みなさん、ご機嫌よう!アメです。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冬雨老師。
人們都說呀,做日本的兒童實在是太幸福了~日本兒童雖然不過國際六一兒童節。但是他們一年當中卻有自己的三個兒童節。
1.雛祭り
一是3月3日的雛祭り(ひなまつり hi na ma tsu ri)(女兒節),是日本小女孩兒的節日。
因為3月正值桃花盛開的季節所以也被稱為桃の節句(もものせっく mo mo no se kku)(桃花節)。
2.子どもの日
另外,就是5月5日的子どもの日(こどものひ ko do mo no hi)男孩節。
3.七五三
七五三(しちごさん shi chi go san)這個節日是3歲、5歲的男孩兒,和3歲、7歲的女孩兒的節日。
在11月15日這一天,男孩穿和式群褲,女孩著色彩豔麗和服,由父母領著到神社參拜祈福。
而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說說5月5日的子どもの日(こどものひ ko do mo no hi)男孩節,看看日本人在這一天都有什麼習俗呢~
鯉のぼり
(こいのぼり ko i no bo ri)鯉魚旗
首先,在這一天家裡有男孩兒的家庭屋外都會升上鯉魚旗,相信這樣的場景大家在動漫日劇當中也常看到。
如圖,最上面黑色的鯉魚代表爸爸,下面紅色的鯉魚代表媽媽,最下面藍色的鯉魚代表兒子,一般家裡有幾個男孩兒,就會幾條小鯉魚。那大家猜一猜,為什麼男孩兒節會掛鯉魚旗呢~沒錯,其實和我們中國鯉魚躍龍門有關。
鯉魚每年三、四月都要聚集在黃河中遊的龍門處,如果能逆流而上,越過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頭地成為龍,鯉魚旗,正是表達了長輩們望子成龍的心情,用它來祝願男孩子像鯉魚般健康成長,朝氣蓬勃,奮發有為。
5月人形
(ごがつにんぎょう go ga tsu nin gyo u)五月人偶
很多同學知道女兒節的時候要擺放人偶,而男孩兒節同樣會擺放人偶,不過擺放的是武士的盔甲、刀、武士人偶,這些人偶被稱為「五月人形」其造型以著盔甲的武士為主。
最常見的是神武天皇等歷史英雄以及金太郎(坂田金時)等傳說人物,人偶風格則從早期的嚴肅刻板轉變成現在的生動可愛。
那為什麼要擺放武士人偶呢?首先要知道5月5日在日本除了是那孩兒節之外,其實也是日本的端午節
端午の節句
(たんごのせっく tan go no se kku)
端午節源自中國,中國的端午節則有懸菖蒲、飲菖蒲酒的習俗,接受了這一避邪祛病習俗的日本人發現
「菖蒲」的音讀是「しょうぶ」(sho u bu)
與漢字詞彙「尚武」的發音一樣,而且菖蒲的葉子跟武士的劍很像,便對「菖蒲」的習俗進行了大和化。
為了使男孩子從小就能養成尚武的精神,期望將來能夠武藝高超,做個出人頭地的英雄,每年端午節這一天,武士們都要把自己的鎧甲,頭盔放在日光下晾曬。
粽、柏餅
粽(ちまき chi ma ki)(粽子)柏餅(かしわもち ka shi wa mo chi)(槲葉糕)
說到男孩兒節必吃的事物,當屬粽子和槲葉糕了,剛才說到這一天也是端午節,粽子也一併傳入日本,所以日本人也會吃粽子,不過日本包粽子的皮與我們的不一樣,他們多用白茅、竹葉、蒿葉等等。
日本人包粽子一般不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形狀也很特別,長長的像一個個小棒槌。
除了從中國傳來的粽子之外,日本也有自己的本土美食,叫做
柏餅(かしわもち ka shi wa mo chi)
因用上了槲樹嫩葉來包裹,也被稱作槲葉糕。槲葉糕是用粳米粉製成的,中間一般為豆沙餡。用槲樹葉包裹據說是因為槲樹長出嫩葉時,老葉子仍然沒有脫落,所以用它就有老人健在,子孫繁榮的寓意。而槲葉也與菖蒲一樣,傳說具有闢邪的功效。
聽了以上的介紹。你們這些大齡兒童是不是很想去日本感受一下日本的兒童節了?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這麼多啦~
また次回でお會いしましょう
我們下次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