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之謙:碑帖兼容的一代大師

2020-12-21 如也草堂品書畫

趙之謙(1829年8月8日-1884年11月18日),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漢族,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huī)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

他是「海上畫派」的先驅,所開創的「金石畫風」,對近代寫意花卉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是清代碑學理論的最有力實踐者,其魏碑體書風使碑派技法體系進一步趨向完善;他融會前人,創造性地繼承了鄧石如以來「印從書出」的創作模式。著有《六朝別字記》、《悲庵居士文存》等,又有篆刻《二金蝶堂印存》。其篆刻成就巨大,對後世影響深遠。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名家都從他處獲益。

趙之謙畫像

站在今天回望趙之謙的藝術,除了繪畫,對後世影響巨大的是其篆刻與行書。撝叔的篆書,婉轉流暢,雖對「篆只一筆」的中鋒稍加改造,也未免嫵媚之態。其隸書略輸渾樸,楷書稍遜英朗,康有為謂之「糜弱」,沙孟海言之「流麗」,似有道理。趙氏以婉轉輕快的筆調演繹碑刻的雄強與質樸,因而形成了他的行書筆語。

趙之謙楷書《齊民要術》圖一
趙之謙楷書《齊民要術》圖二
趙之謙楷書《齊民要術》圖三

趙之謙最重要的成就是:他把北碑冷峻雄渾的方筆與帖學雅致研美的用筆融合到一起,創造了其特有的「趙氏筆法」,並運用到篆、隸諸體。其特點是:以富於個性的點畫,中側並用,一改單一的中鋒用筆,形成豐富的視覺變化,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新鮮感。有人評說其書「顏底魏面」,即是窺見他的帖學家底。

