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第二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對接會現場。 石羽佳 攝
中新網銀川12月10日電 (李佩珊 石羽佳)「當前,寧夏已建成現代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11個。」12月1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楊培君在寧夏第二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對接會上表示,公共實訓中心將走出學校,走進企業,為企業提供「訂單式」人才培養服務,真正將學校人才培養融入企業生產流程當中。
圖為寧夏枸杞產業對接調研(資料圖)。 石羽佳 攝
產業興則就業穩。寧夏常年乾旱少雨、風能光能富集、荒漠土地充裕,為電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潔能源、綠色食品、葡萄酒、枸杞、肉牛和灘羊、奶產業、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了寧夏九大重點特色產業,為區內外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同時,這些產業也存在引人難、用人難、留人難的「三難」問題。
圖為寧夏枸杞產業對接調研(資料圖)。 石羽佳 攝
為提供充足的創新型、知識型、技能型人才支撐,今年9月以來,寧夏教育廳牽頭組織九大重點特色產業與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供需「對接談」「對接行」「對接策」專項行動。「針對『三難』問題,企業需要激發學生們的興趣,讓他們從『要我幹』的思維轉變為『我要幹』。」寧夏正鑫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包立新在對接活動中表示,希望企業和學校可以建立一個良好的產學研遊標準化實訓基地,共同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
圖為寧夏枸杞產業對接調研(資料圖)。 石羽佳 攝
包立新提出的建議,也正是寧夏的人才培養政策的方向。據寧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二級巡視員張月明介紹,寧夏正在企業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並緊扣九大重點特色產業發展需求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和技能大賽集訓基地創建力度。對認定為國家級、自治區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企業或院校,分別給予500萬元、100萬元補助。對認定為國家級、自治區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專項補貼。
圖為寧夏綠色食品產業對接調研(資料圖)。 石羽佳 攝
據悉,此次對接會上,寧夏教育廳與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籤署合作協議,寧夏大學等7所學校與西鴿酒莊等10家企業籤訂校企合作協議,以具體成果有效推進寧夏九大重點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