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學畢業的劉子浩是一名職業養貓人,前不久他和朋友在錫城市中心創辦了一家寵物主題咖啡館,店裡養了10多只可愛的貓咪。「我這裡的顧客主要是來『擼貓』的,生意還不錯。」小劉告訴記者,寵物主題咖啡館最早出現在深圳、上海等大城市,近年來在無錫也漸漸增多,滿足了喜愛寵物者的需求。
把養貓作為職業,不僅小劉沒想到,他的父母更是無法接受,「吵了很多架,現在他們看到我賺錢了,暫時無話可說。」記者採訪中了解到,類似劉子浩這樣從事「非主流工作」的年輕人,如今在無錫越來越多。記者近日在南長街發現許多新興的生活服務業小店悄然開張。在一家專業「掏耳朵」的店裡,一位20多歲的女生小李正在為一名顧客服務,「我大專學的是景觀設計,一次偶然的機會幹了這個,覺得也挺不錯。」小李說,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掏耳朵師」,她還專門到成都學習,取得了相應的資質。還有一家從事教育培訓的機構,裡面的年輕人職業也很「小眾」,有戲曲培訓師、油畫培訓師等。
今年受疫情影響,一些服務行業經營困難,但同時另外一些新興服務業態蓬勃興起,滿足了人們個性化的需求,從而催生出一批聞所未聞的新職業。智聯招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聯手美團研究院,通過整合雙方平臺大數據並共同發放問卷,近日發布的《2020年生活服務業新業態和新職業從業者報告 》顯示,僅美團平臺上的新體驗類生活服務業新職業就多達4747個,其中既有市民已經漸漸熟悉的寵物咖啡館裡的寵物飼養員,蹦床蹦極教練,還有一些因疫情而引起關注的家庭、公共場所消毒殺菌師等新職業。此外,隨著數字經濟的興起,電子商務運營師也十分走俏。惠山區萬和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總經理陶明華告訴記者,現在無錫一個好的電子商務運營師月薪可以達到1.5萬元至2萬元。
「穩就業不能忽視新業態、新職業。」市人力資源市場相關人士介紹,我市近年來從事新興職業的人數增長很快,其中網約車司機、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等已納入國家《職業大典》,還有一些尚未形成規模,但發展態勢良好,如社區團購「團長」、輕食行業的套餐設計師等。今年以來,這類「非主流工作」的招聘量不斷增長,相信未來會得到更多市民認同,也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儘快制訂配套規範,將這些新職業納入管理、服務範圍,保護從業者的權益。(趙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