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一個把旅行過成詩和遠方的人

2021-01-15 一路峰光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1943年3月的一天,在美麗的魔都--重慶,作家三毛出生。這位一直灑脫自由的傳奇女子,用盡半生在流浪和旅行,更用一生在追求詩和遠方。

百度百科上對三毛是這樣定義的:三毛,臺灣女作家、旅行家。可見,旅行在三毛的一生中佔有多中重要的位置。

初識三毛時,我正處於少年時代的叛逆期,那個時候最先接觸的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在茫茫的大沙漠裡,三毛以一個流浪者的口吻,輕鬆地講述著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細節和生活經歷,簡直讓年少的我大開眼界。新奇的沙漠、千瘡百孔的大帳篷、鐵皮做的小屋、單峰駱駝、成群的山羊、快樂的生活,這些可愛的一切都對我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我竟一度的大鬧爸爸媽媽,讓他們帶我去沙漠生活,當然,最後是以我的失敗慘狀為告終。

沒能去成沙漠,但是我對三毛的喜愛,這麼多年從來沒有變過。

我覺得三毛她有一種魔力,她的自由和灑脫就像在空中翱翔額的風箏,能夠牽引住一個人的心。她是那種活得很通透的人,她明白自己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想要的,並把一切簡單化,去勇敢追尋自己的幸福。

三毛天生愛自由,她上中學時,因數學不好而受到老師的體罰,老師體罰學生在當時的臺灣很常見,別的學生都默默忍受,而三毛卻堅決抗爭,不願再去上學,她厭惡一切循規蹈矩的事情,她是那樣的特立獨行,不走尋常路。

三毛特別勇敢,個性率真坦蕩。對於自己的人生,她絕不按世俗走,勇於活出真我。她曾對她的大姐陳田心說:「姐姐,我活一世比你活十世還多。」她常說姐姐不夠勇敢,不敢真實地面對自己,總是活在別人期望的角色裡。在三毛的眼裡,人生就是自己的,何必要在乎他人的眼光。

三毛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到別人呆膩的地方去。」所以,三毛說到做到,背起背包就去旅遊了。三毛一生中曾經去過美國、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德國、法國、義大利、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巴拿馬、哥倫比亞、秘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等54個國家和地區,並在多個地形地貌中旅行和生活。豐富的旅行經歷和酷酷的性格促使三毛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她那神採奕奕的眼神在多年之後的照片上看起來都是那麼的耀眼。

去年秋天的時候,我與一位也十分喜愛三毛的朋友去了一趟三毛的故居--重慶黃桷埡。走在黃桷埡飽經滄桑的青石板上,聽著秋雨拍打兩側百年歷史的黃桷樹,我們在靜默的時光裡,找尋三毛成長的足跡。那是種很微妙的感覺,恍惚間感覺跟她離得那麼近,也會瞬間明白三毛文字中的無盡柔情都是從何而來,三毛的獨特從何而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現實生活零零碎碎、爾虞我詐,很容易讓人迷失自我,沉淪或墮落,但殊不知,歲月無限長,何苦墜迷茫。如果我們違背了自己的原則,背離了自己的夢想,逃離了自己的初心,只用一幅麻木的皮囊在人間徘徊,這將是多麼可悲的人生啊!

這也是就我為什麼那麼喜歡三毛的原因吧。因為他不做作,因為他很勇敢,因為她可以為了自己而活。她的這些特質都將是我們現在被繁重生活壓迫的人們最好的學習方向。

人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自己選擇怎樣一個活法,能夠最大程度地凸顯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真的太重要了。這個世界上太多人只會關注你飛得高不高,很少有人會關心你飛得累不累。別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人生究其根本,還是簡單、快樂是最重要的。

旅行可以放鬆心情,淨化靈魂,讓往日的一切紛擾都拋掉九霄雲外去。所以,有空,一定記得給自己放假,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人。就像三毛一樣,有時候,把人生過得瀟灑快樂一些,不是我們在追求享樂主義,而是,我們在善待生命,我們在對自己負責。

