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崗裡有股仙氣,難怪諸葛亮住這裡不願出來」

2020-10-16 志三說

秋雨,沒有春雨溫潤,也不似夏雨激烈。

它,寧靜,悠然,給人一種煙霧般的渺茫,一種水晶般的剔透,像是一位看透世事的高人。

今天傍晚的南陽,就籠罩在這渺茫、剔透的秋雨中。

臥龍崗文化園,自9月26日起局部開園。十一假期,南陽市民及外地遊客紛紛慕名前往。

沒能第一時間登門的我,早已心癢難耐,便隨秋雨欣然踏訪。

一路走來,耳之聞,目之觸,驚喜與自豪油然而生。

(一)

自臥龍路西行,至車站路,便抵達臥龍崗文化園正東門。

從鮮花簇擁的巨石旁向裡走,沿著開闊的步道前行,需要穿過幾重高大肅穆的牌坊。

一副副楹聯,從不同角度歌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表達著後人如滔滔江水般的敬仰之情。

如果你愛好賦詩作對,這一番細細欣賞下來,就會放慢腳步,活動頸項,不失為怡悅身心的雅興。

臨近第一個大門,「劉關張」哥仨的騎馬雕像,映入眼帘。

領頭的大哥劉備,端坐馬上,目視「臥龍崗」,前馬蹄抬起——應該是求賢若渴,急行軍趕到,猛勒馬韁繩,就要帶領關、張二人翻身下馬,整整衣襟,前去拜訪孔明先生。

我手機給他們合影時,忽然形成了一個「借位」。畫面出來時,鮮紅的國旗似乎由關公扛著。這樣的「時空穿越」,充滿喜感——相聲裡有《關公戰秦瓊》,今天就不能勞煩關老爺扛扛五星紅旗?

進了門,跨過一座橋,再走一段,便來到了臥龍崗原來的山門前。

由此進入,便是濃濃的滄桑歷史感。

(二)

臥龍崗,原名八裡崗——因為,它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老城西4公裡處八裡崗。

「南瀕白水,北障紫峰,遙連嵩嶽,山水相依,景留四時。」臥龍崗這裡,自古便崗巒起伏,曲折迴旋,勢如臥龍,其源發端於嵩山之南,綿延數百裡,連接南陽古城西北紫山繼續南下,至此崗地勢隆起,截然而住,迴旋如巢。

這裡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隱居躬耕地,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茅廬」處、「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

沒有黃權,就沒有今天的臥龍崗武侯祠

武侯祠初建於魏晉,投魏蜀國故將黃權及其族人在此首次建庵祭祀,是我國歷史上最早建庵祭祀和紀念諸葛亮的地方,盛於唐宋。

劉禹錫有《陋室銘》曰:「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李白《南都行》中寫道:「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

這些詩篇,無可辯駁地表明:南陽臥龍崗,唐代時期已成為華夏著名的人文景觀。

元朝延佑四年(1317年),元仁宗命名南陽臥龍崗古建築為武侯祠。

明世宗朱厚熜曾欽定南陽臥龍崗為諸葛亮躬耕地,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崗」。

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修武侯祠,並且按照前人的「龍崗全圖」重新興建了臥龍崗十景和臥龍書院。

(三)

傍晚如煙的秋雨中,古老的建築、碑刻、樹木,如老僧禪定。

在南陽臥龍崗,元、明、清時代的建築物,漢代的碑刻、匾額及楹聯等,數量在全國各武侯祠中最多。

近三百餘通曆代碑刻,構成了蔚為大觀的「臥龍碑林」。內容紛繁豐富,記人記事歌詠題記,書法真草隸篆無所不具——漢《張景造土牛碑》、《李孟初碑》、《趙到碑》世所罕見,在書法藝術和雕刻技巧上都顯露了驚人的水準。

「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詞、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嶽飛並識。」

嶽飛親筆書寫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石刻,以書法的語言,訴說著嶽飛作為臥龍「粉絲」的崇敬之情。

如果說文字可以造假,那麼古樹便是真實歷史的「代言者」。

南陽臥龍崗中現存的古樹,隨處可見。樹齡超過400年的有幾十棵,樹齡1200年以上的柏樹、楸樹有六七棵——它們,足以證明:這裡的武侯祠,是全國諸葛亮祠廟中建立最早、規模最大、保護最為完整的武侯祠,沒有「之一」。

