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文人與港島的故事 感受香港文學氣息

2020-12-14 騰訊網

[摘要]香港雖是蕞爾小島,卻從來是各地文人作家薈萃之地,張愛玲、葉靈鳳、也斯、余光中、劉以鬯、西西和小思等曾在港生活的作家,用文字細述了港島不同時代的記認與變遷。

《春來半島》,香港:香江出版社,1985 年。

《張愛玲小說集》,臺北:皇冠出版社,1968年。

2014年7月 9 日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主辦的第25屆香港書展將於7月16日至22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大會於「文藝廊」設置四個主題展區,包括年度作家董啟章專區「在世界中寫作,為世界而寫」、「書香人情香港書業世紀回眸」、「港島文學漫步」及「中華文化漫步-福建行」。其中 「港島文學漫步」及「中華文化漫步-福建行」兩大展區 ,前者將展出25位文學家的作品、照片、錄像等,讓讀者領略作家筆下的港島風景;後者則展出各式各樣福建珍品,包括廈門漆線雕、福州脫胎漆器,現場還會舉辦4場講座介紹朱熹、冰心及福建現代文學,以及12場歌仔戲及木偶劇,以多角度展現福建的文化藝術魅力。

「港島文學漫步」 領略作家港島故事

香港雖是蕞爾小島,卻從來是各地文人作家薈萃之地,張愛玲、葉靈鳳、也斯、余光中、劉以鬯、西西和小思等曾在港生活的作家,用文字細述了港島不同時代的記認與變遷。今年「文藝廊」特設「港島文學漫步」展區,展出不同文學家滿溢個人情懷的文字、再配合照片及錄像,讓讀者跟隨著這些作家的足跡,漫遊港島西營盤、中上環、灣仔、銅鑼灣等地區,更真切、更投入地感受這座城市的生活氣息。

張愛玲《傾城之戀》筆下的淺水灣,李碧華《胭脂扣》的石塘咀,余光中《蔡元培墓前》的香港仔等,這些作品既刻畫了一代香港人的真實狀態,又記錄了諸多香港舊街景,例如張愛玲《傾城之戀》這樣形容淺水灣:「那是個火辣辣的下午,望過去最觸目的便是碼頭上圍列著的巨型廣告牌,紅的、橘紅的、粉紅的,倒映在綠油油的海水裡,一條條,一抹抹刺激性的犯衝的色素,竄上落下,在水底下廝殺得異常熱鬧。流蘇想著,在這誇張的城市裡,就是栽個筋鬥,只怕也比別處痛些,心裡不由得七上八下起來。」參觀者可在展區中細讀不同作品的選段,重溫歷史裡的香港。

此外,展區亦介紹「南區文學徑」,鼓勵讀者尋找香港文學記憶,親身穿梭於故事中的大街小巷,體驗作家和故事人物的萬千情感。書展期間,大會邀請了劉克襄、劉智鵬教授、劉偉成、許鞍華、鄺可怡、朗天等舉行三場分享會,與讀者深入分享港島文學文人故事。

「中華文化漫步 -福建行」品嘗獨有文化藝術

文藝廊另一展區「中華文化漫步」 ,今年則以福建為主題。福建地處中國東南部,依山面海,古稱「八閩」。在閩越文化的基礎上,融合了以往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福建文化藝術;福建同樣人文薈萃,朱熹、林覺民、嚴復、冰心、林語堂、等歷代名人彪炳史冊,展區將展出原籍福建的知名作家的書籍,讓參觀者細味福建作家的文字。

福建具有「開海興閩」的傳統和經略海洋的悠久歷史,泉州曾是古代東方第一大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福州則是鄭和七下西洋的駐泊地和開洋地,歷代不乏能工巧匠,其在繼承中華民族傳統工藝精髓之上,又獨具地方民族特色。展區網羅馳名中外的福建藝術珍品,包括脫胎漆器、壽山石雕、德化瓷、廈門漆綫雕、德化白瓷觀音等,勢必令參觀者大飽眼福。

現場更設有12場歌仔戲、木偶劇表演,讓參觀人士多角度地領略福建古老的文化藝術魅力。此外,書展期間,大會將舉行四場有關福建文化的講座,邀請冰心文學館館長王炳根、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林那北及朱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長根等,細談當地文藝特色,與讀者近距互動交流。

