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騰堡王國:德意志帝國境內最民主的邦國

2021-01-20 船長趣談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符騰堡王國是德意志帝國南部僅次於巴伐利亞的第二大邦國,由拿破崙提升為王國。符騰堡王國是德意志各邦中實施君主立憲最好的邦國,因此成為德意志各邦中最民主的邦國。那麼符騰堡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符騰堡選侯國

腓特烈一世

1797年腓特烈一世成為符騰堡公國公爵,1799年他加入英俄奧組成的第二次反法聯盟,進攻法國。1800年法軍佔領符騰堡公國,腓特烈一世被迫逃往國外。由於奧地利沒有派出軍隊保衛符騰堡公國,腓特烈一世因此十分憤怒,於是放棄了與奧地利結盟,轉投法國。1801年腓特烈一世與拿破崙和解,割讓蒙特貝裡亞給法國,符騰堡公國成為法國的附庸國。

拿破崙

1803年拿破崙提升符騰堡公國為符騰堡選侯國,腓特烈一世成為符騰堡選侯國選帝侯。同時拿破崙將埃斯林根、羅伊特林根、施瓦格明德等地併入符騰堡選侯國,使得符騰堡的實力增強。1805年英俄奧組成第三次反法聯盟,入侵法國。符騰堡加入法國一方,對反法聯盟作戰。拿破崙在奧斯特裡茨大敗俄奧聯軍,迫使奧地利向法國屈服。

二,符騰堡王國

符騰堡王國

1806年在拿破崙的支持下,腓特烈一世加冕為符騰堡國王,符騰堡選侯國轉變為符騰堡王國。符騰堡王國與巴伐利亞王國等德意志邦國組成萊茵邦聯,脫離神聖羅馬帝國,受法國保護,為法國提供支援。不久在拿破崙的壓力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滅亡。此後腓特烈一世在拿破崙的扶持下不斷擴大版圖,使符騰堡的領土擴大了一倍還多。

萊茵邦聯

1812年符騰堡王國派兵支援拿破崙徵俄戰爭,結果拿破崙慘敗。1813年英俄普奧組成第六次反法聯盟,反攻法國。聯軍在萊比錫會戰大敗法軍,腓特烈一世於是轉投反法聯盟。1814年英俄普奧召開維也納會議,最後符騰堡王國擴張所獲得的領土得到承認。會議上符騰堡與巴伐利亞曾反對德意志邦聯的成立,但1815年德意志邦聯成立,符騰堡與巴伐利亞還是加入了德意志邦聯。

三,加入德意志邦聯

德意志邦聯

1816年腓特烈一世病逝,其子威廉一世成為符騰堡國王。威廉一世實行改革:簡化行政機構,大力發展農業,使得遭到拿破崙戰爭嚴重破壞的符騰堡王國逐漸恢復起來。為了避免奧地利與普魯士操縱德意志邦聯,使符騰堡淪為普奧的附庸,威廉一世聯合巴伐利亞等德意志邦國,組成第三股力量,對抗普奧。

1848年革命席捲歐洲,德意志人民紛紛要求統一。威廉一世平息了民眾的抗議,實施自由主義的改革。1864年威廉一世病逝,子卡爾一世成為符騰堡國王。1866年普魯士為了統一德意志,發動了普奧戰爭,符騰堡支持奧地利,對抗普魯士。結果奧地利被普魯士擊敗,退出德意志邦聯,符騰堡只得承認普魯士主導的北德意志邦聯。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符騰堡派兵支援普魯士。

四,併入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與符騰堡王國

1871年普魯士擊敗法國,成立德意志帝國,符騰堡王國併入德意志帝國,成為德意志帝國南部僅次於巴伐利亞王國的第二大邦國。符騰堡王國在德意志帝國境內保留一定自治權,管理自己境內的鐵路、郵政。1876年符騰堡王國實行改革,實行君主立憲,政府的權力增強,國王卡爾一世不再專於政務,忙於促進文化的發展,使得符騰堡文化發展迅速。

威廉二世

1891年卡爾一世病逝,其堂侄兼外甥威廉二世成為符騰堡國王。威廉二世繼續實行君主立憲,將政務交給政府處理,使符騰堡王國成為德意志各邦中最民主的邦國。威廉二世醉心於文化事業,注重社會問題,使得符騰堡文化得到很大發展,符騰堡人的生活也優於其他德意志邦國。1914年一戰爆發,符騰堡軍隊作為德軍的一部分加入了戰爭。1918年德國爆發革命,威廉二世被迫退位,符騰堡王國滅亡。

總的來說符騰堡王國是德意志南部較大的邦國之一,沒有實力統一德意志,對德意志統一也比較排斥,最後敗於普魯士,併入德意志帝國。符騰堡王國的君主忙於政務,將權力交給議會與政府,使它成為德意志帝國內最民主的邦國。

