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善食品布局全球植物肉賽道30年,要做東方膳食營養文化的嚮導

2020-12-14 35鬥

近日,備受矚目的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公布了該公司的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Beyond Meat首次實現了季度盈利,且第三季度營收和盈利均超出華爾街分析師預期。預計2019年全年營收可達2.65億美元至2.75億美元之間,高於此前預測的超過2.4億美元。對國內外的人造肉初創企業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作為一家成立於1993年,擁有26年發展歷史,面向全球素食市場的資深企業,齊善食品(以下簡稱齊善)對人造肉今年的爆紅一點也不意外。早在二十多年前,齊善就開始在世界的素食行業進行布局,那時的他們就堅信,食素,這種源自東方傳統飲食文化的可持續性食品解決方案,會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

近日,齊善食品產品與市場部高級經理周啟宇接受了35鬥的採訪,為我們分享了齊善的商業邏輯。

齊善產品與市場部高級經理周啟宇

讓食品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有效途徑

「齊善之所以很早就開始涉及素食的領域,研發各種素肉產品,並不是因為什麼情懷和故事,而是一開始就希望能夠讓食品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有效途徑,這其中自然蘊含著商機。」周啟宇告訴35鬥記者,中國素食的營養解決方案,是齊善決心進入這個行業的基礎。

「我國的素肉其實一直在發展,但沒有像今天這樣得到大眾的關注。人們聽到人造肉覺得很新奇,不同的叫法其實是源於人們對這個事物的認識不同。但事實上,人們沒有想到中國的傳統素肉也是人造肉的一種。這只是食品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段,一個人們會開始反思他們是否能吃得更營養、更健康、更環保的階段。」

到現在為止,齊善的產品共有523款,在中國區銷售的有328款,涉及10個品類。代表性產品有:植物牛排、植物牛肉、植物雞肉、植物香腸、植物豬肉、植物魚、植物鮑魚等。

「保證產品的款式、品類,安全與標準統一,恰恰是我們想為消費者帶去更多的選擇。我自己本身是學新聞出身,後來進入食品行業快十年,更明白選擇權才是對消費者最大的尊重。」周啟宇表示,齊善的食品不管是在歐洲、非洲,還是在亞洲,都是統一的生產銷售標準,產品也在不斷地迭代更新,致力於為人們提供全新的植物性食品解決方案。

齊善的植物牛肉排

用全球化視野推動行業發展

齊善在全球32個國家辦事處設有代表單位,其在國外的經營時間遠遠超過國內,在國外有30年的發展歷史。「我們一開始進入國外市場,是因為我們看到歐洲有很好的食品解決方案,他們給了我們很多靈感。東方傳統的營養膳食解決方案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積澱了。」齊善希望把東方的這套營養膳食解決方案標準化、全球化,讓世界人民都可以看到中國的膳食理念。

「很多人覺得我們做得比較早,現在國內市場開始漸漸活躍,會不會感到壓力?不會。我們很高興看到植物肉在今天能被大家密切關注,這其實證明了齊善的選擇是對的。齊善也十分開放,我們希望能夠給到同行反哺,大家能夠一起學習。」周啟宇用「嚮導」來定義齊善的角色,他認為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推動中國的傳統膳食文化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而齊善很高興能承擔這份責任,也十分歡迎不管是大型企業還是初創企業,都能去齊善參觀交流。

目前,齊善分別在深圳、贛州、南京設有生產基地,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設有分公司。擁有覆蓋全國的經銷商網點和近300家齊善素食專賣店,在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33個地區設有境外經銷商,是第一家在成立初期就走向海外的中國素食企業。

嚴格把控蛋白原料 保證生產安全與健康

在產品原料的選擇上,齊善有自己的一套標準,目前使用最多的主要是大豆蛋白、小麥蛋白、豌豆蛋白、魔芋、菇類蛋白。「我們一直在研究新的蛋白來源,但是我們會很謹慎,因為齊善的食品安全標準非常嚴;一種新的原料使用可能要經歷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檢驗。因為這是吃進肚子的東西,可能短時間還看不出來。」

圖片來源:齊善官網

齊善從2003年開始,就和香港基因晶片開發有限公司一起對全國的種植植物進行了轉基因的篩查,建立了一個非轉基因的認證通道。「建立這個非轉基因通道,也是出於對食品安全把控的考慮。我們一直在關注新的植物蛋白來源,比如現在正在研究的藻類蛋白,希望能夠提取相應的微量元素來補充食物的營養或者調和它的口感。」周啟宇分享說。

齊善給盒馬生鮮定製的植物腸產品

產品生產方面,早在90年代,齊善就聯合全國各大寺廟對素食古籍進行挖掘保護,引進了首條大豆蛋白自動分離生產線。創造了一大批素食經典產品,並獲得相關產品的技術發明專利,申請專利超過10項並保持每年近50款新品的研發速度。齊善在銷售渠道上,目前主要是2B業務、網際網路業務、電商業務三條線,也做經銷和加盟,國內已經有3300多家門店。

