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男子,為何喜歡頭上戴花,是愛美還是有講究

2020-12-12 騰訊網

在《水滸傳》中,大家可以看到,西門慶總是頭上插一朵花。很多人不禁會想,這個西門慶也太臭美了,竟然像女子一般頭上戴花。但其實看過小說的都會知道,除了西門慶以外,甚至有許多好漢也喜歡頭上戴花。

就好比阮小五一出場,便「鬢邊插朵石榴花」;浪子燕青是「鬢畔常簪四季花」;病關索楊雄則「鬢邊愛插翠芙蓉」等等。連這些好漢都熱衷於頭上戴花,由此可見,宋朝的男子,真的都很喜歡這樣做。那麼他們為何喜歡頭上戴花呢,是愛美還是有講究?

其實花卉在中國文化中,一直都有著獨特地位,因為花不僅擁有綻放時的美麗身影,還會散發誘人的香氣,讓人一聞就覺得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在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歡將花寫進作品中,或寄寓相思,或表達祝福,或言明志向。

就好比屈原在《離騷》中寫道:「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將美麗的花草戴在身上,寓意高潔的品格。還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達了其淡薄之志。

不僅是詩歌中,在繪畫、建築、音樂、服飾等等地方,都隨處可見花卉的影子,可見花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人們喜歡花卉,也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

根據史書記載,有一次唐玄宗在欣賞春天的美景,於是命群臣賦詩詠春。最後唐玄宗最欣賞蘇頲作的詩,便將御苑的鮮花賞賜給他,並插在蘇頲的巾帽上,頓時引發其餘大臣羨慕。

到了宋朝,男子簪花就成為一項宮廷禮制,皇帝也十分喜歡給大臣賜花,時間一長,能夠得到御賜簪花,就成為臣子的榮耀,也是身份的象徵。《宋史》就有記載:「中興,郊祀、明堂禮畢迴鑾,臣僚及扈從並簪花,恭謝日亦如之。」

當時的簪花可以是時令的鮮花,也可以是絲絹或金銀仿製的花,大臣得到賞賜的花,便會插在官帽上。每逢重要日子,比如皇帝生日、宮廷宴會、祭祀典禮等等,不僅大臣要戴花,就連皇帝自己都會戴花。

久而久之,戴花就成為一種流行,許多墨守成規的文人,也開始接受這一項風俗。關於簪花還有一個傳說,那就是「四相簪花」。

說的是北宋慶曆五年,韓琦時任揚州太守,在官署的後花園中,有一種叫「金腰帶」的芍藥開了四朵花。傳說只要此花一開,城中就會出宰相。於是心情大好的韓琦,就邀請好友王珪、王安石前來觀賞。

由於花開了四朵,所以韓琦又邀請了州黔轄諸司使前來,誰知他恰好身體不適,韓琦就請了在大理寺供職的陳昇之來觀賞。賞完花之後,韓琦剪下四朵「金腰帶」,分別插在每人頭上。說來也奇怪,最後這四人竟然都先後做了宰相,故而流傳出「四相簪花」的故事。

出了這麼一件事,便更加為戴花增添祥瑞之兆,而且朝廷並未規定,只有達官貴族才能戴花,因此民間紛紛效仿。到了後來,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優伶歌妓,都開始爭相戴花。

甚至連囚犯刑滿釋放,都要跪在地上,等待獄卒來給他們戴花。《夢粱錄》就有記載:「以見禁杖罪之囚,衣褐衣,荷花枷,以獄卒簪花跪伏門下,傳旨釋放。」

因此從現代的眼光來看,男子頭上戴花似乎有些彆扭,但是在宋朝,這只不過是一種社會風俗罷了。當時男子戴花,並不會覺得不好意思,反而還會藉此來吸引別人的注意。而大臣頭上戴花,則是一種榮耀的象徵。

據《宋史·輿服志》記載,宋徽宗每次外出回宮,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馬」。而下面的大臣為了拍皇帝馬屁,可想戴花的人有多少。甚至遼國聽說後,都開始有樣學樣,當宋朝使臣來到遼國,皇帝都是先賜一朵花,可見當時有多盛行。

(參考文獻《宋史》《水滸傳》《夢梁錄》)

