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海
即生活在沿海地區的人們
在潮落之時
到海邊的灘涂和礁石上
找「海貨」的過程
在青島
趕海是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也是一種生活樂趣
尤其每逢退大潮
總能碰見一群大爺大媽、小嫚兒小夥兒
提著小桶、拿著小鏟子
聚集在海邊「趕海」
大人們熱衷垂釣、挖蛤蜊、挖海蠣子
尋找一些能「飽口福」的海貨
小孩們則更喜歡在礁石間
與「石蟹子」鬥智鬥勇
其實
趕海可不僅僅能找到
這些可以吃的「海貨」哦
青島有一位趕海達人
更喜歡在趕海的過程中觀察一些
「稀奇古怪」的生物
……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這位趕海達人的網名叫「潮間帶生物句號」,為何起這樣一個名字呢?
句號解釋說,「潮間帶」其實是一個學術名詞,是指海水漲至最高時所淹沒的地方開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時露出水面的範圍,也是最適合趕海的區域,他平時便喜歡便喜歡在這個區域內,去找一些很有趣的生物,所以給自己起了這樣一個名字。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青島小夥,句號可以說是光著腳丫子在海邊長大的,從小便喜歡跟著大人去趕海,抓小魚、小蝦、小螃蟹……對大海充滿好奇與嚮往。
上大學後,他開始詳細地去了解青島近海的一些海洋生物,也是從那時候起,他的「趕海」慢慢從「飽口福」轉變為「觀察」好玩的生物。
「現在去海邊,我都跟朋友們說,我是去做潮間帶生物觀察!」句號笑著說。
句號鏡頭下的一些海洋生物:
八部副䲁,在青島市南區近海附近能看到,有兩個小觸角,很可愛。
美肩鰓䲁,近海礁石附近為數不多的色彩比較鮮豔的魚類。
纓鰓蟲
句號說,海裡很多魚的好奇心比較強,當你在水下待一段時間,它們感覺沒那麼危險了,就會探出頭了,在鏡頭前搖兩下,很是有趣。
鰳
疣荔枝螺,青島人俗稱「辣螺」,它們產卵有一個習性,一般會集群產卵。
刺參
布氏葉鰓海牛
如今,句號也時常帶著小夥伴或者小朋友趕海,每次趕海前,句號都會發給大家一張小的比例尺卡片,以測量貝類的大小。
若撿到的貝類穿不過規定的洞眼,那就可以帶回家,若貝類能穿過規定的洞眼,則說明這個貝類還在生長中,就要把它放回大海。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我覺得青島的趕海可以更細緻化一點,這些年近海環境在改善,如果大家能更多地從『抓捕』轉變為『觀察』,會發現青島的潮間帶還有很多不知道的好玩的生物。」句號感慨!
/趕海一定要注意潮汐時間;
/小心海灘上鋒利的牡蠣、藤壺等;
/儘量不要走有藻類附著的光滑的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