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人們穿衣有什麼講究?等級森嚴,顏色不能隨意挑

2020-12-14 世界五千年歷史

衣服是人的外在修飾,衣冠整齊,乾淨得體,是我們應有的修養,也能展現一個人良好的精神風貌。在中國古代,等級十分森嚴,就連衣服的顏色都有嚴格的規定,不許僭越。由於官職的品級不同,所著衣色也不相同。如黃色便是皇帝的專用色,這就是「品色衣」制度。

「品色衣」制度起始於北周,形成於唐朝,宋元明清沿用時,只在局部做了一些小的調整。以唐代為例,官分九品,三品以上著紫色,四品深紅,五品淺紅,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著紫穿紅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衣著者,官卑職微。唐代詩人白居易詩「江州司馬青衫溼」句,便有遭貶後官職卑微之意。那些穿紅著紫的達官貴人經常出入朝廷,於是人們便以紅色作為發達的標誌,而達到紫色便是位居皇帝之下的高官了。所以時人便以「紅得發紫」來代替那些官運亨通、仕途暢達的人。

在那時候,老百姓穿的衣服總是以本色為主,因為那時印染技術低而成本高,老百姓沒有錢,就不給衣服染色。所謂本色,是指做衣服的紡織品原料的本來是什麼顏色,它就是什麼顏色。古代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麻布的本色是灰白色的,所以老百姓也叫白衣,猶如後世所說的布衣。

唐朝的服色,以柘黃為最高貴,紅紫為上,藍綠較次,黑褐最低,白無地位。由於名臣馬周的建議和閻立本的設計,唐朝恢復了帝王的冕服,並制定了官服制度。官服除用不同顏色分別等級外,還用各種鳥銜各種花的圖案來表示不同的官階。

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宋朝的開國皇帝,重定衣服制度,衣帶的等級就有二十八種之多。皇帝身邊的御林軍,也分穿不同花紋的染織繡衣。宮廷內更加奢侈,衣服、椅披、椅墊,都繡滿花紋,甚至綴上真珠。皇后的鳳冠大大的,上面滿是珠寶,並且還有用金銀絲盤成整出王母獻壽故事的,等於把一臺戲搬到了頭上。貴族婦女的髮髻和花冠,都以大為時髦,發上插的白角梳子有大到一尺二寸的。貴族婦女的便服時興瘦長,一種罩在裙子外面類似現代小袖對襟褂子式的大衣甚流行。衣著的配色,打破了唐代以紅紫、藍綠為主色的習慣,採用了備種間色,粉紫、黝紫、蔥白、銀灰、沉香色等等,配合使用,色調顯得十分鮮明;衣著的花紋,也由比較呆板的唐式圖案改成了寫生的折枝花樣。

男子官服仍是大袖寬袍,紗帽的兩翅平直向兩旁分開,這時已成定型。便服還是小袖圓領如唐式,但腳下多改穿絲鞋。退休在野的官僚,多穿「直裰」式衫子,戴方整高巾。棉布已逐漸增多。南方還有黃草布,受人重視。公差、僕役,多戴曲翅幞頭,衣還相當長,常撩起一角扎在腰帶間。契丹、党項、女真族先後建立了遼、西夏、金政權,他們在穿戴上和漢人不大相同。

元朝的官服用龍蟒緞衣,等級的區別在龍爪的多少,爪分三、四、五不等,有法律規定,不許亂用。明清兩代還依舊這樣。在元代,便服還採用唐宋式樣。一般人家居,衣多敝領露胸;出門則戴盔式折邊帽或四楞帽,帽子用細藤編成。蒙古族男子多把頂發當額下垂一小綹,如個小桃子式,餘發分編成兩辮,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後。貴族婦女必戴姑姑冠;冠用青紅絨錦作成,上綴珠玉,高約一尺,向前上聳,和個直頸鵝頭相似。平民婦女或奴婢,多頭梳頂心髻,身穿黑褐色粗布、絹合領左衽袍子。

明朝,皇帝穿龍袍。相傳衣冠尚黃,始於黃帝,說黃帝是服黃衣戴黃冕的,所以古代以黃色為正色。以其他顏色為雜色。黃色象徵帝王,其他人不得穿黃衣服。皇帝為何要壟斷黃色呢?因為太陽是黃色的,而皇帝就是人間的太陽。再者,黃色常令人聯想到金子的顏色,金子是貴重的,因此黃色具有尊貴的寓意。歷代皇帝大都喜尚黃色,登基做皇帝俗稱為「黃袍加身」。

