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日加工小麥15噸的家庭作坊式小廠,發展到現在日加工45000噸的世界最大麵粉生產企業;
從麵粉行業「小白」,到世界最大麵粉企業的「掌門人」;
抵擋住了房地產、鋼鐵等行業的暴利誘惑,31年深耕制粉行業;
始終以「為國人生產安全、健康、放心的麵粉,為國家的糧食安全作貢獻」為己任;
……
他就是,五得利麵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丹志民。
始終秉承「客戶得利、農戶得利、員工得利、國家得利、企業得利」的「五方得利」經營理念,以「做世界領先的麵粉專家」為不懈追求,丹志民與五得利人一起不斷創造書寫著麵粉行業傳奇。
如今,五得利集團在全國6省19地建立了19個子公司,擁有5200多名員工,日生產麵粉超過3萬噸,產銷量位居世界第一。
五得利麵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丹志民談「五方得利」經營理念
緣起:「實幹+服務+誠信」開啟創業之路
五得利麵粉集團有限公司總部坐落於邯鄲市大名縣五得利大街上,一個集行政辦公、試驗室和員工宿舍一體的四層樓房。讓人不禁驚訝,世界最大麵粉企業的總部大樓,竟如此低調、樸實。
「辦公場所夠用就好,不需要多麼豪華,錢要用到刀刃上。」丹志民說,一旦涉及到收購、生產、研發、財務等系統研發,企業該花的錢一分不少花。
這種務實、勤勞、能吃苦的精神,要追溯到五得利集團創業伊始。
故事要從1989年春節前說起。
當大多數家庭都在置辦年貨,忙碌著準備過年時,丹志民的父親丹宏卻帶領一家人謀劃著一項致富的項目。當時,年僅21歲的丹志民在邯鄲市大名縣永紅機械廠從事著一份穩定且收入頗豐的工作。
大名縣是小麥主產區,但卻沒有一家像樣的麵粉廠。不少農民都是肩膀扛、自行車託、小排子車拉,找小型磨坊磨麵,而且大多數都要排隊好幾天。
丹宏正是看到了這一商機。
為了改變全家生活狀況,丹志民毅然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在父親帶領下,與姐姐、弟弟共同創建了五得利麵粉廠。
五得利麵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丹志民談企業發展
創業艱難百戰多。剛建好的廠房,由於縣裡出臺新規劃導致拆掉、重建;工廠開工了,麵粉賣不出去、糧食原料收不上來。「在幹中學,在學中幹。」在父親指點下,丹志民他們採用「換面」的方式打開了創業大門。所謂「換面」,就是拿面換糧,只收加工費,並且加工費比其他廠家便宜一半,這樣一來麵粉廠就有了加工原料。因為價格低,業務量增多,全家人齊上陣。丹志民發燒到40℃,依然邊吃藥邊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靠著勤勞、務實,麵粉廠逐步走上正軌。
但是麵粉行業門檻低,面對當時大名縣36家競爭對手,如何站穩腳跟?「嚴把質量關、做好服務、擴大規模!」丹志民他們一方面引進更好的機器以保證麵粉質量,另一方面擴大生產規模,通過規模化來降低成本。靠著質優價廉的麵粉、優良周到的服務、誠實守信的品格,此後幾年裡,他們打敗了一個又一個競爭對手。
從1989年到1995年,五得利麵粉廠實現了一年一個車間的速度滾動發展,之後的十年又以一年一個分廠的速度高速發展。如今,五得利集團產品暢銷全國除港澳臺地區以外的所有省份,所有大中城市均有五得利的銷售網點,市場覆蓋率達到97.6%……
發展:專注深耕31年 用心打造世界「面業之冠」
走進五得利麵粉集團有限公司邯鄲大名七車間,乾淨的園區、統一制服的工人、全自動生產的設備,構成了一幅明快而又充滿現代化氣息的勞動景象。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本。「我們一直把麵粉企業作為道德工業、良心工業來做,確保每一袋麵粉都是放心粉。」丹志民說,他們將產品安全、質量作為樹品牌、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始終守法經營,嚴格自律,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麵粉。
圖為五得利麵粉集團有限公司邯鄲大名七車間。王萌攝
為了保障麵粉的安全和質量穩定,他們全套引進瑞士布勒制粉設備,採用全封閉無塵麵粉生產新工藝,使全部生產過程實現了自動化、程序化,同時還建立健全了質量管理體系,從原糧進廠到小麥清理、制粉、入庫、出庫,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質量控制,形成環環相扣、步步設防的閉環式質量管理。以生產過程為例,僅小麥清理環節就要經過15道工序,制粉工藝要經過17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操作規程和技術標準。經過32道生產工序後,在麵粉在出廠前,他們還要對包括水分、灰分、麵筋、加工精度、含沙量、磁性金屬物等在內的20多項指標進行嚴格檢測。
正是由於嚴苛的質量控制,五得利產品每一次交驗合格率都在99%以上,出廠合格率均達100%。
工藝和設備的更新,不僅提高了麵粉質量,也大大提升了效率,節約了人工成本。「以前日加工200噸小麥的車間,六層樓,每層樓需要1個人;現在日加工3000噸的車間,七層樓,總共才需要3個人!」丹志民自豪地說。
