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開車45分鐘就到了七裡均良村。詢問路過的老伯後,沿著大大小小的石塊鋪成的臺階拾級而上,嫩黃的絲瓜花攀附著路兩邊的竹籬笆向我歡呼著。抬頭一看,山上一片綠茵茵的竹林搖曳多姿,似乎在說:快來探尋竹林深處的秘境吧。
彎彎曲曲地上行幾百米,竹林盡頭露出一座兩層樓建築的一角:深灰色的牆面,木質的屋簷以及黑框玻璃結構的陽臺頂棚。
再走幾步,終於看到此行目的地-抱山書院的全貌,原來這條石頭小路一直向前延伸而去。遠方的秘密稍後探究,先走進抱山書院一看究竟吧。
進入書院,一片靜謐。一位穿著白色棉麻衣服的中年人坐在沙發上看書,上前詢問,原來他就是這間民宿的主人-鄭忠華。
他給我們一行人介紹了抱山書院建成的始末。
鄭忠華的本職工作是語文教師,大家都稱呼他鄭老師。他在市區開了一家小眾書店,雖然年年虧損,但至今已經堅持了15年。所謂有所得必有所失,在這十五年裡,他以書會友,結交了一批鐵桿書友。
當他偶爾發現竹林中的這塊寶地,想建一座以書屋為主體的民宿時,得到這批鐵桿書友的熱烈響應,每人2W或5W一起集資了200W,再加上銀行貸款總共花費500W建成了這座抱山書院。這間書院的名稱也是大家投票而成。從此,精神交流的書友們有了可以線下聚會的實體書屋。
聽著鄭老師如何一步一步地實現他的夢想,想著我自己心中的夢想不也是開間書屋和民宿嗎?感動、欽佩之餘也不由地反思自己為何不能達成。
原以為抱山書院是懷抱大山竹林之意,走進書院才發現原來名宿裡面真的有山。
建造之初,設計師(也是集資人之一)依山勢、巧構思,將山體的一角引入書院前廳,流水潺潺從山體划過,其間點綴著幾點綠色的小草和青苔,形成抱山書院獨一無二的景致。
你要問書院裡最多的裝飾物是什麼?那就是書,到處是書,隨手可得。
前廳的吧檯以書為支撐也是其巧妙設計之一,一樓好幾面牆都是到頂的書架。 住宿者可以隨時閱讀任何一本書,也可以購買帶回家讀。據鄭老師介紹,很多書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除了書,書院中老舊木頭打造的桌椅以及小巧精緻的陶土裝飾品都給人自然舒適的感受。
書院中除了木色、陶土色,就是藍白兩色,不華麗、不囂張,就是這麼自然而然地讓你融入其中。
拿一本書、沏一壺茶,看窗外竹林搖曳,聽流水潺潺、小鳥啾啾,這樣的生活應該就是很多人嚮往的吧。
走出屋外,一條小溪從山上蜿蜒而下,水清如鏡面。山泉水中冰鎮後的西瓜葡萄似乎也特別美味。
再往上走,竹林深處竟然還有好幾個木質平臺。想像著,這真是早起做瑜伽或三五好友燒烤的好地方啊。
聽鄭老師介紹,春天杜鵑花開時,登山2小時就可以到達杜鵑谷,滿山杜鵑花開,美不勝收。
一行人相約,等杜鵑花開時,一定要再聚抱山書院。
山風吹來,清涼舒爽,深吸一口氣,頓覺胸臆開闊,心中煩悶盡去。身處大自然之中,總會讓我內心靜謐和安詳。
難得浮生半日閒,盡情享受著竹林深處的和諧和韻律。抱山書院主人的夢想延續著,而我,也要重新回歸生活,去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了。
文章圖片均為原創@笑眼瀟瀟,寫有益的文字,探索心靈成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