明朝禁止臣民用黃色,所有的黃色,包括柳黃、明黃、薑黃等都禁止民間使用。清朝只有皇帝可以用黃色,比如乾隆時期,就禁止別人用與黃色接近的米黃色等。其它人只有皇帝特別恩賜,才可以用,如黃馬褂之類。民間就更是禁忌有黃色的衣服了,否則,就被視為「要造反」和「想篡位」。

大臣穿繡有「蟒」「鬥牛」「飛魚」等花紋的袍服,各按品級,不得隨便。一般官服多為本色雲緞,前胸後背各綴一塊彩繡「補子」(官品不同,「補子」的彩繡也不同)。有品級的大官腰帶間垂一長長絲絛,下面懸個四寸長象牙牌,作為入宮憑證。冬天上朝,必戴皮毛暖耳。普通衣服式樣還多繼承宋、元遺制,變化不大。這時結衣還用帶子,不用紐扣。男子頭上戴的巾,有一種像一塊瓦式,名「純陽巾」,明太祖定名為「四方平定巾」,讀書人多戴它;另有一種帽子,用六片材料拼成,取名「六合一統帽」,小商販和市民多戴它。婦女平時在家,常戴遮眉勒條;冬天有事出門,則戴「昭君套」式的皮風帽。女子有穿長背心的,這種背心樣式和兵士的罩甲相近,故又叫「比甲」或「馬甲」。

清朝的服裝打扮,不同於明朝。明朝的男子一律蓄髮綰髻,衣著講究寬大,大體衣寬四尺,袖寬二尺,穿大統襪、淺面鞋;而清代的男子,則剃髮垂辮(剃去周圍的頭髮,把頂發編成辮子垂在背後),箭衣馬蹄袖,深鞋緊襪。清代官員服用石青玄青緞子、寧綢、紗,作外褂,前後開叉,胸、背各綴「補子」(比明代的「補子」小一些)一方(只有親王、郡王才能用圓形),上繡各種禽獸花紋,文官繡鳥,武官繡獸,隨品級各有不同。

一般人戴的帽子有素冠、氈帽、便帽等幾種。便帽即小帽,六瓣合縫,上綴一帽疙瘩,俗名西瓜皮帽。官員的禮帽分「暖帽」(冬天戴)、「涼帽」(夏天戴)兩種,上面都有「頂子」,隨著品級不同所戴的「頂子」顏色和質料也不同:一品官為紅寶石頂,二品官為紅珊瑚頂,三品官為亮藍寶石頂,四品官為暗藍寶石頂,五品官為亮白水晶頂。帽後都拖著一把孔雀翎,普通的無花紋,高級官僚的孔雀翎上才有「眼」,分一眼、二眼、三眼,眼多表示尊貴。只有親王或對統治階級特別有功勳的大臣才被賞戴三眼花翎。

平民婦女服裝,康熙、雍正時,時興小袖、小雲肩,還近明式;乾隆以後,袖口日寬,有的竟肥大到一尺多。衣服漸變寬變短。到晚清,城市婦女不穿裙,但上衣的領子轉高到一寸以上。男子服式,袖管、腰身日益窄小,所謂京樣衫子,把一身裹得極緊,加上高領子、琵琶襟子、寬邊大花坎肩,頭戴瓜皮小帽,手拿一根京八寸小煙管,算是當時的時髦打扮。一般地主、商人和城市裡有錢的市民,很多就是這樣的裝束。照規定,清代農民是許可穿綢紗絹緞的,可是事實上穿綾羅綢緞的仍然是那些地主官僚們、大商人們,至於受盡剝削、受盡壓迫、終年辛勤難得一飽的短衣漢子們,能求勉強填滿肚皮,不至赤身露體已經很不容易,哪裡還能穿得上絲織品!