隨著制粉工藝的成熟,五得利集團還不斷進行產品研發,形成了以五得利超精粉、特精粉、富強粉為拳頭產品的多功能民用粉系列,以五得利水餃粉、油條粉、拉麵粉、饅頭粉、切麵粉、蛋糕粉、麵包粉、包點專用粉等為主銷品種的專用粉系列。目前,五得利系列麵粉共有140多個品種。「我們有信心和能力為社會提供綠色健康產品,保障食品安全,同時不斷提升產品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滿足定製化、個性化市場需求。」說這句話時,丹志民底氣十足。
生產車間設備實現了自動化操作,利用電腦控制;粉倉打包可以直接將產品碼到運輸車上,省略了裝卸環節,最大程度減少了人工幹預,確保產品安全;新上的小包裝自動打包設備,打包速度更快、更穩定……經過從原糧開始的品質把控,到生產環節的嚴格管理,再到出廠檢驗的各項操作,五得利集團都有一套精心而又嚴格的管理流程制度,輔助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確保產品100%合格。
圖為五得利麵粉集團有限公司邯鄲大名七車間。王萌攝
唯有專注方能成就極致。31年來,一直以「做世界領先的麵粉專家」為不懈追求的丹志民,帶領五得利集團始終如一深耕麵粉行業,以工藝創新為骨,以管理創新為魂,一步一個腳印,從當年一個日加工小麥15噸的小機組,逐步發展成為在全國6省擁有19個分廠、日加工小麥45000噸的世界「面業之冠」!
追求:以匠心致初心 永遠領先於同行「一點點」
「麵粉行業是個微利行業,做大才有競爭力,做大才能做強。但越大越必須照顧好各方利益。」丹志民說,從一開始他就將客戶、農戶、員工、國家和企業「五方得利 互利共贏」作為企業的名稱、商標和經營理念、公司宗旨。
對於「五方得利」,丹志民進一步解釋稱:五方得利的五方,包括客戶、農戶、員工、國家和企業。客戶得利,為客戶提供質優價廉的麵粉,優良周到的服務;農戶得利,對農戶做到較高的價格收購、準確的斤兩、隨到隨收、立付現款;員工得利,給予員工較高而穩定的工資、福利,較多培養和升遷的機會,優越的勞動環境;國家得利,是交付國家法定的稅費收入;企業得利,是依靠大規模、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精心而又嚴格的管理。
「將五方組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客戶願買、農戶願賣、員工願幹、國家鼓勵,使經營進入一種良性循環。公司會越辦越好,各方得利也越來越多。」丹志民說到。作為從大名走出去的龍頭企業,五得利集團與大名的關係就是最好寫照。集團在大名布局的產能是最大的,這幾年先後籌建了七車間、八車間、天麥然面業有限公司,帶動了當地就業,增加了政府稅收。而且他們還將當地優質小麥的收購價格提高了0.1元左右,促進當地農民種植優質小麥。此次疫情期間,五得利集團向社會作出「絕不哄抬物價,絕不囤積居奇,一如既往地嚴格生產管理,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健康的麵粉」的承諾,全力保障國內麵粉市場供應,確保物價不上漲。
正是始終秉承「五方得利」的初心和理念,從創業至今,五得利集團的發展一步一個臺階,芝麻開花節節高。
「五得利在這31年中的發展是比較快的,但在今後發展當中我希望可以更穩健。」丹志民說到,比起變大,企業更應該思考如何變強。這個「強」,就是在研發、收購、生產、營銷、財務、人力等多個方面,系統地超越其他同行業競爭者,他謙虛地稱之為「永遠領先於同行一點點」。對於制粉行業,這「一點點」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而這看似簡單的「一點點」背後,是丹志民31年來對食品安全的堅決捍衛,是他對制粉工藝精益求精不懈追求的工匠精神。
五得利麵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丹志民談未來展望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31年來,丹志民抵住了房地產、鋼鐵等行業的暴利誘惑,一心扎在制粉行業,在夯實質量、降低成本、做優服務、強化管理上下功夫,踏踏實實,苦練「內功」,打磨出質優價廉的高品質產品,打造出值得信賴的高質量品牌。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裡。」丹志民堅定地說,糧食安全、食品安全重於泰山,中國的企業有責任去擔當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擔。而中國是制粉大國,不是制粉強國,五得利有責任並且正在轉變這種現狀。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在未來,丹志民將一如既往秉持工匠精神和專注力,以匠心致初心,以「為國人生產安全、健康、放心的麵粉,為國家的糧食安全作貢獻」為己任,做中國麵粉行業的領航員,探索有中國特色的嶄新麵食發展新方向,引領中國麵粉行業向高、精、尖快速發展。
(文/王萌 高維佳 視頻製作/高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