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俗,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有什麼習俗

2020-12-06 成長新視點

中華民俗,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有什麼習俗

文/@成長新視點

處暑,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炎熱的酷暑已經結束,意味著天氣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俗語說「處暑牽來秋老虎、早晚不見午間出」,就是很好的說明。

處暑節氣的習俗,主要有開漁節、拜土地、放河燈、煎藥茶、祭祖、吃鴨子和吃龍眼配稀飯等七大方面。

一、開漁節。  

處暑之後,是漁業收穫的大好時節。每年處暑,浙江沿海一帶都要隆重舉行一年一度的開漁節,在東海休漁結束當日,舉行盛大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開漁節的活動,主要有千家萬戶掛漁燈、千舟競發儀式、專場文藝晚會、海島旅遊、特色產品展銷和地方民間文藝演出等。 

二、拜土地。  

處暑時節,正是農作物豐收的時刻。每年此時,民間會舉行各種儀式,拜謝土地爺,表達感謝之情。有的,會宰殺牲口,去土地廟祭拜;有的,會在田中插上旗子,以示感恩;有的,在田裡幹活回家後不洗手腳,怕豐收的喜氣洗掉。

部分地區的人們,會把麻、谷等農作物懸掛在門的兩邊,彰顯豐收景象。

三、放河燈。

放河燈,也叫放荷燈,是民間的一種祭祀活動,表示對逝去的親人一種悼念之情,同時對活著的人表達祝福。

河燈,又叫荷花燈,一般底座為荷花瓣的形狀,上面放置燈盞或蠟燭,在中元夜放於江河湖海之中,任它自由漂浮。

夜晚,燈火在水中隨波移動,星星點點,層次錯落,美麗而又壯觀。

四、煎藥茶。

煎藥茶,也叫煎涼茶,自唐代盛行至今。涼茶的製作方法,因地制宜,各有特點,多為清熱祛暑作用。處暑期間,南方民間多有煎涼茶的習俗,是先到藥店配製含有金銀花、菊花等中草藥的藥方,而後在家煎茶備飲,有清熱解毒、去火除溼等功效。

在北方民間,多熬製酸梅湯,製作材料有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和冰糖等材料。煮好放涼後飲用,喝起來酸中帶甜,口感極佳,有生津止渴、除煩安神等作用,故有「處暑酸梅湯,火氣全退光」的諺語。

五、祭祖。

處暑節氣期間,有中元節,很多地方的習俗會與祭祖有關。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俗稱「七月半」,佛教稱盂蘭盆節,這個時節以祭祀先人、故人為主,民間會舉行各種祭祖活動。

六、吃鴨子。

處暑節氣吃鴨子,是民間的一個傳統習俗。俗語說「秋高鴨肥」,秋天吃味甘、性涼的鴨肉,不僅可滋陰養胃、利水消腫,還可以緩解陰虛火旺,起到祛火降燥的作用。老母鴨能補虛滋陰,對久病體虛者或虛勞吐血者,均有補益的作用。

七、吃龍眼配稀飯。

吃龍眼配稀飯,是福州民間的習俗。因為夏天的時候天氣比較熱,人體消耗了很多熱量,吃龍眼能補充熱量。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和滋補養氣的作用。