1996年,南陽臥龍崗武侯祠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榮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二級博物館。

多年來,先後有眾多國家領導人考察南陽臥龍崗。

(四)

2019年10月24日,臥龍崗文化園奠基。

歷時近一年,南陽臥龍崗文化園建設項目初具規模。

這些天,走進臥龍崗的南陽人及外地遊客,有幸成為歷史的先期見證者——因為,這是自清代中期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復建,是自公元234年蜀國故將淯陽侯黃權在臥龍崗修祠祭拜諸葛亮以來有記錄的第43次修建。

整個項目規劃佔地2000餘畝,向南至躬耕路漢畫館館前路合圍區域為臥龍出山廣場及躬耕紀念地;向北至武侯路為三國文化園非遺文化街區、臥龍崗廟會地;向東至臥龍書院路區間為擴建元明清三代所建臥龍書院。

臥龍崗文化園規劃以武侯祠為核心,以諸葛亮文化為中心,以躬耕精神為主題,以崗為根,以文為魂,以水綠為底,以龍脈為軸,構建山水文綠及交通建築諸系統,將建成「集文化旅遊高地打造、城市綠核綠肺營造、城市綜合功能完善、城市人居環境改善、整個區域土地經營開發於一體的經濟文化引爆點」。

從入園的第一印象來說,不管是整體氣勢,還是細微設計,一切正向著既定的藍圖轉化,可以說開局良好。

10月9日,臥龍區召開臥龍崗文化園建設項目第六十次徵遷建設工作例會,會議聽取了文物審批手續辦理進度匯報,討論了文化園實景演繹工作、臥龍崗景區周邊風貌提升工程、周邊小區徵遷工作等問題,並分析了相關解決方案。

作為一項世人矚目、可載入歷史史冊的重大文化工程,已進入攻堅階段,未來可期。

……

已見寒意的秋雨,沒能阻擋遊客的熱情。

「臥龍崗裡有股仙氣,難怪諸葛亮住這裡不願出來。」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操外地口音的女士不住驚嘆。

或許,人傑地靈的臥龍崗,冥冥之中確實有瀰漫了千年的祥瑞之氣,在這樣的能量場中,借著這些老房、舊碑、古樹,今人與古賢可「碰撞」出奇妙的共鳴,產生只可意會的愉悅。

遠方的朋友,臥龍崗裡這樣的「仙氣」,你還不快來吸一吸嗎?

