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汙染通報:廢棄塑料垃圾不僅進入海鳥胃裡,還大量出現在海鳥巢穴

2020-12-13 中國青年網

環境中無所不在的廢棄塑料垃圾會對海鳥產生怎樣的影響?你或許聽說過塑料已進入海鳥的食物鏈或是海鳥因被塑膠袋纏住而喪命,但塑料汙染對海鳥生存健康的威脅可能遠超過這些。

《海洋汙染通報》(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日前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蘇格蘭萊迪島(Lady Isle)上,五種海鳥的巢穴中塑料的比例高達24.5%至80%,其中歐鸕鷀(學名:Phalacrocorax aristotelis)的巢穴中塑料含量已達到80%。海鳥不僅容易誤食塑料,它們的巢穴中也在積累著越來越多的塑料。

從食品包裝到洗護用品,再到衣服、家具、計算機和汽車,塑料無處不在。然而,經久耐用的塑料卻很難通過生物降解,一旦進入海洋,它們需要數百年才能被分解,還會破壞海洋生物多樣性。海鳥就是受到塑料威脅的物種之一。

近年來,不同種類的海鳥數量都在急劇下降。根據聯合自然保護委員會(JNCC)發布的1986-2018年海鳥監測計劃(SMP)報告,在過去的18年中,僅在英國範圍內,歐鸕鷀的數量就減少了24%,黑腳三趾鴴(學名:Rissa tridactyla)的數量減少了一半,短尾賊鷗(學名:Stercorarius parasiticus)的數量減少了70%。

這些海鳥數量為什麼會急劇下降?仍然是個謎。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被認為是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塑料也是不可忽略的關鍵因素之一。那麼,塑料是怎樣對海鳥產生影響的?影響規模又有多大?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人類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有效應對塑料對海鳥構成的威脅。但此前,人們對於上述問題缺乏基本的資料庫。

發表在《海洋汙染通報》上的《 The prevalence and source of plastic incorporated into nests of five seabird species on a small offshore island》(《一個小型近海島嶼上,五種海鳥巢穴中摻入塑料的普遍程度及來源分析》)對一些關鍵問題進行了量化分析。

論文作者之一Danni Thompson供圖

在蘇格蘭海岸5.6公裡遠的萊迪島(Lady Isle)上,研究人員使用相機對625個海鳥巢穴及其周圍環境進行拍攝,並通過軟體計算分析巢穴中塑料含量和品種。

使用軟體對銀鷗巢穴進行分析

被記錄的五種歐洲海鳥物種包括:銀鷗(Larus argentatus)、小黑背鷗(Larus fuscus)、大黑背鷗(Larus marinus)、歐鸕鷀(Phala-crocorax aristotelis)和普通鸕鷀(Phalacrocorax carbo)。其中,後四者因為數量急劇下降被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SPB)列為英國「環境保護關注物種」。

結果顯示,歐鸕鷀的巢穴中塑料含量最高,達到80%,大黑背鷗次之,為53%,銀鷗巢穴中的塑料含量為39%,巢穴塑料含量最低的小黑背鷗和普通鸕鷀也超過了20%。

萊迪島(Lady Isle)上五種鳥巢中的塑料含量

巢穴中的塑料有什麼危害?對於許多海鳥而言,巢穴能使其中的鳥蛋保持溫暖和乾燥,而塑料給巢穴帶來的任何環境變化都可能使鳥蛋的孵化失敗。另外,塑料改變了鳥巢的顏色,使鳥巢原本的偽裝效果失去作用,最終導致鳥蛋和幼雛暴露在捕食者的視野中,增加被捕食的機率。

該研究通過從塑料的類型和來源進一步進行分析發現,巢穴中的塑料不僅來自海鳥的覓食地點,還來自巢穴周圍的環境。也就是說,海鳥不僅通過食物攝取塑料,還會收集塑料作為巢穴材料。