相關焦點

  •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有什麼講究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有什麼講究?衣服是人類生活中的必需品,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理念不斷更新,衣服已經由最初的「蔽體、保暖」兩大功能,逐漸演化為一種具有格調的裝飾物。現代人穿衣服講究樣式、材質以及設計和裝飾幾大因素。
  • 古代等級制度有多「森嚴」?看清朝文武百官的服飾,見分曉
    夏王朝以來,中國的等級制度便開始確立,到了周王室,等級制度成為了諸侯爭霸的因素之一,等級制度便開始全面確立。到了清王朝時期,等級制度達到頂峰,那麼,中國傳統的等級制度和清王朝時期的等級制度有什麼不同?官服等級制如何確立清帝國的盛世?今天就讓我們聊聊等級森嚴制度鍛造下的盛世帝國。
  • 新娘回門穿什麼衣服 新娘回門穿衣有什麼講究
    新娘回門穿什麼衣服 新娘回門穿衣有什麼講究網上關於回門的吐槽比比皆是。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回門這件事!# 回門是什麼?新娘回門穿什麼衣服 新娘回門穿衣有什麼講究林宥嘉丁文琪 臺北寒舍艾美酒店回門宴新娘回門穿什麼衣服 新娘回門穿衣有什麼講究回門主要還是新人雙方表達對父母感恩的情誼。
  • 廢品回收行業等級森嚴 拾荒者不可隨意佔地盤
    等級森嚴不敢逾越     在連續多日的採訪中,記者也對廢品回收行業有了大致的了解。廢品回收有條長長的「食物鏈」,這個鏈條由下往上有4層不同級別的回收者:小販、綜合廢品站、單類廢品站和廢品加工企業,「下級」只能把廢品賣給「上級」,一般情況下,小販把廢品賣給綜合廢品站,綜合廢品站再把廢品分類、轉賣到不同的專類廢品站,單類廢品站又把廢品初加工後送到廢品加工企業進行再生產。越往上的級別利潤越高,但「下級」做生意不能隨意越級,否則就會引來直接上級的「教訓」。
  • 在制度森嚴的古代,連墳墓都有等級之分
    在現代,我們可以購買自己喜歡的墓地,可是在古代,古人並不能隨心所欲的購買自己想要的墓地。他們不僅生前有嚴格的等級劃分,在死後進入的墳墓都有相應的等級劃分,一生都活在等級森嚴的囚籠中。墳本來指的是高出地面的土堆,《禮記·檀弓上》有「古也墓而不墳」的記載,意為古人死後埋在平地裡,不用土堆起來作墳塋。墓專指埋葬屍體的坑穴,上面蓋上土以後不種植樹木。傳說孔子為了日後祭拜父母,特意在將父母合葬在一起並在墳前堆起一個墳頭。
  • 泰國等級森嚴,遇見王室要下跪,網友:遊客怎麼辦?
    泰國等級森嚴,遇見王室要下跪,網友:遊客怎麼辦? 泰國曾經也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只不過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情,以至於現在的泰國其實很多權利都掌握在國王的手裡的,就連軍隊國王都是有權隨意調配的。
  • 冬天穿衣選擇這7種顏色,不管什麼膚色,顯白效果特別好
    ,在強調衣服款式的同時顏色也是不能忽略的重點,今天我們就來分享7款冬日穿衣最適合的7種基本色,這幾種顏色不但有喜慶的氛圍,而且顯白效果也非常好,對於冬天穿衣有色彩選擇迷茫的女生不要錯過哦!再配一款白色鞋子,只需三種顏色,就凸顯出無與倫比的青春時尚感。3.高級灰灰色是介於黑色與白色之間的顏色融白色之純潔,吸黑色之沉穩,這讓灰色成為自然界最具高級感的顏色,灰色的分類主要有深灰色、淺灰色、花紋灰、純色灰,這幾種灰色各有特色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與衣服的配色來具體選擇。
  • 古代女子以顏色翻飛出的穿衣時尚
    這是以身份地位而規定穿衣,很無道理的。但容貌與衣飾相配,是極有道理的。衣色要能襯託面容,容貌要適宜衣服,這是自古以來女子穿衣不變的準則。富貴之家不會這麼想,但青色可以掩蓋更多內裡五顏六色的衣服,而且,穿起來有仙氣。那二八的佳人,在青上灑一條線,堆幾朵小花,更加鮮豔可愛。但衣服終究是人穿的。誰愛穿什麼,別人也管不著。所以,無論什麼顏色,裁縫合適的才是好衣服,因為衣服都是要縫的,只有天衣才無縫。
  • 印度的等級森嚴,中國人去到那裡,會被劃分到哪個等級?