趙之謙 篆書八屏之四
趙之謙 篆書五言聯
趙之謙 隸書七言聯
趙之謙 隸書四言聯
趙之謙 行書七言聯
趙之謙 尺牘之一
趙之謙 尺牘之二
趙之謙 尺牘之三

生活在晚清的趙之謙,其學書經歷先貼後碑,碑帖融合,並成功確立了他作為碑學書法典型代表的地位,而考量帖學對趙之謙書法的影響,可以為碑帖融合理論研究提供借鑑。

相關焦點

  • 短命的趙之謙,既是書法天才,更是藝術全才
    趙在當時具有一種敏銳的創新求變意識,意識到單純地模擬魏碑形態必然是刻板的,沒有出路的,所以他的求變立足於碑帖結合,不在於單純的「形式」,比如他的大字行草,其根基在於《鄭文公碑》,取橫勢而能縱橫捭闔,不像李瑞清之輩單純地模擬鄭碑的樣子,到最後沒能化出自己的面目。
  • 讀印:趙之謙「趙之謙印」
    今天我們讀一方趙之謙大師的印作。一、詩書畫印「四絕」的趙之謙趙之謙(1829-1884),漢族,浙江會稽(今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huī)叔,又號悲庵(34歲以後,家破人亡後改的號)、梅庵、無悶等。他是晚清藝術史上最為重要的藝術家之一。
  • 像趙之謙這樣的篆書大家,真的是每位書法家值得學習啊!
    清代中葉鄧石如堪稱代大家,他通過隸書筆法的參加,可以成功地改造了小篆原有的表現方式,這給有獨立精神的趙之謙帶來深刻探索的啟示,即趙把隸書、北碑筆法融入篆法,同樣取得了成功。趙之謙這種開創精神,使他一生都在詩、書、畫、印方面都進行了不斷的探索,終具自家面目,堪為代大師。
  • 趙之謙不平凡的1862年
    如果一個藝術大師有他的人生轉折點,這個轉折點一定是基於某個時間點,從某一個時間點開始,他開始了他不一樣的人生,他成了後來我們看到的那個與別人不一樣的藝術大師,比如1886年來到巴黎的梵谷,又比如1862年(舊曆壬戌年)的趙之謙,我們現在知道趙之謙是篆刻的一代宗師,但據趙之謙回憶說:「弟(趙之謙)在三十年前後,自覺書畫篆刻尚無是處
  • 高古寬博,氣通古今——評趙之謙書法印章藝術風格
    趙之謙是清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與吳昌碩、厲良玉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吳昌碩並稱「清末三大畫家」。趙之謙從青年時代起,就刻苦致力於經學、文字訓詁和金石考據之學,取得了相當的成就。尤精書畫、篆刻。趙之謙善於向前人和同時代各派名家學習,同時又不囿前人,勇於創新。
  • 讀印:趙之謙「鋤月山館」
    今天我們再讀趙之謙一方印。我們已經說過,趙之謙是個初學者必須深入研究的篆刻大師,特別是自學的篆刻學習者,因為趙之謙的篆刻也是完全自學。,但我們已經無法準確考證出這些大師具體從哪一年開始學印,但我們可以肯定,趙之謙的篆刻是完全自學,因為沒有任何資料證實他拜誰為師,師從某某類,他也常在邊款裡寫到「仿某某」。
  • 趙之謙篆書《鐃歌》,篆隸筆法融匯,沉實厚重
    趙之謙,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青年時代即以才華橫溢而名滿海內。他是清代傑出的書畫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秦漢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風格,人稱「趙派」。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隸、篆的筆法融為一體,相互補充,相映成趣。
  • 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枚小印章,見證趙之謙與好友的金石情
    現藏於錢君匋藝術館的『績溪胡澍川沙沈樹鏞仁和魏錫曾會稽趙之謙同時審定印』是清同治二年胡澍、沈樹鏞、魏錫曾、趙之謙四人共同鑑賞金石拓本時趙之謙所刻。清 趙之謙 績溪胡澍川沙沈樹鏞仁和魏錫曾會稽趙之謙同時審定印在篆刻思想上,胡趙二人頗為相似,魏錫曾集趙之謙印跡《二金蝶堂印譜》後,乃倩胡澍為序,曰:『竊嘗論之,刻印之文,導原篆籀,子姬彝鼎,嬴劉權洗,多或數百言,少則一二字,繁簡疏密,結構天成,以之入印,實為雅制。
  • 命運多舛的趙之謙,創造了文人篆刻的最高拍賣紀錄
    趙之謙趙之謙(1829年8月8日 -1884年11月18日),字益甫,號撝叔,又號鐵三、冷君、憨寮、中年以後又號悲庵、無悶、梅庵等。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在晚清藝術史上,趙之謙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畫家都從他處受惠良多。他一生在詩、書、畫、印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大師。世代為商,變故家道中落道光九年(1829)年8月8日,清道光九年己丑(公元1829)生於紹興城內開元寺東首大坊口趙宅。
  • 清代著名書法家趙之謙,精選14幅立軸真跡欣賞,運筆勁媚真書法也