論文作者之一Danni Thompson供圖

在此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研究人員提出建議:在海鳥繁殖季節開始前進行有針對性的海灘清理,儘可能減少海鳥接觸到的塑料數量,並將巢穴中的塑料含量作為長期監測數據。近年來,海灘垃圾數量明顯增加,防止塑料破壞環境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迫切。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海鳥被迫在垃圾中築巢 日本西之島塑料垃圾汙染嚴重
    來源:經濟日報據日媒報導,位於日本東京以南約1000公裡的太平洋無人島西之島的塑料垃圾汙染嚴重,岸上散落著被海浪衝來的塑料瓶、牙刷、浮標等汙染物,並對當地海鳥的生存構成了一定威脅。據報導,10月,日本攝影師中村惠美隨測量調查隊登島時,發現到了西之島塑料垃圾的情況。
  • 《塑料:真正的海洋怪物》從現在開始關注塑料問題
    《塑料:真正的海洋怪物》1. 塑料無法進行生物降解,只會破裂。破裂成無數微小顆粒,隨著洋流去往世界的角落。2.海鳥很難分清塑料與食物,海鳥胃裡的塑料顆粒甚至成為判斷海水乾淨與否的標準。3. 塑料留下的化學足跡無處不在,塑料中的合成激素已進入了動物血液。4. 塑料微粒中檢測出的PCB濃度高於海水幾百萬倍,毒素被塑料吸收了。受汙染的塑料顆粒會被海水衝到沒有工業汙染的海岸,並被當地生物吃掉。塑料就是這樣擴散了有毒物質。
  • 2020年15億隻口罩流入海洋 塑料垃圾汙染海洋生態
    巴黎12月31日電(任宛)非政府組織(ONG)表示,2020年,15億餘只口罩進入海洋。海洋保護組織「亞洲海洋」(Oceans Asia)警告說,被丟棄在大自然中的口罩會造成環境汙染。
  • 非洲島民用海洋垃圾建造世界首艘塑料帆船,在這個國家亂扔垃圾最高面臨4年監禁
    幾年前肯亞政府對塑膠袋實施了世界上最嚴厲的法律,為了減少塑料汙染,對於傾倒塑料垃圾的違法者,將面臨最高4年監禁或罰款4萬美元的風險。 然而,治理好陸地塑料汙染只是禁塑工作的開始,治理好海洋汙染才是重中之重!
  • 海洋汙染對海洋生物有多大的傷害?看到這些海洋生物感到心疼!
    給大家說了一個關於廢物利用、拍攝出來的大片,一個以「海洋汙染」為主題的,小美人魚趴在岸邊,奄奄一息,海洋已被塑料佔領,原來的家再也回不去了,等待她的,只有死亡。一起來看看這些驚心動魄的海洋汙染吧之前看到過一些新聞,說的是很多人嚮往的度假區域峇里島變成了垃圾島,無論是從海面拍攝還是潛到水中,都是被垃圾掩埋的痕跡!一隻海鳥,一隻已經死去的海鳥,解剖後發現胃裡的塑料垃圾,佔身體的90%。裡面有很多我們平時很常見的塑料瓶蓋。所以還是不要亂丟會給海洋造成汙染的垃圾了吧!
  • 科學家從死亡海鳥體內取出大量塑料垃圾(圖)
    這張令人震驚的圖片出現在今天出版的《皇家學會哲學彙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特刊封面上,以此喚醒人們對塑料垃圾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所造成的危害的認識。編輯部花費兩年時間編輯出版了這期特刊,文章來自全世界60多名科學家、塑料行業和政策制定者。
  • 塑料海洋:全球海岸線發現的海洋垃圾90%與塑料製品有關
    當廢棄的捕魚設備,如工作服、手套、受損的龍蝦鍋和漁網沿著海底拖曳時,珊瑚就會被摧毀,棲息在珊瑚裡的許多物種也會受影響。全球海岸線上發現的海洋垃圾中有90%與一次性塑料製品有關:瓶子,吸管,食品包裝和普通包裝。塑料無法生物降解,至多分解成較小的碎片。
  • 海鳥傻掉了?戈夫島老鼠成災,海鳥被瘋狂啃食卻不知道躲開
    地球上的海洋面積遼闊,而在海洋中存在著很多的海島。這些海島因為地處偏遠,基本上人煙稀少、與世隔絕,所以上面並沒有人類出現的痕跡,這也使得生物們有了非常良好的棲息環境。比方說,處於南美和南非之間的英國領地——戈夫島,那裡就是鳥類們的天堂。
  • 海鳥的哭泣:當科學開始了解海鳥時,它們正在不斷死去
    就在GPS(全球定位系統)等科學技術逐漸發達,科學家對海鳥生活與習性的研究有了更為豐富和確定的成果的同時,海鳥的哀歌也在奏起。如今,隨著海洋的變暖,全球洋流系統的劇烈變化,以及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攫取和汙染,海鳥的數量正在直線下滑,過去六十年中數量減少了超過三分之二。對此作者保有一種謹慎的希望,認為海鳥在不斷發生的巨大變化面前,不一定就是被動的受害者,它們會做出反應、會鬥爭、會學習。
  • 塑料的危害:塑料可給地球帶來的10大可怕的危害
    事實上,這不是唯一一隻被塑料纏繞起來海龜。例如,在1993年的密蘇裡州,有一隻名為花生的紅耳龜被困在塑料環中。後來救援人員幫助其拆除了塑料環,並安置在了動物園。如今,30多歲的花生過著健康長壽的生活。 據估計,全世界有5萬億片塑料汙染海洋,塑料不僅是烏龜的問題,而是每個人的問題。