相關焦點

  • 宋朝的男人很愛美,出門頭上得戴花
    古代中國文明昌盛,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能有一顆愛美之心,這種愛美在宋朝男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喜歡戴花,以此對外展現自己的美。在徵討淮西王王慶的戰爭中,他一馬當先,奮勇殺敵,斬殺了敵軍的先鋒大將,此人還是敵酋王慶的妻弟。這樣的一位猛男,書中卻講他很喜歡在耳鬢之間戴上一株芙蓉花。
  • 宋朝男子為何愛在頭上戴花?一個與重陽節有關的風俗習慣
    導讀:在生活中,如果一位漂亮女孩子頭戴一朵花,一般都會為她的美貌增色不少,而如果哪個男人也頭上戴花,則讓人貽笑大方,不忍直視。不過,在遙遠的宋朝,男人頭上戴朵花,卻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而這一習俗,竟跟馬上到來的重陽節有很大關係。
  • 水滸中,粗魯的梁山好漢為何愛在頭上戴花?這是什麼暗示嗎?
    細讀《水滸傳》,我們不難發現,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喜歡在頭上戴一朵花。在水滸原著(120回本,下同)第72回《柴進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鬧東京》中,皇宮中就大面積出現了這種別致的裝扮。村婦李鬼老婆在「髻鬢邊插一簇野花」,母夜叉孫二娘出場時也是「鬢邊插著些野花」,在書中更是比比皆是。
  • 國內「最愛美」的民族,男人喜歡頭上戴花,對待遊客非常熱情!
    我們國家發展至今也算是一個人口大國,其境內總共分為56個民族,並且每一個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傳統文化,當地的建築和周圍的自然風景也是有所不同的,近幾年來隨著旅遊業的大力發展,也推動了很多的人們能夠去到我們國內的其他城市遊玩,同時還能夠了解到關於其他民族的一些文化知識。
  • 宋代獨特的文化風氣,男子頭上戴花,女子圍觀竟看得如痴如狂
    唐代時,最早簪花的是皇帝,他們戴的一般是昂貴的真花,如富麗嬌貴的花中之王牡丹,那時候牡丹還是上流社會玩的,價格不菲。後來為了施恩,或是拉近和臣子的距離,以示自己的恩寵,皇帝就開始將花當作賞賜了,如「中宗於立春,內出採花賜近臣」,男子簪花的風氣冒頭後,到了宋代,則逐漸走向極致。
  • 花燈戴頭上!宋朝的元宵燈節,比現代燈會更精彩
    元宵節是華人十分重要的節日,而元宵開燈節的習俗也有千年以上的歷史,那麼中國史上最富庶、民間活動深富活力的宋朝,當時人是怎麼過元宵燈節的呢?曾有一度,北宋京城開封府會舉辦燈節至五天,其長度放眼現代也不算短;但時間一過,官方會強制撤除花燈。雖然限制是殘酷的,但也因此顯得元宵節與一般時日的不同、顯出其難得。
  • 戴銀手鐲有講究,戴左手好,還是右手好?多數女人可能都沒戴對!
    但是現在很多女性戴銀手鐲,主要是為了美觀,你是不是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而且女主是價格便宜樣式多,而且非常的漂亮。受到很多愛美女性的青睞。其實戴銀手鐲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很多人不知道到底是戴左手還是戴右手?很多人沒戴對,看看你戴對了嗎?戴銀手鐲好處多,到底戴哪一隻手能「排毒」?
  • 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有什麼用途?是誰發明的?為何皇帝也要戴?
    除了這種流蘇帽讓人印象深刻,大家可能還注意到了宋朝有一種「長翅帽」也讓人耳目一新。這種帽子的兩邊延伸出了兩根長長的翅膀,一不小心就會戳到旁人,走路還要非常小心才行,不然戴這種烏紗帽的官員哪天一不留神就把旁邊的哪位領導戳中了可就尷尬了。如此看來,這種「長翅帽」著實不太實用,那為什麼宋朝如此流行這種帽子呢,是誰發明的這玩意兒呢?他到底有什麼神奇功能。
  • 甄嬛傳:甄嬛和果郡王圓房時,頭上為何要戴和皇上圓房的髮簪?細思極恐
    看過《甄嬛傳》的小夥伴都知道,甄嬛的一生中只喜歡過兩個男人,甄嬛在前期喜歡的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皇上,而在後期她喜歡的則是文武雙全的果郡王,這兩個男人對甄嬛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 宋朝人愛美,程度超乎你的想像,同時期的歐洲人想必,真是弱爆了
    ——《戰國策》越是開放的社會,女人愛美的天性越不受束縛。宋朝的女子跟其如今開放社會的女性一樣愛美,愛打扮。這裡從當時人們的詩詞中就可以看出來,在李清照的《減字木蘭花》黃忠,描述的便是自己年輕時愛美的嬌羞心理: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 歷朝歷代有哪些匪夷所思又好笑的事情?元順帝名字翻譯過來叫鐵鍋
