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島:《那時候我們正年輕》喚起火紅青春的記憶

2020-12-06 浙報融媒體

位於浙江省台州灣東南海域的大陳島,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著名島嶼。1955年初,駐守在該島的國民黨軍隊在撤離時把島上居民全部帶往臺灣,只留下一片殘垣斷壁。1956年,浙江省一群有志青年心懷崇高的使命和理想踏上了大陳島,開始了海島的墾荒建設。六十多年來歷代墾荒人把自己的青春和夢想獻給了大陳島,用熱血、汗水甚至犧牲換來了島上翻天覆地的變化,被大陳人墾荒精神所感動,詞作者楊曉光、曲作者朱培華共同創作了這首《那時候我們正年輕》。MV由台州市委宣傳部、椒江區委宣傳部出品。

相關焦點

  • 行走丨大陳島遊記
    大陳島墾荒紀念碑高16.5米,就是56年1月的象徵意義。紀念碑背面鐫刻的是「艱苦創業,奮發圖強」。旨在紀念467名墾荒隊員在大陳島上團結奮鬥,艱苦創業的光輝歷史,大力弘揚「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以此來教育年輕一代,讓艱苦創業精神代代相傳。
  • 東海明珠,浙江台州大陳島
    大陳島,被稱為東海明珠。行政上隸屬於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大陳鎮,大陳島由「上大陳島」和「下大陳島」組成,同屬台州列島。下大陳島是大陳鎮的駐在地。我們乘坐的東鎮山號輪渡首先在上大陳靠岸,於是我們決定在上大陳逗留半天,吹吹海風,看看山海風光。客運中心有旅遊觀光車,環島遊25元一人。
  • 「遇見那片海」——美麗的大陳島
    站在亭內,面對煙波浩渺珠東海,風光綺麗,「垂天雍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正是觀雲海、看日出的勝地。旨在紀念447名墾荒隊員在大陳島上團結奮鬥,艱苦創業的光輝歷史,大力弘揚「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以此來教育年輕一代,讓艱苦創業精神代代相傳。
  • 滄海桑田大陳島 見證60年翻天覆地的喜人變化
    甲午巖迎來第一縷陽光、梅花灣泛起魚肚白……6月2日,大陳島又迎來一個明媚的清晨。  88歲的徐定壽,默默遙望著島上海拔最高的鳳尾山頂那座16.5米高的石碑,心潮起伏。  那是他每天都要靜靜地看上無數遍的墾荒紀念碑。
  • 獻給我們的青春:5部最好看的青春校園愛情電影,你最喜歡哪部?
    看那操場,歡快奔跑的身影,汗水在陽光的刺激下發酵成了夢想的氣泡;看那教室,每一方都留下我們追夢的足跡,遍地零碎的笑靨;看那課桌,有我們緊握的友誼,曾經用愛相互鼓勵。青春有太多的美好,獻給我們的青春:5部最好看的青春校園愛情電影,你最喜歡哪部?
  • 大陳島上「添」新景,20組雕塑首次公開(附圖)
    雕塑位置圖示墾荒紀念碑廣場作為大陳島最具紅色記憶的景區,展現青春和熱血的集中區域,彰顯「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十六字墾荒精神。「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這幾個字是當年墾荒隊員青春無悔的旗幟是青墾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堅強品質
  • 喚起輝煌宏大的中國電影發展記憶
    國慶長假的第六天,人民日報「假日生活」版(走過40年)專欄刊發記者採寫的通訊《在長影舊址博物館,仿佛與豐富多彩的電影史相逢 難以忘懷的影像記憶》,報導圖文並茂,沿著70多年歷史之河上溯,立體而厚實地表現了長影一路走來砥礪前行,展示中國電影發展歷程的重大主題,報導大氣磅礴,大處著墨,小處求精,緊扣新聞,喚起輝煌宏大的中國電影發展記憶
  • 十八歲的我們,正青春,真年少!
    多年過去了,唯有這發黃的照片和校園裡的那顆大榕樹還記憶這我們青春的第一段愛情吧。那時的我們是多麼嚮往著校外,多麼嚮往著海闊天空。雖然每天都是在緊張的學習著,複習著,記憶著課本上的知識點。抓緊這學習的尾巴,希望可以在這樣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留下來。那時的我們雖然沒有多少休息時間,但是我們卻能去把握住為數不多的空閒時間待在一起。
  • 大陳島來了一群臺灣同胞:「這座島上有我們的根!」
    「這六十多年來我都沒有機會回到大陳島
  • 舞劇《大陳島》啟動創作,浙江省舞蹈家協會傾力打造!
    去年,浙江省舞蹈家協會組織全省名優藝術家深入大陳島進行了「紅色之旅」創作採風活動,大陳島的革命歷史和墾荒事跡,深深地打動了採風人員。今年,省舞蹈家協會將「大陳島墾荒精神」作為浙江「紅色題材」重點精品項目來打造,並組建了主創團隊,與市區兩級合力打造舞劇《大陳島》,作為明年建黨100周年的獻禮之作。
