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發現「鹽茶古道」 馬幫叮噹縱貫川黔(圖)

2021-01-21 華龍網

古道的石板路 「我愛南岸」供圖

  華龍網訊 說起古代西南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大部分人第一個就會想起著名的「茶馬古道」。但實際上,重慶往東的重重大山裡,還有一條不遜色於茶馬古道的交通要道,那就是川黔鹽茶古道。近日,幾名資深地理愛好者在南山老廠附近發現了古道的遺蹟,沿著遺蹟行進,探尋出了這條古代交通要道的原貌。

  老廠古道到底通哪裡?

  「南岸老廠,隱藏著一條幾百年歷史的川黔鹽茶古道。這是古代重慶乃至整個四川的對外交通要道,重要性可堪比『茶馬古道』。如今這條古道情況如何?最遠能通到哪裡?無人知曉。」4月11日,網友「我愛南岸」在新浪微博上發布的這條帖子,引起了許多網友的關注。

  在隨微博曬出的照片中,只見滿眼蔥蘢的綠色植物中,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石板路。石板已被歲月打磨得相當光滑,可見其歷史悠久,「我愛南岸」表示,這條路就是曾經興盛一時的「川黔鹽茶古道」遺蹟,是在南山老廠的老街發現的,目前已經少有人煙。