據悉,齊善已經取得了標誌著世界一流食品加工企業資格體系HACCP的認證和QS認證。深圳總部實際總投資額超過5000萬港幣,廠房面積約7000平方米,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中外合作素食食品加工企業。

相關焦點

  • 擁有近 30 年素食製造經驗,「齊善」認為中國人造肉要靠產品和技術...
    同樣使用純植物材料,但新一代植物肉產品運用了新技術,還原度變得更高;在歐美消費者基於健康、環保、動物保護等因素而選擇「植物基」飲食的潮流下,植物肉發展迅速,根據美國植物基食品協會報告,2019 年美國植物肉保持著 18% 的高增速,市場規模短短數年就已成長到 9.39 億美元,佔據美國包裝肉零售額的 2%。
  • 餐飲巨頭加速布局植物肉賽道 漢堡王在中國推出植物肉漢堡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餐飲巨頭加速布局植物肉賽道,漢堡王在中國推出植物肉漢堡站在「植物肉」風口上,又一快餐業巨頭加入賽道。就中國市場而言,從今年年初以來,就有肯德基、星巴克、德克士分別牽手國內外知名植物肉供應商,出售植物肉產品。就此次漢堡王的「真香植物基皇堡」來說,其基本配方和拳頭產品「皇堡」一致,保留了火烤特色,並且售價也與普通「皇堡」相同。自2020年12月23日至2021年4月6日,消費者都可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四大城市門店購買該產品。
  • 人造肉產業迎來高光時刻,揭秘中國人造肉幾大玩家
    2019年人造肉在國外颳起一陣風潮,很多行業大佬嗅覺敏銳聞風而動,圍繞植物蛋白肉和培養肉兩個方向,紛紛投入大量的資本來布局這條新的產業鏈。而培養肉因其成本問題,還只能停留在實驗室中,無法量產。
  • 人造肉的春天會來嗎?
    實際上,植物肉並不是新興產品,中國有著悠久的素食文化傳統和數量不小的素食人群。市面上的素食餐廳能用豆製品和調味料模仿多種葷食,從外觀到口感都相當逼真。齊善素食在展位上將各種產品一字排開,如植物牛排、植物香腸、東坡肉、素海參等,請參會者品嘗。
  • 植物肉「風口」吹向中式正餐,金鼎軒18家北京門店植物肉上菜單
    火了大半年的植物肉賽道終於迎來中餐正餐企業的入局。2021年1月8日,南北菜連鎖餐廳金鼎軒宣布上線8道植物肉為主配料的新菜品,這是繼2020年植物肉產品相繼登陸肯德基、星巴克、漢堡王等頭部連鎖快餐店之後,業內首次有中餐頭部連鎖品牌「試水」。
  • 這家深圳的素食工廠量產的植物肉像「肉」嗎?我們探訪了工廠
    2019年中秋節剛過,「植物肉月餅」、「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等關鍵詞的熱度在近幾個月居高不下,中國的植物肉工廠是什麼樣的?中國目前的植物肉產品口感如何?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來到深圳齊善食品的植物肉加工工廠,對植物肉生產線進行了探訪。
  • 高段位人造肉玩家在中國相繼出現,請查收
    2019年人造肉在國外颳起一陣風潮,很多行業大佬嗅覺敏銳聞風而動,圍繞植物蛋白肉和培養肉兩個方向,紛紛投入大量的資本來布局這條新的產業鏈。而培養肉因其成本問題,還只能停留在實驗室中,無法量產。這不就是素肉麼?以佛教文化傳播而結緣的素肉的盛行,中國人可算是素肉的老祖宗了,那又怎能輪到外國佬來教我們怎麼吃?也不怪他們,拋開素肉根源所屬一說,國內傳統的素肉和這次外國佬做的事情還不太一樣。素肉的需求最開始源於善男信女,但外國佬這次想做的卻是用植物蛋白肉替代大家日常食用的肉。
  • 餐飲巨頭加速布局植物肉賽道,漢堡王在中國推出植物肉漢堡
    近兩年,植物肉產品在全球引發熱潮,也吸引了餐飲巨頭們的注意。就中國市場而言,從今年年初以來,就有肯德基、星巴克、德克士分別牽手國內外知名植物肉供應商,出售植物肉產品。就此次漢堡王的「真香植物基皇堡」來說,其基本配方和拳頭產品「皇堡」一致,保留了火烤特色,並且售價也與普通「皇堡」相同。
  • 人造肉,距離中國大眾餐桌仍很遠
    就國內市場來看,深圳齊善素食、蘇州鴻昶素食、浙江百川食品、寧波素蓮食品等都是業內小有名氣的素食廠家,銷售渠道以「線下門店+網絡電商」形式為主,產品流向素食餐廳、寺廟,以及一些素食愛好者的餐桌。 隨著全球素食風的興起,國內的素食餐廳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 人造肉20年內超過傳統生產的畜禽肉類、泰森食品宣布將推無肉雞塊
    科爾尼基於其在全球農業、食品和肉類工業的洞察,在該報告中闡明了肉類替代品的幾大主要趨勢,也強調了植物基產品的整體市場規模在2018年達到約46億美元,並推測該市場未來幾年將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長預測。報告指出:「由於這隻佔全球1萬億美元肉類市場的一小部分,該類別產品仍有很大的上升潛力。」
  • 全球植物基市場強勢增長,扒一扒創投圈大熱的植物基!
