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市海港區一家餐廳的服務員在打包餐食。新華社發
本月下旬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將初次審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在21日的發布會上介紹,草案共32條,不分章節,分別對食品、食品浪費、反食品浪費的原則和要求、政府及其部門職責、各類主體責任、監管措施、法律責任等作了規定。
「餐飲浪費表現為對食品、食物、糧食的浪費,涉及食用、銷售、加工、儲運、收穫等多個環節。」嶽仲明稱,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主要針對實踐中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餐飲環節為切入點,聚焦食品消費、銷售環節反浪費、促節約、嚴管控,同時注重處理好與正在起草的糧食安全保障法等有關法律的關係,對減少糧食、食品生產加工、儲存運輸等環節浪費作出原則性規定。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全國已至少有9地出臺制止餐飲浪費地方性法規,向餐飲浪費說「不」。一些地方性法規倡導餐飲服務經營者配備「點菜師」,通過積分、打折、優惠等方式引導消費者文明節約用餐。還有地方提出建立餐飲企業制止浪費行為記錄製度,探索設立餐飲企業制止浪費行為紅黑榜名單。
反食品浪費法與糧食安全保障法並行不悖
南都記者關注到,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指示2天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即明確將立法制止餐飲浪費。其後2個月內,全國人大常委會多次公布有關「制止餐飲浪費立法」的進展。
8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一級巡視員張桂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會同有關方面積極就加強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立法問題認真研究、深入論證,通過多種立法、決定等形式,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具體明確規定,在糧食安全保障法和其他相關法律制定修改中分別作出有針對性規定。
此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臧鐵偉則透露,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積極推進有關專項立法,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專項立法與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二者並行不悖,角度有所不同,各有側重。
10月12日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上,臧鐵偉介紹制止餐飲浪費專項立法進展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著手起草法律草案,並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做好與糧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的銜接。
嶽仲明對此介紹,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已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也列入明年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由國務院提請審議。有關方面正在抓緊起草,有關糧食生產加工、儲備流通等環節的節糧減損將在該法中作出具體規定。
多地出臺地方性法規制止餐飲浪費
南都記者關注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快「制止餐飲浪費」專項立法進程的同時,地方層面也開始探索對餐飲浪費立法。
9月24日,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厲行節約、反對餐飲浪費的規定,這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餐飲浪費的省級地方性法規。該規定共37條,從立法目的和原則、政府及各部門職責、餐飲主體行為規範、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規範。
為向餐飲浪費行為說「不」,9月29日,安徽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查批准了合肥、宿州、黃山市報送的3件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條例,合肥、宿州、黃山三市也成為安徽省首批通過立法約束餐飲浪費行為的3個城市。
11月26日,《廣州市反餐飲浪費條例》經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查通過,正式獲準施行,規定餐飲服務經營者不得誤導、誘導消費者過量點餐,不設置最低消費額等,該條例也是廣東省內首部反餐飲浪費法規。上述條例通過的次日,《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制止餐飲浪費的決定》審議通過,決定提出禁止網絡吃播宣揚暴飲暴食等。達州市、昆明市,海口市也先後為制止餐飲浪費進行地方立法。
配備「點菜師」、設立制止浪費「紅黑榜」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上述制止餐飲浪費地方立法不乏一些創新舉措。例如,《廣州市反餐飲浪費條例》明確,倡導餐飲服務經營者配備「點菜師」,推行分餐制、公筷制,通過積分、打折、優惠等方式引導消費者文明節約用餐。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餐飲企業發展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等經營模式,減少原材料浪費。
同時,河北、安徽等地還規定「要建立節約用餐提醒提示制度,不得誘導消費者超量點餐。」一些地方還明確了相應的處罰措施。《宿州市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條例》規定,餐飲經營者未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設置節約餐飲、光碟行動等標識標牌,或者未提示、勸導消費者以光碟為宜進行點餐的,由市、縣(區)人民政府市場監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餐飲經營者設置最低消費額,或者以包間費、開瓶費等方式變相設置最低消費額的,由市、縣(區)人民政府市場監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以五千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
《黃山市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條例》還規定,市、縣(區)人民政府商務、市場監督管理、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建立餐飲企業制止浪費行為記錄製度,並將記錄作為評優、獎勵的重要參考。探索設立餐飲企業制止浪費行為紅黑榜名單。
鼓勵臨期食品捐贈公益機構,建立泔水量定期發布機制
臨近保質期食品應如何妥善處理?《廣州市反餐飲浪費條例》對此提出,可在保證食品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將臨近保質期的食品通過打折、特價、買贈等方式銷售,或者捐贈給社會福利機構、慈善機構等公益性組織。
對此,廣州市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主任鄧成明表示,這一規定是借鑑了國外先進的經驗。「對於臨近保質期的,不是一味地扔掉。我們鼓勵他捐贈給慈善機構,這是發達國家的經驗,也是他們的慣常做法。當然,必須是在保證食品安全和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之下。」
《河北省關於厲行節約、反對餐飲浪費的規定》還明確規定建立監督檢查、獎懲、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鼓勵學生志願者開展文明用餐、節約用餐宣傳、引導、監督活動。建立泔水量等餐飲浪費信息定期發布機制,在食物收殘環節對餐飲浪費行為進行監督和提醒,引導師生關注和參與學校餐飲節約活動。
針對設有食堂的單位,多地還要求建立「食堂節約用餐」制度。例如,《宿州市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條例》明確,有條件的單位食堂應當推行網上預約用餐,逐步實現按用餐人數採購、做餐、配餐。食堂所在單位應當在食堂廚餘垃圾收集點安裝視頻監測設備,並安排專人負責食堂巡視檢查,發現浪費食品的,予以勸導阻止、批評教育。 南都記者劉嫚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