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售額高達650萬的食材店,只有20平米,2個員工?

2021-01-16 新農堂

上周筆者去了一個小型農貿市場,實地體驗了一家食材店的經營情況。


正值下雨天,人流量並不多,所有店面都只有零零散散的顧客,只有這家店門口擠滿了人。 看到新店如此及火爆,我忍不住問了老闆娘老店的情況。


20平米的店,2個員工,年銷售額是650萬左右。而她主要售賣的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食材,就是農產品初、深加工食材,以及一些地道的土特產。




在眾多顧客哄搶的門口,熱銷的是特價5元一個的龍遊發糕。與此同時還有小米糕和桂花糕兩種類似的產品,這些都是早上上鍋蒸一蒸,加杯豆漿就可以實現的快捷營養早餐食材。


「我要5個龍遊發糕、3個小米糕、3個桂花糕,趕緊趕緊給我裝一下。」一位阿姨馬上遞了錢過來,生怕東西搶完了。因為新店開張買10送1的活動,大多數阿姨、奶奶都會混搭買。


旁邊的試吃桌上,有現場蒸好的試吃品,「吃了再買」是賣家掛在嘴邊的話。名頭最響亮的龍遊發糕還沒到中午就售罄了,老闆娘在後頭打電話:「馬上給我補貨補過來!」


當天,龍遊發糕僅零售賣出了500多個


同種類型的產品還有果蔬刀切、窩窩頭、酒釀饅頭等,擁擠的人群已經沒有辦法一遍遍打開冰櫃了,店員直接把產品一溜鋪開在冰柜上,不一會兒這些貨物就被拿光了。


中場稍微人少些的時候,我仔細看了店裡的貨物。冰櫃裡還有粽子、蝴蝶蝦、帶魚、青豆等,貨架上是來自四川純正的辣椒油、火鍋底料、泡菜,也有直接可以食用的親嘴蒜、黃桃罐頭。


「我的食材都是要找原產地純種味道的,選定了就固定一家,保證味道都是一樣的。還有很多特色食材,一定要健康、味道好,還方便家裡做。」正和我介紹著,老闆娘已經拿出一包帶魚,放進油鍋炸了。


五分鐘就可以出一道美味


原以為就是普通的帶魚,一嘗才知道,不需要切段處理,不需要調料、裹粉,這帶魚只需要拿回家裡油炸或油煎就可以食用,味道非常好。同樣的還有蝴蝶蝦,處理好的蝦直接炒一炒,肉質嫩滑。


無需處理又好看美味的蝴蝶蝦深受大家喜愛


這樣的加工產品對於家庭來說,簡單方便,還能做出和酒店一樣的菜品,吸引了許多顧客。


在店裡我還發現了幾個有意思的人,一個是飯店的廚師,直接來拉了一箱衢州農場的白辣椒回去;一個是附近生意火爆的飯店老闆娘,拉了一箱泡菜和親嘴蒜走人。他們都是這家食材的老客戶。


最後一位有意思了。她看到前一個老闆娘剛走,就拿起了親嘴蒜端詳起來。本來打算買一小盒嘗嘗的她,直接拎了一包8斤裝的回去。


飯店經常回購的開胃冷菜——親嘴蒜


其實這家食材店其實並不是靠零賣達到的650萬年銷售額,她95%的銷售對象是飯店、酒店。



「任性」的食材店:食材我定,做法我定


晚飯我跟著老闆娘去了那家附近生意火爆的飯店。在那家飯店裡,我看到了許多食材店裡售賣的產品。


她點了一系列帶有自己食材的菜,過程中還和廚師交流了最近特色菜的點單情況。這可能就是為什麼那麼多食材店,別家生意一般,她卻能紅火的原因了。


「我們老店裡只有兩個員工,負責日常的接單和出貨。我不太出現在店裡,都在外面跑。哪裡有好東西,我就跑到哪裡。」據說她常常上午還在杭州,下午就一個人開兩三個小時的車,去搜刮好東西,晚上帶著滿滿一車的產品回杭。


說話間菜就上桌了,她立馬拉著廚師長:「這個菜這樣不行!不好看了!」說罷又嘗了一口,「誒,這回味道對了。」廚師長沒有流露出任何不悅,反而問起了她最近有什麼推薦。


荔浦芋頭扣肉就是老闆娘提供的做法


仔細想這家食材店裡提供的東西,其實種類並不算多,共有的特點是:簡單烹飪、美味健康。


而附加的最大亮點是,他們真正了解這個食材的優勢,會推薦最適合這種食材的製作方式。食材提供不迎合對方,製作方法也有要求,就是這樣任性。



20平米,2個員工的秘訣


做生意當然都希望成本越小越好,但是商鋪租金和人工成本似乎是沒有辦法省去的部分,即使一年下來賺得多,付付房租、發發工資就所剩無幾了。這家小成本的店是怎麼做到的?我很疑惑。