相關焦點

  • 臥龍與臥龍崗:諸葛亮名號與南陽此地名,孰先孰後?
    文/馬良 究竟是先有臥龍崗這個地名,諸葛亮才叫了臥龍這個名字。還是說先有了諸葛亮叫了臥龍,他在南陽的躬耕場所才叫了臥龍崗。長期以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成為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莫衷一是。筆者不揣淺陋,查閱有關史料,進行分析考證,試圖對此進行明確解答。 一、「臥龍」與諸葛亮 諸葛亮號「臥龍」,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常常既有名字,又有字和號,號也叫別號。
  • 臥龍崗和襄陽古隆中,「諸葛亮故裡之爭」
    復建臥龍崗,建設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恰如一次尋根之行、一場圓夢之旅,指引著我們再次品味臥龍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探尋諸葛亮「躬耕精神」的時代價值,重塑南陽人文化自信的載體與基石。報導稱,「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臥龍崗是諸葛亮成才的搖籃,也是他走向政治生涯的起點。
  • 南陽臥龍崗拍攝諸葛亮宣傳歌曲MV
    當前位置 > 首頁 > 科教文衛 > 正文 熱線:65851328-7053(網站) 信箱:henanonline@126.com南陽臥龍崗拍攝諸葛亮宣傳歌曲MV 2020年10月27日 11:39來源:中新網河南
  • 南陽臥龍崗和襄陽古隆中,「諸葛亮故裡之爭」
    復建臥龍崗,建設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恰如一次尋根之行、一場圓夢之旅,指引著我們再次品味臥龍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探尋諸葛亮「躬耕精神」的時代價值,重塑南陽人文化自信的載體與基石。河南南陽臥龍崗景區諸葛亮雕塑。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報導稱,「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臥龍崗是諸葛亮成才的搖籃,也是他走向政治生涯的起點。
  • 地靈木秀河南南陽臥龍崗
    呂兆航 臥龍崗復崗工程已經展開,龍脊上的「創傷」將會被「醫治」,完工後臥龍崗文化旅遊區,將再現原始風貌,諸葛亮在此「隱居求志」的所有文化符號,會繼續蕩起生活在當代和未來人們的心中漣漪,諸葛亮是山東琅琊人,自小隨父生活在南陽附近,他之所以在青年時代到南陽臥龍崗隱居躬耕,我想,應該與他崇尚此地人傑地靈又有關。
  • 南陽為什麼復建臥龍崗?
    復建臥龍崗,建設臥龍崗文化園,恰如一次尋根之行、一場圓夢之旅,指引著我們再次品味臥龍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探尋諸葛亮「躬耕精神」的時代價值,重塑南陽人文化自信的載體與基石。學術界有這樣的共識:「觀盛唐到西安,遊北宋下開封,元明清看北京,尋漢風當數南陽。」歷史上的南陽重工重商,尊師重道,經濟、政治的發達,造就了南陽漢代的燦爛文化。二十四史記載的南陽歷史名人達800多位,在諸葛亮躬耕南陽之前,這片土地已經走出了名相百裡奚、「商聖」範蠡、法學家張釋之、「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等蜚聲華夏的歷史人物。
  • 南陽臥龍崗文化園,奠基開工!
    南陽臥龍崗文化園建設項目,是自清代中期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復建,是自公元234年蜀國故將淯陽侯黃權在臥龍崗修祠祭拜諸葛亮以來有記錄的第43次修建。    通過復崗植綠,這裡不僅恢復了自然生態,而且通過「臥龍崗印象」實景演藝,重現了諸葛亮南陽躬耕的生活畫面。
  • 舊作 巍巍臥龍崗
    每年夏秋,一系列紀念抗戰的日子像一串珠子,七月七日,八月十五日,九月二日,九月十八日,那些日子,深深地勾起人們的記憶,有痛苦,有欣慰。那天,正好是九月十八日,那是九一八事變的紀念日。臥龍崗上沒有紀念活動,和往常一樣靜謐安詳。然而,那暗淡的舊牆壁,那巍峨的殿宇,那挺拔的古柏,那石碣碑刻,當年抗日戰爭的痕跡隨處可見。抗戰時期,國民革命軍第八十五軍駐守南陽。
  • 精心打造「智城」臥龍崗——南陽市臥龍崗文化園建設工地掠影
    修建假山景觀直播南陽訊 日前,南陽市臥龍崗文化園施工建設如火如荼,建設者們正在搶抓進度,努力將延誤的工期搶回來。3月22日,記者走進該園,用鏡頭記錄下一處處火熱的建設場面。我市為深入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和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充分挖掘和再現臥龍崗區域的「智慧文化」資源,精心打造臥龍崗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該集聚區也是河南省重點打造的十大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之一,按照國家5A級旅遊景區建造,預計今年5月初,園區主要建設項目基本完工。
