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放逐的商朝太甲,在伊尹的輔佐下,成為一代明君

2020-12-20 生活的不同在我們拼搏

商王朝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力於他的助手伊尹的輔佐。特別是湯去世以後,為鞏固和延續商王朝,他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史載商湯娶婦的時候,嶽丈有莘氏為女兒準備了豐盛的嫁妝,還有很多陪嫁的奴隸。其中有個人名摯,因母親住在伊水之濱,所以又名伊尹。尹是正的意思,是說後來他輔佐商湯正了天下。伊尹初來的時候,因為很會做菜,深得湯的歡心,便命他執掌廚事。湯後來察覺伊尹與一般奴隸不同,便和他交談。他胸懷大志,是為了讓湯了解,才混在陪嫁的奴隸中到這裡來的。伊尹給湯談了許多經世濟民的道理,勸說湯爭取民心,發展生產,加強裝備,努力擴大自己的區域,為滅夏作好積極的準備。湯看中了他的才能,便提拔他當了右相,成為得力的助手。

也有人說,伊尹不是陪嫁到湯家的奴隸,早先本是一名隱士。湯打聽到他是一位賢人,便派人去迎聘他。可是伊尹留戀山水,不肯出來做官。湯總共去了5次,他才向來人談了古代聖王治國濟民的道理。伊尹出山後,湯便把國事交給他掌管。這時,自孔甲以來,腐朽的夏朝統治,到了桀的手裡就更加不行了。伊尹便和湯策劃討伐夏。他說:「儘管夏朝德衰,叛離的很多。關鍵是夏王調遣他們出徵的時候,能不能服從。這就須投石問路。我們暫時停止向桀朝貢,看他如何反應,再作打算。」湯同意伊尹的意見,便停止向夏朝貢。這件事果然激起了桀的憤怒,馬上命令九夷發兵徵討。伊尹看到夷族還服從夏桀的調遭,便趕快派人向他請罪,重申承認夏朝的宗主國地位,並送去了許多貢品,夏桀才停止對湯用兵。

一年以後,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九夷中的一些部落開始叛離夏朝。大舉進攻的時機終於到來了。夏桀得到湯舉兵的消息,立即命人徵調昆吾、韋、顧3個小國的人馬進行阻截。誰知商湯按照伊尹的布置,早已派兵攻滅了韋國和顧國,並挫傷了昆吾國的銳氣。雙方大軍在鳴條會戰,夏桀的軍隊很快戰敗。商湯乘勝追擊,滅亡了昆吾。自此以後,商朝不僅牢牢地控制了黃河中下遊廣大地區,連遠在西方的氐羌部落,也都向商朝臣服了。商王朝建立以後,伊尹又幫助湯制訂各種典章制度。他要求朝臣盡心供職,勤勉用事,要為民立功,做出顯著的成績。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獎賞,否則,將從重處罰,決不輕饒。因此,商初清明,經濟繁榮,老百姓都能安居樂業。一些驕橫的貴族,看到伊尹能以身作則,囂張的氣焰也得到了相應的抑制。

湯滅夏後,只當了13年的商王就逝世了。按照「兄終弟及」的繼承制度,本應由他的弟弟接任王位。湯沒有弟弟,便傳位給長子太丁。太丁不及繼位就死了,因此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繼立;三年後,外丙又死了,便由外丙的弟弟種任繼位。仲任在位不到4年也去世了。作為開國元勳的伊尹,在這關鍵時刻,為了穩定人心,以其崇高的威信,當機立斷,迎立太丁的兒子太甲為商王。太甲繼承王位後,伊尹盡心輔佐他,教育他繼承祖宗的光榮傳統,克勤克儉,敬天愛民,並且專門為他寫了3篇文章,供他學習,以便成為一個好的君主。在《肆命》一文中講的是如何分清是非的問題。對一個國君來說,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都要分得清清楚楚。另一篇叫《徂後》的文章,講的是當時的法律制度。伊尹告誡太甲,要按祖宗定下的規矩辦事,不可胡作非為。