  「我們準備沿著這條路進行探訪,看它到底能走到哪裡。」在微博中,「我愛南岸」說。

相關焦點

  • 五一出行丨於山城古道邂逅人間煙火 留一闕似水流年
    獨行南山北,黃葛道古今黃葛古道位於南山北麓始建於唐代,是一條茶馬古道也被評價為「最美最後的古登山步道」這裡是古西南絲綢之路重要的一段是一條通往黔滇的主要幹道這裡曾走過販鹽販茶的馬幫走過輾轉於川黔的客商史載,白居易此詩寫的郊野小徑就是如今的黃葛古道馬蹄聲應是黃葛古道來往馬幫的明證
  • 重走800年黃葛古道,看重慶絲綢之路前世今生
    說到老牌「資深網紅」 重慶最有資格的 非南山黃葛古道莫屬 ,始於唐宋,盛於明清 是歷代川黔商賈的必經之地,因此也被譽為山城的「絲綢之路」
  • 那些早已消失在茶馬古道上的馬幫們
    馬幫,就是西南高原貨郎,只不過是把挑擔子改成了用馬匹。在人跡罕至的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部——橫斷山脈深處,一代又一代的馬幫,在寂寞的鈴鐺伴奏下,曾踩踏出了一條著名的道路——茶馬古道。茶馬古道但何謂茶馬古道?茶馬古道者,通向茶和馬之路也。茶馬古道是滇西北北通西藏、南連博南古道的唯一通道。在漫長的歷史當中,馬幫是西南高原地區唯一的運輸使者,運送的東西,涉及生活、生產以及軍事。
  • 滇藏茶馬古道的馬幫生涯
    許多巖洞、道旁被火焰燻得黝黑的巨石在傾拆著無數代馬幫風餐露宿、如歌如泣的傳奇經歷。沿途上了年歲的老人喝著酥油茶,用蒼涼的聲音向我們講述著千百年來茶葉入藏的故事……這,就是世界上地勢最高最險峻的文明文化傳播古道之一--茶馬古道。
  • 貢茶入京起點在普洱,茶馬古道帶你走進馬幫文化,穿越千年時光
    整個景區佔地面積較大,分為四大區域:水映茶馬區、纜車觀光區、古樹問茶區、古道溯源區四大部分,建議繞行一周,用時大概要3小時以上。 走過飲馬湖,我們來到第一個景區——水映茶馬,這巨型草鞋也反映了當時茶馬古道的艱辛。「結義林」、「馬幫離別」兩組群雕是當時馬幫生活的真實寫照。
  • 茶馬古道上的馬幫文化
    茶馬古道上南來北往的馬幫,整日風裡來,雨裡去,風餐露宿,在日久天長趕馬走天下的生活中,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馬幫文化,其影響源遠流長
  • 旅行趣聞:馬幫茶又苦又澀又鹹,當年走四方的馬幫人怎會愛上它?
    馬鍋頭是茶馬古道上馬幫馬隊的首領稱謂,趙宗銘是雲南省劍川縣羊岑鄉人,他就被人稱為現代的「馬鍋頭」,他對馬幫文化頗有研究,不僅對馬幫的組織形式、行走線路、運送貨物熟悉,甚至精通馬幫的飲食與煙、酒、茶的相關文化。
  • 茶馬古道帶你走進馬幫文化
    說到雲南的歷史,馬幫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歷史中延續了數千年。在西南地區,特別是雲南,它不僅是一種特殊的交通方式,而且在歷史上也是如此。它已成為長河中的一種精神和文化。由於馬車隊的存在,雲南省思茅地區的普洱茶一直被銷往各地。
  • 「雲南馬幫」過集美
    早報訊(記者周長鋒文/圖)蹄聲聲,馬鈴叮噹,昨日上午,一隊足有一公裡長的馬隊從同集路集美段經過,趕馬人或走或騎,怡然自得,引得很多過路人駐足觀看。  馬幫今年4月2日從西雙版納出發,終點是北京。馬幫領隊楊先生說,馬幫有99匹馬,由30位馬鍋頭(馬夫)牽著從雲南一路走來,每匹馬都馱著30多公斤的當地茶。
  • 全民健身|遊覽南山步道,賞青枝綠葉,享健康生活
    對於傍居山城的南岸人來說,寶,便是那座巍然屹立的南山了。動圖來自soogif南山風景區,北起銅鑼峽,南至金竹溝,汪山、黃山、袁山、蔣山、岱山、老君山、文峰山等數十座山峰臨江拔地而起,與塗山寺、老君洞、大佛寺等古建築相映生輝,點綴著南岸風光分外妖嬈。
  • 三峽人家之鹽茶古道
    從石牌保衛戰遺址往前走,便是土家族的巴王宮和鹽茶古道。 在巴王宮我們參觀了:白虎堂,制陶館,燒陶館,釀酒館。 再往下就到了鹽茶古道,導遊介紹,在古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連一條小路都難找到。於是,在民間,人們為了賺取利潤,組建了許多馬幫,用馬在川內各個小路進行開拓,並在現在的這個地方進行集中交易,川外的物品和川內的貨物都匯集於此,進行以物換物的貿易。大大節約了成本,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當時川內盛產川鹽,蜀錦,藥材和其他物資,隨著交易規模的擴大,逐漸形成了現在的鹽茶古道。在青石板鋪成的小路上,布滿大大小小的店鋪,有三音樂坊,是製造各種樂器的地方。
  • 幽幽古道,茶葉飄香,追尋歷史的見證與感受馬幫的底蘊,茶馬古道
    隨著飲茶之風的盛行,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區國為不同的文化,其間也發展出了不同的茶文化:比如工夫茶、茶道、下午茶等等。現如今茶樹在世界各國都有廣泛種植,而目前的產茶大國有中國、印度、肯亞、斯裡蘭卡等國,這也形成了茶產業,茶貿易,茶也真正地走入了千家萬戶。
  • 茶馬古道馬幫習俗
    在橫斷山脈的險山惡水之間,在從雲南向西北橫上世界屋脊的原野叢林之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古道。我們把它稱之為「茶馬古道」。我敢說它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令人驚域西心動魄的道路之一。千百年來,無數的馬幫在這條道路上默默穿行。我的許多朋友的祖先就從這條路上趕著馬幫,馱著茶葉和各種山貨,來往於雪藏和雲南之間。
  • 強者為尊,歷史上的茶馬古道馬幫相遇弱者讓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分川藏線、滇藏線兩路。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
  • 南山黃桷古道垃圾成災 400志願者3小時揀了一車
    圍繞著垃圾,南山黃桷古道上昨日上演了這麼一出前赴後繼的「比賽」。  400志願者上山清垃圾  從上新街通往老君洞的黃桷古道,也叫「老君坡」,古時是馬幫往重慶販運鹽、絲、藥、茶等貨物的通道,為巴渝十二景之一。近年,政府投資翻修,恢復了參天古木,曲徑通幽的景色,成為市民踏青探幽的好去處。  昨天是山城難得的豔陽天。
  • 南山之南的山景美食
    「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谷堆南風喃,……」,今天要說的就是南山,不過並不是歌詞裡的南山,而是重慶的南山。 周末上山遊覽南山風光,再去吃一頓正宗的老火鍋,甚是爽快。 說起重慶對外溝通的要道,大部分人首先會想到朝天門碼頭,但實際上,重慶往東的千重大山裡,也蜿蜒著一條不遜色於長江水運的交通要道,那就是川黔「鹽茶古道」。
  • 土城,這個川鹽古道上的千年古鎮長什麼樣子呢?
    很多人對貴州的古鎮印象大多還停留在西江千戶苗寨、鎮遠古鎮上,但是在遵義習水,有個因川鹽古道而興起、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千年古鎮卻一點也不遜色於這兩個。這座距今已經2100餘年的古鎮究竟有怎樣的魅力呢?在川鹽古道上的土城,長什麼樣子?
  • 深藏南山之中的一條普通古道,被譽為重慶版」絲綢之路」
    但是在重慶,卻依舊有著一些廣為人知的古道,其大致按交通方位大致分為四條:往西通往舊時省城成都的成渝古道;往北通往川北、川中的嘉陵古道;往東溝通三峽地區、湖北一帶的川鄂峽路;以及往南通往滇黔的川黔古道。這四大古道又派生眾多次支幹道,服務各地區間的溝通,共同構成了古代重慶的道路交通網絡。
  • 重走茶馬古道,聆聽馬幫故事,感受千年滄桑與輝煌
    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長江、雅礱江、大渡河,古道興起於唐宋,是以馬幫為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而內陸軍隊需要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我們組織了重走茶馬古道的活動,每周六,在古道上探尋馬幫神韻。而我們第一段,便是雅安滎經到清溪鎮這一段,俗稱大相嶺茶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