「市場裡有冷庫可以出租,我的貨基本上都放在裡,搬運的時候我就乾脆付一點工錢給看管倉庫的,這樣就不用專門請人搬運。」並不需要過多的場地和人員,她只要有一個落腳中轉點,兩個人分別負責配送和接單、點貨就可以了。


給酒店、飯店配送的好處就是目的地明確,量大穩定,配送的活不算吃力。他們唯一要確保的就是——食材質量好,供應穩定,不斷更新新品。


新品鱈魚卷讓食客和飯店都愛不釋手


這些最重要的事情,她一個人完全可以把控。


「我為什麼自信?這些產品都是我嘴巴挑出來的呀!」和她長期合作的飯店,都十分信任她的供貨。



來自農產品初、深加工的巨大潛力


簡單烹飪不管是對於飯店還是家庭來說,都是對食材選擇的一個大趨向。飯店需要通過精簡製作過程來節約人工、時間成本,同時還要保證味道;家庭則在追求健康的同時,也希望在家做出一些美味的非家常菜。


前幾天每日優鮮上主推的深加工小龍蝦就一度售罄,39.8兩斤的價格,以及並不壞的味道,可以免去洗龍蝦、做龍蝦的繁雜程序,對於家庭來說可謂完美。


說到小龍蝦,更值得一提的,是已經做到全中國乃至全球小龍蝦深加工最大企業的信良記,在小龍蝦單一產品上有十幾個億的營收。



從C端轉做B端,信良記致力在技術上實現「簡單復熱、個性烹飪、秒凍鎖鮮和全年供應」,運用現代化工廠完成食材的加工和處理、料包等調味品的製作,再通過「自有冷鏈配送體系+第三方物流平臺」配送給B端客戶。



新農堂堂評:


農產品加工的巨大潛力在哪裡?就是無論在哪個環境下消費食品,要的就是物美價廉簡單易得


一家在小市場裡的不起眼小店,就是這樣做到年銷售額650萬!


小小的食材店也好,不斷出爆品的信良記也好,他們做得比別人成功,就在於他們選擇了正確的東西,並送到了正確的人手裡


如果這家農產品店一開始就直接走消費者路線試試?一年下來勉勉強強只能賺個零頭吧。


選準方向——做農業有太多太多方向,怎麼另闢蹊徑找到突破口,其實就在於能不能看到市場的需求。


控制品質——任何成功都建立在品質的保證上,能長久的必然是好東西,當然也包括標準化。


穩定供應——不打無準備之戰,供應鏈是發展最重要的保障。


對象明確——選對用戶很重要,適合的東西放在合適的人手裡。就像做農產品加工,別總想著to C,還有很多to B 的機會。


做到這些,即使是20平米、2個員工也根本困不住發展的腳步...



