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度森嚴的古代,連墳墓都有等級之分

2020-12-11 夜下讀青史

在現代,我們可以購買自己喜歡的墓地,可是在古代,古人並不能隨心所欲的購買自己想要的墓地。他們不僅生前有嚴格的等級劃分,在死後進入的墳墓都有相應的等級劃分,一生都活在等級森嚴的囚籠中。

墳本來指的是高出地面的土堆,《禮記·檀弓上》有「古也墓而不墳」的記載,意為古人死後埋在平地裡,不用土堆起來作墳塋。

墓專指埋葬屍體的坑穴,上面蓋上土以後不種植樹木。

傳說孔子為了日後祭拜父母,特意在將父母合葬在一起並在墳前堆起一個墳頭。他的弟子們也爭先搶後的效仿孔子,於是夫婦合葬以及墓上起墳開始廣泛流傳起來。

秦漢以後,墳墓已經普及開來,連等級都變得十分分明,不同的階級,所使用的墳墓都有所差別。正所謂「漢律曰列侯墳高四丈,關內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

墳墓最高等級是陵,是皇家專用的墳墓,其他人等若是使用陵墓的規制來作為死後的棲身之地,在古代可視為謀逆之罪。

不過歷史總有例外,遼國蕭太后的「 情人」韓德讓在死後便入了皇陵,這份殊榮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埋葬皇帝家族的墳墓叫做陵,埋葬聖人的地方叫做林。我們熟知的山東曲阜孔林就是專指孔子的墓地。

隨著時間的發展,介於帝王貴族之間的人所埋葬的地方也被稱之為林,比如袁世凱的墓地就被後人稱為袁林。

那貴族和平民的墓地都叫做什麼呢?貴族的墓地叫做冢,是僅次於皇陵的存在。與貴族相反,平民的墓地僅僅叫做墳墓,有些窮苦人家死後連喪葬錢都掏不出來,因此便有了賣身葬父母的做法。

