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的時代,各種商業模式正在打破傳統經濟的商業模式,我們聽說過「分享經濟」、「社交經濟」、「粉絲經濟」、「共享經濟」、「網際網路經濟」、「電商經濟」、「微商經濟」,等,但你聽說過「代經濟」嗎?
這是一種新型的正在悄然流行的商業模式,通俗的解釋就是:你不願、不想做的事情,可以花點錢僱人來做,也被稱作「懶人經濟」,屬於服務行業範疇。這個行業正好適合比較勤快的人,通過服務可以賺「懶人」的錢。杭州的一位小夥,就在網上找到了一個代喝奶茶的服務,喝下去一杯奶茶支付寶帳戶就能進帳25元。如果按正常思維,每天能喝上奶茶,還有人送錢,豈不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哪有這樣的好事呢?但,一個正常身體的人,每天喝一杯奶茶足夠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果把喝奶茶當作工作來做,每天要和數杯奶茶,腸胃恐怕是難以接受了。況且每天都是數杯奶茶,受得了嗎?
過去有個小品叫《吃麵》,餓極的人端著面就吃,是一件太美不過的事。可是為了重複多遍拍下合格的片段,就得不斷重複吃麵,直到後來吃不下去也得吃。你可別認為吃吃喝喝就能當工作的工作是件美差,並非人人都能勝任,否者為什麼會讓人「代」呢?喝奶茶的那位小夥,幹了沒多久就長胖了5斤,長此下去還不知是什麼結果。但小夥並不在意,每天能賺到生活費,稍微付出點代價也值啊!
「代經濟」傳出一個信息,只要你願意「代」,就會有人出錢讓你來「代」,只要是服務類工作都可以「代」。比如代售、代購、代跑腿、代送餐、代開會、代寫文書、代製作、代設計、代策劃、代喝酒、代辦各種業務、代排隊、代相親、代掃墓、代燒香等等,五花八門,只要雙方能有個友好協約,一些人就沒必要「事必躬親」親自「下廚」,只要一方出錢一方出力即可,前提是所代工作不能違法。像「代孕」這類業務,有可能涉及倫理與法規問題,就不是那麼好「代」了。
「代經濟」的興起,並非都是「懶人」的專利,有些事有的人的確沒有技能來做,並非自己不願做或不想做,而是自己不會做;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自己沒有富裕時間來做,只能請別人來「代」。這樣一來,很多有特長而找不到業務的人,從此有了市場,要麼專職、要麼兼職都可以發揮特長來做「代」工作。有位小夥幫網上人製作精美的PTT,每頁25元。雖然比喝奶茶很快賺到25元難度要大些,但不可能人人都去喝奶茶吧,只要有用武之地就成。
有三類人是這類「代經濟」服務工作的主角,一種是純屬好玩,一種是替人解決問題,一種是提供優惠服務。有位80後的女子,在網上幫助客戶代訂產品服務,無論什麼產品都可以在她這裡預訂下來,然後把找到她代售的商家產品,對應發給客戶即可。她在客戶與商家之間起到了橋梁作用,把「猶太」模式做到了網上,雙向「代服」每天能賺1500多元。
「代經濟」只是社會分工高度細化的產物,本質上還是提供服務。就服務內容而言,只要買賣雙方同意,只要不違反法律、不違背公序良俗,有何不可呢?至於其究竟能走多遠,不妨完全交給市場,這也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題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