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粵語差一票就成了國語,是真的嗎?其實最有機會成國語的是它

2020-12-12 風雨冒進

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的部分,是自然生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的部分。——馬克思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2054字,閱讀約5分鐘

想當年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何風騷?

這樣一個古代的皇帝,在最終統一了國家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統一度量衡和文字。

統一文字是立國之本。

對外,它可以向其他國家展示我國的文化,是國家的象徵;對內,它是人們日常交往的載體,是人與人之間的紐帶。

它的存在本身就包含著種種,承載著前人的喜悅,也包含著後人的悲哀。

眾所周知,我們的國語是普通話,不是漢語。

說到普通話,在普通話的選舉中,有傳言說"在最後的投票中,粵語和川語是排在前兩位的語言,尤其是粵語,只以一票的優勢超過了作為官方語言的普通話。"

也有三票之差的版本,但總的來說,這個傳言並不靠譜,事實也差不多。

這個謠言的來源是,當時參與國語討論的人有一半是廣東人。

事實上,當時參加普通話討論的人員是按照各省人數按比例選取的。

當時廣東的人口還沒有這麼多,當時人口最多的地方的委員也沒有達到誇張的一半。

因此,不可能有一半人是廣東人,這是完全錯誤的。

這個神話是如此錯誤,是時候停止了。

與粵語相比,當時的南京話幾乎變成了普通話。

甚至,作為普通話的基礎,北京話本身也受到了南京話的影響。

這一次,我要和大家談談普通話的歷史變遷。

追根溯源,明朝以前北京的"北京話"遠不如現在。

北京在唐代屬於幽州,當時幽州地區居住著相當多的少數民族。

936年,石敬塘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拉開了語言融合的序幕。

從此,幽州脫離了中原漢族的統治,成為遼金兩朝少數民族統治的南方(相對而言是南方)重鎮。

後來,北京成為遼代五京之一,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在那種環境下碰撞融合。

蒙古統一全國後,建立了元朝。

元朝時,當時使用的是大都話,而大都就是北京。

那時,北京話已經初具規模。

那可能是北京話第一次變成普通話。

到了明代,為了規範全國的語言讀音,朱元璋讓文官們寫了一本《洪武正韻》,把南京官話稱為"金陵雅音"(但這個名稱早已有之)。

金陵雅音是在晉代以前逐漸形成的,直到東晉時期才成為完美的形體。

它以中國古代雅言為基礎,稱為"正音"。

隋朝時,金陵雅音與洛陽雅音合併為秦音(長安官音)。

隋朝也是官方推行共同語政策最早的朝代。

到了唐代,使用的是隋制,據說當時的官話有點類似粵語。

說起金陵雅音,其實是研究古代中原早期流行的"雅言",充分融合"雅言"的發音特點而形成的語言。

綜上所述,南京官話可以說是古代官方漢語的正統語言。

後來,朱棣篡奪了建文帝的皇位,帶著南京的貴族、富農和百姓數十萬人遷都北京。

由於如此大面積的人口流動,南京官話也自然而然地一起被帶到了北京。

當時北京話和南京話是合二為一的。

清代前期和中期,滿族朝廷規定官員在朝堂上使用滿文。

為此,漢臣必須學習滿語,否則不懂皇帝是什麼不是?

但在民間,卻出現了土話和官話三種方言混用的趨勢。

北京話是這三者的雜交後代。

當時,北京話雖有規模,但南京話仍是主流。

直到雍正皇帝設立正音館,北京話才逐漸取代了南京話。

清朝滅亡後,各界革命黨人對北京話的權威性表示懷疑,由此引發了關於普通話的爭論。

當時關於一省一票制有過激烈的爭論,但新成立的民國政府制定的舊國話主要是以北京話為主,但為了兼顧各地方言,還是帶有南京官話的一些特點。

當時,著名語言學家王昭對國音統合會議的成員身份非常不滿。

他指出,江浙地區就佔了25人之多。

雍正帝

光是無錫就來了五個。

如果一人一票,普通話的冠冕一定是南方方言中的一種。

北方代表覺得這不公平,要求實行一省一票制,甚至威脅如果不通過就解散並退出會議。

最後,經過激烈的辯論,會議實行一省一票制,而不是委員一人一票。

後來在決定普通話的一些細節時,大家又吵了起來。

在所有的噪音中,濁音和入聲尤為強烈。

對此,江蘇代表王榮寶誇張地說:"南方人如果沒有濁音和入聲,那麼就活不了。"

