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到山:跨越2000公裡的扶貧攜手

2020-12-20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福州2月1日電 題:從海到山:跨越2000公裡的扶貧攜手

新華社記者 鄧倩倩、邰曉安、吳劍鋒

東海之濱的福州,六盤山下的固原,兩地直線距離2000公裡,關山阻隔,地理人文迥異,卻有一股力量將它們緊緊聯繫起來,這就是延續二十餘年的「閩寧扶貧協作」。

新春之際,記者跟隨在福州務工的「西海固」青年陳滿庫返鄉團圓,也得見跨越2000公裡攜手脫貧的一幕幕生動場景。

「滿庫」的豐收年

臘月二十三,小雨中的福州天剛亮,陳滿庫已趕到長樂機場。去年春節沒回家的他,思鄉心切,今年早早預訂了特價機票。

陳滿庫的家在寧夏西海固,這裡山大溝深,以苦瘠聞名,曾是寧夏貧困人口最集中之地。

「真是窮怕了。」滿庫說。他初一沒讀完,已是家裡最高學歷了。滿庫無奈地笑著說。13歲,他便與父親到公園挖樹坑,成年後又輾轉多地務工,都沒攢下錢。滿庫試過自己開飯館,卻因沒經驗「賠了好幾萬」。

2018年,在閩寧勞務協作機制下,福州的工廠到村裡招工。當年11月,滿庫和一百多位老鄉來到了位於福州馬尾的飛毛腿電子公司。

「企業包吃住,沒後顧之憂,做事情也都很規範。」新工作比滿庫預想的還要好些,讓他很有幹勁。滿庫從貼膠作業員幹起,每月工作天數幾乎是最多的。因為肯幹,工作幾個月後他被提拔為車間班組長。

滿庫算了筆帳,去年一年工資大概7萬元,政府勞務補助近1.7萬元,總共近9萬元,是他有生以來最高的年收入。他全家已如期脫貧。

近兩年,受益於閩寧勞務協作,寧夏建檔立卡貧困戶青年2000多人來閩就業。

「見了世面,眼前不再一摸黑,感覺有奔頭。」在福州飛往固原的航班上,滿庫透露:今年要買輛汽車,再接家人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來逛逛。

扶貧協作空中交通線

滿庫節前回固原搭乘的廈航MF8263次航班,旅客坐得滿滿當當。

乘務員韓婉瑩告訴記者,2017年10月,為支持閩寧扶貧協作,廈航開通了福州至固原的航班,每周三趟。航班剛開通時,上座率不到一半,到了2019年幾乎班班滿員。

機上有不少帶著福建特產回固原的乘客,其中就包括在閩務工近20年的崔文元。福州與固原直線距離2000公裡,長期以來沒有直達交通,每年搶票轉車的折騰,崔文元記憶猶新。廈航經停西安直達固原航班開通後,「我們6小時就能到家了。」

目前,廈航已開闢廈門、福州、泉州至寧夏的航線8條,每周執行84個航班,每年運送回家或出行的乘客超過53萬人次,為閩寧兩地的扶貧協作架起了空中交通線,見證了兩地交往越來越熱絡的變化。

「寧夏特產常填滿飛機的貨倉,運到福建銷售。廈航還免費推廣寧夏紅酒,希望吸引更多旅客了解寧夏,去旅遊投資。」韓婉瑩說。

「魚羊鮮」兩頭牽

在福州馬尾區江濱大道,「寧夏六盤山特產館」臘月裡賓客盈門,店裡的特色菜「魚羊鮮」頗受食客歡迎。

「我們把寧夏的羊肉與福州的魚肉一起壓製成薄片,形成一道閩寧協作的佳餚,」特產館負責人林燕說。這家特產館既開餐廳,又經營寧夏特產,其中不僅有牛羊肉,還有枸杞、五穀雜糧、葡萄酒、牡丹籽油等300餘種產品。

消費即是扶貧。2019年1月開業以來,這家特產館助力寧夏農產品與福建市場「產銷對接」。其對接的寧夏扶貧企業從最初12家發展到34家,帶動寧夏8800多人穩定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900多人。「寧夏六盤山」特產館已在福建有10家分館,年銷售額達2000萬元。

特產館創辦人林錦雲2014年與福建同鄉在固原開闢了一萬多畝的基地,種植牡丹、文冠果等油料作物,工人來自當地貧困戶家庭。

福建商人林錦雲如今已是半個固原人,擔任了固原市政協委員。他說,自己到寧夏發展,可要感謝當年福建援寧掛職幹部的牽線搭橋。

掛職幹部的新年願望

閩寧扶貧協作20餘年間,一批又一批福建幹部奔赴寧夏掛職,樊學雙是其中一位。2016年底,作為福州閩侯的副縣長,樊學雙離開剛四個月大的孩子,遠赴寧夏隆德任副縣長。

到了寧夏後,樊學雙的微信朋友圈「變了畫風」。從點讚寧夏中藥材,到推銷六盤山特產;從推薦殘疾人電商平臺,到宣傳閩寧協作中職院校,「微商」一樣的朋友圈記錄了他對這片黃土地的熱忱。

