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中江津區代表提出統一推動跨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由於行政區劃分隔和跨區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不健全,市與區、區與區之間對毗鄰項目的重要性、推進時序上的需求不一致,往往造成跨區市政通道建設中出現空間預留及基本農田布局不協調、建設需求及建設時序不一致、建設進度滯後、徵地拆遷協調困難等障礙問題。比如,江津區與主城毗鄰區在國土空間一體化規劃、跨區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一體化布局建設等方面缺乏統籌銜接,存在以下問題:
跨區一體化建設體制機制不夠完善,部分融城「斷頭路」「瓶頸路」推進緩慢。江津區進城通道多位於九龍坡、大渡口、巴南區境內,由於缺乏一體化體制機制,跨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緩慢。例如:金曾路南延伸線、珊瑚大道東延伸線等一批事關江津融城的市政「斷頭路」久久未能打通。軌道交通延伸江津區的規劃與建設進度有待加快,17號線一期工程未能延伸到雙福新區,不利於雙福新區發揮輻射服務功能,江津濱江新城經幾江、支坪、珞璜至巴南的軌道交通規劃規劃有待加快,不利於都市圈向南加快拓展。主城區內外的公交互聯互通還存在公交經營體系不盡相同、財政補貼政策不盡相同、融城市政通道不多等矛盾問題,江津與重慶主城一體化公交網絡開通不足。另外,上級對跨區通道建設資金支持不夠,江津的軌道交通跳蹬至江津段、幾江大橋、鼎山大橋等融城項目和跨境的江津至習水高速公路,江津承擔建設資金近200億元,區級承擔建設資金壓力較大。
對外通道建設仍存不足。長江上遊重慶至瀘州段航道改造提升困難,制約江津區港區發揮作用。受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制約(長江金沙江向家壩至重慶馬桑溪長江大橋段353.16公裡),長江重慶至瀘州段航道改造提升項目難以通過農業部等的環評,重慶江津港區、四川瀘州、宜賓等長江上遊航運發展受到制約。重慶珞璜長江樞紐港,位於自然保護區的試驗區末端,三級航道升二級航道工程難以實施,一年僅有7個月能通行3000噸級船舶,珞璜長江樞紐港作用未能充分發揮。位於高新區江津園內的德感港口碼頭建設也受制約。
鐵路網絡尚待完善。貫穿東西的沿江高速鐵路、重慶鐵路樞紐西環線等有待規劃建設;重慶經貴州南向高速貨運鐵路大通道尚未形成,渝貴鐵路有待貨運化運行;鐵路通道貨運價格有待降低,重慶(江津)-北部灣班列鐵路運價不具有競爭力。
為此建議:
統一建設跨園區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必要時,由高新區作為業主統一建設跨區重大基礎設施,涉及各園區相應分攤出資。切實解決江津片區過去在跨區通道建設中存在的毗鄰區之間規劃不協調、建設需求不同、推進時序不同等問題,為加快高新區(科學城)發展提供交通基礎設施支撐,促進一體化發展。
加快打通融城「斷頭路」「瓶頸路」。早日解決金曾路南延伸線、珊瑚大道東延伸線交叉處的「山頂美食城」拆遷問題(位於沙坪垻走馬鎮),以便早日開工建設;加快推進華巖隧道西延段、陶家隧道西延伸線、七縱線(曾家至走馬段)建設;推進一縱線(白彭路至小灣立交段)、支坪長江大橋等市政道路項目;推進三聯絡跳蹬至繞城段(含小南海長江大橋)主幹路、銅罐驛大橋、渝南大道D段南段建設;加快推進縉雲山延伸公路(連接長江和嘉陵江的市政道路)建設,完善高新區西部槽谷地區交通網絡。
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建議將軌道5號線過江線路納入到近期建設時序,加快軌道快線26號線、軌道19號線等線路建設時序。規劃增加江魚線連接珞璜和魚洞,就軌道穿越縉雲山到璧山永川方向進行前期研究。
加快完善高速公路及高速鐵路網。規劃建設大足-永川-江津城際高速公路、渝(江津)-赤(赤水)-敘(敘永)高速公路,加快建設渝瀘高速公路北線。規劃建設重慶鐵路樞紐西環線。加快沿江鐵路建設,形成以蘭渝鐵路-渝貴鐵路為縱向,以沿江鐵路為橫向的十字形貨運大通道。加快渝昆高鐵建設,規劃渝貴高鐵線位採用西線方案,提升重慶西南開放輻射能力。
支持布局改擴建江津蘭家沱大件碼頭。加快推進近郊班線公交化。加快設立完善高新區各園區間的城際公交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