開始兩年,太甲處事還算謹慎,做事也算勤勉。對於祖宗的法度,伊尹的教誨,都不敢稍有懈怠。可是到了第三年,形勢便發生了逆轉。太甲以為自己是一國之君,一切內政上的大事,都得由自己專斷。對於伊尹的勸諫,便不再放在心上。他殘暴昏庸,不守法度,引起了大臣和人民的不滿。鑑於太甲已經喪失了作為國君的基本條件,伊尹同其他大臣商量後,決定採取非常措施,發動了一次宮廷事變,將太甲逮捕,送到桐的地方囚禁起來。據說,桐是商湯的墓地,將太甲放逐到那裡,為其祖父守墓,有促他悔罪自新的用意。

商湯雖是一代開國聖君,墓葬卻十分簡陋。太甲住在低矮的享殿裡,除做些掃墓和祭祀之類的事情外,便是聆聽伊尹派來的官吏為他講述商湯創業的歷史以及他親手制訂的典章制度和各種規矩,教育這位被逐的國王悔過自新,以乃祖為榜樣,不要胡作非為,走上夏桀的滅國亡身之路。經過幾年的反思,太甲果然有了悔悟,覺得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不僅違反了祖宗遺教,而且也違背了天命。對伊尹的一片苦心,開始有所理解。太甲為了表現自己的悔改誠意,決定先從桐地這個小地方做起。平時,他關心老弱病殘,扶助貧困無依的百姓。凡是應該做到而又能夠做到的事情,他都盡力去做;不應該去做的事,不僅自己不做,還對別人加以勸阻。

太甲的這些表現,不僅得到了百姓的稱讚,而且很快傳到了伊尹那裡,他也十分高興。經過多方調查,證明太甲確實已經悔過自新。伊尹的目的達到了,因為放逐太甲的用意也正在這裡。於是,親自帶領百官,將太甲接了回來,重新扶上王位,鄭重其事地把權力交還給太甲。伊尹為了建立太甲的威信,又專門寫了《太甲訓》3篇,以褒揚他能改過自新,仍不失為一位明君。太甲果然不負厚望,沒過多長的時間,便把國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經濟日益繁榮富強起來。古籍記載:伊尹活到100歲後才去世。沃丁為了褒揚他的功績,用王的禮儀厚葬了他。所以在這個故事裡,小編認為,明君離不開賢臣的輔佐,賢臣也需有明君賞識,彼此才能相得益彰。你們認為呢?

