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當年留下的寶藏都藏在哪裡了?

2021-01-08 慈祥的小橘子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在闖王高迎祥麾下任闖將,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繼稱闖王。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上吊自盡身亡,大明王朝終結。李自成命兵丁在城內大肆搜刮金銀財寶,歷時40多天,據說當時搜刮到的寶物,裝了整整六千輛大車。後來李自成戰敗撤離北京,從此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隨之被帶走的還有大肆搜刮的金銀珠寶。300多年過去了,這些寶物被藏在了哪裡?據史料記載,一下幾個地方很可能是寶藏所在地。

寶藏一,廣東樂昌山附近。

2001年,廣東省樂昌山區,下了一場暴雨,引發山洪暴發。暴雨過後,有村民在一座古廟附近發現了不少的明代白銀。於是考古部門組織考古專家趕往樂昌山。對紋銀進行了鑑定,發現紋銀上面刻有「大順」的字樣,是闖王李自成寶藏的其中一部分,經過幾天的發掘,又發現了大量的白銀。

寶藏二,湖北長江邊的深山處。

清朝末年《清稗類鈔》書中記載,李自成逃到湖北境內時,因嫌金銀輜重過多影響行程,安排心腹部下杭某找了個破敗無人的寺廟,把大筆財寶藏於此處。命杭某出家為僧,在此守護,待到東山再起之時再來取用。誰知不久李自成被殺,杭某在山中守護多年,眼見天下已定,復國無望,於是下山還俗,買房置地,成了當地富豪。但卻被當地官府發現,於是收拾細軟,連夜逃脫,從此下落不明。

寶藏三,茅麓山百羊寨

位於百羊寨東端的半山腰,至今還保留著李來亨建的聖帝行宮碑,在茅麓山百羊寨有一間老屋,據說就是大順軍的藏寶庫,高桂英和老營人員就駐紮在這個村裡。有專家猜測,高桂英最終把大順國的寶藏轉移到這裡,可能考慮到茅麓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後來清兵攻陷百羊寨後,曾經在這裡掘地三尺,尋找大順軍的寶藏,可惜一無所獲。當地村民在這裡,也只是找到一些銅錢和生活用具,藏寶之處並未找到。

寶藏四,湖南的莽林山區

在湖南的莽林山區,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石巖衝,三座橋,南百步,三窯金。」300多年來,神秘的寶藏謎題加上不斷歷史添加的傳聞,引誘著無數人前來尋寶。

據說有位天塘村的村民姓譚,說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基本掌握了破解寶藏的秘密,在山上有個叫皇藏巖的地方,就是寶藏所在地。譚某相約自己的親屬進入巖洞挖寶,卻挖到了一些古銅錢幣類的東西,寶藏卻沒有任何發現。

寶藏五,張家界天門山寺

天門山位於湖南張家界市南郊,是武陵南支脈高峰之一,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盛譽。據說,闖王李自成兵敗後,命其部下大將李過負責藏寶一事,以備他日東山再起。李過喬裝剃度出家,法號野拂。在臨死之前,安排兵丁將帶來的財寶全部分散藏於天門山中幾個秘密去處。

2001年10月,考古學家在天門山一洞中發掘到金釵、金簪、金箍等貴重物品。經專家鑑定,確定是元明時期的宮廷飾品,專家猜測,這或許跟李自成藏寶天門山有關,出家後的野拂將寶藏分批藏於天門山附近不同的山中。

幾百年來,人們都有這樣那樣的猜測,闖王李自成的寶藏究竟在哪裡?希望有一天這些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能重見天日,以解考古愛好者的一大疑惑。

