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白蛇攔路求封正,蛇靈官卻道:遇水走蛟,遇海化龍!

2020-12-23 老李頭說書

黃鼠狼愛取巧,修煉幾十年,就迫不及待向人討封。可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大多數人無德,難免德不配位,僥倖討封成功,化形成人。

然而,蛇的壽命長,晉升空間大,可自行修煉成人,而後可化蛟,然後可以蛻變成龍,隨後升天成仙成神。蛇的封正需要有大德的人,至少是人中龍鳳,開口說才有效。

明嘉靖年間,寨子村有個怪人,黑臉如碳,燕頷虎鬚,豹頭環眼,非常威武。奇怪的是,這人從小不怕蛇,三歲就可抓蛇。不管多大的蛇見了他,都會仰面朝天,渾身顫抖,變得十分乖巧可憐。這人隨手抓過蛇,狼吞虎咽吃了。村人見蛇都怕怪人,便給他起了個綽號——蛇靈官。官者管也,寓意漢子可管天下有靈性的蛇。

寨子村有個清水潭,潭後有個戲臺,戲臺後面是塊空地。一旦有場戲的,百姓就會坐在空地上聽戲。村裡老輩人講,戲臺上不能唱《白蛇傳》。因為水潭裡有條白蛇,一旦唱了,不是陰天就是下雨,非常邪。更邪門的還有呢,那日戲臺上唱的正歡,不知從那刮來一股旋風,把戲臺掀翻,旋風卷著戲臺子飛到後山。自此沒人敢在清水潭的戲臺上唱那段戲了。

一日,戲臺上又有人唱戲了,蛇靈官被咿咿呀呀的聲音引來。蛇靈官非讓戲子唱《白蛇傳》,戲子知道唱不得,怕惹怒了潭水裡的白蛇。蛇靈官怒吼一聲,讓白蛇出來見他。須臾,一隻人腰粗細的白蛇破水而出,雙眼如同燈籠大小。

蛇靈官怒吼道:「孽障,你這麼大嚇唬誰?快變成小蛇,給我撓痒痒!」

怪哉,話語剛落,白蛇化成手指粗細的小蛇,爬到了蛇靈官手裡,十分乖巧。眾人大驚,戲子方敢唱。百姓無不稱奇,都說蛇靈官是神人。

那年大旱,清水潭的水都幹了,裡面的白蛇無處藏身,竟然攔在道路上。白蛇體型巨大,就像一顆大樹,堵住了大道。百姓震驚,請來蛇靈官。

白蛇見蛇靈官來了,瞬間乖巧了,不住的點頭。白蛇想要開口說話,蛇靈官一擺手,說道:「好了,你別說話。聽我說,我說的對,你就點頭。不對就搖頭!」

白蛇點了點頭,用崇拜的眼神看著蛇靈官。蛇靈官指了指龜裂的大地,有指了指燥熱的天空,柔聲道:「是不是為了這個?」

白蛇點了點頭,竟流下淚來。

「罷了!」蛇靈官嘆息道,「遇水走蛟,遇海化龍,命你三日內取水救災,成龍成蛟,看你的造化了!」

蛇靈官說罷,白蛇一躍而起飛向空中。白蛇在空中盤旋了許久,奔東方去了。百姓驚奇,追問其故,蛇靈官沉默不語,再三追問才擠出一句:「天機不可洩露!」

三日後,依舊是個豔陽天,蛇靈官有些焦急,在村頭來回踱步。正當他要轉身回去的時候,突然從東邊吹來一陣大風,隨後烏雲密布,一條巨蛇在空中盤旋。隱約可見那是條白蛇,不,蛇的頭顱上有一隻犄角。不是蛇,是蛟龍。

蛇靈官仰天大笑,須臾雨點噼裡啪啦的掉下來。久旱逢甘霖天大的美事,白蛇封正成功,蛻變成蛟,可謂雙喜臨門吶。

蛟龍騰雲駕霧,雲行雨施,恩澤百姓。百姓為了留住它,把清水潭後的空地上建了龍王廟,希望它能留下。怪哉!不管雨水多大,水都不能漫過龍王廟的門檻。

也許,這便是大水不衝龍王廟吧!