▼農業最長演講,門票已漲至39.9元,明天漲至59.9元

請掃描下圖二維碼報名

相關焦點

  • 包子鋪為什麼年銷售額能夠高達3個億?只因它具備了這十大競爭力
    有這麼一家包子鋪,2013年拿到了天圖資本的8000萬投資,在全國開了140多家直營門店,年銷售額高達3個億,最高每天賣出20萬個包子。2016年,更是將店開在了哈佛大學附近,緊鄰美國知名漢堡品牌依舊門庭如市,這家顛覆了包子傳統形象的品牌,就是甘其食。
  • 吃貨夫妻創業,開花甲米線店,每月營業額高達15萬之多
    合肥一對愛研究美食的夫妻,在步行街開一家花甲店——爆龍花甲,一家看似普通的花甲店卻吸引了八方食客,20平米的巴掌小店,主打著夫妻倆自創的美食——花甲炒米線,僅僅一個月時間小店營業額便高達12萬,淨收入8萬。
  • 7毛錢1個的饅頭店,年銷售額高達10個億?
    巴比饅頭的創始人劉會平,就是依靠賣包子,連銷售額達到了10個億。大家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吧。1、成功賺得第一桶金劉會平出生於安徽懷寧的江鎮,江鎮又叫做「包子之鄉」。這個鎮上的民眾將包子店,開遍了全國各地。也許是受到家鄉大環境的影響,劉會平也選擇了賣包子。
  • 中國第一大連鎖企業:去年銷售額高達3787億,超過大潤發華潤萬家
    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了「2019年中國連鎖百強榜名單」。數據顯示,上榜的100家連鎖企業總銷售額接近2.6萬億元,同比增長5.2%,佔社會消費品總零售額的6.3%。門店總數達到14.4萬個,同比增長5.9%。
  • 大叔靠1千萬起家,今單是收租就賺幾個億,整個公司卻只有2個員工
    蔡志明在2003年就抓住了經濟低潮期,在香港買下了無數的商鋪跟大樓。如今蔡志明單單是靠羅素街的商鋪,一個月就能收租900萬。其實做製造業是非常辛苦的,賺的錢也無法跟地產賺的錢相比。也正是當時成功地抄底,讓蔡志明的身家暴漲了好幾百億,成為了香港十大富豪之一。因此在香港有一個很奇怪的想像,那就是普通老百姓手裡一有錢,也會學著去投資買商鋪來收租。
  • 他42歲選擇再出發,靠5個員工、20平米小店打天下,20年後卻在300個...
    此後10年,一路高升,最後做到了同屬於錦江旗下國際飯店的總經理。1994年春天,錦江集團進軍海外,英語過硬的徐祖榮順理成章地成了舊金山分店的總經理。在美國雖然只有短短的2年,但是正是那2年,讓徐祖榮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意觀發生了重大改變。一、「美國夢都是騙人的」。
  • 12個餐位,只有1個員工,月流水120萬
    文丨職業餐飲網 王依 只有12個餐位,每天只賣一道菜; 只有一個店員
  • 澳華裔程式設計師轉行賣咖啡 創業開店年銷售額200萬
    澳華裔程式設計師轉行賣咖啡 創業開店年銷售額200萬
  • 麥德龍沙坪垻商場將於8月22日開業 3個月重慶連開2店
    麥德龍沙坪垻商場將於8月22日開業 3個月重慶連開2店來源:聯商網2019-08-21 13:44至此,自2001年在重慶開設第一家店以來,麥德龍四度落子重慶,覆蓋重慶「兩江四岸」,進一步完善了在重慶市場的銷售網絡布局。
  • 火鍋食材超市競爭激烈:200米內5家店 有食材3天賣了6萬多
    來源:央視200米內5家店,上半年「緊急」開業!有食材剛亮相,狂賣19.9萬單!吃出來的大市場→來源:央視財經在冬天,吃一頓熱氣騰騰的火鍋可以說是最幸福不過的事情了。北京某生鮮超市火鍋丸料品類負責人孫俊偉:與火鍋相關的食材銷售額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牛羊肉卷同比增長200%,火鍋丸料同比增長約14倍,像巴沙魚片、去骨黑魚片這些同比增長約34倍,半成品蔬菜同比增長10倍以上。 看到市場的興起,也有更多企業開始試水面向消費者的火鍋食材業務。
  • 損失高達650萬!福建這家知名餐飲店「太古匯」火鍋被砸了!
    在4月29日晚,鄭先生突然接到商場方的通知,說店內火災警報器響了,商場管理方面派人破門進行處理。 令鄭先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店內遲遲未營業,店內無人並且斷了電,為什麼火災警報器會響呢?更讓鄭先生沒有想到的事還在後面。 4月30日晚上員工去巡店,發現商場不讓他們進,而且店內不斷傳出鐵錘敲擊物體的聲音,他們才發現出事了。
  • 他創立堅果品牌,4年60億銷售額,2億淨利潤
    36歲的章燎原,也借著網絡平臺賣起堅果,「雙十一」一天就賣出了766萬,並用了四年的時間把766萬變成60億。章燎原出生在1976年,25歲之前是貼著浪子+流氓標籤的,但他喜歡看書,尤其是世界名著和各種營銷書,這些他是沒有讓別人知道的。26歲的時候,章燎原還在社會上飄蕩。他開始反思,那時沒錢也沒機會創業,選擇一家公司去實踐自己多年積累的營銷知識才是最實際的。