樊學雙說,對隆德縣這一殘疾人比例超過8%的縣城,啃下殘疾人脫貧這一「硬骨頭」是當務之急。

他和同事一道努力,成立了殘疾人電商合作社,「生活與發展並重,扶貧與扶智並舉」,在託養中心基礎上,引進人造花組裝、花燈加工等扶貧車間,讓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自力更生。

目前,中心共託養貧困重度殘疾人224名,安置就業143名。依靠消費扶貧,合作社銷售了1700多萬元的農特產,入股的1300多名殘疾人每人都能獲得600元-2000元不等的分紅。

兩年掛職期滿,樊學雙選擇繼續留在隆德:「很多工作剛剛開始,還是想把它做完。」

「對掛職幹部來說,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就是我們能給這片黃土地帶來的改變。」樊學雙說。

相關焦點

  • 七夕| 跨越2000多公裡,只為這場情意綿長的山海之戀
    七夕 | 跨越2000多公裡,只為這場情意綿長的山海之戀 2020-08-25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海之戀 浙廣情深 跨越1800公裡的情誼
    山海之戀 浙廣情深 跨越1800公裡的情誼 2020-10-21 1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山海情深 圓夢小康》杭恩扶貧協作匯報片與歌曲《築夢萬水千山...
    ,脫貧攻堅拔窮根; 為了一份擔當, 杭恩攜手,戰貧戰疫戰洪; 山海同行,砥礪奮進, 和貧困說「再見」, 與小康說「你好」!
  • 滬滇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16日播出
    供圖 人民網昆明7月14日電 (朱紅霞)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收官之年,在此關鍵年份,由雲南廣播電視臺製作的四集大型紀錄片《山海之戀》將於7月16日在雲南衛視播出,謹以此片全面回顧梳理
  • 一場跨越2000公裡的引水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若一/攝  慕士塔格峰冰川雪水跨越了3個縣,行程近2000公裡,終於流進了塔克拉瑪幹沙漠西緣一座叫伽師的縣城——在我國有自來水近140年之後,這裡終於從水管流出了甘甜的安全水。  2020年5月26日,新疆喀什伽師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通水。這個國家級深度貧困縣的47.5萬群眾,徹底告別喝澇壩水、苦鹹水的歷史。
  • 跨越山海攜手攻堅奔小康
    站在決勝全面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一特殊的歷史節點上,教育系統主動對標對表黨中央工作要求,創新扶貧工作體制機制,匯聚澎湃力量,對口幫扶戰貧困,攜手攻堅奔小康,不僅結出了累累碩果,更留下了深厚情誼。聚焦教育扶貧,助推教育均衡補短板;強化智力扶貧,開好脫貧攻堅藥方子;深化科技扶貧,助力經濟發展拔窮根;聚力產業扶貧,打造農村脫貧新引擎……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75所直屬高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統籌人才、學科等方面的優勢資源,精準對接貧困縣實際需求,舉全校之力把先進的理念、人才、技術、經驗等落地到貧困地區,推動各類資金、項目、管理等要素向貧困縣聚集
  • 山與海的牽手!惠州&道孚:高原果蔬跨越2000公裡香飄大灣區
    道孚脫貧攻堅的成果離不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在來自惠州的資金、人才和市場等力量的作用下,高原上種下了果蔬夢,果實不僅走出了大山,還走進了大灣區。 有機小番茄「飛」到大灣區 九月是收穫的季節。在美德農業產業園,成熟的萵筍採摘裝車,直接從種植基地運往西南地區城市的農貿批發市場,遠一點還可以去到上海等東部城市。
  • 跨越千裡情 山海若比鄰——大連六盤水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綜述
    一邊是波瀾壯闊的大海,一邊是巍巍連綿的群山,相距3000多公裡的大連與六盤水,因東西部扶貧協作結緣。1996年10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大連市對口幫扶六盤水市,全面展開扶貧協作工作。六盤水市紅心獼猴桃走進大連這份山海共享的「甜蜜」背後,正是大連與六盤水在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做出的新努力——打破「輸血式」扶貧,用市場導向實現精準扶貧。
  • 滬滇友愛 山海情深
