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成功 潛水員講述海底生活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1月25日,中國首艘飽和潛水工作母船「深潛號」上,在高壓環境暴露生活了380小時的6名飽和潛水員——胡建、管猛、董猛、譚輝、羅小明、李洪健,完成減壓依序出艙,安全返回工作母船。他們經過24小時適應恢復後,目前身體狀況良好。1月26日,本報記者通過電話對完成了我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作業壯舉的幾位潛水員進行了採訪。

  「出艙後要觀察48小時,到明天9點,身體沒什麼問題就可以走了。」1月26日晚,潛水員董猛在電話裡與記者交談時,語氣輕鬆。1月12日,董猛和他的同事們完成我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作業,創下我國飽和潛水海上作業史上的深度新紀錄——313.5米。

  「人像被真空包裝的食物」

  「骨頭壓縮得厲害,有一種脫臼的感覺,關節伸展不開,自己就好像被真空包裝的食物。」說起在深海中的感受,潛水員胡建告訴記者,在增壓過程中,人容易感覺疲勞,特別想睡覺,而且味覺和嗅覺變得不靈敏,吃啥都不香。

  「最艱難的時候是150—300米加壓的過程。」胡建說,這個過程中,潛水員們在艙裡基本保持坐著的狀態,不能睡覺。這是因為,為避免加壓過程中出現氧氣供應盲區導致窒息,潛水員必須醒著。

  胡建是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培養出的第一批具備飽和潛水資質的隊員。7年前,他曾潛入水下103.5米處修復南海番禺油田海底破損的油管,是這個行業裡的「大哥級」人物。

  平時在陸地上可以輕鬆完成的動作,在飽和潛水過程中都屬於高難度動作。胡建說,在艙內,從睡覺的地方到洗漱的地方只有一個艙門之隔。換作平時,人們輕鬆一步就能跨過去。但是,在深海的艙內,這是個艱難的「旅程」:抬腿、伸腿、邁腿,原本輕而易舉的事現在變成了一系列分解動作。「很累,尤其是胯部會疼得厲害。」

  進艙時,每個人都帶了一本厚厚的書

  飽和艙是一個長11米,橫截面直徑兩米多的圓筒狀艙,可容納9人,人在裡面能直立行走和躺臥。艙內的生活十分單調,除了看書、睡覺,沒有別的事情可做。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一直伴隨著每一個人。

  潛水員告訴記者,進艙時,他們每個人都帶了一本厚厚的書,希望可以用來打發休息時的時光,緩解心中的壓力。

  艙裡不能打電話、發郵件,沒法跟家人和朋友聯繫。董猛說,「有時候睡前會想家人和朋友,也會夢到他們。」

  在艙內,潛水員的生活方式嚴謹得近乎苛刻:要徹底戒菸戒酒;在高壓環境中,溼度很難掌握,洗澡和上廁所都要在一個狹小的過渡艙按程序一步一步進行;食物通過一個遞物筒送入生活艙內,潛水員吃飯時一粒飯菜渣都不能掉在艙內,必須保持生活艙的絕對衛生……

  「海底世界不如想像精彩」

  「坐潛水鐘下去的時候,看到一條小魚,特別小,只有手指頭那麼大。到了水下又看到一條大一點的小魚,有20釐米長。」有關海底的情形,董猛說起了他借著頭盔上的燈光看到的兩條小魚。

  人們想像中的海底世界有著五彩斑斕的珊瑚,各種各樣的魚遊來遊去,但對於潛水員們而言,海底世界遠不如這般精彩。

  海底作業區十分荒蕪,幾乎沒有海洋生物。潛水員們忙著作業,一幹就是8—10個小時,之後就是回艙睡覺休息,根本沒有時間和心情去「欣賞」海底景色。

  通常情況下,一組潛水員下去幹活時,另一組潛水員在生活艙內休息,但也不能睡得太熟——幹活的潛水員回來時,艙內的隊員必須幫忙打開生活艙的門。開門也不容易,要用一個液壓助推器按程序操作,關門時一定要保證門的密封性,否則,內外氣壓不一樣,人的血管會瞬間爆掉。

  飽和潛水,「實戰與試驗完全是兩個概念」

  36歲的李洪健是6名潛水員中年齡最長,也是最早和海打交道的人。1996年高中畢業後,他去青島海軍北海艦隊當了防救船潛水兵,2001年退伍後一直從事商業打撈。他說,剛剛接觸飽和潛水時,「忽然感覺挑戰很大」。

