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國王太甲,身上發生的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20-12-20 琉璃世紀

在我國的歷史上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情不知道你了解過沒有呢,今天我就來給你介紹一下在商朝時候發生過的一些事情吧,對於這個朝代你們當中有沒有人了解過呢。今天要講的這個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商太宗你聽過沒有呢。我可以告訴你,這個商太宗是商朝的第四位國王,而他在位的時間一共是12年,同時他還是商湯的孫子,對於商湯你是否了解呢,它就是商朝的第一位國王也是開朝皇帝,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下關於這個商太宗的故事吧。

首先我跟你們說一下他姓子名日至,他除了剛才說的商太宗,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就是叫做太甲,對於這位國王的出生日期,我們現在已經無從考察了,因為在歷史上根本就沒有記載出來他是在什麼時候出生的。但是對於這個太甲是在那一年去世的歷史上面卻記得十分清楚,根據歷史上面的記載他是在公元前的1557年離開的這個世界,而他所在為的時間是有十七年了,而他在位的時候也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

這個太甲在當上皇帝以後輔助他的人就是伊尹,雖然不能說全程都是他在輔政吧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他。商太宗在位的時候商朝還是比較強盛的國家呢,於是他就任用伊尹成為一個宰相。只是這個強盛並沒有堅持多長時間到了太甲三年,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公元前1577年的時候,這個皇帝太甲就開始了用自己的性子來辦一些事情,甚至他還用了非常殘暴的手段對當時的老百姓,到了最後當時的宰相伊尹就把他給放逐到了當時的桐宮裡面讓他自己反思。

你知道這個桐宮是一個什麼地方嗎,我現在告訴你那就是當初他的祖父也就是商湯埋葬的地方,在這裡他的祖父也就是商湯的墳墓跟著他朝父一起相伴。雖然說這個商湯是商朝的開國君主,但是他的墳墓跟著普通人的墳墓並沒有區別,只是在墓地上面多了一個非常低矮的宮室,你知道這個宮室是有什麼用嗎,就是供這些人一年一度祭祖來用的。

商太宗在這裡沒有呆多長時間,就被當時的宰相給接過去,就是因為他在這裡改變非常的大,而當太監回到皇宮以後,就開始發憤圖強,把商朝給發揚的非常光大,我想等到這個太缺失以後,在人世間沒有留下什麼樣的遺憾吧,因為商朝在他的努力變化非常的大。而當時宰相放太甲這個事件在歷史上就被稱為,「伊尹放太甲」。