    初中的歷史課本裡,我們就了解到印度的種姓制度,這是一套等級森嚴的制度,高種姓人世代高高在上,低種姓人永世摸爬打滾。這時候有中國網友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中國人去到印度,會被分在哪一個等級呢?」 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其實有一個很好的鑑別方法,就是通過膚色,一般來說,膚色越白的人,代表著他的等級越高。但是這也有例外,因為婆羅門裡還有一個皮膚很黑的民族。
  • 純正古老的西西里島黑手黨是這樣的,等級森嚴,簡直就是帝國
    純正古老的西西里島黑手黨是這樣的,等級森嚴,簡直就是帝國 2020-11-24 00
  • 飾物不能隨意佩戴,你們了解有哪些講究嗎?
    不能隨意放置,不能放到衛生間和廚房。出門佩戴的時候不要隨意拿出給別人看,在外遇到汙穢的場所,如洗手間、垃圾站、屠宰場等地方,儘量用紅布將佛像包好,起碼不要將佛像裸露在外。洗澡的時候一定要摘下,夫妻同房的時候一定要摘下。
  • 條件苛刻等級森嚴 愛馬仕撤出天津伊勢丹
    條件嚴苛 等級森嚴是主因  愛馬仕進入天津市場不過四年的時間。2007年3月14日,這家世界頂級奢侈品牌在濱江道伊勢丹開設了天津首家門店,喜歡它的消費者便終於不必再奔赴其他城市購買了。然而就在上個月,愛馬仕在天津這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店撤櫃了。
  • 條件苛刻、等級森嚴 愛馬仕撤出天津伊勢丹
    條件嚴苛 等級森嚴是主因  愛馬仕進入天津市場不過四年的時間。2007年3月14日,這家世界頂級奢侈品牌在濱江道伊勢丹開設了天津首家門店,喜歡它的消費者便終於不必再奔赴其他城市購買了。然而就在上個月,愛馬仕在天津這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店撤櫃了。
  • 農村常見的「黑大門」,被人們稱為「黑煞神」,有什麼講究?
    在過去農村裡黑色的大門最普遍,這也是農村裡的傳統習慣,也被人們稱為「黑大門」。雖然現在各種顏色的大門都有,但對於老人來說,還是黑色的大門最順眼。早先農村裡生活困難,許多人家連大門都沒有,過去大戶人家的「黑大門」無疑成了老人的執念。
  • 古時候人們是如何避暑的?嘿嘿,過的可不比現在人差
    古時候沒有空調風扇,夏日炎炎,你知道他們是如何避暑的嗎1、發冰票古有伏日頒冰之儀式,即伏日將頭年臘月窖藏的寒冰取出,供人們消暑。唐宋至明清帝都京師,入夏即有皇家賜冰之舉。宋代朝廷從初伏日開始,「每日賜近臣冰,人四匣」。明代還會在立夏日,賜冰給文武大臣。
  • 餐桌上少不了餐桌布,你可別再隨意挑,這樣挑桌子好看桌布還耐用
    餐桌上除了要擺放的餐具,最不能少的就是餐桌布了,餐桌布很實用,耐髒又耐油,很好保護了桌面,忽視它的作用,餐桌布還具備一定的裝修效果,比如:清新或者文藝樣式的餐桌布,鋪設後颳起一陣美觀風,用餐氛圍變得更美妙了。
  • 清代等級森嚴的嬪妃制度:貴人升為嬪,才是真正的大轉變
    不僅如此,清朝後宮在編的妃嬪是有規定人數的。每一個級別的妃子都有嚴格的人數規定,絕對不是由皇上主觀決定的。清朝后妃雖然被劃分為八個等級,但實際上能被作為妃子的,只有前五種。也就是皇后以及貴妃位還有妃位和嬪妃位。至於後面所謂的貴人常在,在後宮中根本排不上號,甚至很可能是皇上一時興起,隨便寵幸的而已。
  • 日企等級森嚴:其實每一天都應該是忘年會
    無法考證這是舶來品還是出口品,反正不管國內國外,年會都是補充向心力的重要時刻,特別是在那些職場文化等級森嚴的國家,比如日本。  以前加盟過一家日本汽車公司,400多名部門職員擠在一間近千平方米大辦公室裡。
  • 清朝的紫禁城晚上只能住8個男人,宮禁有多森嚴?超乎你的想像!
    清朝的紫禁城晚上只能住8個男人,宮禁有多森嚴?超乎你的想像!最近《延禧攻略》的大火,讓我們對清朝時期的歷史無疑是感興趣了很多,因此很多人都開始研究清朝時期的歷史人物了。現在伴隨著這部劇的大結局,網友們的追劇之路總算可以告一段落了。
  • 古時候沒有通電,人們在夜間有什麼娛樂活動呢?真是富人才玩得起
    有了電,我們可以通宵達旦的看電影或者K歌,這都是我們夜生活的一部分。那麼你們知道嗎?古時候,人們在晚上都會做些什麼呢?古人在吃過晚飯後,究竟會幹些啥呢?是立馬就上床休息?還是進行其它的什麼娛樂活動呢?這個問題其實是有三種回答的,根據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答案,我們一起看看吧。在古代時,雖然沒有通電,但是已經有了照明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