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前掀「打假」暗戰因《舌尖3》爆紅的章丘鐵鍋陷品牌內訌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導讀

因《舌尖3》熱播而走紅的章丘鐵鍋,如今陷入一場品牌內訌中。

在今年雙十一之前再次火熱起來,除了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躍躍欲試,幾場關於鐵鍋的訴訟也即將開始。

事情究竟如何?N+財經記者親赴山東章丘,一探背後的原因。

十幾年前,還在濟南館驛街某酒店打工的馮全永,在一個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章丘鐵鍋。看到商機的他,於2009年在淘寶上開始售賣商品。

四年後的2013年底,馮全永與另一位自然人出資註冊濟南三環廚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環廚具」)。馮全永可能不會想到,這家公司成為5年後章丘鐵鍋的市場主角。

在不溫不火的幾年後,隨著2018年春節期間《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舌尖3》)開播,章丘鐵鍋開始大熱,但火爆了差不多3個月後,「章丘鐵鍋」開始回歸平淡。

然而,成為網紅之後的章丘鐵鍋,在今年雙十一之前再次火熱起來,除了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躍躍欲試,幾場關於鐵鍋的訴訟也即將開始。

提起訴訟的一方是目前在當地整合了3年多資源、且是唯一一家開設天貓店的「三環廚具」,另一方則是包含由章丘當地匠人供貨的淘寶、京東店鋪。三環廚具在其天貓店「臻三環旗艦店」扯出了大旗:「在這個雙十一我們用最慘烈的方式打擊假貨」。

不過,作為被起訴對象之一的「京東章丘館」運營方直言:「我們賣的又不是假貨,作為行業老大的三環廚具,此舉無異於搞內訌。」

這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隔空對戰中,因歷史傳承關鍵人物的沉默而尚不能下定論。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章丘鐵鍋賣家在互相指責之際,章丘當地政府已成立相關協會,但在章丘鐵鍋的市場整合道路上,卻還是沒有人願意出頭。

章丘鐵鍋的未來,誰也不知道……

商標打假背後:鐵鍋村名歸誰?

11月初,山東章丘龍山鎮102省道北側的一處廠房裡,叮叮噹噹的打鐵聲此起彼伏。在硯池村拆遷後,曾在《舌尖3》露臉的硯池村民聶蔭江,把車間搬到了這裡。

上午10點,外面的冷風讓路人仍不捨得脫掉厚外套,但在這個幾百平米的車間裡,6、7名打鍋人的跟前仍開著電風扇,鐵錘撞擊鐵鍋毛胚的聲音,讓他們不得不帶上耳塞。

他們坐在小板凳上反覆敲打著,在經過幾萬次的敲打後,成型的鐵鍋,大都通過經銷商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店鋪,售往全國各地。

此時,在成為網紅的首個「雙十一」,作為章丘鐵鍋的賣家,早已經摩拳擦掌的準備大幹一番。但幾起因「不正當競爭」為理由發起的訴訟,突然找上了幾個章丘鐵鍋的店家,其中,有幾家賣的就是老聶家的鍋。

「他們為什麼起訴,我不明白,抱著什麼目的我也不知道。」11月6日,提及為什麼被起訴,孫業統向N+財經記者稱。孫業統是濟南優扶今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扶今農」)的法定代表人。優扶今農是平時運營著京東章丘館的運營方,他們賣的鐵鍋就來自老聶家。

提起訴訟的原告則是三環廚具在起訴書中,三環廚具稱:2018年8月,原告(三環廚具)發現被告(優扶今農)在京東網上銷售的鐵鍋,在宣傳連結及宣傳內容中,在顯著位置、用較大字體、特殊顏色、大量使用「硯池」兩字,侵犯原告的商標使用權。

「是不是硯池這個村給劃(撤銷)了?是不是我身份證上有硯池這兩個字就不能用了、就侵權了?」作為章丘本地人,孫業統向N+財經記者反問。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三環廚具起訴的另一被告,聊城市東昌府區魯鳳保健食品銷售部(以下簡稱「魯鳳保健」)經營的淘寶鐵鍋店鋪,在7月24日被三環廚具在淘寶網投訴:理由是不當使用「硯池」。