    這條藍色的生命線,將東西相距3000多公裡的雲南和上海緊緊聯繫在一起,閔行區和昌寧縣也因此山海結緣——2017年8月,根據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會議精神,上海市閔行區對口幫扶我市隆陽、施甸、龍陵、昌寧1區3縣。3年來,閔行區和昌寧縣不斷加強組織領導,積極開展互動交流,籤訂了閔行——昌寧扶貧協作協議,夯實了兩地交流協作發展基礎,為昌寧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 從大連到盤州:跨越2600多公裡的「山海牽手」
    如今,因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山與海跨越2600多公裡的距離「牽手」。「我聽說做造影很麻煩也很難受,沒想到20分鐘就做完了,也沒怎麼不舒服。」27歲的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樂民鎮核桃山村村民董浩說。董浩患有右側輸尿管上段結石伴右腎積水,到盤州市人民醫院就診的第二天,就做了泌尿系造影檢查。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 一座彩虹橋,跨越六千裡!
    今天上午,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座談會在銀川召開,寧夏福建兩省區共話兄弟情誼,再譜合作新篇,繼續鞏固扶貧協作成果,深化拓展合作領域。 這座恰逢其時出現的雙彩虹橋,宛若象徵閩寧23年情誼的連心橋、交心橋、知心橋!
  • 千裡山海情 幫扶結碩果 —— 臨夏市折橋鎮東西扶貧協作成效顯著
    千裡山海情 幫扶結碩果 —— 臨夏市折橋鎮東西扶貧協作成效顯著 2020-12-18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被」你溫暖:115套棉被跨越2000多公裡 溫暖貴州山區兒童
    2019年11月底,張娟麗得知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和中國青年網聯合舉辦「被你溫暖 與愛同行」愛心棉被捐贈活動後,便與團隊成員找到了在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貓場鎮補花小學進行暑期愛心支教的六盤水師範學院螢火蟲暑期三下鄉實踐隊,兩支團隊商量後,與當地兩所小學取得聯繫,想嘗試爭取一下「受捐贈名額」。
  • 跨越2000多公裡,3695公斤「藏香豬」入閩!
    1月3日,由廈門市供銷社集團組織的首批3695公斤藏香豬肉跨越2180多公裡,經過45個小時冰鮮冷鏈運輸,搭乘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快車,從西藏昌都康巴來到廈門銀祥食品工業園,實現了藏香豬入閩進廈零的突破!今年春節,廈門市民就能品嘗到久負盛名的原產地藏香豬。
  • 這場跨越2000多公裡的直播真暖~
    這場跨越2000多公裡的直播真暖~ 2021-01-05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跨越山海的深情,永不褪色!今晚21:00,我們一起見證!
    一塊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一股跨越2000公裡的力量一場持續24年的「幫扶接力」由此成就了一個中國東西部對口扶貧的典範經濟實力比較強的縣市對口幫扶寧夏8個國家級貧困縣此後的24年先後有11批183名福建掛職幹部來到寧夏「西海固」還有專家院士、志願者2000
  • 燦爛的笑容,縮短了山與海的距離!我是昭通,謝謝東莞!
    燦爛的笑容,縮短了山與海的距離!我是昭通,謝謝東莞! 一邊是波瀾壯闊的大海一邊是巍巍連綿的群山原本並無交集的東莞與昭通因東西部扶貧協作而結緣
  • 《山海情》眾星雲集講述扶貧故事,黃軒出演男主角
    作為「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山海情》以東西協作對口扶貧的「閩寧模式」為命題,通過描寫寧夏西海固人民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移民搬遷和探索發展的歷程,展現福建的幹部專家和各行各業的人們對寧夏的真摯幫扶,「閩寧模式」也成為中國奇蹟的一個縮影。
  • 兩個經濟特區跨越萬裡的攜手同行
    原標題:兩個經濟特區跨越萬裡的攜手同行——深圳援疆幹部人才工作紀實深圳特區報訊 光明日報客戶端昨日發表題為《兩個經濟特區跨越萬裡的攜手同行——深圳援疆幹部人才工作紀實》的報導,介紹深圳援疆幹部人才工作情況,本報全文轉載如下。
  • 山有義 海有情 人有志
    看完電視劇的大結局,才明白「山海情」的意蘊。1.山代表寧夏,海代表福建。福建臨海,寧夏有山,和寧夏,山海相依,閩寧對口,才能把昔日的幹沙灘,變成真正的金沙灘。 2.建設不易,山海可鑑。閩寧鎮的建設,就像一座難以跨越的大山,也像一條難以橫跨的大海,但是在寧夏人和福建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 3.山海情深,戀戀不捨。福建和寧夏對口幫扶、東西共進,他們在彼此的土地上留下了身影,也留下了深情,成就了彼此的第二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