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的路名邏輯

2021-02-17 邊走邊看

在臺灣各城市,幾乎都有「中山路」和「中正路」,這兩條路絕對是臺灣出現最多的路名。據統計,全臺灣的中山路總共有191條,而中正路有190條。


關於臺北用大陸地名做路名,一直有各種說法。事實上,這要說到1947年,國民黨政府從上海請了一位名叫鄭定邦的規劃師來給臺北設計路名,而上海的路名,南北向大多是用省份來分,比如陝西路、江西路、浙江路;東西向則多照城市來分,比如北京路、南京路、福州路……於是鄭定邦就照著當年上海路名設計的邏輯,廢棄了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充滿日式風格的路名,重新用大陸地名為臺北的馬路命名。


命名的程序是這樣的:首先劃出臺北的主幹道。孫中山是國父很偉大,所以一條長長的南北主幹道是中山南北路,另一條東西向主幹道是忠孝東西路,兩條路在臺北車站處交叉,這樣就將臺北分為四大區塊了。然後在臺北車站北邊這區塊,從南到北,按三民主義分為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接下來是南京路。中山北路將這幾條路切成兩半,以東是「東路」,以西是「西路」。而臺北車站以南的幾條橫向主幹道,除了忠孝路,接下來分別是仁愛路、信義路、和平路。



大陸地名都用來命名次幹道了,瞭望神州大地,一路向東北方由近而遠,就可以看到這樣的路名:徐州、濟南、北平、長春、吉林等路,甚至還有敦化、四平這樣的小地方;向東南,有浙江省的地名,如永康、青田、溫州等街道;往南,有福建省的地名,如廈門、同安等街道;往西,則有長沙、貴陽、武昌、漢口等街道;西北則有寧夏、大同、迪化(烏魯木齊舊稱)等街道。所以你只要看你所在的路名,大概就能猜出在臺北的什麼方位。這幾年很多到臺北旅遊的大陸遊客,都會故意去找以家鄉為路名的路牌,到此一遊拍照留念。


相比而言,與臺北狹小的街道不同,南部高雄的街道還有當年日本人規劃後的影子,總如棋盤般筆直方正,幾條橫向主幹道取名也很妙,從南到北依次是:一心、二聖、三多、四維、五福、六合、七賢,八德、九如、十全。

