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獨方能修身養性,小錯堪比蟻穴,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是小人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很多時候小的錯誤看起來不起眼,但是慢慢的卻能毀掉一個人。《禮記中庸》中說:「道也道,不可虛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這句話告訴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我們要時刻牢記規矩,嚴格約束自己,不可以因為自己一個人獨處而放縱。
每個人謹慎對待自己的言行,時刻反省自己的過失,經常的自我監督才能培養良好的修養。在別人聽不到自己講話的地方也要非常謹慎,隔牆有耳,只要說過的話就有可能被別人聽到。這一點古人做得非常好,我們且看一下東漢時期的一位叫楊震的大官是怎麼做的。
楊震生於東漢時期,小時候家境貧寒,是一個教書先生,五十多歲時候才開始踏入仕途。因為他為官清廉,很快就做到東萊太守職位,當他任職之前,他的老部下給半夜來到他家給他送禮來了十萬兩黃金,寓意今後多多照顧。楊震果斷拒絕了這個部下的禮物,而這個部下以為楊震加以推脫,就說:「今天的事,誰也不知道,你就收了吧」。楊振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能說誰都不知道呢」?他的部下聽完羞愧不不已,連忙帶著黃金回去了。
這件事最終還是傳了出去,大家都稱讚楊震是一個好官。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哪天他收了這些黃金,這個消息會不會也傳出去呢?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他拒收黃金的好事都被人知道了,如果他收了黃金,那這件事將會被傳得人盡皆知。所以說,不要以為沒有人的時候就可以肆意妄為,只要做過的事情終究會被人知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句話說得非常貼切。
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不是君子所為,有人會因為只要隱秘,無論自己做了啥錯事都會神不知鬼不覺。這種人哪怕你做的這件事情真的沒有被人知道,但是終究會有別的事情敗露,常言道「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明朝有個人甚至因為自己的一個夢而懊悔不已。
明朝時期有個叫楊煮的人,曾經做過尚書,地位非常的高。有一天他做了個夢,夢到出去遊玩的時候口渴,然後就順手摘了別人家果園中的果子吃。夢醒之後他非常懊悔,他認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如果不是自己平時沒有認真約束自己,怎麼可能做夢偷吃別人家的果子。於是他絕食好幾天,以表多自己的懲罰。
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是否優秀,就要看細節,人在大方向可以偽裝,但是在細節上很難做到全面。又或者因為道德、法律的約束,在公共場合有所收斂,但是沒惹的時候就開始肆意妄為。很多人大風大浪都挺了過來,結果卻輸在了小事上,多少人十年寒窗,披荊斬棘走上仕途,卻因為偶爾的一次受賄而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斷送自己的前程。
有人說如何做到慎獨呢?慎獨首先就要你能耐得住寂寞,自己在獨處的時候不需要任何的消遣和娛樂。這個時候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用眼的面對真實的自己,才能認清自己的不足。然後在內心建立起約束自己的規則,不帶有任何外在的目的,只為了自己的人格沒有一絲虛偽。若能慎獨,則心地自然清明,前程自然遠大。
(圖文來自網絡,文章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