即便是做了官,死後所使用的墳墓面積都有所限制。讓人忍不住感慨,古代的等級制度真的是從出生開始一直到死亡都不能結束。

相關焦點

  • 古代等級制度有多「森嚴」?看清朝文武百官的服飾,見分曉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子謂於產。——《論語》華夏幾千年來,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進而到民主社會,中華文明在時代中進步,在時代中綻放光輝。夏王朝以來,中國的等級制度便開始確立,到了周王室,等級制度成為了諸侯爭霸的因素之一,等級制度便開始全面確立。
  • 古代日本等級制度森嚴,豐臣秀吉貧苦出身,為何還能讓日本統一?
    而他的出身,卻並非織田信長那樣出身大名,甚至都算不上平民,若是按照古代日本的等級制度來看的話。豐臣秀吉的出身,其實是屬於一種連「姓氏」都不配擁有的下層階級,也就是日本古代等級制度中的「農」階層。那麼按常理來講,這樣的豐臣秀吉應該沒什麼機會闖出一番成績的,那為何卻能完成很多日本大名終其一生都無法完成的統一大業呢?畢竟回歸本質,在日本封建時期那森嚴的等級制度之下,在其他大名家族裡面的孩子接受長輩精心教導的時候,因和繼父不和而離家出走的風塵秀吉可還在為了「生存」而掙扎。
  • 古代君王中等級原來如此森嚴,從這個細節就能看得出來
    大家好,今天小編為大家講一個關於古代君王篇中的古代貴族等級制度的森嚴諸侯國來源自古代周朝分封制度,當時統治者將土地和連同人民,分別被授予直系王族、將臣和貴族分封統治,讓他們各自建立自己統屬的領地,保護王朝與統治者的安全,諸侯分封國土的面積大小不一
  • 詳解石像生森嚴的等級制度
    現代幾乎看不到什麼石像生,也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石像生是什麼,石像生其實就是古代一些墓葬中安放的石人、石獸,一般都是有級別的人才會弄石像生,尋常的百姓人家也沒有那麼多錢搞這個,霍去病的墓應該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石像生,石像生也是有等級制度,什麼級別放幾個石像生也是有嚴格要求的。
  • 印度的等級森嚴,中國人去到那裡,會被劃分到哪個等級?
    初中的歷史課本裡,我們就了解到印度的種姓制度,這是一套等級森嚴的制度,高種姓人世代高高在上,低種姓人永世摸爬打滾。 很多學者都喜歡拿印度這個種姓制度出來,分析印度的社會結構和人種構成。這時候有中國網友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中國人去到印度,會被分在哪一個等級呢?」
  • 清代等級森嚴的嬪妃制度:貴人升為嬪,才是真正的大轉變
    正因如此,歷朝歷代對後宮的管理制度都非常嚴格,以此告誡後宮嬪妃必須得遵守禮節,不可胡亂作出越矩的舉動。不僅如此,清朝後宮在編的妃嬪是有規定人數的。每一個級別的妃子都有嚴格的人數規定,絕對不是由皇上主觀決定的。清朝后妃雖然被劃分為八個等級,但實際上能被作為妃子的,只有前五種。也就是皇后以及貴妃位還有妃位和嬪妃位。
  • 古代殉葬制度有多殘忍?皇帝死后妃嬪陪葬,明成祖的陪葬團最龐大
    但是後宮這麼多人全歸於皇帝一人專享,名義上這些妃子不論是不是受寵,有沒有得到過皇帝的臨幸,身處在什麼樣的位份之上,她們都是皇帝的女人,受道德倫理的束縛,也無法再嫁,那麼這些人又該何去何從呢?封建王朝帝王之死,牽動天下,舉國上下都需要為之服喪,在一定期限之內都不可進行婚嫁亦或是屠宰等行為的發生,這無疑是皇家之權的體現。
  • 古時候人們穿衣有什麼講究?等級森嚴,顏色不能隨意挑
    在中國古代,等級十分森嚴,就連衣服的顏色都有嚴格的規定,不許僭越。由於官職的品級不同,所著衣色也不相同。如黃色便是皇帝的專用色,這就是「品色衣」制度。「品色衣」制度起始於北周,形成於唐朝,宋元明清沿用時,只在局部做了一些小的調整。以唐代為例,官分九品,三品以上著紫色,四品深紅,五品淺紅,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著紫穿紅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衣著者,官卑職微。
  • 日企等級森嚴:其實每一天都應該是忘年會
    辦好新年年會,讓員工充分享受精神福利,明年熱熱乎乎地再拼命是老總們朝思暮想之事。無法考證這是舶來品還是出口品,反正不管國內國外,年會都是補充向心力的重要時刻,特別是在那些職場文化等級森嚴的國家,比如日本。  以前加盟過一家日本汽車公司,400多名部門職員擠在一間近千平方米大辦公室裡。
  • 原神丘丘人等級制度森嚴,底層只配撿石頭,丘丘王卻能錘爆玩家
    作為提瓦特大陸上最原始的人形魔物之一,幾乎在地圖都任何地方都能遇到丘丘人,而玩家看到丘丘人也喜歡上去欺負一番。但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會發現丘丘人其實並不笨拙,而且丘丘人內部等級制度非常森嚴。最底層的丘丘人手中沒有任何武器,只能撿石頭攻擊敵人,而這類丘丘人也非常悲慘,基本算是丘丘人中的流民了,也就只能在地圖上瞎逛、曬曬太陽啥的。