相關焦點

  • 三毛:一個把旅行過成詩和遠方的人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1943年3月的一天,在美麗的魔都--重慶,作家三毛出生。這位一直灑脫自由的傳奇女子,用盡半生在流浪和旅行,更用一生在追求詩和遠方。百度百科上對三毛是這樣定義的:三毛,臺灣女作家、旅行家。
  • 身在沙漠,也能把日子過成詩——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一個如浮萍般無根的浪子,一生都在為了追隨她的理想而四處漂泊。她有著真正自由的靈魂和對生活的滿腔熱情,因而在任何地方,她都能讓自己安定下來。撒哈拉沙漠是她生命的漫長旅途中非常重要的一站,我們所熟知的三毛,就是那個在自由灑脫的沙漠裡的東方女子。
  • 追尋三毛的遠方
    這位作家就是三毛,而由她作詞的歌曲《遠方》,似乎恰合加那利群島的氣質。 富得文都拉(Fuerteventura,現譯為「富埃特文圖拉」) 三毛的《逍遙七島遊》如同一部生動絕妙的加那利群島旅行指南,將各個島嶼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 三毛的一生:流浪和遠方
    三毛「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這首歌是三毛的《橄欖樹》,書寫的就是她自己荷西與她都熱愛自由、衷於幻想,簡單憨厚的他讓三毛更加開闊或許她和荷西不是最合適的,荷西看不懂她寫的文字,有時也不懂她的浪漫與情懷但他為她遮風擋雨,當她選擇去撒哈拉時荷西毅然放棄自己潛水愛好,陪她去遠方這就是真正的愛情吧
  • 三毛為什麼火?因為她是文藝青年的詩和遠方!
    流浪遠方很多人期盼的說走就走的旅行,三毛做到了。不是去度假,而是窮遊。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他曾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橄欖樹》,開頭幾句就是: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 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 流浪,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橄欖樹。流浪是三毛的標籤,而作品只能算是副產品,她並不是為了寫作去流浪的。
  • 加那利雙島記|追尋三毛的遠方
    這位作家就是三毛,而由她作詞的歌曲《遠方》,似乎恰合加那利群島的氣質。不過,如果你來加那利群島的主要目的是尋找三毛足跡的話,那麼不妨將大加那利島和拉帕爾馬島優先列入旅行清單,這兩座島上留有不少與三毛有關的痕跡。
  • 三毛筆下的加那利群島,就是我們追逐的詩和遠方!
    不知何時開始,它,已經成了大西洋裡七顆閃亮的鑽石,航海的人,北歐的避冬遊客,將這群島點綴得更加誘人了。」                         ——三毛《逍遙七島遊》三毛舊居「我們現在的家,坐落在一個斜斜山坡的頂上。
  • 想要去遠方,把生活過成詩,如今卻獨守方寸之地,未來可期否?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過成詩。工作之餘,抽得些許時光,帶上自己的背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很多人羨慕,可以有時間去旅遊。看盡花紅柳綠,人間四月天。而如今風景皆在遠方,可望而不可即,那一點期許也被時間,消磨得不剩一點痕跡。
  • 三毛筆下最感人的15句話,驚豔了那個時光,溫暖了無數人的青春
    人人都想把生活過成詩,但只有三毛做到了。三毛流浪了一生,真正的把詩和遠方刻在自己的生命裡,在這個不大不小的世界裡,三毛留下了很多的足跡:西班牙、德國、美國還有讓三毛魂牽夢繞的撒哈拉。在世界上的很多角落,三毛都留下了人生最美的回憶,三毛用她的一生來為我們證明,什麼才是真正的自由:沒有束縛、沒有偽裝、沒有利益,僅有的只是一顆至善純粹的心和對於自我最執著的堅守。
  • 三毛:那屬於她的遠方自由
    她對自己的孤獨、憂鬱和「厭世」的描繪,常常會折損她那飛揚的自信形象。小學時,她在作文中寫到她想成為一個撿垃圾的人,這樣就可以在街上閒逛,發現被別人丟棄的寶貝。老師說她簡直一派胡言,要她重新再寫,結果她變本加厲,寫她想當一個賣冰棒的小販。
  • 你想去沙漠來一次生命的旅行嗎?從三毛的沙漠之旅看到的
    聽過三毛,喜歡她在沙漠中相當於旅行的生活。一時興起,一直覺得她是浪漫的,一直覺得撒哈拉的故事,總有點兒虛無,後來有了些旅遊經歷,覺得其實不是這樣的真實的很哪!沙漠和很多的煙在一起,河水和落日在一起。詩人王維筆下的沙漠風光壯麗奇特,畫面開闊,意境雄渾。