相關焦點

  • 再探青城古鎮闖王李自成墓地
    再探青城古鎮闖王李自成墓地 作者 王新文 自從青城古鎮旅遊業開發以來,關於闖王李自成的故事與傳說就非常之多。採訪的記著全國紛至沓來。以至於青城古鎮文化站,葦茨灣李家,以及闖王李自成墓地成了大家關注的交點。
  • 闖王李自成旗倒九宮山,死因謎團至今無法解開
    然而,闖王的失敗似乎比他勝利的速度更快,僅僅一年時間,他的軍隊主力就被吳三桂和滿清聯軍擊潰。李自成也從此銷聲匿跡,有人說他死了,有人說他隱居出家了,總之是消失了。他的一生如此地充滿傳奇色彩,以至於明末清初記載他事跡的60多種史料,沒有哪一種能被人們所普遍接受。尤其關於他的死,爭議最多,在各種記載裡,僅時間上就有四五種分歧,地點也有四五處之多,而死的方式竟達九種以上,卻都沒有真正令人信服的材料。
  • 石門夾山寺——闖王李自成傳說
    天下寺院眾多,就寺廟建築而言都有些「審美疲勞」了,但一段傳奇的歷史或者是傳說,吸引我來到石門夾山寺。這段傳奇是關於李自成的。闖王李自成兵敗後的歸宿,史學界主要有二說。一為通山說,認為李自成是在1644年潰逃至湖北通山九宮山被殺,年僅三十九歲。二為夾山說,即李自成沒有被殺害,而是逃到石門夾山寺禪隱,法名奉天玉大和尚,卒於1674年,終年約七十歲。據說在湖南澧州、石門一帶的民間,也長期流傳著李自成遁跡石門夾山靈泉寺為僧的故事。到底哪種說法可靠?各有證據,也也都沒有特別可靠的證據。
  • 李自成九驢十八擔珍寶,藏張家界幾處隱秘洞穴,尋寶秘訣暗藏玄機
    這時,考古專家們想起到當地流傳的一個關於李自成藏寶天門山的傳說。據說,明末,闖王李自成帶領農民起義軍大敗明軍,攻陷京城後,佔領了皇室,掠奪了大量的宮廷珠寶。後來,李自成敗退出京城時,將國庫金銀財寶席捲一空,派手下大將李過,將寶藏藏起來,以圖日後東山再起。為了掩人耳目,李過削髮為僧,法號野拂,帶著一百多名徒弟,將一箱箱稀世珍寶裝運上船,趁著暮色急速起航。
  • 闖王李自成九屠南陽城,實則是為報兩箭之仇
    年少的李自成不得不離家出走,四處流浪,靠乞討為生。據說他流浪到河南洛陽地界時,因為當地農民都比較窮,很少人能施捨給他一口粗糧充飢。後來他就混入洛城乞討,誰想城裡人都看不起他,不願施捨東西給他。都是農民的兒子,豫陝又是近鄰,來到中原,血濃於水,沒有好的,總有吃的,給你施捨一口,這是南陽人本有的品質。再說欺負你的是洛陽地主,九朝古都裡保不齊皇親貴胄遺孫眾多,不讓你吃西瓜皮,難泯胯下之辱,但南陽人究竟是怎麼惹著你了?讓你耿耿於懷。事情還得從崇禎十四年(1641年)十一月說起:這一年,闖王李自成圍攻開封,駐汴總兵陳永福堅守不降。
  • 張家界懸崖洞穴,驚現價值7000萬珍寶,是李自成的神秘寶藏?
    那麼,又是什麼人將這些珍貴的宮廷飾物,藏在這深山腹地的懸崖峭壁洞穴之中呢這時,考古專家們想起到當地流傳的一個關於李自成藏寶天門山的傳說。據說,明末,闖王李自成帶領農民起義軍大敗明軍,攻陷京城後,佔領了皇室,掠奪了大量的宮廷珠寶。後來,李自成敗退出京城時,將國庫金銀財寶席捲一空,派手下大將李過,將寶藏藏起來,以圖日後東山再起。為了掩人耳目,李過削髮為僧,法號野拂,帶著一百多名徒弟,將一箱箱稀世珍寶裝運上船,趁著暮色急速出發。
  • 「原創」 闖王李自成:為什麼我打不過清軍?
    九宮山風景今天是侯老師採訪的第三站,闖王李自成在九宮山景區開了一家網紅民宿,據說生意興隆,遊客盈門。在當地旅遊部門的幫助下,我和闖王約定了訪談的時間。2020年7月的一天,我在九宮山景區管理處一位朋友的陪同下,順利到達了闖王的民宿。
  • 銅川濟陽寨 宋塔的冬季回憶 明朝防範闖王李自成?
    銅川市印臺濟陽寨,位於市一中和市五中後山,曾於明末防範闖王李自成南下侵襲而在同官城西丘塬上所建,後因寇慎出名。闖王李自成寇慎對家鄉銅川最大的貢獻是參與了《同官縣誌》的編修及修志工作,為縣誌增補了大量內容,並親自寫序,為銅川的歷史文化留下了厚重的一筆和豐厚的歷史資料。
  • 撲朔迷離的李自成寶藏在哪?300年追尋無果,十三種傳說哪個可信
    這麼大一筆財富哪裡去了?史書不見記載。正如張獻忠江口沉寶傳說一樣,三百年來被無數「探寶人」追尋。 2017年,考古人員展開「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挖掘工作,找回了12000多件寶貝,證實了民間傳言不全是謠言。張獻忠僅是個「西南王」,李自成是天子,他獲得的巨額財寶,都到那裡去了呢?
  • 「闖王」李自成留給南陽的兩個遺蹟,一個成廢墟、一個無人注意
    李自成與南陽李自成與南陽的瓜葛,源於「九洗南陽」的這一歷史事件!很多年以後,人們回看這段歷史,都對這一事件有著深深的不解。偌大的南陽怎就讓闖王如此的憤恨,竟「九洗南陽」?當翻開記載,從中才能看到那個曾經「輝煌」的南陽城!那個兵家必爭之地!
