗江市永勝縣一名民警。
  • 在夢想的土壤裡拔節生長-荊楚網 www.cnhubei.com
    發布時間: 2013-09-30 11:49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   人的夢想就像一座城,純真而又繁華,我們在城裡城外的土壤裡種滿鮮花和百草,渴望開出一個芬芳而又火紅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