相關焦點

  • 大蛇入江,走蛟入海,蛇是如何一步步化龍的?
    孔子被後世尊為至聖先師,終其一生都在推行自己的道所努力。他不會刻意去說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所以他描述出來龍的形象,往往可能正是因為見過。在今天看來,這些龍都消失或者隱匿了。但蛇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人為萬物之靈長,有句話就說人是地行仙,可封正。就說明靈物在修煉過程中,人的這一道坎至關重要。所以像北方就經常有傳說黃鼠狼啊,狐狸之類的想修成人形,就向人討封。
  • 揭秘:長江洪水走蛟化龍
    蛇五百年成蛟,蛟一千年化龍。蛇修煉五百年化作「蛟」,隱於湖泊、深潭、水庫、江河支流、地洞之中。「蛟」修煉一千年,便會沿長江入東海化龍。所謂「走蛟」就是蛟(也有少數修煉得道的魚類和龜鱉)沿著江河幹流入海的過程,一般「走蛟」都伴隨著狂風暴雨、江河暴漲、洪水等擁有巨大破壞力的自然現象。 走蛟時,蛟不會飛天,而是借水奔向東海,這過程中會產生強大的衝擊力,造成巨浪、漩渦等,一般有行船恰好碰到走蛟,往往輕則顛覆沉沒,重則支離分崩。
  • 揭秘:長江洪水走蛟化龍
    蛇五百年成蛟,蛟一千年化龍。蛇修煉五百年化作「蛟」,隱於湖泊、深潭、水庫、江河支流、地洞之中。「蛟」修煉一千年,便會沿長江入東海化龍。所謂「走蛟」就是蛟(也有少數修煉得道的魚類和龜鱉)沿著江河幹流入海的過程,一般「走蛟」都伴隨著狂風暴雨、江河暴漲、洪水等擁有巨大破壞力的自然現象。 走蛟時,蛟不會飛天,而是借水奔向東海,這過程中會產生強大的衝擊力,造成巨浪、漩渦等,一般有行船恰好碰到走蛟,往往輕則顛覆沉沒,重則支離分崩。
  • 走蛟入海而化龍,洪水暴雨背後的傳說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記載;"水虺五百年化為蛟,隱於湖泊、深潭、水庫、江河支流、地洞之中。「蛟」 修煉一千年,經歷渡劫之後,便會沿長江入東海,即可化龍。化龍的過程,即可稱為「走蛟」!很小的時候,一些村裡老人長輩說的故事,就是蛟龍走水,當時在村裡還流傳著這麼一句話。莽化蛟,起大水,毀農田,斷橋梁!
  • 魚化龍與蛇化龍的區別
    我們最熟知能變化成龍的兩種動物便是蛇跟魚了,蛇一直就有小龍的稱號,而鯉魚躍龍門更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了,同樣是化龍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麼?據說蛇化龍並不是化成我們熟知的五爪金龍,而是更偏向遠古神話中的龍,據《述異記》中記載,「水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 民間異聞:江河神龜靈蛇「走蛟」記
    「民間多有奇異事」 蛟是中國古代的神獸,傳說虺(蛇)修煉千年為蛟,蛟( 走蛟是民間的一種說法,民間傳說深山老林、深潭水庫中潛伏了好多大蛇,這些大蛇修煉到了一定年頭就變成了蛟,蛟類似於龍,只是沒有角,蛟要越過龍門,頭上生角後,就是龍了。 蛟修煉一千年,經渡劫之後,便會沿長江入東海,「走蛟」都伴隨著狂風暴雨、江河暴漲、雷電、洪水等擁有巨大破壞力的自然現象。
  • 男子遇黑蛇攔路,憤怒之下將其斬殺後意外出車禍慘死
    故事:男子遇黑蛇攔路,憤怒之下將其斬殺後意外出車禍慘死劉大能是個司機,這天他出來拉活,到了中午就在路邊隨便吃了點,付了帳正打算走,迎面走來一個老道士。老道士看到劉大能就瞅個不停。劉大能被瞅的心煩,說道:「你看啥看,咱們又不認識。」
  • 民間異聞:江河神龜靈蛇「走蛟」記
    「民間多有奇異事 走蛟是民間的一種說法,民間傳說深山老林、深潭水庫中潛伏了好多大蛇,這些大蛇修煉到了一定年頭就變成了蛟,蛟類似於龍,只是沒有角,蛟要越過龍門,頭上生角後,就是龍了。 蛟修煉一千年,經渡劫之後,便會沿長江入東海,「走蛟」都伴隨著狂風暴雨、江河暴漲、雷電、洪水等擁有巨大破壞力的自然現象。
  • 龍生九子,螭吻化龍
    今天小靈帶大家認識下龍子老九螭吻{chi wen},又有叫鴟吻{音譯}或者魚龍,螭吻是古代傳說萬獸之長龍的第九孩子,民間和佛教典籍中提到螭吻是來源於古印度佛教。相傳約在華夏南北朝時期,是由印度摩羯魚隨佛教傳入後變化而來,在佛教典籍中螭吻為佛家的護法,有驅兇闢邪的作用。螭吻性格高傲喜歡遠望擅長吞物,就其好遠望這一愛好倒是和他哥哥嘲風相像。
  • 小說 | 開州龍傳說——溪蛟化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人傑地靈之處,必定是瑰麗傳說不斷。開州龍的故事,通過老一輩口口相授也是流傳至今。      開州區南雅鎮,則以「渝東第一佛」——南雅大佛寺,名延千年。在這個小鎮流傳著這樣一則傳說,溪蛟化龍。      彭本忠是土生土長的南雅人,通過祖輩幾代辛勤地經營,到他這一代,彭氏已經成了遠近有名的地主世家。