不過,在孫業統不解的同時,「硯池」成為三環廚具名下的商標,已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商標網的信息顯示,三環廚具在2014年12月4日申請了「硯池」商標。

「他們用我們的品牌,硯池是我們註冊商標。」三環廚具負責人劉紫木向N+財經記者表示,《舌尖3》上(出鏡)的王立芳、王玉海父子倆都是硯池村人。「當時我們做的時候,用這個註冊了商標。」

但硯池村村支部書記張尊坤認為,「硯池本身就是我們村的,之前不懂得商標保護,三環廚具原先是我們的經銷商,他們的商標實際上盜取了我們的智慧財產權。」

在濟南當地一位智慧財產權律師看來,既然已經註冊了商標,三環廚具的起訴無可厚非,即便申請撤銷,也需要提供這個名稱在當地有一定影響力的證據。

值得注意的是,章丘當地一位政府人士向N+財經記者表示,鐵鍋在章丘叫炒勺,手工打造技藝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硯池炒勺是比較出名的一個

在1988年編制的《章丘鐵匠》一書中,王立芳哥哥王立源在《硯池炒勺》一文中口述:硯池村的炒勺手工業興起於解放後的六十年代,準確的說是從一九六三年正式生產。

如今,在硯池村準備把「硯池」二字要回來的同時,三環廚具經營的「臻三環旗艦店」扯出了大旗:「在這個雙十一我們用最慘烈的方式打擊假貨」。

「我們就起訴幾家,他們用我們的品牌。沒用我們品牌的,我們也沒法起訴。」對於訴訟數量,劉紫木告訴N+財經記者,應該是個位數。

昔日合作夥伴互懟:誰在用機器做鍋

從數據上看,臻三環的打假並不慘烈,在其起訴中,焦點似乎不在產品本身的「真假」。在N+財經記者獲取的多份起訴狀中,三環廚具提到了著作權侵權。

比如,在對優扶今農的訴狀中,三環廚具稱:被告在產品宣傳中,未經原告許可,大量使用原告所有的攝影作品和版面設計來獲取經濟利益,構成著作權侵權。

「全是我們自己拍的,前前後後拍了十幾次,都是用自己的攝像師。」在孫業統看來,「我們做運營的肯定會注意這個,不然我們做這個幹嘛呢?」

不過,三環廚具認為,從被告所售產品的宣傳來看,被告純屬虛假宣傳,容易讓消費者產生混淆,侵犯了消費者和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構成不正當競爭。

在魯鳳保健註冊的章丘硯池聶師傅鐵鍋店運營負責人李平看來,同時作為被告起訴的幾家,幾乎都在章丘本地,魯鳳保健和京東章丘館的鐵鍋都來自濟南老鐵匠廚具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老鐵匠廚具」)。

工商資料顯示,老鐵匠廚具成立於2017年7月14日,法定代表人為聶恩鎮。而他就是聶蔭江的兒子,在成立公司之前,老鐵匠廚具其實就是老聶家的家庭手工作坊。

對於老鐵匠廚具的規模,聶恩鎮告訴N+財經記者,「除了三環廚具,就是我們了。我們有15、16個師傅,一天打七八十口鐵鍋沒問題。」

因《舌尖3》熱播而走紅的章丘鐵鍋,對於誰才是正宗的說法,各方的觀點卻有些尷尬。

「在《舌尖3》之前,就是我們,沒別人,一家都沒有。」雖然2014年才加入三環廚具,但劉紫木的語氣頗為堅定:現在出來的都不會做,說難聽的都是機器做的。

不過,在《舌尖3》播出之前,聶蔭江與三環廚具卻是一種供銷關係。三環廚具與聶蔭江在2015年11月27日籤訂的《獨家銷售經營合同》顯示,產品是手工鍛打鐵鍋,並規定「物流公司代收款,提貨即可付款」的貨款結算辦法。

正月初四,《舌尖3》的熱播,讓章丘鐵鍋火了起來,節目播出後的幾日間,線上線下上萬張訂單接踵而至,線上臻三環旗艦店銷量同比增長近6000倍。

劉紫木說,「他們(聶蔭江等)在舌尖之前,就是我們的師傅」。不過,聶恩鎮說,「我們與馮全永合作多年,為其供貨。在2017年之前,就我們一家給他供貨,後來多了個王玉海給他們供貨。」