雖然過程如難產般痛苦,但最終還是塵埃落定。

結果,在國語推行不到兩年的1920年,爆發了一場大論戰,這場大論戰被稱為"經國之爭"(指經國音和國音之爭)。

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在於普通話標準音的分歧。

當時支持國音的人和支持京音的人分成了兩派。

國音是一所主張"以京音為主,兼顧南北"的學校。

京音是一所主張"以純正北京話為標準"的學校。

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兩派吵得不可開交。

最後,在"國音字典修訂委員會"確立了"以北平音為標準音"的國音後,整個事情才完美落幕。

這就是"新國聲",此後在全國各地學校推廣。

後來經過幾次修改,新的國音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的普通話。

普通話的爭論,從頭到尾似乎都與粵語無關,有些謠言實在沒有必要再傳下去了。

我們的普通話是我們民族的象徵,是我們文化的載體,它的形成史充滿了歷史的變遷,偶爾也會讓人有些感嘆。

但是,除了普通話,我國各地自古流傳下來的方言也需要保護。

一些地方方言中包含了很多當地的神話故事和風俗習慣,如果仔細研究,應該可以了解各地先民的早期文化。

筆者認為這也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好好保護。

目前有些語言瀕臨失傳,希望未來能有一個好的環境。

文/莫龍佳

這裡是《風雨冒進》,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

相關焦點

  • 當年粵語真的只差一票就成國語了?並非如此,最可能成國語的是它
    如果你有機會,去全國上下轉上一圈,或許也會感慨,當年秦始皇統一文字,的確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各地的方言,實在是太難得懂了。 如果將天南地北的人群,放在一個圈子裡,說著各自的方言,卻很難彼此聽得懂,而在南方一些地區,甚至只要差個幾十公裡遠,口音就會大有不同。
  • 當年國語真只差一票就是粵語了?其實不是,最有機會成國語的是它
    有句話說得好「學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那麼,諸位知道普通話又是如何成為我國官方語言的嗎? 不過,坊間有不少傳言。說是建國初期,我國在確定官方語言時,來了次全國性的投票,最後票選的結果裡,粵語和四川話也是排名前列的佼佼者,尤其是粵語,更是只差一票就超越普通話成了官方語言。這種傳言並不準確,因為普通話不止在新中國建立後,在近代民國那會也是相當盛行。
  • 只差一票,粵語就是國語了嗎?並非如此,最有可能成為國語的是它
    其實一直有一個疑問在我們心頭,就是電視劇之中無論哪個朝代的古裝劇似乎都是說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偶爾有幾個人說地方方言都會引得觀眾驚呼不已,這就是中國語言的魅力。
  • 民國初年粵語真的差一票成為國語嗎?這個到底是不是謠言?
    坊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當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國建立之初,粵語一票之差成為國語(普通話)。真的假的?這和「建國後四川話只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話」「陝西話差一票就成普通話」,以及「粵語就是唐宋普通話」的說法是一個性質,都是為了體現本地方言的自豪感而編造的謠言。當年是什麼方言差一票成為官方語言,這個很多種說法,各地百姓誰也不服誰,都認為自己方言才是差一票成為新中國的官方語言。
