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航空特稿——直升機與中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發展

2020-12-18 網易新聞

中國多次自然災害,俄羅斯緊急狀態部的航空救援力量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俄羅斯緊急狀態部是國人熟悉的航空應急救援力量,在中國多次自然災害之中,俄羅斯緊急狀態部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緊急狀態部成立1990年,是俄羅斯強力部門之一,擁有成員近40萬人,它成立專門的航空應急救援部門,配備伊爾-76這樣的大型固定翼運輸機和米-26大型運輸直升機,具備較強的航空應急援救能力。

歐洲作為世界最先進的地區之一,也擁有強大的航空救援能力,以德國為例,它擁有全世界最發達的航空應急救援網絡,根據相關資料,德國全境擁有49個航空救援站,直升機從這些航空救援站出發到德國全境任何一個地點都不會超過15分鐘。

和美國一樣,德國的航空救援力量由不同部門來負責,包括德國內務部下屬的災害防護署、德國武裝部隊和私營企業等,如德國汽車俱樂部下屬於空中救援公司。

另外我們的鄰國如日本、韓國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以韓國為例,它擁有12支航空應急救援飛行隊,擁有22架直升機,形成了覆蓋韓國全國的航空應急救援網絡。

日本、韓國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

另外我們的鄰國如日本、韓國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以韓國為例,它擁有12支航空應急救援飛行隊,擁有22架直升機,形成了覆蓋韓國全國的航空應急救援網絡。