但在章丘鐵鍋成為網紅後,老聶家和三環廚具維繫多年的關係,因裂痕而徹底斷掉。對於原因,劉紫木說:「他們撕毀協議了。」不過,聶蔭江則列舉了三個原因:「劉讓我們用機器壓制鍋,當著聶家人的面挖人,沒按合同規定結款」。

不過,11月6日,劉紫木向N+財經記者表示,老聶家做機器鍋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央視曾經拍到過他們的機器用布包著,一看就是壓力機。

對此,聶恩鎮坦承壓力機的存在。他說:「這個事存在,但一直沒使用,因為環保問題,我們想著用機器代替,但是考慮到鐵鍋價錢、工藝傳承等因素,就一直沒用。想著把機器處理掉,一直沒處理掉,因為當時買的價格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3月8日澎湃新聞的視頻中,劉紫木曾在視頻中現身提到:「我們自己是對機械不排斥的,但是我們要保證每口鍋的冷鍛要做好。」

聶恩鎮則向N+財經記者表示,「臻三環有員工說過他們有機器存在。」

在11月6日的交談中,劉紫木則表示:「我們的產品,除了(平底)小粘鍋是用機器壓過來的,我們承認必須用機器,深槽的沒辦法,剩下的我們全手工打出來的。」

亟待品牌整合:誰來扛這個鍋?

「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度高溫冶煉,36000次捶打……」狗年正月初四,《舌尖3》的播出,讓一口普通的鐵鍋突然火了,最火時,線上一天就能賣出上萬口鍋。

節目播出後,因為供不應求,隸屬於三環廚具的「臻三環」官方網店下架了所有商品,直到5月底才開始部分上線。

「做天貓關店就代表死掉,關店三個月時間,之前所有的積累都沒了。」劉紫木向N+財經記者說,「我們一關店,網上出來很多章丘鐵鍋。」

據章丘區經濟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數據,2017年純正的章丘鐵鍋產量是10萬口,今年能打14萬~15萬口。但相比於電商平臺銷售的「章丘鐵鍋」,這個數可能不值一提。

「現在網上賣章丘鐵鍋的,你猜是哪?」一位淘寶店家問道。他的回答有些意外,「不是章丘,山東臨沂、浙江永康這兩個地方最多,肯定不純正。」

「我們關店三個月時間裡,人家都賣了十幾萬口鍋,如果三個月堅持能賣的話,我們能賣到1個億。」劉紫木如是稱。

不過,雖然喊出「在這個雙十一我們用最慘烈的方式打擊假貨」,但三環廚具沒有把臨沂、浙江等地的假鍋納入起訴範圍。劉紫木向N+財經記者稱:「他沒用我的品牌,我沒法起訴他。」

「行業裡有一部分人是機器壓的鍋,賣一百多塊錢,擾亂市場了,他不是手工的產品卻賣手工的價格,去打他們的『假』,我感覺很合理。」作為被起訴對象,運營著京東章丘館的優扶今農負責人孫業統認為:「這樣起訴我感覺沒有意義,就成窩裡橫了,挑起內訌了。」

孫業統向N+財經記者表示:「(三環廚具)做的挺早也挺好的,完全可以起到一個帶頭作用,可以去整合,和政府去做一些事情,但何必窩裡橫呢?」

對於有沒有想過整合的提問,劉紫木向N+財經記者稱,「這個怎麼整合?不是我們不整合。關鍵是我們做這些事,我們獲得的幫助太少。」

2015年,網購飛速發展,三環廚具下屬的「同盛永」鐵鍋店升級版「臻三環」天貓旗艦店正式上線。這一年馮全永找到了劉紫木,他希望把章丘手工鐵鍋打造成一個專有品牌。

用劉紫木的話講,他們用了三年時間,走遍了章丘打鍋的地方。在他看來,真正引起政府重視並發文,是在今年媒體大規模報導之後。

不過,在章丘鐵鍋走紅之後,「幹裝修的、跑運輸的」都打起了鐵鍋,當地原本只有兩家鐵鍋作坊,後來一度達到170多家,如今產品滯銷,作坊倒閉,只剩下30多家。

「一些家庭作坊和廠家利用機器生產,他們先是用機器把原材料弄出形狀來,然後錘打拋光,看起來和手工製作的差不多。造假的太多了,已經亂套了,幾乎把章丘鐵鍋的牌子搞砸了。」一位章丘當地人士向N+財經記者稱。