  • 省港朋友別再為「粵語因一票之差沒成為國語」遺憾了,來看看這些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說,當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國建立之初,國民政府在討論以哪一種方言作為國語時,粵語僅以一票敗給了北京話。也就是說,粵語差一點就成了現在的普通話。最終,粵語以一票之差落敗,漢語北方話成為中華民國國語。可是,事實真的是否這樣呢?國家圖書館珍藏的《國語周刊》第133、134期(1934年4月14日、21日)連載有語言學家黎錦熙的文章《民二讀音統一大會始末記》,上面詳細記述了民國二年(1913年)制定國音和注音字母的過程。
  • 國語競選,更接近古漢語的粵語,真的以「一票之差」輸給普通話嗎
    其實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兩點,一個就是因為語言習慣本來不同,所以翻唱的話會有點怪怪的感覺。另一點,就是韻腳的影響,普通話有四音,而粵語有九音,所以在歌曲變化上粵語歌更加繁複。粵語好聽且特色鮮明,這也讓這種語言吸引了一大批新的粉絲,中國的年輕人,幾乎人人都會那麼幾句常用的粵語。
  • 粵語差1票成國語?瞎扯!其實差點成為「普通話」的是南方一語言
    但是傳統文化是中國最為驕傲的民族文化,隨著社會發展,中國走向世界大舞臺,要融合、發展,更要找到一個統一的「國語」供全國人民使用。如今統一使用的是普通話,也有著傳言說當年粵語在競選國語時以一票之差錯失機會。實際上真正最有希望成為國語的是它,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當年競選的事情。
  • 廣東話差一票成國語的傳說與真相:試與唐曉峰教授商榷
    「國語」之爭首先,《鄉音》一文提到,「據說民國初期,很多議員來自廣東,提出用廣東話來做官方的標準口音」云云。此說在網上流傳頗廣,有人就據此演繹出「廣東話差一票成國語」的段子。實際上,「____話差一票成國語」幾乎是網上隨處可見的選擇題了,空白處的地名,絕不限於廣東一地。大家都是「差一票」但這些終究只是「據說」而已,拿不出什麼證據(因為本來就沒有)。實際情況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 唐朝人都說廣東話,還差一票就成為國語?這只是一個精彩的段子
    而據「路邊社」消息,民國初年,廣東話曾以一票之差落選國語,是為廣府一大憾事。又據「野史學家」考證,唐朝官話即粵語,唐朝人其實都操著一口地道的省港土話。——可見,廣東話的強勢,那是有底蘊加持的。鑑於「路邊社」和「野史學家」的一貫嘴臉,以上信息肯定都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 四川話、南京話、粵語都差一票成普通話?謠言!
    網絡上經常能看到諸如粵語差一票成為普通話,四川話差一票成普通話等論調,一時間似乎所有地方語系都差一票替代普通話,但事實上普通話從未舉行過這樣的投票。結果來自江蘇的會員有17人,浙江9人,直隸7人,此外福建、廣東、湖南各4人。從這個組成名單來看,來自廣東的會員只有4人而已,根本不可能左右會議結果。當時來自北方直隸省的著名語言學家王照(官話合聲字母的發明人)對於會員構成非常不滿,指出江浙人佔25人之多,其中來自無錫的就有5人。經過激烈爭論,最後決定會議實行一省一票制度,而不是每個會員一票。
  • 香港電影的維度:粵語片與國語片形成電影的脈絡
    我們看電影往往是看主要明星,所以國語片時代其實是看女明星。他們偶爾會拍一點動作片,但是拍得非常少,只有粵語片裡才有大量動作片,比如功夫片(如黃飛鴻系列影片),另外是武俠片,改編自武俠小說或者原創,這些才是我愛看的。這在香港粵語片裡才有。只是當時武俠片裡的武打場面,我覺得打得很差。
  • 四川話、河南話、粵語到底哪種方言,當年只差一票當選普通話?
    文/一度歷史觀V先不談四川話、河南話、粵語當年只差一票當選普通話的歷史,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們對普通話這一概念的認知,最早是由何人提出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早在1902年,中國一位名叫吳汝綸的學者曾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