  「飽和潛水就是個需要不停學習的職業。」技術在不斷革新,潛水鐘裡隨時可能添置新設備,而且作業時艙裡或鍾裡出現任何設備上的突發情況,潛水員必須有能力解決。

  雖然被譽為「最安全的潛水方式」,飽和潛水依然存在風險。曾有多年從事潛水醫學經歷的現場總指揮郭傑說:「能做飽和潛水員的,身體素質都得一級棒。」

  就拿最先進行的「充氣」加壓來說,如果飽和潛水員不能通過吞咽唾沫、打呵欠等方式,及時調整自己耳朵內外的壓力差,就可能造成耳膜穿孔,嚴重的可能造成聽障殘疾。

  從科研角度來說,我國早就具備了水下300米飽和潛水作業的能力,但「實戰與試驗完全是兩個概念」。

  「試驗是潛水員出潛後達到規定深度,而作業需要長時間在水下活動、工作,對體能要求非常高。」潛水隊隊長金鋒說,為了迎接這場實戰,承受「一片指甲蓋上就壓著60斤」的壓強,隊員們每天下班後都要進行高強度的心肺、耐力、力量鍛鍊——花上2個小時推舉8公斤以上的啞鈴、1小時跑步或騎車、半小時仰臥起坐或伏地挺身,周末還要加量。

  「幹了這麼久的飽和潛水,家人至今還弄不清我到底是做什麼的。」胡建說。

  董猛平時也很少在家人面前說起自己的工作。「爸媽剛開始有擔心和顧慮,但是我告訴他們機會難得,非常想挑戰300米。說開之後,他們非常支持我。」他說。

  「進艙後,就把命交給艙外的兄弟」

  由於深海水溫低,為了保持作業體能,潛水員們需要穿上「熱水服」。「熱水服」傳導到身體上的溫度維持在38℃—40℃。「呼吸氦氣散熱更快,沒有熱水補充不行。」郭傑說。

  據了解,本次作業還選拔了4名「替補隊員」,以在「主力隊員」出現身體不適時及時入替。

  「他們大多是『80後』。」郭傑說,上海打撈局有80多名潛水員,其中大約50人有飽和潛水證書。這次作業,潛水員自由報名,經過嚴格的綜合體檢後確定了10名人選。下潛的6人中年齡最小的27歲,最大的今年36歲。

  按照交通運輸部規劃,500米飽和潛水作業技術現已被列入計劃中。「300米是一道坎。」郭傑說,下潛深度每增加50米都是十分困難的,500米計劃要分步推進。

  此次作業的飽和潛水設備是2009年向澳大利亞公司購買的,當時花了900多萬美元;向美國購買純度99.99%以上的氦氣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據介紹,這套300米飽和潛水系統配備了備用艙、逃生艙、生命保障系統等,艙與艙之間由一段長約0.5米、直徑約1米的管道連接。金鋒說,一旦某個潛水員出現突發狀況,報備到控制室後,備用艙將立即開啟加壓,幾分鐘內就能達到與生活艙同樣的壓強,潛水員只要從生活艙穿過管道進入備用艙,就能提前減壓。若遇到母船出現需要所有人員棄船求生的狀況,生命支持系統也可以在幾分鐘內將逃生艙壓強加到與生活艙的一樣,待所有飽和潛水員進入逃生艙後,將逃生艙拋入海裡等待救援即可。