  •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前,明朝最厲害的三大營都去了哪裡?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因為無力阻擋闖王李自成的進攻,在煤山自縊,宣告明朝滅亡,但是據史料記載,當時守衛北京的只有幾千個太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明朝最厲害的三大營去哪裡?
  • 李自成為何只在北京當了42天的皇帝?看看他在北京42天都幹了啥
    李自成就是這隻蝴蝶,1644年3月19日,闖王李自成率領他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打著「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明思宗朱由檢在煤山自縊身亡,留下「朕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大明滅亡。但是歷史總是那麼的諷刺,42天後,新生的大順政權也垮了,42天一個王朝從建立到滅亡,這記錄估計也是難破了。
  • 闖王李自成"吃活人"的真相:福王朱常洵被活燉
    1629年(崇禎二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八年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聲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十一年在潼關戰敗,僅率劉宗敏等十餘人,隱伏商雒叢山中(在豫陝邊區)。次年出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巴西魚腹山(腹一作復)被困,以五十騎突圍,進入河南。其時中原災荒嚴重,階級矛盾極度尖銳。
  • 鄧州這個村有座闖王李自成曾拜訪做客明朝老房子,有修整打造的價值嗎?
    李自成整日領兵打仗,家又不是鄧州的,李瓚進士沒參加過起義軍,閒賦在家而且還是住在鄉下,他二人怎麼能有交集呢?竹筲陂村北鄰嚴陵河,東邊西邊南邊都有通往嚴陵河的小河,三面常年有水。四周寨牆高築,寨內樹木參天,寨外流水潺潺,是塊風水寶地。李瓚就生活在這如詩如畫的環境中,自幼接受良好的家教,稍大一些入學私塾,飽讀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同時還堅持不斷的練習武功強身健體。
  • 劉伯溫死前給後代留下一寶物,朱元璋找一輩子,最後卻被闖王找到
    1375年,劉伯溫在老家病重,他躺在床上行動都不便,朱元璋還派胡惟庸前去探望他。可誰知他一走了,劉伯溫的病情更加重了,很快就離開了人間。在他的葬禮上,胡惟庸又出現了,他是奉朱元璋的旨意前來祭奠他,順便也討要一本書,名字叫做《百戰奇謀》。
  • 李自成想打進開封有多難?闖王被射成獨眼,百萬人口餓死70萬
    按說從方方面面來講,洛陽城都不是一座能被輕易攻破的大城市。然而諷刺的是,面對李自成的農民軍,洛陽連一天都沒堅持住,一夜之間就被攻陷了。洛陽城那是李自成軍力強大,用兵有方嗎?還真不是那樣。可以說,拿下洛陽城,李自成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就像撿了一個現成的大餡餅。
  • 李自成挖開黃河淹開封,城內全是淤泥無人煙,一塊餅賣一錢銀子
    明末農民起義軍中讀者最熟悉的應該是闖王李自成,他最為人所熟知的是一句特別的口號——「歡天喜地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著名作家姚雪銀在其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李自成》中,將李自成描寫得英明神武,甚至有點悲天憫人。
  • 李自成抗清最激烈的1645年,張獻忠為什麼攻打大順政權漢中
    圖片來源網絡崇禎六年(1633年),李自成和張獻忠先後到山西投奔,李自成的舅父闖王高迎祥,都成為闖王髙迎祥的闖隊八將之一。崇禎八年1635年農民軍在滎陽會議後為打破明軍的包圍,闖王髙迎祥以張獻忠部為主力,帶領張獻忠和李自成東徵明朝的中都鳳陽。張獻忠的部隊到了鳳陽後用半天時間就全殲2萬守軍,繳獲大量金銀財寶、糧食物資。由於在戰利品分配上張獻忠和李自成勾心鬥角,最後不歡而散,從此兩人心存芥蒂,成見益深。
  • 洪範寺——李自成的最後歸隱之地?
    令筆者驚訝和感興趣的是當地居然有一位退休老教師懷疑當年的隱山和尚便是李自成,因沒有證據無法確認,旁人也就一笑了之,並不當真。然而關注李自成十餘年之久的筆者卻引起了注意。十多年前筆者去大熊山採訪時便對散落在山中的一批僧人塔墓的由來產生了懷疑,有學者考證為李自成餘部被打敗後流落大熊山最後老死山中,而筆者經過對一些林場老人的採訪後認為:李自成極有可能藏身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