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論最有濟南記憶特色的馬路,經四路悄悄坐直了身子。
作為老商埠區的中心,比起其他商埠區域的道路來,它是時至今日最具潛力的商圈之一,原先濟南土著們的吃喝玩樂時光,都發生在這裡。
許多濟南人上學之後才發現,原來濟南經緯路的方向是和地球經緯線方向相反的,頓感有違常理的同時又覺得自己家鄉「叛逆」得別具一格。
從槐村街到順河西街,經四路洋洋灑灑,一鋪就是7裡地。
光影承載的是歲月的痕跡,行人遊走其間不覺如梭
這條路上零零散散分布著許多過去年代的建築,夾雜在現代的鋼筋水泥裡,好像是歷史的眼睛,注視著這條街的繁華。
但如果給經四路的建築們拉起一個群聊,整日裡潛水的一定是它們,然而,那些鎏金的銘牌又透露著不凡的氣度,令人不敢小覷。
這兒的老建築都是有名號的
騎車走過,你可能會被某個奇特的建築突然驚醒:誒,剛剛那是個什麼?
從緯十二路往東走,沿路的建築和景色,常常讓人不自覺地沉浸於歷史回憶之中。
近代建築群受國槐的遮蔽,歲月也不催其老
徜徉其中,路旁參天的法桐,漂亮的德式建築和懷舊裡弄,無不誘惑著我們追尋濟南記憶的神經,路過小胡同口,甚至恍惚響起長輩喊人回家吃飯的聲音……
路邊到處都是類似的建築,比起雕梁畫棟的老房子,他們的風格顯得很是年輕
如今的省立醫院北,就是原先的「海右市場」。它是淘賣外貿舊貨的地方,衣服,畫報,應有盡有,很多大人的童年時光是在這裡跑來跑去看小販新上的時令貨色。
酒店、超市、列印店,路邊的煙火氣十足
曾經老商埠區的繁華與熱鬧還隱隱可見,如今這些保存完好的物什兒,更給了今人一份感懷過去砥礪前進的寄託。
蔡公時紀念館是這條街上的最沉痛所在。
這裡就是蔡公時先生當年殉難的地方
1928年5月3日,日寇尋釁挑起事端,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三慘案。
蔡公時是這場屠殺的遇難者,當時的他挺身而出,同日寇據理力爭,最終被殘忍殺害。
錚錚鐵骨,不屈不撓,他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之一
每年5月3日,濟南街頭統一鳴笛致哀,讓這個城市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
如今,蔡公時先生殉難的那座二層小樓已作愛國教育之用,一樓是商埠文化博物館,二樓是蔡公時紀念館,西北角還隱藏著一個「濟南五三慘案紀念碑」。
宏濟堂博物館也在這裡面,是一座中醫藥博物館
歷史縱然再多瘢痕,今人也得咬牙記得。
正如全國非常多的城市一樣,濟南也有一個中山公園,雖然大家都是為了紀念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但這個公園在不同城市有不同演繹。
中山公園南門,得順著馬路拐個小彎兒
自南門進入,那叫一個熱鬧,大爺們圍的是象棋局,阿姨們圍的是撲克局,熱熱鬧鬧,出謀劃策,熱火朝天。
樹木遮天蔽日,空氣清新至極,老年娛樂絕佳場所
中山公園真正火出圈的,還得是東北角的舊書市場,工作日人少,賣舊書的老闆很少人來,但是有些鋪子會打開,放個二維碼做成無人售貨處,也不怕丟書。
泛著時光痕跡的舊書頁,別有一番意味
七八十年代的舊雜誌,舊證書,舊帳本在這裡都不足為奇了,你能看到的東西有些比爺爺的歲數還大,這個古舊書交流市場會在每個周末迎來人氣頂峰。
那個年代競相傳看的小人書,在這裡也能淘到了
在經四小緯二往西不遠,有條悄悄縮在門頭房裡的小胡同,踩第一步的時候水泥板砰咚一響,弄堂里舖著紅毯。
很有年代感的小胡同,磚石結構的房子樣貌還算完好
這條小胡同叫建德裡,據說曾經是大戶人家的集中居住地,以某某裡命名的胡同這附近還有許多,它們是老商埠區的毛細血管,斑駁的大門和老牆仿佛讓人看到嫋嫋升起的煙火與人情。
多少人的童年是在這個弄堂和同伴跑來跑去,嬉笑打鬧的呢?