相關焦點

  • 香港旅遊景點明顯不足 開闢近代文豪旅遊路線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張利】 上世紀戰亂時代,內地不少文人墨客前往香港避難,留下許多故事。據香港《成報》19日報導,香港島南區正籌備港區首條文學旅遊線,讓遊客走近著名文學家的香港生活。當代文化領袖胡適1935年接受香港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遍遊港島南區,曾感嘆「香港應該產生詩人和畫家,用他們的藝術來讚頌這裡的海光山色」。《落花生》作者許地山同年經胡適推薦,赴港出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一代教育家蔡元培1937年來港度晚年,三年後在養和醫院病逝。著名詩人戴望舒1938年從上海到港,居於港島南區薄扶林,以「林泉居士」為筆名寫出《山居雜綴》等作品。
  • 香港港島海逸君綽酒店優惠:感受國慶璀璨煙花夜
    香港2009年9月15日電 /美通社亞洲/ -- 香港港島海逸君綽酒店 -- 海逸國際酒店集團旗下最新的五星級酒店物業,於今年六月正式試業。近日,為配合香港於10月1日舉行的國慶煙花匯演,港島海逸君綽酒店推出多種面向遊客的優惠,以非同一般的角度,為賓客提供欣賞煙花匯演的嶄新體驗。
  • 《文學的日常》:打開文學的另一種方式
    從作家的日常走進文學在港島街道自在穿梭的香港市民馬家輝,著黑衫戴墨鏡,在他的「領地」裡面,他的任何語言、動作、神態、氣質都是適宜的,隨口談起《英雄本色》、《無間道》,香港人獨有的江湖氣息和草根精神撲面而來,剛出爐的菠蘿包和蛋撻,豬籠城寨的牛肉打邊爐,無時無刻不在撥弄著看客的味蕾,「食飯最重要,其他講乜都多鳩餘。」
  • 西安是充滿文學氣息的一座城市,每個文人心中大抵都有一個長安夢
    西安是充滿文學氣息的一座城市。余光中先生曾在到訪西安時說道:「長安是天下讀書人的一個情結,只要想到長安,就會想到朝廷、廟堂、君王、國運等許多內容,我自己作品裡就常常寫到長安。」每個文人心中,大抵都有一個長安夢。作為有幾千年文明積澱的古都,多少文人墨客曾在這裡留下了千古名作。拿近代來說,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陝西就是公認的全國文學重鎮。杜鵬程、柳青、王汶石、李若冰等都寫下了中國當代文學不可或缺的篇章。
  • 香港現代氣息濃鬱,自然環境優美,給你介紹一下香港好玩的地方
    香港現代氣息濃鬱,自然環境優美,給你們介紹一下香港好玩的地方。除了家喻戶曉的迪士尼經典故事及遊樂設施外,香港迪士尼樂園還配合香港的文化特色,構思一些專為香港而設的遊樂設施、娛樂表演及巡遊。在樂園內還可尋得迪士尼的卡通人物米奇老鼠、小熊維尼、花木蘭、灰姑娘、睡美人公主等。暑假去香港旅遊又多了一個遊玩精彩點,香港迪士尼樂園將於7月14日開放全球獨有的全新主題區"灰熊山谷"。
  • 香港地鐵港島線
    香港地鐵港島線 2019-02-24 1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臺灣文學地圖上的人情之美
    和諸多被汙損的詞一樣,「人情」所形容的那種人與人之間簡單與美好的交往,以及「人情」本質上應該散發的溫暖味道、柔軟氣息,漸漸地都感受不到了。    臺灣著名編輯丘彥明,以「人情」為主題,在大陸出版了一本名為《人情之美》的著作。丘彥明曾任《聯合報》副刊編輯,《聯合文學》執行主編、總編輯。這本書記錄的是她在職期間與一些臺灣文化名人的交往。
  • 一日遠方 | 港島的日與夜
    在最開始英國人佔領的時候,香港就只有港島那麼大,是一個漁民小島,後來逐步擴展到了九龍、新界和幾個離島,於是形成了如今的香港。坐著叮叮車遊港島在這個過程中,港島一直是香港的中心,也是香港最核心最繁華的地方,坐擁鄙視鏈的頂端。我們通常說的中環、銅鑼灣、灣仔、太平山都在港島。
  • 赤松黃仙祠,與港島不可分割的傳奇史話
    當時販香的商人一般在港島北岸的石排灣港裝船,濃鬱的香味瀰漫在碼頭上,香飄萬裡。人們便將碼頭稱作香港,至英軍侵佔香港時,稀裡糊塗將整個港島以香港命名。冬日,某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來到香港,在九龍竹園一個叫赤松黃仙祠的地方參觀。從而了解了黃仙祠與香港的一些傳奇過往。
  • 如何為女孩取一個帶有文學氣息的名字
    所以不妨來參考看看如何為女孩取一個帶有文學氣息的名字。有文學氣息的女孩名字怎麼取01、以古韻取名給女孩起一個帶有書香氣息,突顯文化底蘊的名字,可以參考詩詞歌賦;因為從詩詞歌賦裡取出來的名字都是有據可依的,不僅能避免俗氣,還能使女孩由內而外散發出優雅、高貴的氣質。