  • 浙江赴臺陸生走進大陳島:傳承墾荒精神 永續兩岸親情
    29日,浙江省台州市赴臺陸生李同學參與了「走進大陳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夏令營活動後感慨道。台州市赴臺陸生了解大陳島墾荒歷史 汪江浩 攝大陳島位於台州灣東南海域,歷史上與臺灣淵源深厚。公元230年,衛溫船隊從台州章安港啟程,經大陳島,遠航至臺灣。20世紀50年代,約1.5萬名大陳島居民遷至臺灣各地,發展至今約15萬餘人。
  • 易縣:3000畝葵花海 喚起你童年記憶裡的向日葵
    「船長,上周末我們自駕去易縣南臺村賞葵花去啦!16公裡的葵花成片似海,美得很!」一位自駕車俱樂部的朋友向記者爆料,易縣南城司鄉南臺村的油葵花開正當時,青山、綠水、藍天、花海,美得很。 易縣:3000畝葵花海 喚起你童年記憶裡的向日葵(圖片源自網絡)河北新聞網訊(記者 杜船)「船長,上周末我們自駕去易縣南臺村賞葵花去啦!
  • 台州椒江大陳島
    陳鄭東領,這位105歲高壽的老太太臨終前還斷斷續續念叨著「大陳,大陳!」看君已作無家客,猶是逢人說故鄉——旅居美國的大陳人成立了大陳同鄉會,每逢中國傳統節日都要濟濟一堂大聚餐,以增鄉情……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大陳島的人們何嘗不在思念海外的骨肉?
  • 揭秘蔣介石最不堪的一個決定:撤離大陳島
    蔣介石為了取得美國的援助,毛澤東則是想不花一兵一卒取得大陳,這群說著浙江話的大陳島居民,他們並不知道,這場撤退是外交策略下的交換條件。解說:《臺灣好》這首歌曲,當年傳唱了整個大陳島,儘管多數大陳百姓願意來臺,可是對年事已高的老人來說,世世代代的記憶都在大陳島,對他們來說,這裡是連根拔起的不舍。
  • 《昨日青空》喚起老少男少女們的回憶,我們也曾這樣年輕過
    說起動畫電影,我們常常第一反應就是鄰國日本和大製作居多的美國。但是,隨著國內製作動畫技術的提升,開始湧現一批國內優秀團隊,製作出越來越多優秀的動畫電影。印象比較深刻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等。
  • 「東海明珠」大陳島60年變遷記
    「這裡已不再是臨時的棲身之地,而是我們永遠的家園。」項文斌感慨說,1957年,全家人從寧波象山遷居大陳島,見證了大陳巨變。曾因目睹一位島民飽受病痛折磨在掙扎中去世的場景,項文斌從此暗下決心要改變島上的醫療狀況。1987年,項文斌學成回島,踏上從醫路。「基礎設施不足、工作條件簡陋、醫護人員缺乏等『煩惱』,我們逐一解決。」
  • 夏日共讀詩書,找尋青春記憶,本報聯合阿里巴巴啟動2020「經典誦讀...
    楚天都市報記者朱蕾 盧雅君歲月流轉,與青春有關的記憶卻永不消逝。青春究竟是什麼樣子?或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讀經典,致青春」,即日起,本報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啟動2020「經典誦讀」主題公益活動,炎炎夏日裡,我們邀您一起共讀詩書,找尋青春記憶。連續第3年,一起讀經典今天,由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發起,全國19家媒體共同參與的2020「經典誦讀」主題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 大陳島@你!登島遊攻略收好不謝
    習大大表示,看了你們的來信,我想起了10年前的大陳島之行,也想起了當時同你們爺爺奶奶交談的情景。60年前,你們的爺爺奶奶遠離家鄉,登上大陳島墾荒創業,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正如你們所說,他們是最可敬的人。大陳島位於浙江中部台州灣東南海域。
  • 大陳島·煙雲錄
    時間的大手曾在這個島上寫下無數故事,今天我用文字呈現這樣一座島嶼,我的目光一下子觸到了浙江的海洋文明史,觸到了那千年滄桑的帶著鹹味的海風。縱的歷史感和橫的地域感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大陳島自身的傳奇。  大陳島的名字最早出現在《鄭和航海圖》中,可見鄭和下西洋時,他的目光也一定注視過這個島嶼。當然,大陳島在公元5世紀時,即有世人記載,那時人們稱它為東鎮山。
  • 如何拍攝富有詩意的外景人像寫真 分享《青春的記憶》
    我們可以把每一幅攝影作品,都作為一個故事來講。我創作的這幅攝影作品《青春的記憶》,主題就是表現一個人生的重要階段。大家都說青春似火,火紅的青春。那麼如何創作這樣的作品呢?我們可以從如下幾點探索:一、確立主題作品拍攝的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女孩,是一個幼兒園的舞蹈教師,漂亮活潑,很有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