  • 銷售額接近絲芙蘭,忠實用戶數堪比星巴克 這家美妝連鎖店年增長超20%
    在構成標準普爾零售行業指數(S&P Retail Select Industry Index)成分股的100家零售企業中,Ulta的銷售額增長最為迅速,與其他身處困境的零售商截然不同:其他零售商的同店可比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平均下滑了1%,而Ulta已連續八個季度實現同店可比銷售額的雙位數增長,上季度同比增長高達16%。
  • 月租金高達446萬人民幣 繼Prada關閉香港最大門店後 LV也要撤店了?
    原標題:月租金高達446萬人民幣 繼Prada關閉香港最大門店後 LV也要撤店了? 摘要 【月租金高達446萬人民幣 繼Prada關閉香港最大門店後 LV也要撤店了?】位於香港銅鑼灣的羅素街,被譽為全球最貴街道,租金高昂,奢侈品店扎堆。 這條全長僅250米的街道,被視為香港奢侈品業銷售的晴雨表。 但現在,一些奢侈品正在醞釀從這裡撤出。
  • 日本澱橋相機2.1萬平米京都店5日開業
    中國家電網訊:11月4日,日本最大的都市型家電連鎖巨頭澱橋相機即將於5日開業的JR京都站前店,舉行了開業前的媒體內部觀覽會。  預定5日商務9點30分開業的Yodobashi Camera 多媒體京都店,為地下層到地上三層結構,營業面積達21000平方米,僅次於澱橋相機大阪梅田店(22000平方米)、東京秋葉原店(33000平方米),在該公司21家門店中位居第三。其經營範圍則包括,數碼電子、平板電視、白色家電、美容家電、廚衛家電、保健家電、遊戲軟體、電子玩具以及生活雜貨等。
  • 太原一區政府融資20億拆遷費,每平米補償最高達2.2萬元
    10月19日,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政府傳來消息,萬柏林區政府融資的20億元拆遷安置補償費首批款項4億元已到位,籤訂拆遷補償協議的村民已陸續拿到了補償金。那麼,這些年太原城中村改造湧現出哪些「土豪村」?拆遷獎勵:為鼓勵居民積極響應整村拆遷,在拆遷補償標準的基礎上按合法宅基地證獎勵,在2016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籤訂拆遷協議的,每證獎勵20萬元;在2016年11月1日至2016年11月15日期間籤訂拆遷協議的,每證獎勵10萬元。
  • 25平米包子店年賺40萬!吸金王是如何煉成的?
    一個25平方米的包子店,早上10點收攤,竟然可以做到年賺40萬元!這樣的業績是一個一般包子店的3倍多,投資回報率達到了早餐類最高。成功的道道兒千千萬,卻絕不是隨隨便便。一起去探個店,包子妹帶大家剖析蜀食一家這些奇蹟是怎樣煉成的。
  • 年終獎發17個月工資!員工反而怒了
    當你聽到自己年終發17個月工資的時候是什麼心情?開心?激動?失望?據韓媒報導,去年創業績新高的SK海力士決定在1月30日至2月1日向管理崗員工發放高達基本工資17倍的績效獎金。這是SK海力士提供的有史以來最高獎金,但是員工卻很失望。員工工會否決了與資方進行集體談判達成的包括發放17個月基本工資在內的漲薪協議草案,導致生產崗年終獎發放時間被推遲,雙方尚在協調。員工之所以不滿是因為去年SK海力士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業績,營收利潤接近20.8萬億韓元(約186億美元),銷售額高達40.4萬億韓元。但給予員工的績效獎金與前一年的16個月基本工資相差無幾。
  • 30%稅後利潤分員工,莆田用「一招」20年開出70家店
    不僅給店長開出百萬年薪,還把集團30%稅後利潤分給員工,帶員工出國遊……它就是成立20年,憑藉「小眾福建菜」已經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北京、上海等地開出70多家門店的跨國餐企——莆田:連續四年摘得米其林一星!成為「新加坡中餐第一品牌」!曾獲蔡瀾、梁振英、林青霞等諸多名人點讚!
  • 一家4平米韓燒小鋪 年銷售500萬的秘訣是什麼?
    在美食遍地的香港,一家4平米小店前,無論颳風下雨,顧客總是雷打不動地排起一字長龍。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只賣一種產品,僅有兩名員工,年銷售額竟突破500萬。這位63年出生的香港商人是個學霸,認識他的人,都叫他「曾博士」。23歲,曾遠航為了更好發展,選擇去香港邊工作邊讀博。天生熱愛美食的他,首份工作便進入了香港百年老字號「李錦記」。從普通員工到登上高管,除了資金積累,曾遠航收穫的還有人脈圈子,而這些也早早為16年後的創業之路埋下了鋪墊。之所以選擇魷魚,是受到一次韓國之旅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