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27日電(李依環)「沒有一流的學科,就不可能建成一流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核心任務就是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在兩會期間就「高校如何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學科建設」主題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談到。
高質量發展是「雙一流」建設的核心要求
人民網:「雙一流」建設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和實現人力資源強國戰略的必然選擇和重要舉措。您如何看待「雙一流」建設的相關要求?
樊麗明:質量發展是「雙一流」建設的核心要求。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重在質量發展、特色發展。質量發展是未來發展的第一要務,「雙一流」建設就是質量建設。
深化改革是「雙一流」建設的根本動力。全面深化改革,是破除大學體制機制障礙、解放和發展人才培養能力和學術生產能力的根本途徑。高校在治理體系、人事人才制度、資源配置制度等方面存在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只有改革才能真正解決這些深層次問題,只有改革才能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學科建設是「雙一流」建設的基礎。學科的發展水平是大學人才培養質量和科技創新能力等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代表了大學的辦學水平和辦學實力。沒有一流的學科,就不可能建成一流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核心任務就是建設世界一流學科。
一流學科建設要立足國家重大發展需求
人民網:您剛剛提到,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建設世界一流學科。您覺得對於高校而言,一流學科建設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力?
樊麗明:要在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重大需求中建設世界一流學科。「雙一流」建設的初心使命是教育報國,為「中國夢想」增強支撐,為「中國教育」增強引領,為「中國貢獻」增強驅動。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網絡強國、製造強國、海洋強國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和強國建設,體現了時代要求、國家意志、人民期望。高校必須圍繞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來謀劃來開展來推進學科建設。
要在緊盯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趨勢中建設世界一流學科。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重大顛覆性創新不時出現,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工程科技進步和創新將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為學科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歷史性機遇。高校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超前布局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新興交叉學科,力爭在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要在推動「雙一流」戰略中建設世界一流學科。「世界一流、內涵一流、建設高峰」是雙一流建設新精神、新任務、新要求,國家先後發布實施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關於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重大政策與舉措,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等建設,給學科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機遇。高校要深刻把握落實新要求,強化優勢特色,推進內涵建設、高質量建設,全面提升學科核心競爭力。
立足「強院興校」 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學科建設
人民網:我們了解到,近年來,山東大學在世界一流學科建設上進行了諸多有益探索和改革。您可否跟我們分享一些好的經驗?
樊麗明:山東大學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了「由大到強」奮鬥目標,明確了「121」建設思路,即聚焦學術核心競爭力,做強學科、做強學院,發揮黨的領導最大優勢,全力推動實施人才強校、學術興校、服務山東、文化引領、國際化、一體發展等六大戰略,學科建設取得新成效。近期,為加快一流學科建設進程,學校制定實施了「強院興校」行動計劃,推動管理重心下移,夯實學院辦學主體地位,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學科,以強學科帶動強院,以強院帶動興校,進而以強校服務興國。
擴大辦學自主權,夯實學院主體地位。推進管理重心下移,結合事權充分向學院下放人權財權物權。將引進、管理、考核、辭退等人事權下放給學院,實施學院綜合預算改革,建立以學科建設為核心的綜合預算體系,擴大學院經費統籌使用自主權,適度下放資產購置權和處置權。通過擴大學院辦學自主權,充分釋放、激發學院辦學活力、內生動力和發展潛力,切實提升學院的謀事能力、統籌能力、理財能力、發展能力,使學院有條件、有能力、有資源、有抓手成為學校發展的動力引擎。
轉變管理服務模式,健全一體協同機制。建立服務學院發展的長效機制,按照「全方位、全天候、全身心」的工作要求,開展「點對點」對接服務。完善並落實校領導聯繫學院制度,幫助學院提升治理能力。建立學院改革發展聯絡員和服務專員制度,為學院提供專業化、精細化服務。推進機關幹部到學院掛職,充實學院管理服務力量。建立協同工作機制,學校、校區機關和各專項工作組定期深入學院調研。
支持學院做強學科,建設世界一流。推動學院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國際學術前沿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持續凝鍊學科方向,加快實現學科更新換代。推進學院把學科建設作為發展的龍頭和主線,圍繞重點建設學科方向,科學配置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著力推進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建設,努力打造學科優勢與特色。
堅守「為國育賢」初心,勇擔「強校興國」使命
人民網:剛剛您分享了很多山東大學在推進「雙一流」建設中的重要舉措。我們知道,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是培養一流人才。山東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有什麼特色舉措?
樊麗明:山東大學始建於1901年,是中國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學和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學校學科齊全、實力雄厚、特色鮮明,享有「文史見長」和基礎研究見長的美譽。具有「家國情懷、崇實品格、擔當精神、創新能力」山大基因的畢業生備受社會青睞,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就業率。
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本質職能,本科教育是大學的根和本。山東大學始終堅持以「為國育賢」為己任, 建校119年來,一直積極踐行「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辦學宗旨,先後培養了60餘萬各類人才,成為國家棟梁和社會中堅。
新世紀以來,學校不斷深化「以學生成長為中心,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改革,確立了培養中國最優秀的本科生和最具創造力的研究生的人才培養目標,探索形成了「三跨四經歷」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通識」、「拔尖」、「創新」三位一體的本科教育體系,初步形成了山大本科教育特色,取得了一系列標誌性成果。
近年來,學校大力推進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紮實辦好一流本科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全面推進專業現代化。緊抓「四新」建設和「雙萬」計劃契機,將120個本科專業優化調整為92個。國家級一流專業數居全國高校前列。
二是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六個基地」,創辦「四大學堂」,實施「卓越計劃」。
三是持續凸顯人才培養成效。斬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創新創業教育走在全國前列。學校堅持以人文本、因材施教,實施寬鬆的轉專業政策,建有各類拔尖人才培養特色班以及雙學位班、輔修學士學位和微專業等複合人才培養項目,積極滿足各類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努力讓進入山東大學的每一個人都綻放出自己的光彩。
2020年高考已經進入倒計時,在此我代表學校歡迎莘莘學子報考山東大學,衷心預祝大家考出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