  • 古代傳奇故事:秀才遇神仙
    等到倆人對酒縱談起來,那道士說:我聽說神人、聖人皆不求名,那你幹嘛要為世俗中的虛名而苦惱呢?實是名的主人,名是實的賓客,你幹嘛苦苦求名去作賓客而不當主人呢?宋秀才一聽便深為自己過去追求科舉的虛名而慚愧,於是便請教道士長生之術。道士說:人生世間,普通人哪能長生不死?你能去名務實,這就是長生之道。你沒有聽到過劉綱說的話嗎?
  • 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而魚化龍相當難做卻仍能今觀之用之,究竟蘊含著那些鮮為人知的魅力呢,一起溯源品賞。01魚化龍,即「鯉魚跳龍門」的吉祥傳說。龍門,在山西河津和陝西韓城之間,跨黃河兩岸,形如門闕。相傳夏禹治水,在此鑿山通流。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水險不通,魚鱉之屬莫能上,海江大魚,薄集龍門下數千,上則為龍,不上者點額暴腮」。
  •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風雲因為他而改變了一生!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聶風和步驚雲因為他而改變了一生!《風雲》想必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很多人都是因為電視劇趙文卓與何潤東主演的《風云:雄霸天下》而認識了聶風和步驚雲。故事的最開始就是雄霸在天下會接見泥菩薩,他想要雄霸天下!而電影跟電視劇的''雄霸'',扮演者是都是千葉真一,他的''雄霸''就如同在漫畫裡走出來的一樣!也不得不佩服選角的導演,雄霸就是這麼的霸氣!''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 神話中,鯉魚化龍和蛇化龍有什麼區別,其地位又有怎樣的不同?
    龍,傳說中尊貴無比的超然生物,被中華民族視作圖騰,除了天生龍屬者外,傳說中有兩種生物亦可通過不同渠道化龍。其一為鯉,正所謂「鯉魚躍龍門」;其二為蛇,蛇俗稱「小龍」,傳說中的大神女媧、伏羲皆為人首蛇身。那麼鯉和蛇所化之龍有何區別?其實從他們化龍的過程就可見端倪。
  • 龍生九子,螭吻化龍
    今天小靈帶大家認識下龍子老九螭吻{chi wen},又有叫鴟吻{音譯}或者魚龍,螭吻是古代傳說萬獸之長龍的第九孩子,民間和佛教典籍中提到螭吻是來源於古印度佛教。相傳約在華夏南北朝時期,是由印度摩羯魚隨佛教傳入後變化而來,在佛教典籍中螭吻為佛家的護法,有驅兇闢邪的作用。螭吻性格高傲喜歡遠望擅長吞物,就其好遠望這一愛好倒是和他哥哥嘲風相像。
  • 情感故事:淨慈寺裡遇白蛇,枉送十年苦修佛
    經文裡的故事在心中的慢慢變成了遙遠而不可靠的夢,遠得比遠方還要遠,遠地接觸不到。我寧願坐在院中的菩提樹下,喝一壺自種自沏的清茶,從太陽升起到月上枝頭,也不願去費那毫無希望的努力。我的日子就像山中的一池清水,閒散而安靜。然而,想起昨夜的情景,心中依舊心如撞鹿。昨夜的山中,月色溫柔地裹著寺院,驚落一地落花。
  • 《白蛇傳說》劇照曝光 李連杰遇挑戰遭狐妖色誘
    《白蛇傳說》劇照曝光 李連杰遇挑戰遭狐妖色誘 這版《白蛇傳說》建立了一個妖魔世界,豐富了原有的神話體系,但同時也表明,李連杰法海要與各路妖魔對戰,將會遭遇狐妖這樣的色誘,也將會有更多暴力的對抗,令人大感期待。
  • 古人為何遇水必觀:「水」的至善、至柔、至大、至謙
    古人為何遇水必觀:"水"的至善、至柔、至大、至謙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土乃萬物之母,水乃萬物之本,生命之源。因此,老子在《道德經》裡說,「上善若水」。水是五德之一。因此,中國民間神傳說中,就有水神、「水德星君」等介紹。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還有「三官大帝」,三官分別是:天官、地官、水官,有說法稱,三官大帝就是堯、舜、禹。
  • 從渡雷劫與走蛟事件,來看異類修行的發心!
    人生而為靈,自有道體以悟大道,常聽聞蛇蟒等被雷電劈中,有人說是上天不容許異類得道降下雷劫,此種小說家語不足為信,道的層面超脫於物種的差別,對待萬事萬物都恆而對之。所以常說天道無情乃至情,太上道祖亦有忘情之說,修到高點不拘於一人一事之情,而是物與我並無兩般,上體天心,下察道意,宏觀的去看問題。
  • 一條白蛇與高陵仙草的幾世情緣
    高陵仙草來到了渭水北岸,她要看一看第一世白蛇身體所化的那片白蟒塬。她走在白蟒塬之上,看著涇河渭水交匯,她感覺自己這一刻距離白蛇很近很近。高陵仙草的感覺沒有錯,因為此時白蛇已經被封為了涇河龍王。而就在她走上白蟒塬的時候,白蛇正在距離她很近的地方望著她。並且被她那美麗的身影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