    趙之謙的字給人一種厚重的感覺,說實話在入行之前,筆者也沒有聽說過,後來的編輯工作讓我接觸到趙之謙,也搜集了一些關於趙之謙的資料,讓我大有收穫。趙之謙的書法很多的網友都把他排除在欣賞書法之外,其原因是不夠秀麗。這裡我想說的是:懂的人終究會懂,不懂的人終究不懂。趙之謙還是著名的篆刻大師,這裡我想借趙之謙說一說書法和篆刻。
  • 小篆大家之趙之謙
    公元1829年,它又迎來了一位藝術天才——趙之謙。趙之謙從顏體轉向了魏碑,後來又師法鄧石如學篆隸。我等凡人學書,如此雜亂無章,必然一無所獲。而天才即能「博覽」,更能「旁通」,最終趙之謙糅合了顏(真卿)魏(碑)鄧(石如),自成一家,成為一代宗師。
  • 七品縣令、書畫大師——趙之謙面對上司的索畫以「老子不高興」相送
    趙之謙(1829年-1884年),清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他是晚清年間著名的畫家、書法家、篆刻家 ,也是「前海派」代表人物 ,書法、繪畫篆刻皆有巨大成就。,對後世影響深遠,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師都從他處受惠良多。
  • 趙之謙:生活的不如意,不能掩蓋你才華橫溢
    他一生在詩、書、畫、印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大師。噩耗傳來,趙之謙悲痛欲絕,作印《悲庵》,款雲「三十歲家破人亡,乃號悲庵」。此後的上元節,趙之謙孤身漂泊,看家家團聚,箇中心酸可想而知。 三十四歲時,趙之謙為尋求進一步發展,由溫州至京師,當上了京漂。京城米貴,僅以賣字刻印為生,日子並不好過。
  • 奠定吳昌碩一生畫風基礎的兩位大師——趙之謙與周閒
    雖然家道中落,一生售藝,趙之謙卻並未留下駐足海上畫壇的實證,而其繪畫卻又深刻地影響了海派金石大寫意,故不妨以海派遠祖目之。,受趙之謙、任熊影響的嘉興人周閒,乃海上名家蒲華之師,同時也是連接趙之謙與吳昌碩畫風的中轉站。
  • 一代宗師趙之謙,詩書畫印的全才,只可惜英年早逝
    趙之謙趙之謙終年55歲,這在書畫界算是英年早逝。書法家孫伯翔不無可惜的感嘆:「趙之謙是個大才,就是活的歲數太小了。」是啊,若他能活到80歲,他的成就將不可估量。趙之謙魏碑書法《男兒生世間》趙之謙作品貴的資本,在於其夠獨特。一提到趙之謙,多數人知道他的魏碑書法,但其實,趙的書法傳世最廣的是他的行書。
  • 趙之謙的用筆是精彩還是無奈
    趙之謙一生,被世稱為碑學大家,他對魏碑方筆的個性化消化運用給後人展示出一個新的空間。他的篆刻在篆刻史上,極盡嫵媚之極,溫婉流暢,輕鬆甜麗,遠非鄧完白輩可窺。在研究趙之謙的書法及篆刻時,常常有一個問題難以置信。
  • 清代詩書畫印皆擅的大師趙之謙的楷書對聯:去些嬈佻,多些澀重
    網絡圖片 趙之謙然而,此三物中,尤其是墨,著意附加藝術的元素,不計工本地飾以金銀,點以珍珠,著朱衍翠,極盡華貴,從而演化為實用外足可遞藏觀賞的文玩。以我有限的見識,觀玩且貽於友朋非僅實用的禮墨,濫觴於乾隆,之後則蔚然成風,這也是嘉慶、道光後一道特別的風景。
  • 我國清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趙之謙作品欣賞!
    是我國清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趙之謙。書畫家趙之謙,是浙江紹興人士,中國清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偽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趙之謙的篆刻成就最為巨大,對後世也產生了比較甚遠的影響。在我國清代書畫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他是第一個將篆刻與繪畫相結合,用金石入畫的偉大嘗試者。
  • 從趙之謙拍賣1200多萬印章的高清印面到初學者篆刻石料的選擇
    我立即想起去年篆刻界的一件大事,12月20日嘉德秋拍完成,第二天,我的朋友圈(幾乎全是篆刻、書法愛好者)被這次拍賣消息刷屏,原因是中國嘉德2017年秋拍中,清代篆刻家趙之謙刻制的青田石自用印章《為五鬥米折腰》以1050萬落槌,加上佣金最終1207.5萬元成交。趙之謙是篆刻大師,這幾乎為不同流派的篆刻後人公認,但生前整天為生計所迫的趙之謙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的這方青田石作品會拍出這樣的天價的。
  • 趙之謙書法對聯:真行篆隸 無所不精
    趙之謙書法 楷書猛志奇齡五言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猛志逸四海,奇齡邁五龍。趙之謙一生不以藝術家自居,早年好友魏稼孫為其編《二金蝶堂印譜》時請趙之謙自序,趙為題「稼孫多事」四字,並記云:「令我一生刻印賦詩學文字,固天所以活我,而於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