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職業教育不僅是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且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近年來山東各地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育才模式,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01
雙元育人打造職教「濟南模式」
今年初,濟南市教育局印發了《濟南市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創新工作方案》,整體推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各學校緊緊圍繞「類型」教育的特點,探索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密切對接,與產業發展整體契合的辦學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協同育人,在「雙元制」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師資建設、實習實訓及招生就業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探索,初步形成了政府、行業、學校、企業「四方聯動」,教學、科研、生產、管理「四環融合」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初步形成了具有濟南特色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本土化範例。
經過實踐探索,濟南市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創新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高地提供了示範窗口。
截至2020年7月,全市校企共計實施共建二級學院、合辦專業、訂單培養項目185個,建有規模以上校內外實訓基地達813個,實現校內實訓基地生產化、校外實訓基地教學化「兩化融合」,專業總人數達到22551人。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項目、鼎利「網際網路+」學院、福田雷沃機械加工實訓中心等10個項目被納入國家級校企合作實驗實訓中心。
近三年,濟南市中職學生就業率為98.2%,本地就業率為76.9%。高職院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為96.4%,本地就業率為84%。職業院校畢業生已成為支撐濟南市企業健康發展、區域產業邁向中高端的生力軍。特別是在今年疫情防控的關鍵期,濟南市有近2000名學生參加福田山東多功能汽車廠、海爾集團等企業的頂崗生產工作,幫助企業按時完成抗疫急需的生產任務,展示了濟南市職業院校學子的技術技能和責任擔當。
雙元制制度創新引領帶動了職業教育其他各項改革,前期濟南市有11所院校獲批教育部「1+X」證書制度44個項目試點,2個項目列入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300餘個大學生創業項目得到了有效孵化,149個項目入選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
02
訂單式職業教育,學生就業率達100%
今年來學校聯繫要畢業生的廠家來得早,也來得多。學校每天都要接待即墨區工廠企業的來人來電數十人次,大都是聯繫招聘畢(結)業生。」青島市即墨區高級技工學校校長劉永凱告訴記者。劉永凱自豪地認為,學校的職業教育之所以如此成功,訂單式教育、特色教學正是秘訣所在。
何為「訂單式」教學?「工廠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需要多少人才,學校就進行針對性的招生代培,畢業後直接送廠方使用」,這是目前風行職業教育領域的一種教育方式。即墨區高級技工學校通過「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培養訂單式職業人才。目前,該校年訂單學生就業率達100%。
組建企業冠名班,為企業有計劃地培養所需要的技術操作人員,這是即墨區職業教育新的特點之一。增設落戶於即墨區一汽物流、未來時空、伏羲機器人等四個冠名班。學校的劉永凱校長將此稱之為「訂單」式培養。學校選定了一汽大眾、一汽物流、中國中車等知名大企業定向集中安排,就業率多年保持100%。「訂單」培養講求企業和學校的「雙向介入」。從生源選拔、教學方案確定到教學過程的實施。此外,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教師到企業、企業技術專家到學校的雙向交流學習任教機制,著力培養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校企共建三菱重工海爾、濟二工具機等「企中校」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2個;創智空間等「校中企」校內實訓室2個。同時,結合地方產業發展需要,積極發展汽車運用與維修、民族服裝、物流商貿、鋼琴舞蹈等專業,實現重點專業對區域重點產業全覆蓋。
據了解,即墨區高級技工學校在教學中一直推行「滿意教學法」,該教學方法是以就業需求為基點,因材施教,分類指導,使學生「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各圖發展,教學質量整體提高。2018-2020年連續三年被山東省職工教育協會、山東省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評為「山東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示範單位」。
03
職業教育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自2019年起,濰坊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支持濰坊職業農民學院建設,推動濰坊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
鄉村振興戰略立足行業需求和地方農業特色產業,緊扣鄉村振興主題,集中辦學優質資源,精心籌備組織培訓。濰坊職業農民學院成立以來,先後舉辦基層農技人員培訓、鄉村休閒旅遊與民俗發展、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等職業農民培訓班90餘期,培訓人員11000餘人,讓濰坊市農民迅速成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需求的中、高層次的實用人才。
濰坊職業農民學院深入西部地區和貧困地區,開展技術幫扶、成果推廣轉化示範,與西藏聶拉木縣人民政府合作研究「西藏人參果項目」,開展野生蕨麻種質資源收集、優良品種選育及產業化開發和推廣,完成培訓農牧民1500人次,建立了380畝種植推廣基地,總體效益過千萬。
濰坊職業農民學院聚焦改善民生,設立了社區教育學院,開發20門社區教育課程,組織社區活動170餘場次,成為濰坊市社區教育示範基地和先進文化傳播中心。
(來源: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 記者:葛婷婷 楊廣科 孫小茹)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這就是山東丨 雙元育人、訂單教育,山東各地深化職教改革打造人才高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