  「潛水員與支持系統的工作人員間的感情,就像兄弟一樣。」胡建說,他們對彼此的信任,超過了大多數行業,「進艙後,我們就把命交給艙外的兄弟了」。(記者 沈文敏)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海底出潛探摸作業圓滿完成
    圖為:上海打撈局300米飽和潛水作業人員在」深潛號「上下放載人潛水鐘(金國安攝) 人民網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喬雪峰) 1月12日,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圓滿完成我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海底出潛作業,巡迴潛水深度達到
  • 313.5米遊在深海 中國完成首次300米飽和潛水作業
    金國安攝  核心閱讀  12日5時9分,我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作業圓滿完成。我國飽和潛水海上作業再創深度新紀錄,達到313.5米,標誌著我國飽和潛水作業技術的實際能力已躋身於國際水平。上海打撈局飽和潛水員胡建、管猛、董猛三人搭乘的潛水鐘與飽和艙分離入水,零時50分,潛水鐘下放到了300米深的海底。  1時40分,胡建打開潛水鐘底部的門閥,下到了海裡;之後,管猛、董猛分別鑽出潛水鐘,進入海底探摸巡查,巡迴潛水深度達到313.5米。5時9分,3人乘坐潛水鐘「電梯」安全返回到甲板上的生活艙裡。
  • 我國首次成功潛下300米深海 6名潛水員需減壓11天
    我國首次人工潛下300米深海成功,昨凌晨實際潛深313.5米  300米深潛探海監視器顯示,胡建、管猛、董猛3名潛水員在水下展示國旗我國首次人工潛入300米深海示意圖潛水員需從生活艙進入潛水鐘
  • 飽和潛水技術揭秘:潛水員不能吃黃豆等防止放屁(1)
    5時零9分,搭載著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胡建、管猛、董猛3名潛水員的潛水鐘,從300米水深的海底回到工作母船的甲板上,完成與生活艙的對接,3名潛水員返回到生活艙裡休息。現場總指揮郭傑宣布,3名潛水員圓滿完成我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海底出潛探摸作業,巡迴深度達到313.5米。
  • 一次帶24人深潛海底300米!世界最先進飽和潛水支持船交船
    「海龍號」是我國目前建造交付的最先進、作業能力最強的飽和潛水支持船,首次搭載了全球最先進的固定式24人雙鍾飽和潛水系統,可支持24名潛水員到300米水下作業,總體作業能力達到國際頂尖水平。它集飽和潛水作業、空氣潛水作業、深水勘察作業、ROV作業、海底施工作業、DP動力定位作業、吊機舷外作業以及海工支援服務等「十八般武藝於一身」,能滿足多種作業需求,是名副其實的水下工程利器。 「海龍」號總長124.0米,型寬24.0米,型深10.2米,設計吃水6.5米,甲板面積為900平方米,航速約14.5節,自持力45天,定員120人。
  • 「海龍」號飽和潛水支持船交付 作業能力國際頂尖
    觀察者網從中國船舶集團網站獲悉,首次搭載全球最先進的固定式24人雙鍾飽和潛水系統、總體作業能力在國際處於頂尖水平、我國目前建造交付的最先進、作業能力最強的飽和潛水支持船,ST-246型飽和潛水作業支持船「ORIENTAL DRAGON」(「海龍」號)號在30日圓滿交付。
  • 我國潛水員回顧模擬飽和載人潛水實驗
    李剛、倪磊、葉永利、孫志江4名潛水員在飽和潛水高壓實驗艙內結束為期19天的模擬水下生活,安全順利地走出艙門,創下了我國模擬480米氦氧飽和潛水載人實驗新紀錄,同時也刷新了該項目的亞洲紀錄。  翌日,記者走近他們,對話潛水員,傾聽著他們的講述。  李 剛:不尋常的選拔  潛水員的選拔與航天員一樣,有一套特殊的醫學標準和要求。
  • 俄核潛艇沉沒致118人死亡「逼」出中國潛水技術
    揭秘  上海打撈局的潛水員1月12日在南中國海首次完成了300米深海出潛探摸作業,使用的是我國自主研發的300米飽和潛水成套技術。  打撈沉船潛水員道道傷痕  「深潛號」是我國第一艘自行建造的具備300米飽和潛水作業能力的深潛水工作母船,船上裝備的300米飽和潛水系統由生活艙、過渡艙、潛水鐘、生命保障系統等四個主要部分組成。飽和潛水作業期間,6名潛水員生活在壓力為31個大氣壓的生活艙內,工作時,由潛水鐘送至水下300米處,完成潛水作業後,再乘潛水鐘返回生活艙裡。
  • 直接暴露在480米海底 亞洲最牛潛水員來杭州
    他們創造的紀錄——493米模擬巡潛深度、480米氦氧飽和模擬潛水成功實驗,其意義可以和楊利偉乘神舟5號載人飛船上空媲美;一個上天,一個入海。   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吳勝利說,我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9個掌握突破400米深度、潛水員直接暴露在高壓環境下作業技術的國家。
  • 飽和潛水支持船「海龍」號今天交付
    目前國內作業深度最深、容納潛水員人數最多的飽和潛水支持船「海龍」號今天在廣州正式交付新加坡,「海龍」號的成功交付填補了國內高端飽和潛水支持船自主建造的空白。該船配備了雙潛水月池和固定式24人雙鍾300米水深飽和潛水系統,能夠實現潛水作業規模化;配備了兩臺3000米深水工作級水下機器人,能夠為水下支持作業提供安全保障;配備了減搖抗橫傾系統,極大地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舒適性。「海龍」號自動化程度極高,可完成勘探作業、舷側起重作業、海底施工作業、常規動力定位作業、常規海上服務作業功能等任務。
