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該只是在新年到來時才對員工的想法感同身受,應該把每一天都當作「忘年會」,創造暢所欲言的工作環境,企業才能重新找回活力
春節是真正屬於中國人的新年。一進臘月,許多公司的一項A級日程就是年會。辦好新年年會,讓員工充分享受精神福利,明年熱熱乎乎地再拼命是老總們朝思暮想之事。無法考證這是舶來品還是出口品,反正不管國內國外,年會都是補充向心力的重要時刻,特別是在那些職場文化等級森嚴的國家,比如日本。
以前加盟過一家日本汽車公司,400多名部門職員擠在一間近千平方米大辦公室裡。以8到10人為一課(日企的職級)相互對坐,40多歲的課長桌子在最前邊;四五個課形成一個業務部,50多歲的部長桌子放在最前邊;五六個部門形成一個本部,即使是60歲開外的董事本部長也沒有單間辦公室,他的桌子一騎絕塵,放在最前邊。新職員一下子就把未來人生軌跡看得一清二楚。
日企上下等級之森嚴猶如軍隊一般,下級絕對服從上級,前輩經常欺負新人,上面對下面用語頗為粗野,甚至失誤時向下推卸責任。而這一切,在日本職場上都理解為是讓新人心智堅強起來。底層員工的心情、部門活躍的程度可想而知。
在這樣的文化中,年會成了重要的修補手段。一年裡只有這一天下屬可以直呼上司,可以直白地向老闆吐槽、抱怨,必須要有一個節目是集體惡搞領導。而老總們則要挨個寬慰、道歉,以此化解日常工作中的情緒積怨。這一天最能體會日語「忘年會」的滋味,寓意就是把這一年的煩惱、辛苦和不順統統忘掉,迎接新的一年。
忘年會很融洽,但新年假期結束後,等級森嚴的氣氛馬上又回到辦公室。在工業化時代,縱向職場文化創造高效和穩定的增長,令日本相當自豪。但在更加依賴底層創新的後工業時代,在與歐美、中國密切交往的全球化時代,其弊端日漸顯現。法國人卡洛斯·戈恩當年拯救日產汽車的第一招,就是組建9個由中層經理們組成的跨職能團隊,直接決策並推動產品開發。戈恩後來回憶,所有這些變革都是翻天覆地的,不但背離了日產長期的經營慣例,而且違背了日本社會的某些行為規範。即使是中國人也很不適應。去年有部收視率突破50%的日劇《半澤直樹》,講述了一位正直勇敢的銀行職員挑戰貪腐上司節節獲勝的故事。該劇的創作原型是現實中的某家銀行,就在該銀行的深圳分行,曾發生過30餘名中國員工集體抗命日籍分行長的事件,結果是日籍分行長被調回國內。
日本許多政府部門、大公司,這些年都試圖通過改變會議室環境、會議程序、發言時間等,來改變冗長無用的工作會議,打擊「形式主義」;法律中推行提案制度,保證任何一個普通職員有權直接反映到決策層,反向評估可以讓幹得不好的上司隨時開路。這些改革都在瓦解著絕對服從的日企縱向文化。更重要的是,改變這種職場文化是一種人心所向。有日本媒體總結過,正是由於顛覆了絕對服從的日企形象,拍出了日本人不敢做的心理,《半澤直樹》才反響空前。正如一位日本企業家所言:我們過去只有在新年之前才對員工感同身受,其實每一天都應該是忘年會。創造這樣暢所欲言的工作環境,也許是疲弱的日企重新找回活力的希望。
蛇年的工作日馬上就要結束了。老闆和員工都應想想,我們的職場文化是否也該嘗試革新?
(責任編輯:張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