今年7月份,濟南市章丘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夏邑軍對媒體表示,目前章丘已有47家鐵鍋加工企業獲得營業執照,已具備主體經營資格並使用二維碼追溯系統的有23家。

值得注意的是,章丘鐵匠手工藝行業協會於今年4月份成立,希望以協會為平臺,規範行業企業生產經營,進一步治理市場亂象,進一步挖掘和保護傳統手工藝技術。

目前,經章丘區政府授權,章丘鐵匠手工藝行業協會正在積極籌備註冊申報「章丘鐵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成功後,將由協會對「章丘鐵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使用進行監督管理。

不過,在孫業統看來,「像三環廚具這麼大一個公司,有專業的運營團隊,實力也不錯,他們對這個行業也了解,更應該起到一個比較好的帶頭作用。」

(文章來源:N十財經)

相關焦點

  • 章丘鐵鍋爆紅後的喜與憂:洛陽紙貴 章丘無鍋
    中新網濟南3月1日電 (趙曉 李欣)「歷經十二道工序,再過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溫錘鍊,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山東章丘鐵鍋因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爆紅,成為農曆新年備受追捧的「高級貨」,「搶鍋」蔚然成風,一時間「洛陽紙貴章丘無鍋」。  記者3月1日實地探訪章丘鐵鍋製作廠,未入廠區先聞「叮叮鐺鐺」捶打的「廠音」。
  • 數起章丘鐵鍋侵權紛爭背後:爆紅之後的區域品牌運營錯綜難定
    魯網10月28日訊(記者 徐坤)《舌尖上的中國》一度帶火了章丘鐵鍋,火爆的同時也暴露了諸多問題。部分讀者向記者反映的幾起章丘鐵鍋侵權責任糾紛案件,就將爆紅之後的章丘鐵鍋存在的後續運營問題暴露了出來。   魯網記者獲悉,日前,章丘鐵鍋「臻三環」的品牌運營商濟南三環廚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環廚具),日前將聊城市東昌府區魯鳳保健食品銷售部(簡稱魯鳳保健)推上了被告席,原因是魯鳳保健註冊的淘寶店名章丘硯池聶師傅鐵鍋店,而聶師傅曾經是三環廚具的籤約工匠。
  • 章丘鐵鍋「涼了」?對話《舌尖3》出鏡鐵匠:開了家新店,很忙
    今年年初,章丘鐵鍋因《舌尖上的中國》走紅,紅星新聞曾探訪發現,「求鍋者」從線上店鋪狂追到線下工廠;很多人為求得一口鍋,不惜翻牆入廠、開出高價。(點擊閱讀紅星之前相關報導:《舌尖3》讓章丘鐵鍋成名之後:一鍋難求,有人為求鍋翻牆入廠)近日,有消息稱章丘鐵鍋「涼了」,產品滯銷,家庭小作坊紛紛關門,170多家只剩30家。
  • 被《舌尖上的中國》捧紅的章丘鐵鍋,如今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前段時間,因為《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播出,章丘鐵鍋一夜爆紅。價格從300元一路飆升到700元,有要價一千多的,甚至還有上萬的。自此,當地製作鐵鍋的小作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了章丘這片土地上,許多各行各業村民的都打起了鐵鍋,有很多人從中賺了不少錢。
  • 「章丘鐵鍋」現象背後的品牌培育和保護之路!
    《 舌尖3》捧紅章丘鐵鍋一夜間成為「網紅」因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爆紅的章丘鐵鍋,在年初創造了「洛陽紙貴,章丘無鍋」的神話,「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高溫冶煉,36000次錘打……」央視紀錄片講述了章丘鐵匠師傅傳代打鍋的故事,多少年來都默默無聞的章丘鐵鍋,藉助《舌尖3》的熱播一夜間成為網紅。