    ,唐朝時期的人們不叫生魚片,而是叫做「魚膾」或者「魚生」,別管是河魚還是海魚,是帶魚還是鯉魚,都能做成魚膾生吃,當然,肯定少不了蒜。宋朝說起頭上戴花這種事情,一般都是女人才會戴的吧,宋朝就不一樣,宋朝的男人一樣打扮自己,戴花這種事情已經無論男女,到了全民戴花的程度。
  • 古代頭衣:平民穿戴的頭巾,都有什麼講究?
    道家戴頭巾會風氣有開明之氣象時,便會有一些人"離經叛道"。可這些人不是名士,就是大才子,都有很大的名聲。他們認為戴上冠冕是一種累贅,故而效仿平民,才頭上紮上巾。這樣一來,不僅避免了加冠之時的麻煩,還讓整個人都顯得十分乾淨舒爽。
  • 「男子簪花」:中國古代社會的一種另類時尚和風雅!
    實際上,簪花,也就是在頭上插花,作為習俗,在中國古代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 而且,更為有趣的是,在中國古代,不光女子喜歡簪花,男子也有簪花的風俗。例如:唐人南卓撰寫的《羯鼓錄》就說了這麼一個故事:小名「花奴」的汝陽王李班,平時經常喜歡在頭上簪花。有一次,他給唐玄宗表演擊鼓,唐玄宗親自摘了一朵紅槿花放在他的帽子上。李班擊鼓不止,花朵竟然穩穩地沒有掉落。
  • 女人戴金還是戴銀有講究,金飾大多俗氣,年級大了戴銀不顯氣質
    很多女人總是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她選擇了和一些明星或者時尚博主的同款穿搭,但是她依舊顯得不怎麼精緻?除了和自身的氣質有關之外,其實和配飾也有關係。那些明星和時裝博主不僅僅講究衣服和髮型搭配,更講究這件衣服和配飾搭配。那些具有氣質的女人,她會選擇一些款式精緻的首飾來和服裝搭配,以此來將她本身的氣質提升。
  • 動漫中頭上戴花的妹子,最後一個已經在頭髮上開「花園」
    在動漫中,髮飾是花的妹子並不罕見,我們經常可以在某部動漫當中看見頭上戴花的妹子。並且,這些髮飾是花的妹子並非都只戴著一朵而已,像這篇文章要介紹的最後一個妹子初春飾利,可以說頭上的花朵就已經有非常多支了,已經在頭髮上開起了「花園」。讓人忍不住想問,初春飾利頭上的花能分給我一朵嗎?
  • 古時候人們穿衣有什麼講究?等級森嚴,顏色不能隨意挑
    官服除用不同顏色分別等級外,還用各種鳥銜各種花的圖案來表示不同的官階。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宋朝的開國皇帝,重定衣服制度,衣帶的等級就有二十八種之多。皇帝身邊的御林軍,也分穿不同花紋的染織繡衣。宮廷內更加奢侈,衣服、椅披、椅墊,都繡滿花紋,甚至綴上真珠。皇后的鳳冠大大的,上面滿是珠寶,並且還有用金銀絲盤成整出王母獻壽故事的,等於把一臺戲搬到了頭上。
  • 才女詩人李清照和花比美,古代人的賞花趣事你了解多少?
    我就把花戴在頭上,回家讓夫君看看比一比咱們誰美?」短短幾句寫出了新娘子的幾分心有不甘,又俏皮又可愛。這首詞寫李清照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的情景,生動地表現了女子天真愛美,爭強好勝的性情,極具生活氣息。與此同時,它也給我們描寫了當時詞人所處時代的生活情景,讓我們不禁思考,詞人在街上找擔花人買花,是作者的想像還是生活中的剪影呢?
  • 遊在宋朝,香霧花語,上一節「生活美學」課
    她們盤著各式各樣的髮髻,有氣質型的朝天髻,親切可愛的墮馬髻,小而美的雙蟠髻,還有端莊的包髻。 你肯定羨慕他們又密又亮的頭髮,但殊不知,那可能是假髮呢!宋代女子已經開始在自己髮髻中加入別人的頭髮,甚至直接用別人剪下的頭髮編結製成不同款式的髮髻,使用時直接戴在頭上即可。
  • 俗語:「男戴觀音,女戴佛」,啥意思?其中的講究你知道嗎?
    俗語:「男戴觀音,女戴佛」,啥意思?其中的講究你知道嗎?現在有一些帶有佛教因素的裝飾品成了很多人的心頭好,大家認為佩戴它們不僅是一種裝飾,還能起到保平安的作用。這點在一些小孩子身上最明顯,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平安健康長大,會讓孩子帶上有觀音或者佛祖的吊墜。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這句俗語:「男戴觀音,女戴佛」。在佩戴吊墜的時候也是有男女之分的,很多人肯定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戴個首飾還要分男女呢?其實這裡面大有學問。
  • 戴黃金手鐲的講究,到底是戴左手還是右手
    黃金手鐲從古至今都收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戴起來美觀大氣,而且還可以作為投資的商品來購買,而且黃金手鐲一直以來都是富貴的象徵,有著很高的地位,在傳統婚嫁中是必不可少的首飾,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中,很多女性也會選擇黃金手鐲佩戴,可以襯託出女性高貴典雅的氣質,那麼我們經常有一個困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