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之謙(1829年8月8日-1884年11月18日),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漢族,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huī)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
他是「海上畫派」的先驅,所開創的「金石畫風」,對近代寫意花卉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是清代碑學理論的最有力實踐者,其魏碑體書風使碑派技法體系進一步趨向完善;他融會前人,創造性地繼承了鄧石如以來「印從書出」的創作模式。著有《六朝別字記》、《悲庵居士文存》等,又有篆刻《二金蝶堂印存》。其篆刻成就巨大,對後世影響深遠。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名家都從他處獲益。
趙之謙畫像
站在今天回望趙之謙的藝術,除了繪畫,對後世影響巨大的是其篆刻與行書。撝叔的篆書,婉轉流暢,雖對「篆只一筆」的中鋒稍加改造,也未免嫵媚之態。其隸書略輸渾樸,楷書稍遜英朗,康有為謂之「糜弱」,沙孟海言之「流麗」,似有道理。趙氏以婉轉輕快的筆調演繹碑刻的雄強與質樸,因而形成了他的行書筆語。
趙之謙楷書《齊民要術》圖一
趙之謙楷書《齊民要術》圖二
趙之謙楷書《齊民要術》圖三
趙之謙最重要的成就是:他把北碑冷峻雄渾的方筆與帖學雅致研美的用筆融合到一起,創造了其特有的「趙氏筆法」,並運用到篆、隸諸體。其特點是:以富於個性的點畫,中側並用,一改單一的中鋒用筆,形成豐富的視覺變化,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新鮮感。有人評說其書「顏底魏面」,即是窺見他的帖學家底。
趙之謙 篆書八屏之四
趙之謙 篆書五言聯
趙之謙 隸書七言聯
趙之謙 隸書四言聯
趙之謙 行書七言聯
趙之謙 尺牘之一
趙之謙 尺牘之二
趙之謙 尺牘之三
生活在晚清的趙之謙,其學書經歷先貼後碑,碑帖融合,並成功確立了他作為碑學書法典型代表的地位,而考量帖學對趙之謙書法的影響,可以為碑帖融合理論研究提供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