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登金陵鳳凰臺》

2022-01-14 夕子君


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分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作者】

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

【譯文】

曾經的鳳凰臺上有著鳳凰來悠遊,而現在的鳳凰臺卻鳳去臺空了,只剩下江水依舊奔流。

曾經輝煌的吳國宮殿,鮮花芳草埋沒了荒涼的小徑,晉代的多少王族都己成為了成荒冢古丘。

遠處的三山,在雲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奔騰不息的江水被白鷺洲分成了兩條河流。

悠悠的浮雲,總是在遮擋著太陽的光輝,登高望遠,看不見遠方的長安城,怎麼能不讓人內心充滿了沉痛憂鬱。

【創作背景】

天寶三年,李白離開帝都長安後,曾多次到達金陵,並寫下詩文。這首詩應作於天寶四年到十四年之間。

相傳,詩人崔顥登黃鶴樓時,寫下了著名的《登黃鶴樓》。李白後來也到了黃鶴樓,觸景生情,準備提筆寫詩,結果看到了崔顥的《登黃鶴樓》之後,於是就罷筆了。不久他就來到了南京鳳凰臺,寫下這首詩。鳳凰臺的故址在今天南京的鳳凰山上,為南朝宋文帝所建。

【賞析】

李白很少寫律詩。而《登金陵鳳凰臺》卻是唐代律詩中廣為傳誦的傑作。

本詩首聯「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詩人先寫了鳳凰臺的傳說,連用三個「鳳」字,卻不給人以重複之嫌,而且讀起來非常的流暢明快。

鳳凰臺在今南京的鳳凰山上,傳說在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聚集,因此築下了鳳凰臺,山與臺也因鳳凰而得名。古時候,鳳凰是吉祥的象徵。當年鳳凰來這裡聚集,象徵著當年王朝的興盛。而今鳳去臺空,六朝的繁華己一去不復返了,只有悠悠長江水仍在獨自空流。

頷聯「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承接「鳳去臺空」,詩人進一步發揮想像力,描寫吳宮,晉都。三國時的吳國,後來的東晉,都曾建都於金陵。

詩人欣賞著眼前的景象,感慨萬分。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荒蕪不堪,東晉的一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入墳墓,成了荒冢古丘,那一時的顯赫,最終什麼都沒有留下了。

頸聯「三山半落青山外,二分中分白鷺洲。」詩人筆峰一轉,由懷古轉到寫景,對仗工整,氣象壯麗。

詩人的思緒並沒有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弔中,他將目光又轉向了大自然,投向了那「三山」「一水」。「三山」在金陵西南的長江邊上,三峰並列,南北相連,白鷺洲把長江分隔成兩條河流。詩人將三山在空中半隱半現,江水沙洲分流兩端的景象,描寫的恰到好處。

尾聯「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描寫了詩人由六朝古都金陵的歷史,聯想到唐都長安。他登高遠望,視線卻被天空的浮雲所遮擋。

此聯寄予了詩人的深意,長安是朝廷所在的地方,太陽是皇帝的象徵。這兩句詩暗示了皇帝被禍國殃民的奸邪小人所包圍,而自己卻報國無門,心情沉痛。「不見長安」暗示了詩題的中「登」字,詩人觸景生情,意寓言外。