相關焦點

  • 曾被放逐的商朝太甲,在伊尹的輔佐下,成為一代明君
    他胸懷大志,是為了讓湯了解,才混在陪嫁的奴隸中到這裡來的。伊尹給湯談了許多經世濟民的道理,勸說湯爭取民心,發展生產,加強裝備,努力擴大自己的區域,為滅夏作好積極的準備。湯看中了他的才能,便提拔他當了右相,成為得力的助手。也有人說,伊尹不是陪嫁到湯家的奴隸,早先本是一名隱士。湯打聽到他是一位賢人,便派人去迎聘他。
  • 商朝最憋屈的君王——太甲的囚禁之路
    太甲,1580年繼位, 商朝第四位君王,前兩位是自己的叔叔,仲壬,外丙。當然第一位是湯,所以他是商朝第二位君王。他繼位這一年伊尹做為他的宰相繼續輔佐他。今天我們要說的他的憋屈就是因為和這位輔佐他王位的伊尹。1577年太甲元年基本繼承商湯時期的政治。
  • 商朝初期風雲,伊尹囚放太甲,伊陟勸誡太戊
    也就是說夏桀暴虐無德,才被商湯滅亡,將夏的銅鼎遷到商,自此以後商朝延續了六百祀(年)。 這兩位祖宗都是有大功德的,都受到後人的尊崇,在商朝約600年的歷史時期裡,都受到歷代商王隆重的祭祀。 湯從徵伐葛國開始,經過大小數十次戰爭,花了近20年時間革了夏桀的命,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的王朝,為商代文化的發展開闢了道路,起了推動歷史前進起的作用。
  • 太甲從紈絝子弟變成了商朝明君,背後全依靠一個老臣,他叫伊尹
    商湯曾經在伊尹的幫助下打敗了夏桀,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朝代商朝。商湯去世後,伊尹成了重要大臣,他輔佐商湯的兒子繼位,可是商湯的三個兒子很快都去世了,伊尹只好輔佐商湯的孫子太甲即位。太甲從小生活在帝王之家,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那麼他當了大王后會乖乖地聽伊尹的話嗎?
  • 商朝皇帝列表
    太丁子,姓子,名曰至,是商朝第四位國王(公元前1582-公元前1570),叔懿王仲壬病死後繼位。共在位12年,一說23年,病死,葬於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廟號太宗,諡號文王。死後傳位與沃丁。太甲即位後,不遵湯法,暴虐亂德。伊尹將他放之於桐宮,自己攝政當國。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又將他迎回亳都,還政於他。重新當政的太甲能修德,諸侯都歸順商王,百姓得以安寧。
  • 伊尹怎樣輔佐商湯推夏建商,訓誡太甲重回正道,一心發展商朝?
    由此看來,他擁有多重身份,但這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商朝的開國元勳吧。他年幼時期便十分聰慧,雖然只是一介奴隸之身,但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到了治國之術。在年輕的時候,他曾經在在莘國當做奴隸在田間耕作。後來憑藉著才華逐漸闖出了名聲,得到了商湯的看重,之後便一直跟隨在商場身邊,幫扶著他打敗了夏桀建立了商朝。
  • 商朝皇帝姓什麼?商朝皇帝姓氏
    商王室為子姓商朝歷代國王(皇帝)簡介
  • 伊尹輔佐太甲政事,沒想到太甲不學好,直接給發配出去!
    這就是我國刑法最基礎的原型了把,所以在這時候官吏們都不敢再像原來那樣放肆了,商朝初起的時候經濟發展的也是十分的迅速的。在商湯去世之後商朝的第23代都收到過他的輔佐,幫助這兩位君王治理好國家,而在史書上也有記載,太甲在伊尹的督促之下終於大徹大悟,好好的治理國家的事情。自打商湯建立了商朝,上位只有短短的三十餘年。
  • 商朝最大疑案,伊尹流放太甲之謎,伊尹是篡國權奸還是輔國賢臣?
    歷史上伊尹是殷商著名的賢臣,從商湯開始,伊尹歷事商朝五代君主,為商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後人奉祀為「商元聖」。但在商朝第四代君主太甲時期,伊尹做了一件震驚天下的事情,將君主太甲流放到了商湯的墓葬地桐宮。
  • 太甲老屋,雲端上的秀美鄉村
    ☞秀美鄉村建設讓我們有機會欣賞到大山深處的美景太甲,何許人也?姓子,名曰至。商湯的孫子,商朝第四代君主,公元前1568年—公元前1557在位,在位多數時間由丞相伊尹執政。他們君臣之間發生了一段著名的「伊尹放太甲」歷史,這個故事有三種版本:
  • 太甲從明君變昏君,大臣一個A計劃,讓他改變了整個朝代的命運