    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使用植物基食品,並計劃將所有乳製品替換成植物基乳製品。 與此同時,Subway於2020年啟動推出素肉丸,全球最大的食品製造商雀巢3月起銷售純素香腸,星巴克提供純素三明治。
  • 星巴克、肯德基、喜茶相繼布局,人造肉再掀波瀾
    圖片來源:東方IC 近期,人造肉在中國又傳來落地的消息。繼奈雪的茶、星巴克、肯德基之後,喜茶近日也推出了一款「人造肉」漢堡。據記者了解,按照生產方式,目前的「人造肉」概念中可以分出三類產品:一是傳統素雞、素鴨等豆製品調味後形成的「葷做素肉」,在國內就有寧波素蓮、深圳齊善和江蘇鴻昶三個規模較大的生產性企業;二是將豆類蛋白擠壓、塑型、調味後,模擬肉類口感和營養成分的「植物基人造肉」,美國的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等屬於此類;三是用基因技術培育動物肉細胞的「細胞培養肉」,行業頭部公司Memphis
  • 人造肉國內首次開售?這家素食公司已做了26年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日前購買了兩袋人造肉發現,其主要成分與早前國內一些企業生產的豆製品並無太大差別。其實名為齊善食品的人造肉公司早在1993年,便已開始銷售人造肉,其後上線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銷售,該公司被不少素食餐廳經營者視作最大供貨商。
  • 星巴克、肯德基入局,「植物肉」風口來了?
    另外31%的消費者的普通肉和植物肉攝入對半開。新一代植物肉品牌的目標消費者都是這樣的「雜食動物」。別樣肉客自稱其70%的消費者都不是食素者。植物肉先和餐飲連鎖合作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消費者自己烹調植物肉更難達到真肉的口感。看看香港做「植物豬肉」公司Omnipork天貓店的評論你就能知道自己加工植物肉容易翻車。進入生產標準化、研發能力強、大眾化的餐飲連鎖(如肯德基)更有利於提高接受度。
  • 超400億市場 60多家本土企業湧入 「人造肉」引發賽道誘惑
    全球植物肉的代表企業是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自2015年以後,這兩家公司都獲得了比爾·蓋茨的投資,而李嘉誠也投資了前者。在這兩大商業巨人的帶動下,「人造肉」賽道還吸引了不少明星投資者,比如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Twitter聯合創始人埃文·威廉士、好萊塢影星萊昂納多……隨即,全球資本開始紛紛盯上了這類食品公司。
  • 星巴克、肯德基、奈雪、喜茶相繼布局 「人造肉」再掀市場波瀾
    星巴克、肯德基、奈雪、喜茶相繼布局 「人造肉」再掀市場波瀾 來源:證券時報原標題:超百億美元市場!星巴克、肯德基、奈雪、喜茶相繼布局,「人造肉」再掀市場波瀾近期,人造肉在中國又傳來落地的消息。繼奈雪的茶、星巴克、肯德基之後,喜茶近日也推出了一款「人造肉」漢堡。
  • 星巴克聯手別樣肉客和噢麥力 推出全新的植物膳食餐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侯雋)2020年4月21日 ,星巴克中國宣布攜手全球植物膳食倡導者別樣肉客和噢麥力OATLY發起「GOODGOOD星善食主義」行動,倡導消費者積極探索「對自己好,對地球好,讓好變更好」的環保生活方式。
  • 人造肉國內首次開售!這家素食食品公司立即打臉
    其實名為齊善食品的人造肉公司早在1993年,便已開始銷售人造肉,其後上線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銷售,該公司被不少素食餐廳經營者視作最大供貨商。 據向日葵爸爸素食小屋老闆介紹,作為一家素食餐廳,「植物肉」等原材料主要從專門的生產廠家處購得,僅需經過簡單的烹飪,便可實現與真正的肉相同的口感。 「可能要比真正的肉烹飪起來簡單一些。」據深圳齊善食品有限公司產品與市場部高級經理周啟宇介紹,該公司從1993年開始從事植物肉的生產加工,至今已有26年時間。
  • 訪談|植物肉品牌珍肉創始人:希望未來三年內把價格做到比紅肉更低
    《財經塗鴉》近期對話了珍肉創始人兼CEO呂中茗,他首先將珍肉定位於一個植物肉生活方式品牌,並強調「好吃才是消費者為植物肉買單的核心『痛點』」,用跟動物肉同樣的價格和口感去打動消費者並產生復購,進而在規模增長後把植物肉單品價格做得比紅肉更低,才是行業解決痛點的最重模式。他判斷,在10年的時間期內,植物肉會成長為千億級的賽道。
  • 人造肉的人造風口
    如果從美國留學歸來的90後創業者呂中茗不熱衷於健身塑型,積極研究更合理的膳食結構,他也不太可能在2019年迅速抓住了植物蛋白肉這一市場風口,創立「珍肉」品牌——定位中國版的Beyond Meat,成功吸引400萬種子輪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