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濟陽寨 宋塔的冬季回憶 明朝防範闖王李自成?

2021-03-02 銅川傳媒網

溫馨提示:2月9日 星期二 銅川不限號

濟陽寨、宋塔的冬季回憶


銅川市印臺濟陽寨,位於市一中和市五中後山,

曾於明末防範闖王李自成南下侵襲而在同官城西丘塬上所建,後因寇慎出名

闖王李自成

濟陽寨村子裡有些民房已荒廢,與不遠處山下街道上的高樓形成對比。

幾處荒廢院落、窯洞等人去房空,拌上冬季肅殺有幾分蕭瑟之意。

村子裡的群眾倒是很熱情,問路啥的老人們指點很到位。贊!

我下山時走得林中小道,幾隻流浪狗(中華田園犬)狂吠,

怕被狗咬,嚇得我差點折返大路下山。

還好流浪狗不咬人,溜進林子了……

下了山延往宋塔。

銅川塔,建於宋朝,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級浮屠,磚塔,鬥拱翹頭,構建優美!

小展館裡的耀州大碗,這是個海碗,比一般的盆還要大!

(1577年—1669年),字永修,號禮亭,同官縣(今屬銅川市印臺區印臺鄉濟陽寨)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寇慎登進士,授刑部主事,升工部虞衡司郎中。外任蘇州府知府,期間發生閹黨魏忠賢派人逮捕周順昌而引發的民亂,後因其調解最終平息此事。在蘇州任期,勤政愛民,關注民生,深得百姓愛戴,是一位身先士卒、敬民如天的先賢。後升任昌平副使,之後致仕歸鄉,家居三十年而閉門著作。寇慎對家鄉銅川最大的貢獻是參與了《同官縣誌》的編修及修志工作,為縣誌增補了大量內容,並親自寫序,為銅川的歷史文化留下了厚重的一筆和豐厚的歷史資料

