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草案分別對食品和食品浪費的定義、反食品浪費的原則和要求、政府及其部門職責、各類主體責任、監管措施、法律責任等作出規定,將近年來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規定。
《中國紀檢監察報》12月24日刊文報導,制止餐飲浪費,即將從道德約束為主走向法律法規與道德規範並重。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實驗中學在小份製售餐、分餐自主選擇的基礎上,推出食堂就餐「光碟換牛奶」激勵機制,全體師生憑藉「光碟」免費換取水果或牛奶,自覺養成「光碟」習慣,共同抵制「舌尖上的浪費」。圖為在長興縣實驗中學光碟獎勵區,學生們憑藉「光碟」換取牛奶或水果。(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貴州省仁懷市一飯店推出小碗菜品,菜品分量是平常的三分之一,供食客結合自身的飯量和口味點餐,避免糧食浪費。圖為工作人員正在分裝小碗菜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公務活動用餐應當推行標準化飲食,科學合理安排用餐數量和形式;餐飲服務提供者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從國家立法層面治理「舌尖上的浪費」,明確各相關主體責任,有利於建立長效機制,發揮法律的引領和規範作用,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品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
餐飲浪費問題一直存在、時常反覆
客人均已離場,飯桌上卻剩有大量菜品、主食和酒水。消費單據顯示,除贈送菜品和自帶白酒外,該桌11位客人共點菜15道、小面11碗、點心一份,消費啤酒15升、飲料若干,金額4779元。這是記者前段時間在北京一家飯店的包間裡看到的場景。
受講排場、比闊氣、愛面子等不良風氣和不科學、不文明消費習俗的影響,我國餐飲浪費問題「一直存在、時常反覆」,甚至成為一個頑疾。
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9月啟動的專題調研發現,僅城市餐飲每年食物浪費大致在350億斤左右,不科學的消費心理和方式、精細化管理程度不夠、缺乏節儉意識是造成餐飲浪費的主要原因。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主任袁傑說:「需要在重視糧食生產的同時,高度重視防止浪費,通過立法整治浪費行為,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明顯浪費要收費,製作暴飲暴食音視頻或被追責,小切口立法解決突出問題
劉曉亮是北京中銀律師事務所一名合伙人律師,經常和朋友聚餐的他,對於媒體披露的反食品浪費法草案相關規定格外關注。
草案要求餐飲服務提供者引導消費者按需適量點餐,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可以對造成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取處理廚餘垃圾的相應費用。
上述規定,也讓北京同和居餐廳副經理郭素紅感到更有底氣:「早在今年夏天,我們響應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號召,不僅製作了宣傳標識,還推出了半份菜、小份菜,在點餐時也會提醒客人適量。客人如果做到『光碟』,還會獲得5元代金券獎勵。」
除明確各類主體責任外,草案還在完善約束措施方面作出規定。如,針對製作、發布、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節目或者音視頻信息等違法行為,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草案堅持問題導向,主要針對實踐中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餐飲環節為切入點,聚焦食品消費、銷售環節,兼顧其他重點環節設置規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副主任宋芳告訴記者,推進「小切口」立法是此次草案起草工作的一個主要亮點。
明確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反食品浪費責任
全國人大常委會調研報告披露,75.1%的受訪者認為消費環節浪費最嚴重,認為商務宴請、公款消費等是餐飲浪費主要場景。據中國科學院專家調研,各類「事件性宴聚」浪費30%左右,商務宴請浪費30%至40%。
反食品浪費,機關單位不能缺位。在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中,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是重要責任主體,草案多處內容對機關單位履行反食品浪費責任作出相應規定。
在公務活動用餐方面,草案要求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細化完善公務接待、會議、培訓等公務活動用餐規範,加強管理。公務活動用餐應當推行標準化飲食,科學合理安排用餐數量、形式。
在機關食堂管理方面,草案要求機關事務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建立機關食堂反食品浪費工作成效評估和通報制度,將反食品浪費納入公共機構節能考核和節約型機關創建活動內容。
地方性法規、國外專門立法提供借鑑
「推行公筷公勺、雙筷和分餐制,提供半份菜、小份菜菜品規格」「探索建立餐廚垃圾按量收費制度」……11月1日,《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厲行節約、反對餐飲浪費的規定》正式施行,這被認為是全國首部專門規範厲行節約、反對餐飲浪費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記者梳理發現,不少地方出臺或修訂了有關法規和規範性文件,探索通過法治手段制止食品浪費。9月25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在實施4個多月後迎來首次修改,增加「光碟行動」「小份菜」「打包剩餘食品」等要求。12月15日,在總結當地「理性消費」「剩菜打包」等良好習慣基礎上,《廣州市反餐飲浪費條例》開始實施。
國外相關立法也為草案起草提供了有益借鑑。歐盟以及法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家已制定專門法律反對食品浪費,美國、加拿大以及13個歐盟成員國則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或者政策文件等方式減少食品浪費。
堅持規範與引導並重,法治與德治相統一相促進
如何平衡處理好法治與德治、約束與倡導的關係,是草案起草的一個重要考量。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許安標介紹,起草工作堅持規範與引導並重,著眼建立反食品浪費長效機制,加強對食品浪費不良行為的監督,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統一、相促進,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飲食文化,增強公眾反食品浪費意識。
這一點,在草案中得到充分體現。如在各類主體責任方面,草案既約束公務用餐,規範餐飲服務提供者和餐飲外賣平臺的餐飲服務行為,加強單位食堂、學校食堂、校外供餐單位管理,明確旅遊經營者、食品經營者責任,同時又倡導個人和家庭形成科學健康、物盡其用、防止浪費的良好習慣和生活方式。(段相宇 瞿芃)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編校:席娟娟 審核:王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