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打算沿途順路去參觀王稼祥故居的,不料門上一把大鎖,和一紙「暫停開放」的告示。無奈之下,正欲掉頭離開,卻眼尖的發現一旁的建築牆面上,紅底白字寫著「厚岸古鎮老街」。這下,成功地留住了古鎮控們的腳步。
順勢拐進巷子口,一種與外間截然不同的古老氣息迎面撲來。斑駁陳舊的外牆,鵝卵石和麻石板混合鋪就的街道,以及過分的安靜,一度讓我們疑心其間是否還有人居住。
再往裡走,竟有幾處施工場地。幾間被拆除了大半的老宅,和後面新起的小樓形成突兀的對比,莫名叫人心裡覺得不舒服……也許,這只是一座普通的古村落,在時代的洪流中,終將面臨著被摧毀的命運吧!
也是後來,查閱資料方知,這厚岸古鎮才不是什麼「普通」的古村落呢!除了已知是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稼祥的故鄉外,還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淵源。
厚岸古鎮上主要是王姓族人。初年,族人叔祖王溥,因屢建奇功且連任四朝宰相,被宋太祖趙匡胤賜金鼎一尊。後來,這尊金鼎傳予了厚岸始祖王千九,從此厚岸王氏得名「金鼎王家」,開始發展興盛起來。
據厚岸王氏老譜記載,明代中後期是厚岸古鎮的鼎盛時期,其時人丁興旺,商業繁榮,七品至正一品官職不計其數,遍布全國各地,可謂風光無限。至太平天國戰亂爆發,厚岸建築一半以上被無情焚毀,才漸漸走向衰落。
衰落歸衰落,但就眼前的情形來看,顯然是缺乏應有的保護力度。就拿老街四崗之首的「梅松崗」來說,歷史上它是通往清代著名書法家、名臣包世臣居住地包村的必經之道,崗上有亭,亭邊有梅、有松,往來歇腳者皆贊之。現下則只有石碑一塊,連基本的介紹說明都沒有,見者亦惘然不知所以。
昔日大夫第的門前,是菜地和茅廁;而分別建於清道光年間和鹹豐年間的望泉居與桂馨山房,外觀尚且保存完好,內部說是已整改重建,但封鎖不得見。
望泉居
整座老街呈網狀分布,眾多的小巷縱橫交錯,卻又相互連通,長長短短,或窄或寬。行走其間,宛如行走在迷宮之中。每每已覺無路可走,偏偏又會柳暗花明。實是趣味橫生,且嘆為觀止!
老街目前也沒有一絲一毫的商業化,淳樸、寧靜,是真正純粹的老宅生活區。人家門前有鮮豔的薔薇和月季,簷下爬滿鴛鴦藤,還有火紅的榴花躍出圍牆。洞開的大門裡,多半還是舊時傳統的陳設。一眼望過去,時間仿佛靜止於此,縱使千年,也不過呼吸之間……
老街是久遠的生活在歲月裡積澱的陳釀,餘香綿長,芬芳惹人醉。然而,村中一位老婦人,不無惆悵地對我們說,近年來,好多外地人都上這兒來買老房子,買了就拆,拆了就做成新樣式,要是你們以後再來,這裡說不定也跟你們城裡一樣啦,沒什麼好看的嘍!
是麼?會這樣麼?無端地,我們也生出了幾分惆悵。若有一天,當老街的人與事,漸漸地在風中消失,我們的心,也許會跟著漸漸荒蕪。
【喜歡原創文藝旅行,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