  • 巾:中國帽文化的瑰寶,既是國人的服飾特徵,也是等級制度的體現
    於是"巾"就成了地位低下者的象徵,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佩戴它的人身份都很低微,而貴族戴的是冠,並不佩戴巾。比如,《 儀禮 》講:"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就很明白的說明了古代的男子在成年之後,士族佩戴冠,意味加;而庶人則佩戴巾。可見,巾的背後蘊含的是中國古代森嚴的等級制度。
  • 大唐服飾韻味十足,飄逸靈動的衫襦長裙,等級森嚴的冠服制度
    唐代裙體用幾幅布帛縫製而成,稱為幾破裙,有「六破」、「七破」、「十二破」之分。唐初期的「破」是指布幅,唐代布帛幅寬制度是1尺8寸,唐大尺的長度約為0.29米,[4]裙擺尺寸約為2-3米左右。武氏早期的服裝色彩以素雅色彩為多,後期以濃豔的紅、黃、青、紫、綠、青為多。
  • 墳、墓、冢、陵有啥不一樣?簡單的四個字,體現了嚴格的尊卑制度
    墳、墓、冢、陵,簡單的四個漢字,體現的卻是尊卑之禮,是中國傳統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人活著講尊卑、講等級,死後依然不可以逾越這道鴻溝。比如,說一個人死去,平民死曰死;士大夫死曰不祿;諸侯死曰薨;帝王死曰崩。
  • 古代職官有嚴格等級制度,表示職官等級的有爵、勳、品、階等數種
    有上柱國、柱國、上護軍、護軍、輕車都尉、驍騎尉等,共十二級。後代沿襲唐制,只是品級略有不同。明代有文勳、武勳,文官勳號除「柱國」外還有正治卿、資治尹之類。武勳第一級為左右柱國,其餘各級與唐勳官稱呼同。文、武勳的第一級都是正一品。清代勳官合併於爵位。品,古代把職官分為若干等,通稱為品。西周時官有九命之別,九命最高,一命最低。
  • 泰國等級森嚴,遇見王室要下跪,網友:遊客怎麼辦?
    泰國等級森嚴,遇見王室要下跪,網友:遊客怎麼辦? 泰國曾經也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只不過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情,以至於現在的泰國其實很多權利都掌握在國王的手裡的,就連軍隊國王都是有權隨意調配的。
  • 古代大戶人家的丫鬟也分好幾個等級,等級低的連主人的面都見不著
    在權貴說了算的古代,普通百姓的貧窮程度是現在人難以想像的。窮人只能一輩子給人當牛做馬,而富人,卻是使喚窮人的人。古代大戶人家的富有程度也是現代人無法猜測的,什麼三妻四妾都是小事,山珍海味也都吃膩了。古代大戶人家有一個生活習慣,可能是現代人完全接受不了的。
  • 等級森嚴的德雲社,就連桌布都有等級,郭麒麟的款式沒人敢亂用
    常言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到世界五百強的企業,小到一個個體戶,都要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尤其是像德雲社這樣的傳統藝術團體,就更重視各種規矩和制度了,比如前幾年一直在網上被熱議的大褂等級制度,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德雲社不同資歷的演員之間確實有一些規矩,大家都不敢越雷池一步。
  • 日本近世身份制度中,穢多非人處於等級森嚴的身份秩序最低端
    武士是一個世襲的身份等級,他們擁有姓氏、佩刀的特權。百姓即農民,他們被嚴格束縛在土地上,不得遷徙、不得從事工商業、不許佩刀、嚴禁練武、禁止田地的買賣和租賃。町人是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總稱,町人主要從事物品的製作、販賣,幕府與大名強制其居住於城下町。
  • 世界通簡史:印度的瓦爾那制,等級制度的形成,對宗教的限制
    即使職業由於某種原因改變了,但和職業相聯繫的等級出身也是不變的。事實上有不少婆羅門是農民,也和吠舍等級一樣開荒種地,但他們的出身不變,仍為婆羅門,仍以自己種姓的高貴而自豪。相反,即使首陀羅經商致富,也不能改變其受歧視的等級地位。當然這是就一般的情況來說的。這是瓦爾那制的基本特徵之一。
  • 中國古代官階等級大全
    等級森嚴是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的特點之一,這在官階上反映得尤為明顯。大量的典章明文規定,不同的官階等級應享有不同的政治和經濟待遇,擁有不同的權力,絕對不允許僭越,亦不允許假借。統治者的意圖是通過嚴格的官階等級劃分,從制度上保證上下有別、高低有序、主從有分的嚴格統屬關係,從而責令不同等級的官吏各守其責,各行其權,各盡其責。俸祿大體上是依據官階等級的高低來區分多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