  • 中國海軍潛水員水下330米出艙 現場畫面曝光
    潛水員出艙入海巡潛經過飽和潛水試驗和13天的減壓,參加飽和潛水專項試驗的北海艦隊某防救生支隊4名潛水員於1月20日出艙,標誌著海軍組織的飽和潛水專項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並一舉創造了330.2米的全國飽和潛水新紀錄。隨著海軍轉型建設和海洋權益的不斷拓展,海軍艦艇編隊挺進深藍在海洋的廣度、深度上不斷取得新得突破。
  • 我國建造的最強飽和潛水支持船「海龍」號交付
    「海龍號」是我國目前建造交付的最先進、作業能力最強的飽和潛水支持船,首次搭載了全球最先進的固定式24人雙鍾飽和潛水系統,總體作業能力達到國際頂尖水平。該船的建造方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2012年交付了我國首艘300米飽和潛水母船「深潛號」,並於2015年1月承擔我國國產化飽和潛水系統試驗保障任務,該次試驗創下了320米飽和潛水和330.2米巡潛試驗的全國新記錄。
  • 飽和潛水支持船「海龍」號今交付
    目前國內作業深度最深、容納潛水員人數最多的飽和潛水支持船「海龍」號今天在廣州正式交付新加坡,「海龍」號的成功交付填補了國內高端飽和潛水支持船自主建造的空白。「海龍」號總長124米,型寬24米,型深10.2米,設計吃水6.5米,甲板面積為900平方米,航速約14.5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深潛300米探「龍宮」
    有著豐富潛水經驗的他又一次來到童話般的海底世界。而這一次,是他從沒嘗試過的300米深海。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是中國人探尋自然的夢想。如今,我國深海飽和潛水又一次挑戰了極限。  中國必須發展飽和潛水  2000年8月12日,俄羅斯海軍核潛艇「庫爾斯克號」不幸沉沒,118名官兵葬身海底。由於不具備深海潛水作業能力,俄羅斯不得不求助於英國和挪威。
  • 它,助人深潛300米!
    「海龍」號是我國目前建造交付的最先進、作業能力最強的飽和潛水支持船,首次搭載了全球最先進的固定式24人雙鍾飽和潛水系統,可支持24名潛水員到300米水下作業,總體作業能力達到國際頂尖水平。其建成交付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飽和潛水裝備和深水裝備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深水工程作業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近距離認識潛水 飽和潛水普遍適用
    潛水,作為人類與海洋互動的一種手段,隨著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技術學科。然而,很多人對於潛水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休閒潛水的階段:去海底觀賞五光十色的珊瑚;去和百歲的大海龜合影留念;哪怕只是簡單與大海融為一體、親密接觸,也會備感興奮、樂在其中……  其實,潛水的魅力和功能遠大於此。
  • 海南日報數字報-攻克深海300米飽和潛水有什麼意義?
    新華社深圳1月12日電 「深海300米飽和潛水探摸作業取得成功,為我國向深海要資源,向深海拓展人類生存空間奠定了基礎
  • 「潛水員」職業的前世今生
    熱愛大海的人往往嚮往潛水,你知道人類最早的潛水員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嗎?人類潛水要面對哪些困難和問題?人類最早的潛水員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 2000多年前的海底採珠人可以算是最早的「潛水員」了。珍珠生長在海底的蚌殼裡,採珠人必須潛入海底採集。
  • 中國海軍潛水分隊首次組織指揮多國海軍潛水分隊聯合作業
    當地時間7月25日上午7時許,收到請求支援的信號後,正在參加「環太平洋-2016」演習的中國海軍綜合援潛救生船長島船搭載著中國、美國、澳大利亞三國海軍潛水分隊,向目標海域快速航行。這是長島船首次作為多國聯合海上打撈作業的主平臺出現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海軍潛水分隊也將在這次為期2天的任務中以組織指揮者的身份亮相。
  • 科普貼:什麼是飽和潛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近日,南部戰區海軍某防救支隊在南海某海域連續進行多日飽和潛水訓練,成功實施了大深度飽和潛水,為今後遂行援潛救生任務、長時間水下作業打下基礎。什麼是飽和潛水?在哪些軍事任務中能用到飽和潛水?今天看看新聞Knews記者就給大夥科普下。飽和潛水顧名思義就是潛水員在水下某深度或高氣壓環境中,長時間暴露,呼吸氣體中的惰性氣體在身體中溶解程度達到完全飽和,在同一深度範圍無論暴露時間如何延長,其減壓時間不會再增加,從根本上解決了高氣壓下往返(加壓、減壓)和逗留的問題,從而實現大深度、長時間潛水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