相關焦點

  • 薩克森王國:曾經統治波蘭的德意志邦國
    薩克森王國是德意志的重要邦國之一,曾經統治過波蘭,與華沙大公國組成共主邦聯。後來俄羅斯吞併華沙公國,普魯士獲得薩克森王國40%的領土,使得薩克森王國淪為德意志小邦。那麼薩克森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敵視法國
  • 威斯伐倫王國:拿破崙弟弟兼任國王的德意志邦國
    威斯伐倫王國是拿破崙在德意志地區建立的一個王國,國王由他的弟弟傑羅姆·波拿巴擔任,所以威斯伐倫王國實質上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附庸國。那麼威斯伐倫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拿破崙控制德意志
  • 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德國有皇帝嗎?
    普魯士國王在1871年加冕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之後,普魯士王國就仿佛消失了一般,取而代之的是幅員更加遼闊、實力更加雄厚的德意志帝國。然而事實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之前,普魯士王國非但沒有消失,反而以強勢的姿態操縱著德意志帝國對歐洲大陸的徵服。
  • 法國割讓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省,對德意志有何作用?
    而普魯士王國則藉助這塊關鍵的地區,成功將邦國和法國隔離開來,徹底解決了國內邦國離心傾向嚴重的問題,填補了憲法漏洞。不久之後,在普魯士王國的領導之下,威廉正式在凡爾賽宮坐在了權力的象徵的寶座上。通過聯合周圍一眾邦國,他得以組建德意志帝國。
  • 德意志帝國的雛形——德意志關稅同盟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德意志帝國。確實,德國的崛起過程相當令人驚異,在19世紀初期,普魯士王國還是個農業佔主導地位、農奴制仍未消除的落後封建國家,在拿破崙戰爭中,普魯士的表現是英、法、俄、奧、普這歐陸五強中最差的,其國力也是最為衰落的,遠沒有腓特烈大帝時期的威風。
  • 德國歷史起源(3)德意志帝國
    根據維也納會議的領土調整,普魯士疆域自默麥爾河延至萊茵河,成為德意志邦聯內德語居民佔優勢的唯一強國,以及歐洲列強之一。滑鐵盧戰役紀念活動:普魯士士兵的射擊德意志邦聯在1815年成立,其中以普魯士和奧地利最強大。普魯士和奧地利都想由自己領導德國統一,後來普魯士漸漸取得領導權。1834年普魯士在德意志地區建立了德意志關稅同盟,除奧地利和漢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國都加入該同盟。
  • 德意志第二帝國別了,奧地利老大哥
    奧地利被要求不再幹涉德意志各邦的事務。 換言之,奧地利被踢出了德意志同盟。 這個立國近千年的德意志邦國,這個曾在幾百年中擔任德意志皇帝,曾多次領導德意志諸侯東抗奧斯曼土耳其,西戰法蘭西的老大哥,這個曾一度震撼歐洲的霸主,就這樣傷感地退出了德意志的舞臺。
  • 德意志帝國的雛形——德意志關稅同盟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德意志帝國。確實,德國的崛起過程相當令人驚異,在19世紀初期,普魯士王國還是個農業佔主導地位、農奴制仍未消除的落後封建國家,在拿破崙戰爭中,普魯士的表現是英、法、俄、奧、普這歐陸五強中最差的,其國力也是最為衰落的,遠沒有腓特烈大帝時期的威風。
  • 巴伐利亞王國:僅次於奧地利、普魯士的德意志第三大邦國
    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奧利地、普魯士成為唯二有希望統一德意志的邦國。巴伐利亞雖然沒有能力統一德意志,但卻是德意志各邦中僅次於奧、普的第三大邦國。那麼巴伐利亞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不久巴伐利亞王國宣布脫離神聖羅馬帝國,與15個德意志邦國組成萊茵同盟(巴伐利亞王國一直是萊茵同盟裡最大的邦國)。稍後弗朗茨二世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 德意志邦國一片散沙,為何能逆襲為世界第二?
    德意志邦國是神聖羅馬帝國崩潰後的產物,也是德意志帝國的前身。這是一個極為鬆散的組織,除了名義上的大哥奧地利帝國外,這個組織內的小國家都各自為政,誰也不理睬誰。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德意志邦國肯定完蛋。因為這就是一片散沙,將來肯定會被法國、英國這些歐洲強國吞併掉。
  • 《德意志帝國民法典》的「帝」「邦」之爭
    代表邦國利益的「各邦自主主義」者認為,德意志太大,各邦國都有自己的特點與風俗,應將某些法律事務留給邦國來調整兩百多年前,《德意志帝國民法典》的誕生堪稱私法史上劃時代的大事。然而,在德國民法統一的歷史長河裡也充滿了困惑、掙扎、爭執、偏見、退縮……這部法典編纂的過程異常艱難,而立法者與政治家從始至終都繞不開的一個課題是:如何處理帝國與邦國的關係,如何進行二者間的立法權劃分?代表北德意志邦聯或德意志帝國的「全國統一主義」者認為,一部統一的全國性法典有助於實現德意志的統一。
