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分川藏線、滇藏線兩路。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 西非紅海海岸。
2013年3月5日,茶馬古道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茂蘭境內茶馬古道長八十多裡,沿途有茂蘭、安樂、哨街、朝陽寺等客棧。古道上千萬人曾路過這裡,千萬雙馬蹄留下的痕跡至今清晰可見。每一個腳印就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每一個客棧都有講不完的故事。
1、「茶」字鎮邪,鬼神不侵,賊寇不擾
在眾多來往馬幫之中,要數馱茶馬幫最吃香。馬幫馱茶既賺錢又安全,因為茶能避邪。據說「茶」字本身就是一個鎮邪符號,鬼神不侵,賊寇不擾,把「茶」字折開即為「二十人騎木」。為此,不足二十人的強盜不敢搶劫馱茶馬幫。
有的馱茶大馬幫財大氣粗挺威風。鍋頭騎的是披紅掛綠的壯實好馬,腰插手槍在後壓陣;二鍋頭(馬幫中的第二號人物),佩長槍,常巡前察後流動著,其餘趕馬人都備有防身器械。倘若在某地遇上賊寇或鄉丁要過路錢時,雙方常亮出傢伙各顯威風,結局自然是弱者甘敗下風。
2、馬幫相遇,無路可退,弱勢者讓路
茶馬古道上的路途兇險,路窄崎嶇,如果兩個馬幫對面相遇,那要怎麼處理呢?馱茶馬幫的趕馬人也有自己的辦法,隨身帶著釯(類似鑼的樂器)、大鈴(拳頭大的馬鈴鐺)和超子(小鈴鐺串),如果兩個馬幫狹路相逢,走在最前面的趕馬人就趕緊敲釯,退到較為寬敞的地方讓另一方前行。但是也經常有雙方都無路可退的情況,這時候就要比拼誰的貨物多、重、值錢,處於下風的一方卸下貨物讓路。
3、雞骨卜卦,令行禁止
馱茶馬幫所走的路,一般都是癉癘之地,雖然道路崎嶇,但是民風淳樸,不必擔心強盜滋擾,而且往往都是捷徑,可以節省馬幫託運茶葉時的成本。但是這種山路上歇腳的地方就比較難找,每到一個歇腳處必先殺雞,吃肉是小事,看雞卦(退化了的前腿骨)才是目的。有時在深山老林開燒買不到雞,馬鍋頭(馬幫的頭人)衣袋裡的雞卦就派上用場,急用時隨手取出兩支一配合,便知吉兇。趕馬人認為「雞卦不哄人」,出門上路由雞卦卦象決定去留。倘若卜得的是大兇之卦,不論是深更半夜還是正在開燒吃飯,也不論遇上傾盆大雨或是嬌陽似火,都必須立即動身趕路,否則災禍難逃。
4、「忠心義膽之狗墓」的傳說
茂蘭哨街大山神廟有一石碑(今石碑已毀,但墳基尚在),名狗碑。神州渡開渡不久,一個有百十匹騾子的馱茶大馬幫歇宿朝陽寺。馬鍋頭一夜狂飲豪賭喝醉了酒,第二天馬幫行至距哨街二裡地的大山神廟時,鍋頭實在支持不住,命馬幫歇息開燒,他自己倒頭便睡。不巧,雞卦顯示的是大兇卦象,大家來不及吃飯就匆匆趕路。兩天之後,該馬幫住宿文筆坡腳,才發覺丟失了錢袋子,同時不見了跟幫狗,到處尋找不見蹤影。焦慮之中有人提議原路返回尋找,來到哨街大山神廟,一人到路下屙屎,發現灌木叢中綠蒼蠅飛舞,拔開枝葉細看,要找的狗死在這裡。狗身下那條布袋正是他們丟失的錢袋,袋中所有銀錢毫釐不差。大家被這隻狗以身殉職保銀錢的忠心義膽所感動,遂為其打造石碑掩埋路邊。碑文刻有七個字:「忠心義膽之狗墓」。以此表達感激之情,也能教育路人:狗能如此忠烈,做人豈能不如狗!哨街一帶婦儒皆能講述這段史實,至今傳頌不衰。
藝術家靳春岱(代山)用意象化的手法繪製了一幅名為《古道夢索》的布面油畫,用極簡的色調和構圖描繪了這條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的厚重歷史和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