  • 洛陽昔紙貴 章丘今無鍋 「網紅」章丘鐵鍋為何能夠「自帶流量」
    記者從淘寶、天貓、京東三大主流購物平臺上搜索發現,有些店鋪品牌並不是《舌尖3》播出涉及的章丘「同盛永」、「臻三環」手工鐵鍋,卻依然標註了「舌尖上的中國3」、「3萬6千錘手工鍛打」等字樣,如今很多炒鍋也冠以「章丘手工鐵鍋」等字樣。一些名牌廚具生產商也在網上跟著蹭熱度,蘇泊爾品牌自營店上赫然寫著「蘇泊爾炒鍋……章丘手工鐵鍋」。霎時間,章丘鐵鍋風光無兩。
  • 《舌尖3》全球種草「章丘鐵鍋」,品牌出海也需文化傳承
    談及美食節目,近期《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下稱「舌尖3」)又被推上風口浪尖,而隨之大火的「章丘鐵鍋」也賺足了觀眾朋友的眼球,甚至於這波「導購」趨勢開始從屏幕中溢出,從線下實體店蔓延到線上零售,更是讓其從國內電商中搖身一變
  • 你聽說過:章丘鐵鍋武漢拌麵寧波歡喜坨大連牡蠣丹東大黃蛤蜊嗎?
    雙十一期間,因《舌尖3》爆火的章丘鐵鍋陷入品牌內訌,「章丘鐵鍋」品牌運營商三環廚具起訴由章丘當地匠人供貨的淘寶、京東店鋪,認為後者侵犯商標權。(侵犯的商標叫「硯池」,將來有時間詳細講一講)我作為「磚家」的法律意見是:把「章丘鐵鍋」改為「章丘炒勺」,因為章丘本地人很少用「鐵鍋」這個稱謂,一般都稱之為「炒勺」。近日,一位章丘大叔面對媒體採訪時說,「一個炒勺,至於嗎——我在章丘活了50多年都沒聽過章丘鐵鍋。」
  • 章丘鐵鍋從「網絡爆紅」到「過氣涼涼」這鍋誰來背?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報導)今年春節期間,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播出,「章丘鐵鍋」一夜成名,紅極一時,最火時線上一天就能賣出上萬口鍋。然而這個熱搜爆款,卻似乎開始賣不動了,從難買到難賣,「網紅」鐵鍋經歷了什麼?在它的出身地山東章丘,現在又是怎樣的景象呢?帶著這些疑問,日前財經頻道記者前往章丘鐵鍋的產地,去一探究竟。
  • 號稱純手工月銷5000筆 是誰在砸「章丘鐵鍋」?
    是誰在砸「章丘鐵鍋」?   春節期間,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播出,「章丘鐵鍋」一夜成名,紅極一時,最火時線上一天就能賣出上萬口鍋。   然而這個熱搜爆款,卻似乎開始賣不動了,從難買到難賣,「網紅」鐵鍋經歷了什麼?在它的出身地山東章丘,現在又是怎樣的景象?
  • 品牌山東丨章丘鐵鍋真的涼了嗎?
    2018年2月,《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熱播後,捧紅了「章丘鐵鍋」。一時間這種由一塊鐵皮經過十二道工序,,36000次錘打、純手工製作的鐵鍋,紅遍全國,「章丘鐵鍋」瞬間成了家喻戶曉的品牌。同時又加上正宗的章丘鐵鍋是純手工鍛打,產量有限,供不應求,見有利可圖,「章丘鐵鍋」爆紅之後,作為鐵匠之鄉的章丘,當地的打鍋企業由原來的三家迅速發展到了三百多家。從章丘無鍋變成了章丘人人打鍋。
  • 被舌尖捧紅的章丘鐵鍋,曾經千元難求,如今99塊包郵卻沒人買了?
    《舌尖》除了介紹美食外,還會給觀眾介紹一些製作美食的廚具,有些廚具也因為這檔節目供不應求。在《舌尖》第三部裡,節目對章丘鐵鍋做了詳盡的描述,這看似普通的鐵鍋,被節目揭秘後,觀眾才發現,這鐵鍋原來是如此的「傳奇」,製作一個鐵鍋需要用到十二道工序,光是過火就要十八遍,在成型時,需要用到一千度的溫度進行錘鍊,最後還要經過三萬六千次捶打,鐵鍋才能成型。
  • 章丘鐵鍋這半年