本詩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報國情懷,意義更為深遠。

相關焦點

  •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鑑賞
    詩詞名家,與你一起品讀名家詩詞!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登金陵鳳凰臺【唐】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注釋】⑴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據《江南通志》載:「鳳凰臺在江寧府城內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群附,時人謂之鳳凰。起臺於山,謂之鳳凰山,裡曰鳳凰裡。」⑵江:長江。⑶吳宮:三國時孫吳曾於金陵建都築宮。
  • 李白詩詞精選十三:登金陵鳳凰臺
    序:小白每日將為大家精選一篇詩詞,供詩詞愛好者學習賞閱,願我們一起對抗懶惰,將詩詞學習進行到底。3月我們推薦的是李白專題詩集,詩集將根據內容由少到多,由易到難不斷延伸,陽春3月讓我們一起體驗詩仙的曠世奇才吧!
  • 古詩詞名句鑑賞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⑴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據《江南通志》載:「鳳凰臺在江寧府城內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群附,時人謂之鳳凰。起臺於山,謂之鳳凰山,裡曰鳳凰裡。」⑵江:長江。⑶吳宮:三國時孫吳曾於金陵建都築宮。⑷晉代:指東晉,南渡後也建都於金陵。衣冠:指的是東晉文學家郭璞的衣冠冢。
  • 詩詞鑑賞十二:《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賞析《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李白是天才詩人,並且是屬於那種充滿創造天才的大詩人。然而,惟獨李白臨黃鶴樓時,沒能盡情盡意,「馳志」千裡。原因也很簡單,所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李白詩詞精選十三:登金陵鳳凰臺
    序:小白每日將為大家精選一篇詩詞,供詩詞愛好者學習賞閱,願我們一起對抗懶惰,將詩詞學習進行到底。3月我們推薦的是李白專題詩集,詩集將根據內容由少到多,由易到難不斷延伸,陽春3月讓我們一起體驗詩仙的曠世奇才吧!
  • 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唐代: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 《登金陵鳳凰臺》賞析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開頭兩句李白以鳳凰臺的傳說起筆落墨,用以表達對時空變幻的慨。
  • KnowArt|李良東 行草書 《登金陵鳳凰臺》
    知道書畫|李良東 行草書 《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 唐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登金陵鳳凰臺賞析 登金陵鳳凰臺全詩翻譯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詩中非常出名的一首,作者是李白,這首詩並不是單純的寫景,作者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吧。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 七言律詩:《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複,音節流轉明快,極其伏美。鳳凰臺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相傳,南朝劉宋元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鳳凰是一種祥瑞。
  • 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唐代: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
  • 121《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評析】《登金陵鳳凰臺》首聯「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以鳳凰臺的傳說起筆,感慨時空變幻。鳳凰臺,在金陵城西南。據記載,南北朝時,劉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隻鳥翔集在山間,五彩繽紛,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歸附,時人謂之鳳凰,在山上修起高臺。從此,這山就叫鳳凰山,臺叫做鳳凰臺。李白寫這首詩,不是一般的登臨抒懷,而是別有用意。從遠古時代開始,鳳凰被認為是一種祥瑞之鳥。
  • 讀詩 |五言絕句-《登金陵鳳凰臺》
    白話譯文: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東流。吳宮鮮花芳草埋著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雲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總有奸臣當道猶如浮雲遮日,長安望不見心中鬱悶長懷愁。李白是天才詩人,並且是屬於那種充滿創造天才的大詩人。
  • 賞析 | 唐代,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複,音節流轉明快,極其伏美。鳳凰臺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相傳,南朝劉宋元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鳳凰是一種祥瑞。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注 釋 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江:長江。 吳宮:三國時孫吳曾於金陵建都築宮。 晉代:指東晉,南渡後也建都於金陵。 衣冠:指的是東晉文學家郭璞的衣冠冢。一說指當時豪門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紳。
  • 每周讀詩 | ​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複,音節流轉明快,極其伏美。鳳凰臺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相傳,南朝劉宋元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鳳凰是一種祥瑞。
  • 品讀21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作者的目光不僅流連於臺上之景,神思更遊走於臺外的風光。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我們跟著專家的講解一探究竟。
  • 古詩詞文賞析之唐詩《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賞  析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不見長安」暗點詩題的「登」字,觸境生愁,意寓言外,饒有餘味。相傳李白很欣賞崔顥《黃鶴樓》詩,欲擬之較勝負,乃作《登金陵鳳凰臺》詩。《苕溪漁隱叢話》、《唐詩紀事》都有類似的記載,或許可信。該詩與崔詩工力悉敵,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說:「格律氣勢,未易甲乙。」在用韻上,二詩都是意到其間,天然成韻。語言也流暢自然,不事雕飾,瀟灑清麗。
  •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出自唐代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而創作的懷古抒情之作。全詩八句五十六字,以登臨鳳凰臺時的所見所感而起興唱嘆,把天荒地老的歷史變遷與悠遠飄忽的傳說故事結合起來攄志言情,用以表達深沉的歷史感喟與清醒的現實思索。此詩氣韻高古,格調悠遠,體現了李白詩歌以氣奪人的藝術特色。
  • 登金陵鳳凰臺全文譯文及注釋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唐代〕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二水 一作:一水)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奔流。吳國宮殿的鮮花芳草遮沒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