——(完)——

—《END》—

作者 把我做成我們

編輯:馬建國 策劃:馨月 責任編輯:文正

圖片:大山 值班:賀海燕 排版:李娜

校對:王芳 推廣:子軒 實習:欣怡

來源:銅川傳媒網 銅川大視野

投稿郵箱:189353289@qq.com


點擊在看

送你小花花

相關焦點

  • 鄧州這個村有座闖王李自成曾拜訪做客明朝老房子,有修整打造的價值嗎?
    明朝初年,因戰亂移居鄧土,建塋於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於是以竹筲陂村為家,至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而李氏一門二進士的故事流傳了數百年。一位是明末的文進士李瓚,字勳臣,被闖王李自成譽為「千斤進士」,另一位是清代乾隆乙丑年武進士李掄魁,字殿選,被清朝皇帝封「過路影壁」。這二人的封稱,有什麼非同尋常的來歷呢?
  • 闖王李自成落馬處——王屋頭村翻龍橋.
    話說1635年11月,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率數萬起義軍進犯河南,先後攻克偃師、鞏縣、嵩縣、臨汝等後全力攻打洛陽城,因城池堅固難以攻克,後明軍大部援軍趕到,明軍一路趕殺圍剿並放箭射瞎了李自成一隻眼。李自成率部往陝西商洛逃走,邊逃不忘記恨河南人,逃到哪都是殺光,搶光,燒光。還故意往路上撂些金銀,只要有人拾,一定搜尋到人,殺掉。直到沒人拾,才算罷休。
  • 闖王李自成當年留下的寶藏都藏在哪裡了?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在闖王高迎祥麾下任闖將,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繼稱闖王。
  • 探尋明朝大順帝闖王李自成兵敗禪隱圓寂地——石門夾山寺
    譽稱為楚南名剎的夾山寺至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兵敗禪隱圓寂地。位於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夾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寺四周山水環繞,景色秀麗。是國家4A級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夾山寺歷史久遠,規模宏大,有九殿一宮。
  • 「原創」 闖王李自成:為什麼我打不過清軍?
    九宮山風景今天是侯老師採訪的第三站,闖王李自成在九宮山景區開了一家網紅民宿,據說生意興隆,遊客盈門。在當地旅遊部門的幫助下,我和闖王約定了訪談的時間。2020年7月的一天,我在九宮山景區管理處一位朋友的陪同下,順利到達了闖王的民宿。
  • 再探青城古鎮闖王李自成墓地
    再探青城古鎮闖王李自成墓地 作者 王新文 自從青城古鎮旅遊業開發以來,關於闖王李自成的故事與傳說就非常之多。採訪的記著全國紛至沓來。以至於青城古鎮文化站,葦茨灣李家,以及闖王李自成墓地成了大家關注的交點。
  • 闖王李自成不是戰死,而是被九華山村民誤殺
    漢高祖劉邦是個平民皇帝,還有一個那就是建立大明朝的朱元璋,儘管這個人沒有成為第三個平民皇帝,但他建立了大順政權,他就是闖王李自成.李自成的死,並非是戰死,而是在兵敗入湖北,途經九宮山時,想到山上拜元帝像時,被當地村民偷襲殺害.
  • 此人是闖王李自成的侄子守衛漢人天下最後舉家自焚
    而 「夔東十三家」主要是以李自成的餘部高一功、李來亨等人為主,而其中李來亨更是闖王李自成的侄子。李自成死後大順軍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由郝搖旗等人率領,一部分由李過、高一功等人帶領。1648年大西軍的孫可望悍然圍攻由貴州入蜀的高一功、黨守素、賀錦、李來亨部,只有李來亨力戰得脫,高一功等均被殺,南明抗清大業岌岌可危。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 闖王李自成九屠南陽城,實則是為報兩箭之仇
    特別是到了明代,南陽被封為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桱的藩地,史稱唐國,城周36公裡,表面上「商遍天下,富冠海內」,山、陝、江、浙、川、鄂等地客商紛至沓來,各種商務會館、公館比比皆是,但是到了明朝末期,統治了階級政治腐敗,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天災人禍不斷發生,各種苛捐雜稅繁重,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 「闖王」李自成在韓城留下的厚重一筆
    「闖王」李自成,婦孺皆知,他所領導的明末農民起義和大順朝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謂「曇花一現」,卻也在韓城留下了厚重一筆,它,就是收藏在韓城市博物館石雕碑刻展裡的一方鐫刻有「大順永昌元年」年號的石刻城門額,很受觀眾注目!
  • 曇花一現的大順王朝,闖王李自成失敗的原因在哪裡?
    那一年剛到,從西安來的李自成就打算帶領那五十萬人馬攻打山西,其實西安已經支撐不起那麼多大順人民了。起初,他也只是過去打下糧倉,也沒想要統一什麼的大志。可是沒想到那邊的明末百姓和軍隊也是勉強過活,聽說闖王來了就都去投靠了。當然又為了安定這些人,又是多了一筆花銷。
  • 闖王李自成"吃活人"的真相:福王朱常洵被活燉
    1644年3月18日 (農曆二月初十),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滅亡。  李自成(1606年-1645年),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古代傑出的軍事家,原名鴻基。稱帝時以李繼遷為太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一說家中非常富裕),曾為銀川驛卒。
  • 明末忠臣周遇吉,打的闖王李自成差點撤軍,最終結局悲慨
    明朝末年,大廈將傾,崇禎帝嘔心瀝血,卻也擋不住國家走向覆滅的步伐。明末的朝堂上已經腐朽不堪,整個大明王朝都沒有多少可以委以重用的官員,不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在準備明朝滅亡以後自己的退路。闖王李自成從西安出發,不到三個月就打到北京城下,從陝西到山西中間的數十萬大明基本上沒有什麼抵抗,就投降了李自成。不過,李自成這一路上並非沒有遇到阻礙,他遭遇的周遇吉,就給他帶來巨大的打擊,差點讓他心生退意。可以說,李自成遭遇過的所有明軍將領當中,周遇吉可能不是最強大的,但他卻是最令李自成畏懼的。
  • 闖王李自成15代後人,公開李自成「詐死」之謎,手中持玉璽與族譜
    雖然歷史上的他入京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建立了大順,但是說實話,他真的不適合做一個政治領導人,畢竟李自成的思維很有局限性,可以說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可如今,闖王李自成15代後人,公開李自成「詐死」之謎,手中持玉璽與族譜他對老百姓提出的那些口號,有些根本就處於理想主義階層,李自成缺乏高瞻遠矚的眼光,只看到眼前。
  • 闖王李自成寶刀 華縣重見天日
    父親告訴我:「家中收藏著一把刀,是闖王李自成用過的,叫「闖王刀」。家中幾代人為保護此刀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並要我守口如瓶…… 」刀是武器,是戰爭和殺戮的象徵。但闖王李自成的大刀,為何會流落到此,沉寂保存在我們農家露澤院堡呢?傳說:原來,在崇禎十六年,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率大軍三攻潼關。
  • 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那麼李自成和軍隊吃什麼呢?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這是明末之際,可以說是當時社會上流傳最廣的口號,而闖王李自成也以此迅速召集了無數吃不飽飯的老百姓來投奔他,最終是很快的崛起,並且一鼓作氣的在1644年3月消滅了明朝。 消滅明朝以後,放過羊,當過驛卒的李自成可謂是如日中天,建立的大順政權被當時世人認為是下一個大一統王朝,而李自成也被很多人認為是下一個明太祖朱元璋式的人物。
  • 闖王李自成究竟是怎麼死的?揭開闖王的秘密
    崇禎九年,高迎祥被俘就義之後,李自成被推為闖王,成為明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李自成很會用兵,他知曉明軍的實力,很會利用地形有時聚殲敵人。在李自成的領導之下,起義軍連戰連捷,先後攻陷了很多明朝州府,並順利的進入四川,擊殺明朝總兵侯良柱。崇禎十年的冬天,李自成率眾圍攻成都,因實力懸殊,攻城失敗,後又在梓潼遭到明朝總兵左光先的伏擊。
  • 石門夾山寺——闖王李自成傳說
    這段傳奇是關於李自成的。闖王李自成兵敗後的歸宿,史學界主要有二說。一為通山說,認為李自成是在1644年潰逃至湖北通山九宮山被殺,年僅三十九歲。二為夾山說,即李自成沒有被殺害,而是逃到石門夾山寺禪隱,法名奉天玉大和尚,卒於1674年,終年約七十歲。據說在湖南澧州、石門一帶的民間,也長期流傳著李自成遁跡石門夾山靈泉寺為僧的故事。
  • 李自成改姓陳藏身貴州,後人持玉璽與族譜公開闖王「消失」之謎
    今天給大家聊的這位起義者是建立了大順王朝的闖王李自成。 李自成的原名是李鴻基,其故鄉在陝西的米脂縣。 明朝末年,中原爆發了嚴重的災荒,百姓無力納稅,社會矛盾尖銳。
  • 闖王李自成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為何只當了42天皇帝?原因很簡單
    《明史·李自成傳》:「自成為人高顴深頔,鴟目曷鼻,聲如豺。 李自成,在民間也被稱為「闖王」,根據史書對闖王外貌的描述,其大概意思是:「李自成顴骨突出,眼窩深凹,鷹眼般的眼睛,鼻子和蠍一樣,聲音和豺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