    盛夏,章丘鐵鍋的打鐵師傅一天要打7萬錘。正在打鐵的師傅。編前一部現象級的紀錄片,讓章丘鐵鍋脫離了原本的發展小徑,奪路狂奔,旋即在脫軌的邊緣岌岌可危,但顯然,這個「鍋」不該紀錄片來背。-------------------------------------------------對劉紫木來說,今年2月《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對他最大的影響,是讓他網店裡的章丘鐵鍋,下架了3個月。
  • 章丘鐵鍋為何紅不過半年
    一家之言每個人都想榨取章丘鐵鍋的價值,卻少有人來維護品牌價值,這或許正是章丘鐵鍋從「爆紅」到「遇冷」的重要原因。據媒體報導,某知名美食節目播出以後,章丘鐵鍋一夜之間躥紅,當地製作鐵鍋的家庭小作坊也遍地開花,然而鐵鍋的質量卻良莠不齊,甚至出現了以次充好的現象。僅僅過去了4個月,紅極一時的網紅章丘鐵鍋突然「遇冷」,不僅產品出現了滯銷,甚至很多跟風的家庭小作坊也紛紛關門。
  • 《舌尖上的中國》裡那個爆紅「章丘鐵鍋」限量發售了!
    5月13日,崑崙決將走進文旅名城章丘,對於這座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市,不少拳迷對其印象深刻的一定還有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熱播,而迅速走紅全國的章丘鐵鍋。此次崑崙決章丘站,承辦方章丘文旅專門為崑崙決賽事特約鍛造章丘鐵鍋,並且將會在鐵鍋上鐫刻姓名(鋼模隨鍋贈送)與唯一編號,僅限量999隻,001號鍋已經被崑崙決創始人姜華永久保存。
  • 工人日報:誰砸了「章丘鐵鍋」的牌子?
    原標題:【社評】誰砸了「章丘鐵鍋」的牌子?   爆紅品牌身上真正應該被學習、被發揚光大的,是企業對品質的追求,對工藝和過程的把控,對匠人匠心的傳承,對誠實信用的堅守,還有求新求變求突破的意識和能力。
  • 從網紅到滯銷 章丘鐵鍋如今為何遭遇尷尬?
    章丘鐵鍋從網紅到滯銷 這鍋誰背   《舌尖上的中國》讓「章丘鐵鍋」一夜成名,紅極一時,最火時線上一天就能賣出上萬口鍋。然而這個熱搜爆款,似乎開始賣不動了,從難買到難賣,「網紅」鐵鍋經歷了什麼?在它的出身地山東章丘,現在又是怎樣的景象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前往章丘鐵鍋的產地一探究竟。
  • 章丘鐵鍋從網絡爆紅到現如今過氣滯銷 這鍋到底誰來背?
    《舌尖上的中國》讓「章丘鐵鍋」一夜成名,紅極一時,最火時線上一天就能賣出上萬口鍋。然而這個熱搜爆款,似乎開始賣不動了,從難買到難賣,「網紅」鐵鍋經歷了什麼?在它的出身地山東章丘,現在又是怎樣的景象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前往章丘鐵鍋的產地一探究竟。
  • 再深扒《舌尖3》章丘鐵鍋,為何鍛打三萬六千錘
    說起「章丘」,不少人腦海裡最先想起的應該非「章丘鐵鍋」莫屬吧。從漢代起,那時候的章丘就是制鐵重鎮,人們世代以打鐵為生。上世紀50年代,73萬人口的章丘,從事打鐵行業的就有38萬人之多。其實鐵鍋產業在上世紀90年代被外來的不鏽鋼鍋不粘鍋強烈衝擊,幾乎絕跡,到了2000年之後,很多年輕人連聽說過的都少了,更別提用了。但近兩年因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鐵鍋又重新走入我們的視線,紅遍全國的「章丘鐵鍋」成為熱搜的「神器」,天貓平臺上章丘鐵鍋的銷量同比增長了近6000倍。
  • 好品質打造「章丘鐵鍋」好品牌
    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以後,章丘鐵鍋一夜之間躥紅,當地製作鐵鍋的家庭小作坊也遍地開花,然而鐵鍋的質量卻良莠不齊,甚至出現了以次充好的現象。僅僅過去了4個月,紅極一時的網紅章丘鐵鍋突然「遇冷」,不僅產品出現了滯銷,甚至很多跟風的家庭小作坊也紛紛關門。