  • 港島、九龍、新界-香港是怎麼組成的?
    和廣州相比,香港的地理環境並沒有那麼優越,多山多島;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然,清朝再怎麼不堪,也不可能在1840年就將香港割讓出去。 香港的山地佔據了絕大部分的面積。和旁邊深圳相比,城市化用地少了很多(雖然深圳的地已經夠少了)。在這侷促的空間裡,養活著香港800萬人口,也真是不小的奇蹟。
  • 港島、九龍、新界---香港是怎麼組成的?
    和廣州相比,香港的地理環境並沒有那麼優越,多山多島;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然,清朝再怎麼不堪,也不可能在1840年就將香港割讓出去。香港的山地佔據了絕大部分的面積。和旁邊深圳相比,城市化用地少了很多(雖然深圳的地已經夠少了)。在這侷促的空間裡,養活著香港800萬人口,也真是不小的奇蹟。
  • 遊紀州庵臺北文學森林,感受文化的氣息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紀州庵一帶的同安街及廈門街聚集著爾雅、洪範遠流等出版社,也引來文人聚集,形成一脈文學潮流。隨著小區的退化,出版業遷出,這塊城南區域自然而然沒落,不復繁華盛景。前陣子聽說「州庵」在臺大城鄉所與城南水岸文化協會、臺北市文化局的合力推動下以文學森林面貌重生,不過文學森林這個名字著實吸引人,找了一天前去拜訪。
  • 王德威:文學的香港史——十個關鍵時刻
    這是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們一起關注香港的城市歷史,以及以都市為基礎的文化記憶。我感到很慚愧,雖然到過香港多次,對香港文學也有一些涉獵,但談不上是專家。以下回顧我個人對於香港文學或是廣義的香港文化史的一些發現和心得。題目定得有點悚動:文學的香港史——十個關鍵時刻。為什麼以「十個關鍵時刻」作為切入香港文學史或文學的香港史呢?
  • 香港離島實拍,感受別樣的漁村風情
    器材:ILCE-7M3 FE 16-35mm F4 ZA OSS 關注 米拍攝影社區,每天都有新的攝影故事琳琅市井 港島風情 Kit柒葉@米拍 創作 香港是一個高樓密集的繁鬧都市,與之截然相反的離島卻不同。香港有很多美麗的離島,在這裡你會感受到濃鬱的漁村風情,走街串巷細細品味離島居民的生活和痕跡。
  • 香港利東街煥然一新成為港島新地標
    香港利東街煥然一新成為港島新地標 2016-03-03 17:21:4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翟璐     3月3日,香港陽光普照,不少市民和遊客到煥然一新的利東街遊覽
  • 【住宿】香港 港島香格裡拉大酒店-豪華海景房
    【住宿】香港 港島香格裡拉大酒店-豪華海景房回香港了,宿舍開放前一天先在香港市中心住一晚,隔天再搬進去,時間較為充裕。
  • 江蘇一公園爆火,在世界文學之都,感受市內最大銀杏林
    清涼山公園,位置是在南京市鼓樓區,具體的位置是在清涼山附近,找不到的大家可以在地圖上進行搜索,這裡的門票價格是免費的,開放時間是在早上的八點到下午的五點,在這裡安靜的散散步,感受最安靜的時刻。公園有七朝勝跡的稱呼,是因為在很多年前,楚威王在清涼山上,建造了金陵邑,在很多年的歷史的變化中,在這個地方發生過很多傳奇的故事,也就奠定了它的基礎,南京文化最初的內涵就是清涼山文化。在市區,並且不收門票的公園是十分寶藏的。
  • 近代文人筆下的早期香港
    此鐘樓應是1863年剛建起的中環大鐘樓,自此屹立港島五十年。  開埠初「十尺樓房五尺金」  「虎門水勢接天流,水盡東南有地浮。誰識外洋小洲島,五方人物此中收。  上環路接下、中環,山勢嶙嶙費力攀。更上一層山頂望,人家如在海中間。  街衢高下路迂迴,鎮日如聞百裡雷。遙指黃塵天際起,行人知道馬車來。
  • 老照片:香港最繁榮的地方,港島地區1972年
    香港島是香港的主要島嶼,亦是香港第二大島嶼。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最早發展的地區,島上有香港的商業和政治中心。英國殖民者最初居住的地方維多利亞城就在香港島政府山一帶。而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以Victoria(維多利亞女王)命名,名為維多利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