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為尊,歷史上的茶馬古道馬幫相遇弱者讓道

2020-12-25 12ARTspace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分川藏線、滇藏線兩路。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 西非紅海海岸。

2013年3月5日,茶馬古道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茂蘭境內茶馬古道長八十多裡,沿途有茂蘭、安樂、哨街、朝陽寺等客棧。古道上千萬人曾路過這裡,千萬雙馬蹄留下的痕跡至今清晰可見。每一個腳印就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每一個客棧都有講不完的故事。

1、「茶」字鎮邪,鬼神不侵,賊寇不擾

在眾多來往馬幫之中,要數馱茶馬幫最吃香。馬幫馱茶既賺錢又安全,因為茶能避邪。據說「茶」字本身就是一個鎮邪符號,鬼神不侵,賊寇不擾,把「茶」字折開即為「二十人騎木」。為此,不足二十人的強盜不敢搶劫馱茶馬幫。

有的馱茶大馬幫財大氣粗挺威風。鍋頭騎的是披紅掛綠的壯實好馬,腰插手槍在後壓陣;二鍋頭(馬幫中的第二號人物),佩長槍,常巡前察後流動著,其餘趕馬人都備有防身器械。倘若在某地遇上賊寇或鄉丁要過路錢時,雙方常亮出傢伙各顯威風,結局自然是弱者甘敗下風。

2、馬幫相遇,無路可退,弱勢者讓路

茶馬古道上的路途兇險,路窄崎嶇,如果兩個馬幫對面相遇,那要怎麼處理呢?馱茶馬幫的趕馬人也有自己的辦法,隨身帶著釯(類似鑼的樂器)、大鈴(拳頭大的馬鈴鐺)和超子(小鈴鐺串),如果兩個馬幫狹路相逢,走在最前面的趕馬人就趕緊敲釯,退到較為寬敞的地方讓另一方前行。但是也經常有雙方都無路可退的情況,這時候就要比拼誰的貨物多、重、值錢,處於下風的一方卸下貨物讓路。

3、雞骨卜卦,令行禁止

馱茶馬幫所走的路,一般都是癉癘之地,雖然道路崎嶇,但是民風淳樸,不必擔心強盜滋擾,而且往往都是捷徑,可以節省馬幫託運茶葉時的成本。但是這種山路上歇腳的地方就比較難找,每到一個歇腳處必先殺雞,吃肉是小事,看雞卦(退化了的前腿骨)才是目的。有時在深山老林開燒買不到雞,馬鍋頭(馬幫的頭人)衣袋裡的雞卦就派上用場,急用時隨手取出兩支一配合,便知吉兇。趕馬人認為「雞卦不哄人」,出門上路由雞卦卦象決定去留。倘若卜得的是大兇之卦,不論是深更半夜還是正在開燒吃飯,也不論遇上傾盆大雨或是嬌陽似火,都必須立即動身趕路,否則災禍難逃。

4、「忠心義膽之狗墓」的傳說

茂蘭哨街大山神廟有一石碑(今石碑已毀,但墳基尚在),名狗碑。神州渡開渡不久,一個有百十匹騾子的馱茶大馬幫歇宿朝陽寺。馬鍋頭一夜狂飲豪賭喝醉了酒,第二天馬幫行至距哨街二裡地的大山神廟時,鍋頭實在支持不住,命馬幫歇息開燒,他自己倒頭便睡。不巧,雞卦顯示的是大兇卦象,大家來不及吃飯就匆匆趕路。兩天之後,該馬幫住宿文筆坡腳,才發覺丟失了錢袋子,同時不見了跟幫狗,到處尋找不見蹤影。焦慮之中有人提議原路返回尋找,來到哨街大山神廟,一人到路下屙屎,發現灌木叢中綠蒼蠅飛舞,拔開枝葉細看,要找的狗死在這裡。狗身下那條布袋正是他們丟失的錢袋,袋中所有銀錢毫釐不差。大家被這隻狗以身殉職保銀錢的忠心義膽所感動,遂為其打造石碑掩埋路邊。碑文刻有七個字:「忠心義膽之狗墓」。以此表達感激之情,也能教育路人:狗能如此忠烈,做人豈能不如狗!哨街一帶婦儒皆能講述這段史實,至今傳頌不衰。

《飛天系列之古道夢索》 布面油畫

藝術家靳春岱(代山)用意象化的手法繪製了一幅名為《古道夢索》的布面油畫,用極簡的色調和構圖描繪了這條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的厚重歷史和獨特魅力。

