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漁船在某海域『傾覆』,命你部迅速前出救援!」接到指令後,直升機騰空而起,直飛目標海域展開搜救。初秋時節,北部戰區海軍某防救支隊航空救生分隊一場實戰化航空救生演練就此拉開序幕。
「航空救生『快』是第一要義,我們早到一秒,遇險者生還的機率就增大一分。」航空救生分隊分隊長韓春說,擔負值班任務的救生員24小時備勤,始終保持時刻準備出動的戰鬥狀態。
直升機快速機動,十幾分鐘後,航空救生分隊便抵達「漁船失事」海域上空。
救生員立即綜合判斷風速、海浪等對遇險人員位置的影響,快速與直升機機組成員確定搜索方案,擴大搜索範圍,很快鎖定了隨海浪起伏的「遇險漁民」。飛行員不斷調整直升機姿態,穩穩懸停在「遇險漁民」上空。
「準備索降!」 絞車操作員下放鋼索,救生員石偉出艙,隨釋放的鋼索緩緩下降。
「10米、5米、3米……」隨著鋼索不斷釋放,石偉距離「遇險漁民」越來越近。在接近海面瞬間,石偉一把抓住「漁民」,迅速為其套上救援套。這套動作看似簡單,石偉卻練習過千百次,早已形成「肌肉記憶」。
確定「遇險漁民」穿戴安全、保險鎖緊後,絞車操作員迅速起吊,將「遇險漁民」救至直升機艙內,及時後送。
「航空救生分隊是一支上天能跳傘、下海能潛水、戰場能救護的『救援奇兵』。」該支隊支隊長杜長餘介紹,這支以潛水員為主體組建的空中救護力量,推動新型防救力量生成,促進海上搜救能力的提升。隨著分隊成建制具備直升機空中搜救能力,部隊將在未來中遠海救援行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在接下來的大強度飛行中,該分隊將連續參與20餘架次搜救訓練,進一步錘鍊海上搜救能力。(胡佳傑 本報特約記者 張弘贊)
編輯:楊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