相關焦點

  • 伊尹放太甲的是與非
    伊尹據記載是商朝的宰相,幫助商湯滅了夏桀建立商朝,又輔佐多任國君,特別有名的是「流放太甲」。「伊尹放太甲」本是一個賢相明君典範,說的是太甲繼承商朝國君多年,行為不是明君該表現出來的,於是,伊尹將太甲「放」到「桐」,自己攝政監國。多年以後,太甲反思己過,誠心悔改,伊尹又把他接回去繼續做國君,太甲成了一代名君。
  • 伊尹輔佐太甲政事,沒想到太甲不學好,直接給發配出去!
    但是被叫來的伊尹卻毫不慌張,卻用這道被燒糊的菜給商湯講道理,沒想到伊尹說的這一番話直接打中了商湯的內心。商湯自己都沒有想到原來在自己的後廚中竟然還有這麼一個人才,就把他的奴隸身份給解除了,直接把他給提拔為右相!而伊尹也非常感恩商湯的提拔,所以盡心盡力輔佐他成就天下霸業,還在十分緊急的時候把商湯在夏桀的囚禁之中給營救了出來!最後終於讓他覆滅的夏朝,完成了統一!
  • 伊尹怎樣輔佐商湯推夏建商,訓誡太甲重回正道,一心發展商朝?
    立有大功的伊尹也被封為丞相,繼續輔佐商湯治理國家。在他的幫助下,商朝政治清明,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太甲繼位之後,他還勸誡太甲,從而使太甲重回正道,及時的挽救了商朝的統治。《孟子.萬章》中記載:「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納之溝中,自任以天下重如此,故以伐夏救民。」
  • 太甲從紈絝子弟變成了商朝明君,背後全依靠一個老臣,他叫伊尹
    商湯曾經在伊尹的幫助下打敗了夏桀,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朝代商朝。商湯去世後,伊尹成了重要大臣,他輔佐商湯的兒子繼位,可是商湯的三個兒子很快都去世了,伊尹只好輔佐商湯的孫子太甲即位。太甲從小生活在帝王之家,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那麼他當了大王后會乖乖地聽伊尹的話嗎?
  • 三朝元老,將「他」改造成賢明君主,後人稱為「伊尹放太甲」!
    剛剛興起的商朝,呈現出一派百廢俱興、政通人和的局面。後來,商湯將夏桀流放到南方去。這時的夏桀,蓬頭垢面,垂頭喪氣,原先那副耀武揚威、傲視一切的氣派全沒有了。他對人說:「我真後悔當初沒有把商湯殺死在夏臺,以致後患無窮,使我落到這個下場!」看來他真是至死不悟啊伊尹是傳說中著名的賢相,他輔佐商湯滅夏建立了商朝。滅夏之後,伊尹在朝廷中位高權重。
  • 伊尹放太甲的是與非
    伊尹據記載是商朝的宰相,幫助商湯滅了夏桀建立商朝,又輔佐多任國君,特別有名的是「流放太甲」。「伊尹放太甲」本是一個賢相明君典範,說的是太甲繼承商朝國君多年,行為不是明君該表現出來的,於是,伊尹將太甲「放」到「桐」,自己攝政監國。多年以後,太甲反思己過,誠心悔改,伊尹又把他接回去繼續做國君,太甲成了一代名君。
  • 伊尹怎樣輔佐商湯推夏建商,訓誡太甲重回正道,一心發展商朝?
    立有大功的伊尹也被封為丞相,繼續輔佐商湯治理國家。在他的幫助下,商朝政治清明,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太甲繼位之後,他還勸誡太甲,從而使太甲重回正道,及時的挽救了商朝的統治。《孟子.萬章》中記載:「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納之溝中,自任以天下重如此,故以伐夏救民。」
  • 伊尹放太甲的故事,把臣忠於主發揮到極致,高明領導哪個不愛?
    伊尹聰明穎慧,輔助商湯打敗夏桀,為商朝的建立做出不朽功勳,輔政五十餘年,為商朝富強興盛立下汗馬功勞。太甲當政後,不修德政,昏暗暴虐,破壞了商湯法制,伊尹十分憂慮,多次規勸太甲,太甲根本聽不進去。為使太甲成為有作為的君主,伊尹在商湯墓所在地建了一座宮室,稱為桐宮。並把太甲送入桐宮反省。桐宮地處商湯墓地,氣氛莊嚴肅穆,除了守墓人,一般人根本進不去。
  • 李大奎:廚子出身的伊尹為什麼能把君王商太宗放逐?
    在這些有好有壞的古代帝王中,商太宗太甲是有史記載最早的一位"太宗",也是第一個由昏君轉為明君的帝王。 那,太甲帝是何許人?他到底經歷了些什麼,能從昏君轉化為明君? 一、差點與帝王之位失之交臂 太甲是商湯的嫡長孫,商朝第四位君主。按理,他登上君主寶座應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
  • 伊尹對商朝的貢獻
    伊尹出生在夏朝末年,名摯,由於他的母親生活在伊水,所以姓伊。伊尹出生後,被有莘國庖人收養。伊尹從小就很聰明,喜愛學習。他既學習農耕,也愛研究堯舜,所以他掌握了烹飪技術,又懂得治國。伊尹長大後,見夏桀無道,就想離開夏朝,而此時,商湯在商部落興起,伊尹就想投奔商湯,而商湯也聽說了伊尹的能力,就娶了有莘王的女兒為妃,伊尹就以陪嫁奴僕來到了商湯的身邊。有一次,伊尹利用送菜的機會和商湯談論治國之道,商湯很高興,就與伊尹商量如何攻打夏桀。
  • 三朝元老,將「他」改造成賢明君主,後人稱為「伊尹放太甲」!
    剛剛興起的商朝,呈現出一派百廢俱興、政通人和的局面。後來,商湯將夏桀流放到南方去。這時的夏桀,蓬頭垢面,垂頭喪氣,原先那副耀武揚威、傲視一切的氣派全沒有了。他對人說:「我真後悔當初沒有把商湯殺死在夏臺,以致後患無窮,使我落到這個下場!」看來他真是至死不悟啊伊尹是傳說中著名的賢相,他輔佐商湯滅夏建立了商朝。滅夏之後,伊尹在朝廷中位高權重。