  • 當年選普通話時,北京話、粵語、四川話,哪種方言差一票落選?
    有傳聞說辛亥革命之後,民國政府為了選出國家通用語言,讓議員們以投票的形式決定,粵語因一票落選於北京話。但四川人對此提出了異議,有人說在1955年,召開了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大會同樣採取投票的方式選出官方語言,北京話獲得52票,四川話獲得51票,四川話也一票落選了。
  • 周星馳電影適合國語配音嗎?
    周星馳電影真的適合國語配音嗎?  香港電影現在都是用粵語來拍攝,內地觀眾觀看香港電影,絕大多數都是要看配音之後的版本。最明顯的就是周星馳的電影,周星馳電影裡有很多的香港俚語,可是翻譯成國語就不太能說不通順,直譯出來就完全失去了原本的搞笑味道,這也就導致了周星馳和配音演員的左右為難。所幸,周星馳電影之前一直都是由臺灣地區翻譯成國語和配音,並且配音演員石班瑜一直都是周星馳的御用配音演員,這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天衣無縫的合作。以至於很多模仿周星馳表演的演員,都需要先學習石班瑜的嗓音才能讓人覺得像。
  • 你認為解說是粵語好還是國語好?為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廣東地區幾個著名的粵語解說員水平比國內知名國語解說員水平要高,聽他們解說你會知道足球是怎樣踢的,技戰術動作要領,欣賞足球的要點,而不是像國語解說那班人那樣只會起鬨,指責球員,指責裁判,只會煽情,只會配音,只會按自己喜好評論球隊!
  • NBA球隊的國語和粵語翻譯, 你更喜歡哪個?
    NBA球隊的國語和粵語翻譯, 你更喜歡哪個? 今天對於小牛隊來說是個大日子,因為今後再無小牛隊,取而代之的是達拉斯獨行俠隊,這是庫班針對球隊國內譯名所做的鬥爭,準確的說就是針對使用國語的球迷,因為粵語更多的是叫牛仔隊,而且在其他球隊的叫法上也有很大的區別。
  • 為何我們以前看到的香港電影國語版,都是臺灣配的音?
    很多人有個誤解,說是因為周星馳國語不好,所以要找人專門配音。這個說法流傳很廣。那麼,它是不是真的呢?我要說錯,大大的錯誤。說到這個問題,就涉及到當港片在臺灣上映的國語版配音問題了。今天咱們專門給大家科普一些。
  • beyond唯一一張國語粵語日語三個版本的專輯,卻被金曲獎拒之門外
    幸好黃家駒在世時,留下來許多經典,這樣讓我們至少有了可以宣洩思念的出口。黃家駒很少唱過國語歌,雖然beyond在日本也發展過,日語歌也甚少,可是beyond卻有一張,且是唯一一張國語粵語日語三語版本的唱片,就是1992年發行的《繼續革命》,國語專輯《信念》、日語專輯《超越》的版本。
  • 有哪些歌曲粵語版本驚為天籟,國語版卻乏善可陳?
    有哪些歌曲粵語版本驚為天籟,國語版卻乏善可陳?許多歌迷朋友都對香港的粵語歌曲充滿喜愛,但是畢竟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都是粵語,大陸的觀眾們聽起來會覺得有點彆扭。於是許多優秀的粵語歌曲也發行了國語的版本。不過許多歌曲的國語版本也讓聽眾們覺得缺少了點什麼,原來粵語版驚為天籟,但是同樣的曲子成為國語版後,卻總覺得少了一點味道,顯得乏善可陳。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盤點下那些「變味」的歌曲吧。
  • 陳奕迅:國語裡唱的都是童話,粵語裡唱的都是現實
    有機會的話,應該去看一場陳奕迅的演唱會,在他的歌裡笑,在他的歌裡哭。他動若癲癇,靜若癱瘓,如此真實,所以他的歌能打動人心。他出道二十載,發行專輯四十餘張,他說過世界上最多的情話,也唱過每一首糾纏撕扯的情歌,總有一句讓人銘記一生,燙下只屬於一個人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