  • 巴伐利亞王國:僅次於奧地利、普魯士的德意志第三大邦國
    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奧利地、普魯士成為唯二有希望統一德意志的邦國。巴伐利亞雖然沒有能力統一德意志,但卻是德意志各邦中僅次於奧、普的第三大邦國。那麼巴伐利亞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王國成立
  • 黑森選侯國:被拿破崙與普魯士兩次吞併的德意志邦國
    黑森選侯國的選帝侯威廉一世與羅斯柴爾德家族交好,羅斯柴爾德憑著威廉一世的幫助,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家族,威廉一世也因此成為德意志最富有的君主之一,黑森選侯國也成為德意志最富有的邦國之一。那麼黑森選侯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德國史:三十年戰爭結束後,德意志邦國重新整合的首要表現是?
    德國通史:德意志邦國的重新整合之帝國等級格局的改變歡迎來到百家號樂聲談歷史,今天樂聲和大家談談德國的歷史,德意志邦國的重新整合之帝國等級格局的改變。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據小編所知,德意志邦國是神聖羅馬帝國等級以佔有世襲領地為基礎、以擁有帝國議會中的席位為傳承的政權實體,它不是帝國的地方政權形式,但是帝國的構成組織。三十年戰爭結束以後,德意志邦國經歷了重新整合的過程,主要表現在:帝國等級格局的改變;帝國等級狀況的變化;等級邦國的結盟或聯合。
  • 神聖羅馬帝國,是鬆散的邦聯,由大約1000個德意志邦國構成
    帝國鬆散的邦聯中有一個大法官法院負責外交事務以及與德意志諸侯協商。不過只有當面臨來自東南部的土耳其人的威脅時,這些德意志諸侯才能達成一致,建立起相對團結的外交政策。神聖羅馬帝國其他機構也反映出中歐政治的複雜性。召開帝國議會時,皇帝召集諸侯、貴族以及各個城鎮代表。帝國的司法法庭裁定帝國的重大事件。神聖羅馬帝國曾是歐洲最強的國家,在13世紀,實力被與教皇的戰爭削弱。
  • 德國歷史地圖系列——從普魯士王國到德意志帝國的變遷,1815年至...
    其次就是普魯士王國在德意志諸邦中首屈一指的版圖和傲視歐洲的軍事力量。普魯士雖在1807年被拿破崙剝奪半數領土,但1815年維也納會議時又獲得了薩克森王國2/5土地,萊茵河流域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瑞典所屬波美拉尼亞等地,重新恢復到三十多萬平方公裡的版圖。當然還包括普魯士建立的完善的行政系統和教育制度。普魯士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實現統一的最大功臣非俾斯麥莫屬。
  • 德意志史:《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加強了德意志邦國的領土主權
    兩者都尋求重新規制德意志的邦國體系。兩者都出現在一場長期戰爭之後。《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結束了三十年戰爭。維也納會議結束了長達二十年的衝突:衝突的一方是帝國,另一方是革命法國與拿破崙。在兩部和約之間的時期存在著各種世界。而它們又同另一些世界聯繫在一起。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在三十年戰爭期間業已面臨崩潰之虞,而後通過《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了一種新形式。
  • 普魯士與其他邦國相比強在哪,為何能統一四分五裂的德意志?
    殊不知,一百多年前的德國處於嚴重分裂的狀態,然而到了1871年,最終由普魯士王國統一了德意志地區,德國從此不再只是一個地理名詞。那麼為什麼是普魯士而不是其他邦國來統一德意志呢?而非同樣實力強盛的奧匈帝國。教育因素普魯士王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一是普魯士將教育劃分為初、中、高三等。
  • 德意志邦國一片散沙,為何能逆襲為世界第二?
    德意志邦國是神聖羅馬帝國崩潰後的產物,也是德意志帝國的前身。這是一個極為鬆散的組織,除了名義上的大哥奧地利帝國外,這個組織內的小國家都各自為政,誰也不理睬誰。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德意志邦國肯定完蛋。因為這就是一片散沙,將來肯定會被法國、英國這些歐洲強國吞併掉。
  • 德國歷史地圖系列——從普魯士王國到德意志帝國的變遷,1815年至...
    其次就是普魯士王國在德意志諸邦中首屈一指的版圖和傲視歐洲的軍事力量。普魯士雖在1807年被拿破崙剝奪半數領土,但1815年維也納會議時又獲得了薩克森王國2/5土地,萊茵河流域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瑞典所屬波美拉尼亞等地,重新恢復到三十多萬平方公裡的版圖。當然還包括普魯士建立的完善的行政系統和教育制度。普魯士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實現統一的最大功臣非俾斯麥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