相關焦點

  • 幽幽古道,茶葉飄香,追尋歷史的見證與感受馬幫的底蘊,茶馬古道
    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說到商業貿易,在古代的時候,於中國不得不說「絲綢之路」,「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得以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的貿易通道,這條通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而被命名為「絲綢之路」,並且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
  • 那些早已消失在茶馬古道上的馬幫們
    茶馬古道但何謂茶馬古道?茶馬古道者,通向茶和馬之路也。茶馬古道是滇西北北通西藏、南連博南古道的唯一通道。在漫長的歷史當中,馬幫是西南高原地區唯一的運輸使者,運送的東西,涉及生活、生產以及軍事。茶馬古道上的老照片商人當然都是做生意的行家,他們只換鴉片、動物皮毛和玉石,鴉片以「甩」(約合15公斤)為計量單位。比如一甩煙可換一匹花布加一壺酒精,或者半甩鹽巴。
  • 滇藏茶馬古道的馬幫生涯
    踏上茶馬古道,茶馬古道石板上嵌有的二寸多深的馬蹄印歷歷在目,欲說風塵;道旁的嘛呢堆上刻畫著各種神佛像和宗教箴言,幾經滄桑。據說,有些跨越江河連接古道的鐵索吊橋和圓木架成的懸臂橋,便是由馬幫們的買路錢架設而成的。
  • 茶馬古道上的馬幫文化
    茶馬古道上南來北往的馬幫,整日風裡來,雨裡去,風餐露宿,在日久天長趕馬走天下的生活中,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馬幫文化,其影響源遠流長
  • 茶馬古道馬幫習俗
    在橫斷山脈的險山惡水之間,在從雲南向西北橫上世界屋脊的原野叢林之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古道。我們把它稱之為「茶馬古道」。我敢說它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令人驚域西心動魄的道路之一。千百年來,無數的馬幫在這條道路上默默穿行。我的許多朋友的祖先就從這條路上趕著馬幫,馱著茶葉和各種山貨,來往於雪藏和雲南之間。
  • 重走茶馬古道,聆聽馬幫故事,感受千年滄桑與輝煌
    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長江、雅礱江、大渡河,古道興起於唐宋,是以馬幫為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茶馬古道上已經沒有貿易的馬幫商道,卻在這條路上遺留了一路厚重的人文歷史和馬幫動人的故事我們組織了重走茶馬古道的活動,每周六,在古道上探尋馬幫神韻。而我們第一段,便是雅安滎經到清溪鎮這一段,俗稱大相嶺茶馬古道。
  • 茶馬古道帶你走進馬幫文化
    說到雲南的歷史,馬幫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歷史中延續了數千年。在西南地區,特別是雲南,它不僅是一種特殊的交通方式,而且在歷史上也是如此。它已成為長河中的一種精神和文化。由於馬車隊的存在,雲南省思茅地區的普洱茶一直被銷往各地。
  • 旅遊:融山水風光與歷史文化,南方最後一支馬幫——安化茶馬古道
    安化茶馬古道是南方最後一個馬幫。素以南方最後一支馬幫和最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存著稱於世,這裡保留了原生態的高山民居風光和峽谷風光,遠離塵囂,故被稱為「高山之城,茶馬遺風」。茶馬古道風景區是一處融山水風光和歷史文化於一體的風景區。
  • 走進獨克宗古城,一個茶馬古道上的重鎮,馬幫歷史令人著迷
    獨克宗古城和麗江古城都有四方街,它們古代都曾經是滇、川、藏茶馬古道的重鎮。幾十年來它們走的都是同一條獨特的建城之路,獨克宗和大研兩個古城都沒有大刀闊斧地推倒老城建新城,而是堅守著原生態的古城,在老城旁另建新城。有人認為獨克宗是中國保存得最大、最好的藏族民居群。2001年獨克宗古城被批准為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
  • 重走「茶馬古道」:「馬幫」
    不論多麼漫長的路途,馬幫都要一步步走過來,上路後,每天都要起大早,路上要生火做飯,中午和下午要上馱下馱,要搭帳篷,晚上睡到半夜還要爬起來看看放養在山上的騾馬跑遠了沒有,是不是安好。光每天的上馱下馱對趕馬人來說就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一個人要把十多匹騾馬所馱的上千斤貨物抬上抬下,一天兩次,甚至更多次。
  • 行走在麗江的「茶馬古道」上