吃法是剝一碗龍眼,混著稀飯一起吃。

相關焦點

  • 處暑民俗習俗有哪些?處暑節氣吃鴨子有什麼寓意?
    8月23日將迎來24節氣的處暑。處暑是標誌性節氣,天氣由熱轉涼。降水稀少十分乾燥。民間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而處暑節氣正是農曆七月。這個時節,柔和的涼風習習吹來,讓人感到陣陣涼爽,而不像夏天那樣的熱風,讓人難以承受。每個節氣都會有一些特色的習俗,處暑也不例外,處暑這一天百姓都怎麼慶祝呢?處暑節氣民俗有哪些。
  • 今日處暑!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處暑習俗 處暑後天氣還熱嗎
    今天是2019年8月23日,處暑。處暑即為「出暑」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 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在二十節氣中,有一節氣名為處暑,時間在每年公曆8月23日前後,是屬於秋天的一個節氣。那麼你知道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嗎?一起來看看吧。
  • 中華二十四節氣故事 | 處暑
    立秋過後,就迎來了二十四節氣的下一個節氣處暑。
  • 二十四節氣民俗美食之處暑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交接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這是說,處暑之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
  • 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以及應候
    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這時候太陽到達黃經150°,處就是止的意思,處暑就是暑氣至此而止的意思,預示著炎熱即將過去了。處暑五天一候,也分三候。一候,鷹乃祭鳥。秋令屬金,金主義,金氣為肅殺,鷹感到肅殺之氣,所以搏擊捕殺鳥類,但是不擊有胎之禽,所以也謂之義,放在面前慢慢吃像人祭祀一樣。二候,天地始肅。天地間萬物有開始凋零的跡象了,比如荷葉有開始枯萎的跡象等等,劉徹的《秋風辭》裡面更有「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也是在描述處暑二候的天地始肅。
  • 今迎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暑 老蘇州傳授老民俗
    中國江蘇網8月23日訊 8月23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表示暑天將盡,炎熱的日子即將結束,此後氣溫逐漸下降。處暑過, 暑氣止,為了迎接處暑的到來,8月22日上午,姑蘇區金閶新城南山社區組織轄區內的小朋友們通過打水仗、吃鴨肉等活動來體驗老蘇州是如何過處暑節氣的。
  • 藏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的二十四節氣
    它起源於黃河流域,在《尚書·堯典》中就提出了「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概念。在《呂氏春秋》中又提到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節氣。從而四時八節由此確定。直到漢朝二十四節氣才基本完善。在《淮南子·天文訓》中對二十四節氣有較為詳細的記述:「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鬥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
  •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暑將退 伏而潛出
    2020年8月22日 農曆七月初四 節氣釋義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四個節氣。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表示躲藏、終止。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大寒至,一歲終——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智慧,是中華文明的絢麗瑰寶。
  • 處暑是什麼意思 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內涵介紹
    立秋代表進入秋天的意思,而立秋過後的節氣是處暑,它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那麼處暑是什麼意思呢?處暑有哪些農諺呢?處暑是什麼意思  處暑代表寓意:表示炎熱暑期即將過去  處暑,二十四節氣之一。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
  • 大雪已過,下個節氣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了解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創的傳統曆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炎黃子孫通過對太陽、天象的不斷觀察,創造了「節氣」這種獨特的曆法。迄今2100年前的秦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應用體系」,並一直沿襲至今。 2006年,「二十四節氣」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處暑的含義與習俗
    公曆每年的8月23日前後(8月22日~24日),是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的到來同時意味著進入幹支歷申月的下半月。申月是秋季的第一個月份,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 2017處暑幾月幾日幾點 處暑具體時間 處暑是什麼意思 處暑習俗
    處暑節氣的習俗  2017年處暑  採菱  菱,又寫作菠,還叫作黃,生在水澤之間,處處都有。菱的顏色,或青或紅或紫,各不相同,其形狀有兩角、三角、四角以及無角的。菱大致可分為家菱和野菱兩種。  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度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 處暑是什麼時候 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當時間行走到處暑這個節氣上,夏天終於收好行裝走了。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那麼處暑到底是什麼時候呢?
  • 「處暑」節氣在民間有什麼風俗習慣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節氣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中元祭祖。
  • 與美食相遇|吃在二十四節氣
    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來喝。北方有穀雨節氣吃香椿的習俗。穀雨前後香椿樹萌發嫩芽,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的食用歷史已逾千年,漢代即已遍布大江南北,從達官貴人到民夫走卒均可享用。
  • 處暑是什麼意思意味著什麼 處暑是幾月幾日幾點習俗有哪些
    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處暑後天氣還熱嗎?在8月20日就已經出伏了,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已經結束了。可是在國內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還和夏季一樣,相當的悶熱。不過在早上和晚上的時候要涼快一些了,尤其是在快天亮的時候還能感受到一絲絲的涼意。出伏以後第三天,也就是8月23日(農曆七月二十三日),即這周的星期五將迎來處暑節氣了。
  • 二十四節氣表演 朝陽推出多項文旅活動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表演、旅遊文化小姐大賽……朝陽推出多項文旅活動)朝陽區將陸續舉辦大型原創民俗文化演出《二十四節氣》、2020世界旅遊文化小姐大賽北京總決賽等活動,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新京報快訊(記者 沙雪良)9月7日下午,在2020服貿會旅遊專題展上,北京市朝陽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該區將陸續舉辦大型原創民俗文化演出《二十四節氣》、2020世界旅遊文化小姐大賽北京總決賽等活動,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翻開史冊,先秦《尚書·堯典》中即有「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記載,相當於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氣。  《周禮》中有「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的表述,明確提出了冬至和夏至。  《呂氏春秋》中出現了「日夜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始雨水」等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