  • 看人要看人生的最低處,再苟且的生活,蘇軾都可以過成詩和遠方!
    即使剛剛從生死邊緣走出來,即使一下子從雲端墜入地上,蘇軾都能將苟且的生活過成詩和遠方。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是蘇軾在「烏臺詩案」之後被貶謫到黃州之初時寫的一首詩,詩名叫《初到黃州》。在詩裡,詩人的心情是複雜的,但仍然不改他樂觀曠達的天性。
  • 喜歡三毛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
    曾經嚮往去撒哈拉沙漠,如今依然沒有成行;曾經希望邂逅一個如荷西愛三毛的人,也大多沒有如願。流浪,遠方,三毛,依然是一個沒有醒的夢。三毛曾說:「我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因為我沒有學問,但是,我願意在將來的日子裡,仍做不斷的努力,以我的手,寫我的口,以我的口,表達我的心聲。」
  • 別再自以為是地誤解「詩和遠方」我們在定海追憶三毛
    「我的故鄉在遠方」:三毛看透了「詩和遠方」三毛最為人們熟知的作品,大概是《橄欖樹》,這首經典民謠誕生於38年前,詞曲渾然天成,意境悠遠,把「流浪」、「遠方」和「故鄉」唱進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心裡。38年後,「詩和遠方」成為一種主義,我們把它作為抵禦或逃避現實的精神核武器,進而把它傳為一句口號。
  • 藍白小鎮,把日子過成詩和畫的地方,這便是世人眼中的遠方了
    無暇的白帶給人乾淨、明朗之感,沉穩的藍又給人天空和大海的感覺,當藍和白融在一起,碰撞出唯美、明媚和小清新的氣息。當整個小鎮都被藍和白裝點,除了聖託尼裡,還有一座連名字都叫藍白小鎮的地方,安逸悠閒的把這裡的日子過成詩和畫。
  • 神秘國度摩洛哥之行(七)三毛流浪的遠方,夢中的撒哈拉
    當時間轉到20世紀,一位名叫三毛的女作家,窮其一生流浪著並且用女性特有的浪漫筆觸和豐富情感將旅行、流浪、遠方和愛情串成詩辭賦頌一般的人生華章時,她和愛人荷西的愛情歸宿——撒哈拉,也理所當然地成為無數文藝青年朝聖的殿堂。可以說正是因為三毛和她的愛情故事,才有了這次北非摩洛哥之行。雖說自己早已過了浪漫的年紀,但是年少時種下的那棵草,依然還吐著嫩芽。於是,心懷惴惴、風塵僕僕地走向了夢中的撒哈拉!
  • 種桃種李種春風,去聽聽三毛的詩和遠方
    永遠留在48歲的三毛留下的除了那些有趣有靈氣的散文和小說之外,也創作了不少的歌詞,其中最著名流傳最廣的要數齊豫演唱的《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家鄉在遠方。那麼,這個可能就和整個歌曲的氛圍不是很搭,最後三毛就把詞改成了「橄欖樹」,於是便有了這首經典歌曲。有些人可能終此一生,也不過數十年如一日,而三毛卻用她很短的人生閱盡千帆,嘗盡酸甜苦辣。
  • 安柯朗誦《遠方》(作者:三毛)
    遠方作者:三毛朗誦:安柯↓↓↓點擊下方收聽↓↓↓遠方作者:三毛常常 我跟自己說到底遠方是什麼東西然後我聽見我自己回答說遠方是你這一生 現在最渴望的東西 就是自由很遠很遠的一種像空氣一樣的自由在那個時候開始 我發覺我一點一點脫去了束縛我生命的一切不需要的東西在那個時候 海角天涯只要我心裡想到 我就可以去我的自由終於在這個時候來到了 遠方有多遠請你請你 告訴我到天涯 到海角算不算 遠問一問你的心只要它答應沒有地方 是
  • 一個人的旅行:我想把生活過成詩
    (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王爾德前幾天整理照片,才發現很多照片都是我獨自旅行時拍的。我是什麼時候開始一個人旅行的呢?回想了許久,才發現似乎不知不覺地就開啟了獨自旅行的閒適生活。旅行已經成為了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每個假期似乎必定會竭盡所能地用金錢和精力來堆砌快樂!不能浪費假期,來釋放激情。其實我在高中畢業前都沒有出過我們是,更遑論旅行了。
  • 神秘國度摩洛哥之行(七)三毛流浪的遠方,夢中的撒哈拉
    當時間轉到20世紀,一位名叫三毛的女作家,窮其一生流浪著並且用女性特有的浪漫筆觸和豐富情感將旅行、流浪、遠方和愛情串成詩辭賦頌一般的人生華章時,她和愛人荷西的愛情歸宿——撒哈拉,也理所當然地成為無數文藝青年朝聖的殿堂。可以說正是因為三毛和她的愛情故事,才有了這次北非摩洛哥之行。雖說自己早已過了浪漫的年紀,但是年少時種下的那棵草,依然還吐著嫩芽。於是,心懷惴惴、風塵僕僕地走向了夢中的撒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