    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主臥、展廳內茶馬古道上馬鍋頭的背包衣物等用品、茶馬古道後花園……
  • 太行山上的茶馬古道
    今天咱們不講上古的,也不講二千年前的,只講一下黎城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黎城有嗎?如果我要說黎城有,有些人會認為我瞎說,究竟有沒有呢? 山西這茶馬古道起源於何時?具體的明確地講,形成茶馬古道在明朝中期,而茶馬古道起源於元朝。 自從晉商發達以來,茶馬古道就就成了一條通途。這條線路是目前公認的焦作到祁太平一線,當然是經過長治了。
  • 瀾滄也是雲南茶馬古道,那自然是與茶葉和馬幫的歷史有關
    瀾滄也是雲南茶馬古道,那自然是與茶葉和馬幫的歷史有關茶馬古道帶來瀾滄千古茶文化茶是世界上三大飲料之一,排在咖啡、可可之前。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茶、制茶和飲茶的國家。茶馬古道也由此出現。瀾滄也是雲南茶馬古道。既是茶馬古道,自然是與茶葉和馬幫的歷史有關了。因為雲南和貴州自古就是「山上鈴響馬幫來」的神秘古馬幫之域。在秦始皇開闢五尺道之前,雲貴高原的民間交通工具就是馬幫。這裡 與西藏一樣,是河流的源頭,小河落差成瀑布。雖然水資源豐富,但沒法開發長途水運交通。因地瑪科山這裡的馬幫自然就發展起來了。
  • 普洱茶的故鄉,中緬邊境上的馬幫故事,茶馬古道從這裡走來
    茶馬古道,源遠流長,興盛於唐宋明清時期。這是二戰中後期最繁榮的時期。中緬邊境有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莊園。古街、古道、古驛站無聲地訴說著過去馬幫的故事。這是雲南省勐海市的大邑莊園。茶馬古道從這裡到遠方。茶馬古道一直神秘莫測。
  • 【重走茶馬古道】高原與馬幫的故事:千年回眸如初見
    為保證旅遊大伽們的體力,每個方隊配備了5匹馬,供走不動的人騎。&nbsp&nbsp&nbsp&nbsp在高原上徒步,考驗的不只是體力,還有毅力,甚至還有戰勝高原反應的勇氣。
  • 《茶馬古道》
    該書以茶馬古道為依託,講述了一位運茶的馬幫女孩和一位運鹽的犛牛幫少年帶著各自的任務,從古道的兩端出發,歷經艱辛,最後相遇的溫情故事。  全書視野宏大、內容溫馨、畫風雄渾、裝幀獨特,將一條已有千年歷史底蘊的古道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讀者面前。
  • 貢茶入京起點在普洱,茶馬古道帶你走進馬幫文化,穿越千年時光
    談及雲南的歷史,馬幫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它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延綿千年的歷史存在,在大西南地區特別是雲南,它不僅是一種特別的交通運輸方式,更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了一種精神和文化。雲南思茅地區普洱茶也是因為馬幫的存在,才得已源源不斷地運銷各地,我們現在喝到的普洱茶,承載了千年的茶文化,帶著馬幫的精神,讓人品讀歲月的陳香 。
  • 行走於普洱茶馬古道,感受當年馬幫的堅辛
    茶馬古道是唐代以後,特別是清朝光緒年間至民國時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瀾滄、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馬道。茶馬古道旅遊景區位於雲南省普洱市,與距離城區5km的茶馬古城相連,穿過古城既可到達茶馬古道上風景區,從遊客中心可步行、乘景區電瓶車、索道或騎馬體驗當年馬幫的感覺到達景區主門,拾級而上,經元驛宮、宋茗閣及茶馬古道遺址等,沿路生態非常好,行在亞熱帶叢林中,遠望普洱茶山,品味源遠流長的茶馬文化。
  • 茶馬古道歷史簡談
    大家下午好呀,今天我們來講講歷史。相信茶馬古道大家多多少少都聽到過,接下來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它。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 雲南大理返鄉青年8年前沙溪古鎮建馬幫,4年前回故鄉守護茶馬古道
    對於馬幫和馬鍋頭,現代人或許很少聽說過,但在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馬幫是雲貴高原上重要的物流與信息傳遞途徑,馬鍋頭作為馬幫的首領,自然也有著響亮的名頭和無上的榮光。同「絲綢之路」一樣,「茶馬古道」也是古代中國與世界貿易開闢的道路。「茶馬古道」這個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名詞,正是因為馬幫的行走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