  • 茶包會釋出微塑料進入人體!人類製造的塑料垃圾,正回到人類體內
    「那些人類製造的塑料垃圾,或許最終都會迎來被我們吃下肚的一天……」「白色汙染」,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蔓延。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海龜、海鳥等生靈因為被塑膠袋纏身,或者誤吞塑料而慘亡的新聞。目前,已有多項權威調查發現,世界範圍內,無論是空氣、土地,還是河流和最深的海洋中都已經存在著大量的塑料微粒,至於我們日常大量接觸的瓶裝水、海鮮等,自然也不能「倖免」。
  • 「她」鼻腔插吸管13年,吃塑料,被繩子幾乎勒成兩半,卻無法呼救
    是的,現在有一個不得不擺在大家面前的現實問題:那就是海洋汙染。而造成海洋汙染的垃圾罪魁禍首之一,就是塑料垃圾。塑料垃圾對海洋生物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傷害?2016年,英國記錄片《塑料海洋》攝製組潛入太平洋底下375米處,發現了驚人的一幕。深海之內,隨處可見廢棄的塑料皮,廢舊輪胎。還有漁網、降落傘等等。觸目驚心。這世界上還存在著沒有垃圾的地方嗎?
  • 你還敢吃泡在「塑料湯」裡的海鮮麼?
    ,如被塑料帶纏繞得奄奄一息的海龜、胃裡沒有食物而只有塑料垃圾的海鳥,等等。   更糟糕的是,有的塑料垃圾在汙染陸地和海洋環境的同時,還會分解為比一般塑料微粒更為細小的超細微粒飄浮在半空中,經呼吸進入人類體內之後,危害堪比汽車尾氣。
  • 冠狀病毒:一次性口罩「造成大量塑料垃圾」
    一次性使用的外科口罩會造成「大量」塑料垃圾,我們必須推廣環保的替代口罩。一次性口罩所含的塑料物質會汙染水源。丟棄的口罩會纏住野生動物,誤食了一次性口罩的野生動物也會有生命危險。為防止新冠病毒的傳播,一些國家政府規定人們在公共運輸、商店以及其他密閉空間必須佩戴一次性或可重複使用的口罩。
  • 【海洋垃圾調查】塑料垃圾佔海洋垃圾七成 超800海洋生物種群受影響
    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海洋環境狀況顯示,自2012年以來,全球受到海洋垃圾影響的海洋生物種群數量,已從663種增加到817種。其中有519種物種被發現有塑料垃圾纏繞或吸入體內的情況,約40%的鯨類動物和44%的海鳥類物種,體內發現微塑料。
  • 微塑料進入人體後,危害有多大?
    研究結果雖然還沒有經過同行評議,卻引出了一個人們普遍關注的毒理學問題:微塑料會不會進入人類的腸道、血液以及其他器官中,我們會像海鳥那樣中毒嗎?海鳥體內的塑料瓶蓋、鯊魚胃裡的塑膠袋、海龜鼻孔裡的塑料管以及海鹽產品中微塑料的存在,都在不斷地向人類傳達一個信號:塑料已經進入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一直以來,塑料對生物體的危害似乎都是圍繞著海洋生物和實驗室中的小鼠開展的。
  • 信天翁胃裡"收藏品"敲響了塑料汙染的警鐘(圖)
    【搜狐科學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導,全球的塑料汙染究竟有多嚴重呢?日前,研究者在一隻剛學會飛行的信天翁的胃部裡面發現了牙刷、瓶蓋和打火機等碎物,為我們揭開了塑料汙染不為人知的一面。  最近,在最新出版的皇家學會的《哲學》特刊的封面上出現了一幅令人驚異的圖片。
  • 你隨手一扔的塑料蓋,最終漂洋過海來看你,海洋汙染觸目驚心一面
    被石油染滿全身的海鳥說到汙染,人類其實已經在很早的時候便有所警惕,但更多的是注重在跟我們息息相關的陸地上,比如食品汙染,大氣汙染,甚至是噪音汙染光汙染。人類追求著安全的食品,乾淨的環境,舒適的住所,隨著生活的提升,人們開始追求更享受的方式,比如度假,海邊度假,然而所到之處卻留下了萬惡的垃圾,總以為一點點並不怎樣,殊不知,在相關科學人員調查後發現,每一年竟然有多大八百多萬噸的塑料被人們丟棄進入海洋,這對海洋生物,甚至跟我們息息相關的漁業造成了嚴重影響,科學人員更是指出,如果對於垃圾的海洋汙染不控制不解決,這樣下去,到了2050年,我們所謂的美麗的海洋世界裡的垃圾
  • 專家解讀 | 關於「禁/限塑令」助力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思考與...
    自2011年以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將海洋塑料垃圾,特別是微塑料引起的環境問題列為重點議題,鼓勵各國採取措施有效應對海洋塑料垃圾問題[5]。隨後各國開始對海洋塑料垃圾問題開展大量研究,制定了諸如禁/限部分塑料製品生產和使用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