  • 南陽要復建一個什麼樣的臥龍崗?
    千古人龍諸葛亮,中原勝地臥龍崗。復建臥龍崗,創建5A級景區,「生態」與「文化」依然是必須遵循的主線。恢復臥龍崗,就要弘揚臥龍崗的文化內涵。臥龍崗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黨工委書記任李孟洲認為,臥龍崗文化園將以躬耕精神和三國文化為核心內容,彰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虛懷若谷、大智若愚、舉重若輕、瀟灑飄逸的精神與風採,塑造諸葛亮形神兼備、活靈活現的忠者、智者符號。
  • 遊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諸葛亮臥龍崗,滿載著南陽歷史文化的悠長與厚重。雙節期間,正在擴建中的臥龍崗。原景點正常開放外,部分已擴建的景點也向遊人展現.歷史與未來正在這裡交匯,傳統與創新將在這裡融合。臥龍崗是三國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的躬耕地和劉備三顧茅廬的發生地。臥龍崗諸葛亮庵始建於東漢末年,晉代形成祭拜諸葛亮的祠廟,唐宋時期聞名遐邇,明清達到鼎盛,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
  • 陽光下的臥龍崗
    晴天提起臥龍崗的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三國演義》裡位於河南省南陽因諸葛亮「躬耕於南陽」而得名的臥龍崗。其實,在我們周圍就有一個景色宜人的臥龍崗水庫,當然不能與南陽的臥龍崗相提並論,但是,卻是個風光秀麗,適合遊玩、觀景的好去處。
  • 臥龍崗沒有諸葛亮,卻有著雲淡風輕的冬日暖陽
    乘火車從雪梨到臥龍崗看海,享受雲淡風輕的冬日暖陽。此臥龍崗非彼臥龍崗,是距離雪梨不遠的一個海濱城市。接近中午,陽光燦爛千千暖陽,海鷗在淺水灣嘰嘰喳喳爭搶著食物。話說臥龍崗距離雪梨約80公裡車程,人口約30萬,是新南威爾斯州第三大城市,火車過來非常方便。
  • 「澳洲臥龍崗」那麼贊,你造嗎?
    臥龍崗(Wollongong)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是非常著名的工業港城市,離雪梨非常近。雖然叫「臥龍崗」,但和大熊貓,諸葛亮沒有半點關係。Wollongong這個名字源自澳洲土著語言,意思是「五座島嶼」。
  • 臥龍崗——國人心中的靈魂高地
    幼年是去過幾次臥龍崗(具體幾次已記不清了,所有景觀依希記得罷了),每每回老家都想去草廬拜謁,但總不能如願。前幾天看新聞,說臥龍崗整修後國慶節前開放,暗下決心雙節回老家一定還了這個心願。但,又是沒能成行。於是就起了為這座崗這座城寫點東西的想法,范文正公沒能看到嶽陽樓能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絕響,何況我還曾去過臥龍崗。
  • 恢復開放的南陽臥龍崗,「變了」!
    改變一:新增文化步道封閉的臥龍路段,改建成了長長的步道,立起了幾重牌坊,增加了原來臥龍崗的縱深。節日氣氛下,鮮花環繞。南陽市民也有了文化休閒的場所。步道一側擺放了刻有南陽詩句的大石頭。劉備眼望臥龍崗新立的山門,看著挺氣派。改變二:有了專屬停車場雖然沒有完全完工,但是臥龍崗總算有了標準定價收費的停車場。
  • 古蹟勝地:南陽臥龍崗_武侯祠,諸葛亮躬耕地。
    在武侯祠石坊的鐵箍上、在祠內古碑修復痕跡中、在明十八羅漢展館介紹內容裡、在天國中飄蕩的清康熙年間木刻版《龍崗志》與《忠武志》遊魂內。道房院現在掛牌為「南陽諸葛亮研究會」,實為南陽市博物館古代石刻展廳。武侯祠內碑刻眾多,前院南北兩廊實際上是碑刻長廊,在各殿前亦有碑刻。碑廊碑刻以紀遊為主,殿前多為修繕碑。眾多碑刻以清代碑刻居多。
  • 南陽復建「臥龍崗」引爭議 湖北襄陽曾爭奪
    新京報訊(記者 周世玲)河南南陽黨報刊發系列文章,稱要復建臥龍崗,此事引發關注。同樣是以「諸葛亮故居」之地自居的湖北襄陽市,近年也以故居為名號,推進隆中風景名勝區建設。6月3日,新京報記者從南陽市臥龍崗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管理委員會處獲悉,臥龍崗復建工程中的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景區引水上崗工程已完工,而襄陽方面拒絕了新京報記者採訪。
  • 《三顧茅廬》臥龍崗,躬耕精神人頌揚!
    諸葛亮的《出師表》中「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亦有明確記載。 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南陽臥龍崗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臥龍崗。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
  • 恢復開放的南陽臥龍崗,我花錢進去逛了一圈
    被迫投降魏國的蜀國大將黃權,在南陽私祭諸葛亮,開啟了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先河。,也算是黃權在南陽私祭諸葛亮的一個體現,是南陽臥龍崗歷史淵源的一處點睛之筆。,收費有發票。兩個雕塑很精細,現代人看來也很有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