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志靈講美食。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兩種家常菜的詳細教學,分別是蒜片培根雞腿排,紅棗杏鮑菇麻油雞, 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蒜片培根雞腿排
食材
去骨雞腿排2~3片、培根2片、蒜1顆、醬油1大匙、澱粉適量、鹽1小匙、黑胡椒1小匙、蔥花適量、油3大匙。
建議鍋具,26cm深燒鍋(煎雞排)、26cm淺煎鍋(煎蒜片)這道菜雖然不起眼,但保證是會一做再做的菜式。鐵板燒在臺灣廣受喜愛,從夜市一客不到100元臺幣的、美食街裡一客250的、宜蘭無菜單料理餐廳一客1500的、到在信義區藏在豪宅中一客幾千塊臺幣的鐵板燒,不管口袋有多少錢,都有鐵板燒店可以去、也都有師傅為你專門料理。若來臺灣玩,一定要找幾家鐵板燒吃吃,體驗臺灣鐵板燒的魅力。
當我還在臺北101大樓裡做財務顧問時,有時下班就自己踩著高跟鞋到附近新光三越美食街吃鐵板燒,坐在鐵板桌邊對著鐵板上吱吱作響的食物發呆,吃煎得脆皮多汁的雞腿排,還炒進培根,再跟師傅要一小把配牛排的蒜片,Oh my God!工作的辛苦、脾氣,都被鐵板療愈了。不過,在鐵板燒餐廳裡點雞腿排,還是讓我又愛又恨,因為它永遠會是最後才上桌的主菜,看著雞腿排在眼前慢慢煎,常忍不住提醒廚師:「不要忘記那裡有一塊雞排!」別忘了咱們鑄鐵鍋也是塊鐵板呢!用它當然也可以煎出像鐵板燒的脆皮雞腿,只要在雞皮上先拍上一層澱粉,朝下煎至少10分鐘再翻面,雞皮更脆也不會粘鍋,既然擁有了鐵鍋,也來在家煎鐵板燒吧!
做法
1.蒜瓣去皮,每瓣切成約4~5片蒜片。培根切碎。室溫的雞腿排洗淨擦乾,以鹽和黑胡椒抓醃。
2.淺煎鍋上抹上分量外的薄油後,將蒜片平鋪,微火半煎半烘至金黃後翻面,兩面共煎10~15分鐘,將脆蒜片取出備用。(煎蒜片可省略,用炒蒜片替代)。
3.雞腿皮面拍上澱粉,炒鍋內中火熱3大匙油後,皮朝下煎10~15分鐘至脆皮金黃,過程中避免翻動雞腿排。
4.雞腿翻面再煎2~3分鐘,取出切塊備用。將鍋內多餘的油倒出。
5.同鍋煎香培根,炒入醬油,最後把雞腿放回翻炒,起鍋撒上蔥花及蒜片即完成。
名師點評
1.煎雞腿容易噴油,可適時蓋上鍋蓋遮擋(需留縫)。不定時將鍋蓋內水珠擦乾,以免落下油鍋時油爆。不建議用淺煎鍋煎,以免油洗廚房。
2.當到了第三步時,雞腿下鍋後,必須耐心等候10分鐘才嘗試移動或翻面,否則雞皮容易破損或粘鍋。
3.第二步可以省略,在STEP5時炒香培根和蒜片替代。
4.用刀在雞腿厚片處稍微劃一刀,容易加熱。
紅棗杏鮑菇麻油雞
食材
帶骨帶皮雞腿2~3隻、老薑(或姜)10片、紅棗4~5顆、米酒400克、水適量、鹽適量、黑麻油4大匙、麻油1大匙、杏鮑菇2個。
建議鍋具,22cm壽喜鍋。臺灣菸酒公司這些年為了增加盈利,首次推出花雕雞泡麵、麻油雞泡麵,完全沒有預料這一度演變成民眾到處搶購臺酒泡麵,造成一面難求的情況。雖說是泡麵,還真的不平凡地好吃,雞肉大塊,酒氣香濃。在臺灣,花雕雞跟麻油雞可說是冬天盛品,又補身又美味。
小時候總覺得麻油雞是大人才會吃的食物,不喜歡吃,直到長大後,自動開始懂得品嘗滿滿米酒和黑麻油香的湯汁,只要聞香,全身都暖和了起來。用鑄鐵鍋燉煮的麻油雞,雞油、黑麻油、米酒、紅棗的香味充分融合在湯水中,滋味溫潤清甜,雞肉軟嫩到筷子一夾就去骨,極為容易入口。麻油雞湯還可混合油蔥醬拌麵、拌飯或拌青菜,一鍋多吃。能不愛它嗎?
做法
1.將雞腿皮剝下,雞肉連骨剁塊。滾水鍋汆燙雞肉塊5分鐘,直至浮沫浮出和血水結塊流出,雞肉取出衝水後,瀝乾備用。杏鮑菇洗淨擦乾,切大塊。
2.燉鍋不需加油,將雞皮油脂部分朝下平放,小火逼出雞油後,取出雞皮,下薑片以中小火煸至薑片周圍捲曲微焦(至少10分鐘)。
3.下黑麻油和麻油,稍微拌炒至有香味後,轉中火倒入米酒,燒至大部分酒精味蒸發(約5~7分鐘),下雞肉塊、紅棗及水(到剛好蓋住雞肉的水量即可),中火煮滾後轉小火關蓋燜煮10分鐘。
4.開蓋撈掉浮沫,下杏鮑菇塊,繼續燜煮20分鐘。
5.起鍋前以鹽調味,視喜好亦可另外再加1大匙麻油或黑麻油增加香氣。
名師點評
1.可用米酒替代水,整鍋用米酒煮的麻油雞,更具酒香。
2.麻油雞的湯汁,可與油蔥酥或黃金鵝油香蔥混合拌麵,一鍋多吃。建議做拌麵的麵條不要放入麻油雞湯裡燙,而是取另一鍋清水鍋燙,以避免麵粉把麻油雞的湯弄得很黏稠,口感變油膩。
3.若用去骨雞腿,則可省略STEP1的汆燙直接燉煮。改用烏骨雞或土雞做,雞肉更好吃。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喜歡的可以關注還有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