  • 商朝最大疑案,伊尹流放太甲之謎,伊尹是篡國權奸還是輔國賢臣?
    歷史上伊尹是殷商著名的賢臣,從商湯開始,伊尹歷事商朝五代君主,為商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後人奉祀為「商元聖」。但在商朝第四代君主太甲時期,伊尹做了一件震驚天下的事情,將君主太甲流放到了商湯的墓葬地桐宮。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31伊尹桐宮放太甲
    編者按在商朝前期,國內曾發生了一個大事件,這就是史書常說的「伊尹放太甲」。
  • 商朝最憋屈的君王——太甲的囚禁之路
    太甲,1580年繼位, 商朝第四位君王,前兩位是自己的叔叔,仲壬,外丙。當然第一位是湯,所以他是商朝第二位君王。他繼位這一年伊尹做為他的宰相繼續輔佐他。今天我們要說的他的憋屈就是因為和這位輔佐他王位的伊尹。1577年太甲元年基本繼承商湯時期的政治。
  • 太甲從明君變昏君,大臣一個A計劃,讓他改變了整個朝代的命運
    也就是從昏君變成明君的意思,歷史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肯定是有那麼幾位的。那麼他是誰呢?我們舉一個人來說明啊,畢竟人太多了,小編也記不住,他就是商太宗太甲,他本身是商朝第四位君主,商朝開國君主成湯嫡長孫,商王太丁之子,剛剛繼承的太甲在四個朝代元老尹伊的輔助下,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沒有大功最起碼也沒有挨過罵,就是很平淡的意思啊。
  • 商朝的國王太甲,身上發生的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我可以告訴你,這個商太宗是商朝的第四位國王,而他在位的時間一共是12年,同時他還是商湯的孫子,對於商湯你是否了解呢,它就是商朝的第一位國王也是開朝皇帝,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下關於這個商太宗的故事吧。但是對於這個太甲是在那一年去世的歷史上面卻記得十分清楚,根據歷史上面的記載他是在公元前的1557年離開的這個世界,而他所在為的時間是有十七年了,而他在位的時候也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 這個太甲在當上皇帝以後輔助他的人就是伊尹,雖然不能說全程都是他在輔政吧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他。
  • 商湯去世才8年,商朝就被伊尹「顛覆」?實際情況沒那麼簡單
    伊尹出山後,即被湯任以舉國之政事,號稱阿衡,實際上就是帝王師。在伊尹的輔佐下,湯很快取得了與夏桀作戰的勝利,流放了夏桀,滅亡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湯即是商朝開國之君,被後世成為商湯。在外丙、仲妊做君主時,伊尹都是攝政輔臣,太甲登基後,伊尹更是掌控了全部朝政。太甲還沒坐熱乎龍椅,伊尹就接連寫了《肆命》、《祖後》等幾篇文章,教導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雖然伊尹用心良苦,但也能看出來,新君太甲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伊尹的控制。
  • 《尚書》太甲篇
    太甲(生卒年不詳),子姓,名至。商湯嫡長孫,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第四位君主。太甲繼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輔政,伊尹連寫《肆命》、《祖後》等幾篇文章,教導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繼位後前兩年,其作為還過得去,但從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發號施令,一味享樂,暴虐百姓,朝政昏亂,又破壞湯制定的法規。伊尹雖百般規勸,他都聽不進去,伊尹只好將他放逐到商湯墓地附近的桐宮 ,讓他自己反省,自己攝政當國,史稱"伊尹放太甲"。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又將他迎回亳都(今河南省商丘市),還政於他。重新當政的太甲能修德,諸侯都歸順商王,百姓得以安寧。
  • 古代文臣傳——伊尹,從奴隸到「宰相」臣子流放君王河流因他命名
    他是奴隸時代裡沒有人權的奴隸,他是被廚子奉為「祖師爺」的「廚神」,他還是那個時代裡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改變命運成為一代名相的人,這個人就是伊尹。伊是姓,尹是右相的意思。伊尹本是商朝湯王王后的陪嫁奴隸,因為廚藝了得成為專屬廚子。
  • 什麼是「伊尹囚太甲」?
    伊尹,商初大臣。伊尹,「聖之任者」,肯負責任,積極進取。他生活在夏末商初亂世之時,孟子書中說他「五就桀,五就湯」,他先想為桀效力,實行自己建立堯舜之世的主張,一次去了不得意,再去,一連五次,都吃了閉門羹;於是找湯,商湯起初也沒有重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