一米多寬的弄堂,高個兒伸開雙臂差不多能觸摸到兩邊牆壁,青瓦黛牆又帶著老舊氣息,感覺回到了曾經的深宅大院。
小緯二路東側就是廣智裡了,不同於後宰門街那些上百年的老街,這些裡弄更具有近代建築風情,算是濟南建築群裡的中年派。
這些小房子和周圍的高樓大廈十分不同
行走其中,本地人開著的煙火小鋪:修鞋,修車,小賣鋪,都是街坊鄰居拉閒呱,開吐槽大會的陣地。
再向前走就到了融匯老商埠,這個兼具民國建築特色與時尚理念的商圈應該是濟南最有年代特色的地方,不僅有懷舊小食品店,還有超多有意思的酒館,古著店,實在令人挪不開眼,被雙十一、雙十二「薅禿」的打工人甘願把所有的錢都花在它身上……
走到融匯老商埠,立馬能感覺到這裡與眾不同的風情
經四大緯二的高樓不少,東圖大廈就在此屹立多年。作為當年濟南唯二的大型書店之一(另一個是泉城路的新華書店),來這裡看書,應該是很多濟南人小時候的愉快時光吧!
東圖大廈中間突出的部分像不像書脊?
這裡的觀光電梯也是濟南出現比較早的一部,坐電梯上高層遠眺濟南城,是無數老濟南的溫暖回憶。
提起大觀園,你是否先想到了《紅樓夢》?
這是劉姥姥進的山水大觀園嗎?
經四路的地標建築也包括這個大觀園,雕梁畫棟,古色古香,韻味十足,可以說是濟南這些建築群裡的一個特殊存在。
碧瓦朱簷,像展翅的鳥兒一樣活潑
想當年,鼎盛時期的大觀園外市場,大大小小的攤販商鋪加起來有上百家,堪稱商圈頂流!來晨光茶社聽相聲、去大觀廟燒香請願,則構成了老濟南輕鬆愉快的周末時光。
這樣古色古香的建築,有一群現代的商鋪入駐,混搭得很是特別
濟南第一家西餐廳也是開在它旁邊的,既不是肯德基也不是麥當勞,它叫米力乃。
稍微上點年紀的濟南人都會記得這個地方,那時候,它是時尚浪漫的代名詞。
漢堡包的概念,濟南人就是從這裡開始認知的。也許,不少人的戀愛經歷,都和這個地方密切相關。
這裡的大觀電影院,曾經是濟南最豪華的電影院,也是好幾代人的美好記憶。
來這吃飯也是當年頂有面子的娛樂消費呢!
經四路人防金街又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開在地下,貫通數條馬路,商鋪非常非常多,小時候的它堪比過年前的芙蓉街:人擠人、貨擠貨。
經四萬達這塊的步行街,是這裡夜晚最閃耀的明星
每逢節假日,和地面上原先叫人民商場的振華商廈,以及那個爸媽約會必打卡的中國電影院,把整個濟南的客流都留住了,直到後來濟南第一家萬達廣場的加入,人群熙熙攘攘的場景是那裡夜晚時分的標配,說炙手可熱也不能完全形容這塊地兒。
新一天開始,經四路新的故事也即將開展了
越往東走,道路倏忽變得寬闊,雨小荷明白,和老濟南的溫存到這兒就要暫停一段了,前面拔地而起的綠地中心與寸土寸金的泉城路佔據著新一輪的流量池,而經四路也因為這些有年歲的記憶存在,使得濟南的底蘊更加豐厚。
經四路太安靜了,上百年的閱歷營造了一條大路的坦蕩與安寧,它的外表樸素,它的內裡充盈。
中山公園裡的閱覽長廊,給予市民室外也能汲取知識的可能
看過那些倖存的裡弄,修繕完好的德式老房,聽著傳統民居裡的鍋碗瓢盆聲,或許能更加明白,濟南不急不躁,溫文爾雅的氣質,就是由這裡散發而來的。
你完整地走過一遍這條路嗎?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