    哈嘍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下歷史上的皇帝,相傳在史書記載中歷史上共有皇帝600多位,而這些皇帝中大多數的名號都不是特別響亮,有的皇帝上位沒多久就下去了,因此在史書的記載中,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他們,而皇帝當中有很多都是從一開始的明察秋毫,慢慢變成一個不講理的昏君。
  • 伊尹放太甲的故事,把臣忠於主發揮到極致,高明領導哪個不愛?
    伊尹聰明穎慧,輔助商湯打敗夏桀,為商朝的建立做出不朽功勳,輔政五十餘年,為商朝富強興盛立下汗馬功勞。太甲當政後,不修德政,昏暗暴虐,破壞了商湯法制,伊尹十分憂慮,多次規勸太甲,太甲根本聽不進去。為使太甲成為有作為的君主,伊尹在商湯墓所在地建了一座宮室,稱為桐宮。並把太甲送入桐宮反省。桐宮地處商湯墓地,氣氛莊嚴肅穆,除了守墓人,一般人根本進不去。
  • 伊尹放太甲的是與非
    伊尹據記載是商朝的宰相,幫助商湯滅了夏桀建立商朝,又輔佐多任國君,特別有名的是「流放太甲」。「伊尹放太甲」本是一個賢相明君典範,說的是太甲繼承商朝國君多年,行為不是明君該表現出來的,於是,伊尹將太甲「放」到「桐」,自己攝政監國。多年以後,太甲反思己過,誠心悔改,伊尹又把他接回去繼續做國君,太甲成了一代名君。
  • 三朝元老,將「他」改造成賢明君主,後人稱為「伊尹放太甲」!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分享的是商朝的聖人曆史故事,希望你們會喜歡!三朝元老, 將「他」改造成賢明君主,後人稱為「伊尹放太甲」!商湯執政後,想換掉夏朝的社神。可是社神是遠古共工氏之子句龍,能平水土,還沒有誰能替代社神,所以沒有換。
  • 什麼是「伊尹囚太甲」?
    湯死後,下一代的太甲繼位,表現太差,伊尹說:「你這樣怎能做皇帝?」就把他關了起來,說「我來代替你。」太甲後來悔過自新,伊尹就說:「你回來吧。」又把皇位交回來。從商王到太甲,伊尹用五十於載的兢兢業業換來了商朝的繁榮興盛。
  • 舜囚堯、禹放舜、太甲殺伊尹:竹書紀年的這種說法有多少可信度?
    我小時候,聽了后羿射日的故事,是發生在堯帝之時。堯帝(以及舜帝、大禹)都是賢明的帝王。稍長,接觸了鼎鼎大名的史記,知道了堯舜禹禪讓的故事,啟則開啟了家天下的統治模式。竹書紀年記載堯舜禹繼位可不是和平禪讓,而是武力奪權,於是便有了「舜囚堯、舜野死、太甲殺伊尹」之類的說法。竹書紀年這種離經叛道的說法,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粉絲。然而,史記中的禪讓,與竹書紀年中的武力奪權,哪個才是真相呢?
  •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一起了解一下商朝吧
    既然聊到商朝了,我們就先了解一下商的發家史?商最早也是可以追溯到堯帝時期了,如果說夏朝的建立是有家族遺傳基因的話,那麼商朝的先祖就是夏朝先祖那邊分封的諸侯王。高辛,大家還知道吧!三皇五帝之一,商朝是從他兒子開始的。
  • 為何中國人「敬神」卻不「信神」,其實早在商朝的古人就已醒悟了
    但是後來卻慢慢發生了改變,變得「敬神而不信神」,為什麼人們的思想會發生這樣的轉變呢?圖片來源於網絡:西方人敬畏上帝在商朝的時候,神明的概念就出現了。這一時期,人們對神非常的尊敬,更是「以神為尊」。那時候普遍認為巫師能夠與神明交流,得到神明的指點。
  • 漢朝的劉賀,商朝的太甲,都是歷史上被「廢」的皇帝
    田延年聽完霍光的擔憂後,便為其講起了一個故事。相傳在商代時期有一位昏君,名字叫做太甲。太甲殘暴不仁、施行暴政,令天下百姓民不聊生。朝內大臣伊尹實在看不下去,便聯合其他官員將太甲廢掉,自己主持政事整整七年。七年過後,太甲幡然醒悟,對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有所悔悟,伊尹才歸政於太甲,二人的故事也終成佳話。
  • 郭光明原創丨古人筆下的太甲陵
    所以,唐代史學家杜佑編撰的《通典》稱「歷山有太甲冢」,不是說「太甲冢」在歷山,而是說「太甲冢」在歷城境內。具體說,就是濟南仲宮之東南方向的太甲山,這裡埋藏著一位名叫太甲的商代帝王。太甲,姓子,名太甲,一名祖甲,又名至,商王朝開國君主成湯的嫡長孫、商王朝的第四位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