相關焦點

  • 首批H135直升機交付使用,我省航空應急救援服務體系建設啟動
    9月28日,山東省空客H135直升機應急救援首飛暨籤約儀式在雪野通用機場舉行,兩架空客H135直升機正式交付使用,這標誌著我省航空應急救援服務體系建設正式啟動。首飛儀式上,進行了直升機應急救援演練,展示航空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和實施流程。
  • 未雨綢繆補齊短板 發展航空應急救援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晴天修屋頂」,發展航空應急救援的道理也是如此。目前,國內民航業中運輸航空和通用航空發展不平衡,航空運營與航空製造的發展也不平衡。大力發展航空應急救援,將拉動通用航空運營和國產航空製造業發展,助力「民航強國」和「航空強國」戰略。
  • 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如何建?來看北京的探索實踐!
    借力應急管理事業發展東風,北京市應急管理局於2019年11月組建北京市歷史上第一支以執行森林消防任務為核心的北京市航空應急救援隊,於2019年7月成立北京應急救援無人機偵測分隊。謀在先、幹在前,著眼「全災種、大應急」任務要求,北京市應急管理局統籌全市航空救援資源,探索合署辦公、統一管理及戰略共建的模式,做好部門間、地區間協同,以統一部署、統一指揮確保高效響應,完善「四類專業人員」培養和管理模式……填補了北京航空應急救援力量的空白,初步構建了北京市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如何建隊伍?
  • 讓航空應急救援事業在中國起飛
    讓航空應急救援事業在中國起飛——訪中國航空國際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白海平9月28日,第二屆民航通航發展大會在山西太原開幕,中國航空國際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航空工業建投)參加了此次大會。作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旗下的成員單位,航空工業建投致力於打造國家級民用航空產業投資建設運營領軍企業,藉助公司在民航通航工程諮詢領域的傳統優勢,航空工業建投在體系建設、機場建設、工程諮詢等多個領域,參與了國家及各地方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設。在我國,航空應急救援的現實需求如何?未來它的發展趨勢如何?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設還有哪些亟需完善?
  • 航空應急救援面臨三大難題:法規費用人才
    其實在很多好萊塢大片中,都可見諸如此類的飛機參加緊急救援的場面,媒體報導中,也見過直升機接送被困群眾或者危急病人的消息,航空緊急救援,到底是鏡花水月的空想,還是已經照進了現實?航空緊急救援難,難在法規卡脖2014年12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63號文件《關於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該意見的出臺,為航空緊急救援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 全省航空應急救援培訓班開班
    全省航空應急救援培訓班開班 楊旭東周賽保陽衛國參加相關活動 來源:株洲日報  發布時間:2020-10-15 08:35:07  作者:羅欣  【字體大小:大中小】  10月14日,2020年湖南省航空應急救援理論與實務培訓班在我市開班。
  • 什麼是航空救援體系?有什麼用?
    航空應急救援是指在應對緊急情況時,將對被救援人員的傷害降至最低的非常規措施。陳平說:「在中國,航空應急救援是一個新事物,一個新的朝陽產業,是一件造福國家和人民的好事。」民政部應急救援促進中心主任陳平表示,在發達國家,覆蓋全國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已經有效運行了半個多世紀,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社會航空救援體系和網絡,形成了巨大的航空救援產業鏈,有效拉動了整個通用航空市場,促進了經濟發展。航空救援的優勢。
  • 2019大同航空應急救援展暨首屆中國·大同航空應急救援高峰論壇舉行
    「2019大同航空應急救援展暨首屆中國·大同航空應急救援高峰論壇開幕!」9月7日上午,隨著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吉福的響亮宣布,藍天白雲下,一架架直升機騰空而起,呼嘯著飛往救災地點,各路救援人員熟練地進行各類專業救護操作,一場高規格、專業性強、行業矚目的航空應急救援飛行演練在大同北嶽機場上演,拉開了以「推動航空應急救援發展,打造區域應急救援聯盟」為主題的應急救援展暨高峰論壇活動的序幕。
  • 2019四川航展舉辦「航空應急救援發展主題峰會」
    記者 尹鋼 攝9月29日,2019四川航展在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廣漢分院開幕。航空航天主題展中,不少具有應急救援功能的直升機、無人機等,吸引了關注的目光。「5·12」汶川特大地震以來,航空應急救援在國內得到了長足發展。
  • 劉世江:通用航空在應急救援中作用很重要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我國改善航空救援的落後狀況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通用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問題多次列入有關論壇和會議的專題。在2009年「兩會」期間我有幸參加了由中國航空學會組織的課題,最終形成了由27位院士聯名上報中央的「提出關於建設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建議」得到了領導的明確批示。
  • 大同舉辦航空應急救援展
    直升機、緊急救援……這些熒幕中經常出現的畫面9月7日在山西大同北嶽機場真實上演。當日舉行的2019大同航空應急救援展暨首屆中國·大同航空應急救援高峰論壇活動,分別進行了直升機絞車救援、直升機醫療救援、直升機吊裝滅火以及模擬驢友山林景點受傷救援等航空應急救援演練。
  • 「空中ICU」著陸東營 東營市航空應急救援服務起航
    東營市應急管理局接到事故報告後,立即啟動航空應急救援響應機制,向山東高速通用航空公司下達直升機出動指令,不到半小時,一架H135醫療專業直升機按照預定方案搭載醫護人員趕到了現場救治傷員,直升機接上患者迅速返航,平穩降落在醫院急診科門前停機坪上。由於送診及時,患者脫離危險,演練取得圓滿成功。
  • 省應急廳舉行高速公路事故航空應急救援演練
    12月23日上午,省應急廳聯合交警、消防、高速運營單位等,在濟南大東環高速濟南服務區附近成功舉行了一場高速公路事故航空應急救援演練,通過演練磨合省市聯動、部門協同、空地一體的航空應急救援機制,促進航空救援實戰能力提升。
  • 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進步不小,但與發達國家比差距仍明顯
    這些差距和不足,包括我國航空應急救援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航空應急救援也沒有常設的全國性航空應急領導管理機構,現有的航空救援力量在指揮協調上局限於各自領域,沒有完全建立相互協調與統一的工作機制。
  • 多架國產直升機集群演練航空應急救援飛行
    多架國產直升機集群演練航空應急救援飛行 2020-09-25 2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航空應急救援展:各地航空器山西大同「爭奇鬥豔」
    2019大同航空應急救援展由山西省大同市人民政府、山西省應急管理廳主辦 高雨晴 攝中新網大同9月7日電 (高雨晴 胡健)2019大同航空應急救援展暨首屆中國·大同航空應急救援高峰論壇7日在山西大同開幕,40多架(具)來自中國各地的航空器在塞北上空
  • 《廣西(東協)航空醫學救援手冊》正式發布 2020中國-東協衛生應急...
    11月24日,作為首次納入中國-東協衛生合作論壇框架下的主題論壇之一,2020中國-東協衛生應急合作論壇在南寧開幕。論壇上,國內首部實操性航空醫學救援指導手冊——《廣西(東協)航空醫學救援手冊》正式發布,填補了我國航空救援領域參考用書的空白。論壇上,《廣西(東協)航空醫學救援手冊》正式發布。
  • 國外直升機救援體系及裝備的發展
    中國航空報訊:直升機救援最初應用於戰場搜索救生和戰場救護,後來在民用領域的搶險救災和醫療救護中開始廣泛應用。救援直升機的特殊飛行性能和用途,使其可抵達其他陸、海、空交通工具無法到達的地方,能迅速而高效地開展救援工作。 直升機自問世以來,其作為救生工具得到了迅速發展。
  • 滬多家醫療單位與通航企業打造航空應急救援體系軟硬體
    直升機醫療急救要「飛得更高」,離不開最重要的「兩翼」支持——航空醫療救援人才隊伍和「空中ICU」急救設備。  全國萬餘人次接受航空醫療急救培訓  直升機駕駛員、空中醫療救護師、航空醫生等是直升機醫療急救人才隊伍的關鍵組成。
  • 東營市組織開展航空應急救援演練暨東營市航空醫療救援隊授旗儀式
    「我宣布,東營市航空應急救援演練開始」,東營市首次航空應急救援演練暨航空救援醫療隊授旗儀式隨著一架H135直升機「從天而降」拉開了序幕。為切實增強全市應對突發事件的綜合能力,提升應急救援總體水平,1月13日下午,東營市組織開展了航空應急救援演練暨東營市航空醫療救援隊授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