-The End-

世界那麼大

我們一起邊走邊看

微信號:bzbkcri

相關焦點

  • 廖信忠:臺北市的路名邏輯 | 鳳凰副刊
    很多人知道,臺北有很多路都是用大陸地名做路名。這要說到1947年,國民黨政府從上海請了一位名叫鄭定邦的規劃師來設計路名,上海的路名南北大多用省份來分:陝西路、江西路、浙江路;東西則多按照城市來分:北京路、南京路、福州路……他就照著上海的方法,用了大陸地名做臺北的路名。
  • 為何臺北路名多使用大陸地名
    《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廖信忠 著,九州出版社,2015年8月本文摘自《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廖信忠 著,九州出版社,2015年8月臺北市的路名邏輯很多人知道,臺北有很多路都是用大陸地名做路名。
  • 臺北路名傳承中華文化 老城區如大陸版圖縮影
    中新社臺北十二月二十五日電 題:臺北的路名 傳承中華文化  中新社記者 陳國華 董會峰  在臺北,一切都是那麼親切,除了語言、文化、飲食等種種相同之外,路名更讓人親切如同回家。  中華路,仁愛路,廣州街,青島路,和平路……這些或大陸地名,或中華文化濃縮的詞語,讓臺北與大陸,與中華文化緊緊地聯結起來。
  • 你知道臺北的路名很多來自大陸?(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臺北有非常多的路名,都是大陸的地名,例如「南京」東路、「青島」西路但還有另一個說法:1945年抗戰結束後,日本歸還臺灣,當時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便將臺北街道名稱由日文改成中文,以消除殖民文化的影響。而當時設計路名的長官來自於上海,而上海的路名南北向多是用省份來區分,陝西路、江西路、浙江路,東西路則多用城市區分,像是北平路、南京路……當時有大量的路要命名,時間又趕,那會兒用以前的命名方式,簡單粗暴也很自然。
  • 臺北的路名,讓人親切到如同回家,老城區更是如大陸版圖的縮影
    ,除了語言、文化、飲食等種種相同之外,路名更是讓人親切的如同回家。去過臺北的遊客,都會對臺北街道的名稱記憶深刻,因為很多街道都是根據大陸的省市來命名的:徐州、濟南、長春、四平、南京、長沙、武昌等等,這樣熟悉的路名隨處可見,遊客甚至在不經意間就能看到自己的家鄉。臺北的地名和路名又是怎麼命名的呢?事情還要追溯到1947年,二戰結束臺灣回歸之後,國府從上海請了一位名叫鄭定邦的規劃師來給臺北規劃路名,改掉以前日據時期的名字。
  • 臺灣的路名很中國,港澳的路名很西化,那我們的路名呢?
    可當你踏上臺北的街頭,卻又覺得很親切,因為那一個個路名念出來又那麼熟悉。臺北最長的主要交通幹道有兩條,東西向是「忠孝路」,不由的想起那首《忠孝東路走九遍》,早期的各種媒介已經讓我們對這裡似曾相識。「忠孝路」和「中山路」將臺北劃分成了4個區塊,每個區塊裡面的道路都以中國各個省和市的名字來命名,也以各省的方位來定。東北向的區塊,你可以看到長春路、遼寧路、敦化路、松江路、龍江路、永吉路,還有延吉街、錦州街、四平街、撫順街等等。
  • 臺北的路名,讓人親切到如同回家,老城區更是如大陸版圖縮影
    在臺北,除了語言、文化、飲食等種種相同之外,路名更是讓人親切的如同回家。去過臺北的遊客,都會對臺北街道的名稱記憶深刻,因為很多街道都是根據大陸的省市來命名的。徐州、濟南、長春、四平、南京、長沙、武昌等等,這樣熟悉的路名隨處可見,遊客甚至在不經意間就能看到自己的家鄉。
  • 臺北市街路名稱拾趣
    當然, 臺北市街路名稱的命名也不會例外。 1949 年, 國民黨政府退據臺灣, 臺北市得以擴大, 經過幾十年的建設, 臺北市的街道縱橫交錯,其街路名稱也就打上了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政治烙印, 臺北市的三民路、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就是例證。
  • 臺北市的懷寧街和石牌路
    大致可分為如下五類:一是紀念性,如以名人命名的中山路、中正路、經國路、雨農(戴笠的字)路;二是道德性,如忠孝路、忠義路、仁愛路、信義路、和平路、自強路、公益路、崇善路、崇義路等;三是政治性,三民路、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辛亥路、復興路、光復路等;四是吉祥性,如民富路
  • 解密武漢臺北路不為人知的歷史
    臺北路原名安定路,是隨著武漢市城市建設的發展於20 世紀80年代初修建的一條主要連通道。90年代初,隨著改革 開放不斷深入發展,特別是為了更好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盡 快實現祖國統一偉大歷史任務,加強對臺工作,經市區政府同 意,將安定路改名為臺北路。
  • 【文史】臺北街名的上海淵源
    到過臺北的內陸遊客,對那裡的街道名稱一定不會感到陌生——成都路、貴陽路、寧波街、紹興街、哈密街、蘭州街……臺北城猶如一塊精緻的布料,幾乎把我們那些熟悉的城市都鑲嵌其間,星羅棋布,璀璨奪目。正因此,龍應臺女士才將臺北比喻為一張中國地圖。
  • 臺北路地下停車場停電半個月了
    (記者王平)擁有300多個車位的臺北路地下停車場,停電已半個月了,我們只能摸黑停車。昨日,市民王女士致電本報新聞熱線表示,作為一個公共停車場,出現如此情況實在不應該。王女士介紹,她家就住在臺北一路,臺北路地下停車場建成後,解決了她停車難問題。
  • 為什麼一進臺灣,總是感到特別親切,是街名與路名..
    打開臺北市的地圖,你會發現這裡以大陸省市地命名外的街名地名更多。如廣州街、南寧街、昆明街、貴陽街以及桂林路、康定路、梧州街、內江街等。這要說到1947年,國民黨政府從上海請了一位名叫鄭定邦的規劃師來設計路名,上海的路名南北大多用省份來分:陝西路、江西路、浙江路;東西則多按照城市來分:北京路、南京路、福州路……他就照著上海的方法,用了大陸地名做臺北的路名。
  • 臺北有條雨農路:在臺灣尋找戴笠
    2014年11月初,筆者拜謁了隱居在臺北陽明山麓林語堂紀念館後,去蔣介石的士林官邸,在車站突然看到左側有「雨農路」的路牌。
  • 大陸學生看臺灣:臺北城區的街道名
    一路走下來,還經過了漢口街、漢中街、峨眉街、成都路、昆明路、西寧南路等。  臺灣大學的偉琦同學,自告奮勇地為我們盡起導遊的義務,一路上很盡職地給我們介紹西門町每條街的特色美食。昆明街牛店的滿漢牛肉麵,峨眉街的阿宗面線,成都路的楊桃冰,西寧南路的低脂雪糕……看到熟悉的街名,遇到如此多耳熟能詳的美食,小夥伴們少不了坐下來大飽口福。
  • 臺北路在武漢,究竟是個什麼江湖地位?
    臺北路好地段不假,但上個世紀的武漢,哪兒都是廠,武漢分成三大塊,無數小塊,以廠劃分。臺北路這塊,則以武漢市無線電廠最為紅火。留下了無數廠人,輝煌也是廠的輝煌。現如今,臺北路的學校、城中村已經夷為平地,雜技廳片區也劃作拆遷範圍。臺北路的佛系養生路線還能走多久?
  • 臺北路「落戶」觀音山片區(圖)
    臺北路、臺中路、臺南路、臺東路、宜蘭路……12條新路,集體借用臺灣縣市名命名。如此密集地在道路命名中體現臺灣元素,在國內還是首例。
  • 吉林市三亞路、臺北路等街路修路施工
    近期,吉林市一批街路進行施工,注意繞行! 因臺北路部分路段路面破損嚴重,新北投資有限公司決定對該路段進行改建及維修施工。自2020年8月31日至10月20日,臺北路(深圳街至廈門街段)、臺北路(廈門街至三亞路段)實行全封閉,上述兩處施工路段實行交替封閉,封閉施工的路段禁止車輛及行人通行。上述兩處路段封閉施工期間,車輛及行人可繞行廈門街、吉林大街和深圳街等。 因三亞路部分路段路面破損嚴重,市政部門決定對該路段進行維修施工。
  • 萬象城落地漢口臺北路
    4月29日,位於漢口正中心的臺北路地塊拍賣大戰落下帷幕。華潤成為最大的贏家,以底價28億拿地臺北路。這也意味著,武漢最難等的綜合體、被人惦記了好多年的華潤萬象城終於要來了。4月29日,臺北路萬象城終於塵埃落定,而在此之前,關於該項目的傳聞及報導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 臺北路落戶觀音山片區 12條新路借臺灣縣市命名
    臺北路「落戶」觀音山片區  12條新路借臺灣縣市名命名     臺北路、臺中路、臺南路、臺東路、宜蘭路……12條新路,集體借用臺灣縣市名命名。如此密集地在道路命名中體現臺灣元素,在國內還是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